阿拉伯汉语初学者韵母偏误分析

2012-06-25 09:30吉祥波
海外华文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偏误韵母元音

吉祥波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国北京100875)

一、阿汉元音对比和韵母偏误预测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过程中,根深蒂固的母语音系的听感和发音习惯会对他们在接受目的语音系语音过程中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他们所形成的中介语音系统发生偏误。因此,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不仅应从汉语音系特点出发,而且还应针对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的特点和规律,以学习者的母语音系为参照进行教学。阿汉两个语音系统有一定的共同性,但更多表现出的是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语音系统的各级单位层次上。作为教师,应该完全系统地掌握两种语言语音系统内部的对比关系,必须清楚地“知道每个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提高辨别能力,知道学生错在哪里,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纠正。”①

(一)阿汉元音对比

元音是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不从鼻腔而从口腔经过且不受阻碍的音。

要对阿汉元音进行对比分析,先要对这两种语言的各个元音发音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清晰的认识。现在,我们采用《阿拉伯语汉语对比研究》中的“阿汉元音发音特点比较表”,②来直观、系统地认识它们的元音发音特点。

阿语的元音是靠标在辅音字母上、下的发音符号来表示的。汉语的元音记音符号是汉语拼音,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

阿语中有六个单元音,其中三个短元音,三个长元音。汉语中有十个单元音,其中七个是舌面元音,三个是特殊元音(两个舌尖元音,一个卷舌元音)。此外,还有九个二合元音,四个三合元音,十六个鼻化元音,其中舌尖鼻化元音和舌根鼻化元音各有八个。

表1 阿汉元音发音特点比较表

下面,我们根据上表对阿汉元音发音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汉语的a[a]是一个低、央、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张得相对最大,软腭上升,舌头居中,舌位位于垂直位置的最低处。

汉语中的i[i]是一个高、前、不圆唇元音椭圆形。发音时,舌尖下垂至下齿背,同时展唇,嘴角往两边咧开,口腔开度较小。

汉语的u[u]是一个高、后、圆唇元音。发音时,口腔开口度很小,舌头后缩,舌尖放低,两唇收缩成小,口型呈小圆孔状。

以上三点涉及到的是阿汉元音中都存在但存在一定差异的三个元音,但汉语元音中还有很多是阿语元音中所不存在的,主要有以下六个:(1)o[o](2)e[ɣ](3)ü[y](4)i[ ](5)i[ʅ](6)er[ɚ]。

除了表中列举的10个单元音,汉语中还有9个二合元音,4个三合元音,16个鼻化元音。它们分别是:

二合元音:ai[ai],ei[ei],ao[ɑu],ou[ou],ia[iA],ie[iε],ua[uA],uo[uo],üe[yε];

三合元音:uai[uai],uei[uei],iao[iɑu],iou[iou];

鼻化元音:an[an], ian[iεn], uan[uan],üan[yan], en[ən],

in[in],uen[uən],ün[yn], ang[ɑŋ], iang[iɑŋ],

uang[uɑŋ],eng[əŋ],ing[iŋ],ueng[uəŋ],ong[uŋ],iong[yŋ]

下面,我们选取两类元音简单对比一下:

(1)阿语的两个双元音[ei]、[au]和汉语的双元音[ei]、[ɑu]

阿语的这两个双元音存在于阿语的两个软音中。这两个软音,一个是由开口短元音与半元音[j]相拼而成;另一个是由开口短元音与半元音 [w]相拼而成。发音时,这两个复元音后分别带有一个半元音发音,第一个软音发音是[ei]+[j],第二个是[au]+[w]。

而汉语的这两个双元音在音节中,后面不会有其它的音,并且汉语ao[ɑu]比阿语软音中的[au]开口度小,口型稍圆,阿语的[au]口型稍宽一点。

(2)阿语的鼻化元音[an]、[in]、[un]与汉语的前鼻元音[an]、[in]、[un]

这两组鼻化元音虽然用相同的音标表示但发音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汉语的三个前鼻元音是元音和鼻音[n]发音融合了起来,元音和鼻音的发音都未完全到位,[n]的发音被弱化了。

阿语的三个鼻化元音的鼻音[n]发音较为明显,且元音发音较到位,两个音的发音融合性没有汉语强。阿语[an]发音时,开口度比发汉语an[an]时的大;发[in]和[un]时,阿语的舌位比汉语的低。

(二)韵母偏误预测

根据语言对比分析理论,通过以上对阿汉元音的对比,我们对阿拉伯学生在学习汉语韵母时可能发生的偏误进行预测。主要有以下4点:

1.单韵母中的圆唇问题。

2.单韵母中的开口度大小问题。

3.复韵母和鼻韵母中主要元音的开口度和圆唇问题。

4.前后鼻音相混淆。

二、调查设计

下面,我们来分析阿拉伯学生汉语韵母学习的偏误。我们选择了开罗大学中文系一年级的1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3名男生,12名女生),他们的母语都为阿拉伯语,第一外语都为英语,学习汉语的时间都为3个月。

我们根据拼音呈现规则确定调查项,所有词条均以单个语素形式出现。准备好录音设备、打印好的调查项以及纸、笔等工具,我们利用期末口语考试的机会对15名学生进行录音。让他们逐一地朗读调查项目表中的词条,经过长时间的语音样本采集,我们获得了一份比较全面的语音样本原始资料。

表2 韵母发音调查表

接下来就需要对语音样本进行分析。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采取对语音样本进行反复听辨的方法。参与本次语音样本听辨工作的共3人,均为开罗大学中文系的中国教师。他们根据需要反复听辨语音样本并对其发音的正误做出判断,然后综合3人的意见,3人中至少有2人判为错误的发音才算作发音错误。经过长时间的听辨后,我们最终获得比较满意的采样结果,为下一步的偏误统计打好了基础。

三、偏误统计

经过对采样结果的仔细分析后,我们将各类韵母(分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三部分)的出现总次数、偏误总次数、总偏误率和偏误形式进行统计,其中出现总次数=表格中出现次数×学生总数,总偏误率=偏误总次数÷出现总次数。列表如下:

表3 单韵母偏误率和偏误形式统计表

表4 复韵母偏误率和偏误形式统计表

表5 鼻韵母偏误率和偏误形式统计表

下面我们就根据统计结果,分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三部分对韵母的偏误作具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训练对策。

(一)单韵母

根据表3统计的结果,15名阿拉伯学生在所有的(ê[ε]除外)汉语单元音韵母上都发生了偏误。除去卷舌单元音er[ɚ]和舌面单元音i[i]的偏误率比较低以外,其它7个单元音的偏误率都比较高。单韵母的偏误率排名如下表所示:

表6 单韵母偏误率排名表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明阿拉伯学生在汉语单韵母学习上的偏误。

从偏误率最高的ü[y]来看,30例发音中出现了20例偏误,其中9例圆唇度不够,6例发音近似i[i],5例发音近似唇形偏扁的[u];15例u[u]的发音中出现了8例偏误,其中6例圆唇度不够,1例发成[ou],1例发成[uo];15例a[a]的发音中出现了7例偏误,开口度均偏小;15例e[ɚ]的发音中出现了7例偏误,其中5例开口度偏小,2例发音近似央元音[ə];45例i[ ]的发音中出现了20例偏误,其中14例发成[i];6例舌头松弛,发音近似央元音[ə];60例i[ʅ]的发音中出现了25例偏误,其中18例发成[i];7例舌头松弛,发音近似央元音[ə];15例o[o]的发音中出现了6例偏误,其中4例圆唇度不够,2例发音近似阿语中的[au];15例er[ɚ]的发音中出现了3例偏误,卷舌均不到位;15例i[i]的发音中出现了2例偏误,均发成[ie]。

下面,我们将单韵母的偏误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3点:

1.圆唇问题

2.开口度大小问题

3.松紧问题

(二)复韵母

根据表4统计的结果,15名阿拉伯学生在所有的复韵母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偏误。我们将复韵母按照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分为四类,它们的偏误率排名如下表所示:

表7 复韵母偏误率排名表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明阿拉伯学生在汉语复韵母学习上的偏误。

1.撮口呼复韵母

从偏误率最高的撮口呼复韵母来看,15例üe[yε]的发音中出现了11例偏误,其中5例发音近似[ie],3例[y]的圆唇度不够,2例发成[iou],1例发成[ou]。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阿拉伯学生在撮口呼复韵母上的主要偏误是:撮口呼复韵母中[y]的圆唇度不够;将 üe[yε]发成近似[ie]的音。

2.合口呼复韵母

从合口呼复韵母的发音情况来看,30例ua[uA]的发音中出现了16例偏误,其中10例[u]的圆唇度不够,6例发成[ui];15例uo[uo]的发音中出现了9例偏误,其中5例发成[ou],4例[u]的圆唇度不够;15例uai[uɑi]的发音中出现了7例偏误,其中3例发成[ui],2例[u]的圆唇度不够,2例发成[ai];15 例 uei[uei]的发音中出现了6 例偏误,其中3例发成[ui],2 例[u]的圆唇度不够,1例发成[i]。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阿拉伯学生在合口呼复韵母上的主要偏误是:合口呼复韵母中[u]的圆唇度不够;把 uo[uo]发成[ou];出现因素脱落现象,如 uai[uɑi]被发成[ui]和[ai],uei[uei]被发成[ui]和[i]。

3.齐齿呼复韵母

从齐齿呼复韵母的发音情况来看,15例ie[iε]的发音中出现了6例偏误,其中4例开口度偏小,2例发成[iə];15例 ia[iA]的发音中出现了5例偏误,开口度均偏小;15例 iao[iɑu]的发音中出现了4例偏误,其中3例发成[iao],1例发成[ao];15例iou[iou]的发音中出现了2例偏误,均发成[iu]。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阿拉伯学生在齐齿呼复韵母上的主要偏误是:齐齿呼复韵母中[a]的开口度偏小;把 iao[iɑu]发成[iao];出现因素脱落现象,如 iou[iou]被发成[iu],ie[iε]被发成[i]。

4.开口呼复韵母

从开口呼复韵母的发音情况来看,15例ao[ɑu]的发音中出现了5例偏误,发音均近似阿语中的[au];15例ou[ou]的发音中出现了4例偏误,均发成[uo];15例ei[ei]的发音中出现了3例偏误,[e]的开口度均偏小;15例ai[ai]的发音中出现了2例偏误,开口度均偏小。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阿拉伯学生在开口呼复韵母上的主要偏误是:ao[ɑu]的发音近似阿语中的[au];把 ou[ou]发成[uo];ai[ai]中[a]的开口度偏小;ei[ei]的发音中[e]的开口度偏小。

下面,我们将复韵母的偏误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5点:

(1)合口呼和撮口呼复韵母中[y]和[u]的圆唇度不够;

(2)开口呼和齐齿呼复韵母中[a]和[e]的开口度偏小;

(3)把[ou]和[uo]相混淆;

(4)ao[ɑu]的发音近似阿语中的[au];

(5)由于汉语拼音记录的并不是音素的实际读音,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者造成了偏误,如uei[uei]被发成[ui]等;

(三)鼻韵母

根据表5统计的结果,15名阿拉伯学生在除去前鼻音韵母in[in]以外的其它所有鼻韵母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和形式的偏误。我们将鼻韵母按照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和撮口呼分为四类,它们的偏误率排名如下表所示:

表8 鼻韵母偏误率排名表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明阿拉伯学生在汉语鼻韵母学习上的偏误。

1.撮口呼鼻韵母

从偏误率最高的撮口呼鼻韵母来看,15例üan[yan]的发音中出现了11例偏误,其中5例[y]的圆唇度不够,6例发成[ian];15例ün[yn]的发音中出现了10例偏误,其中6例[y]的圆唇度不够,4例发成[in]。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阿拉伯学生在撮口呼鼻韵母上的主要偏误是:撮口呼鼻韵母中[y]的圆唇度不够;将[y]发成[i]。

2.合口呼鼻韵母

从合口呼鼻韵母的发音情况来看,15例uen[uən]的发音中出现了7例偏误,其中4例[u]的圆唇度不够,3例发成[un];15例ueng[uəŋ]的发音中出现了6例偏误,其中4例[u]的圆唇度不够,2例将[ŋ]发成[ng];15例 uang[uɑŋ]的发音中出现了6例偏误,其中3例[u]的圆唇度不够,3例将[ŋ]发成[ng];15例uan[uan]的发音中出现了5例偏误,其中3例[u]的圆唇度不够,2例发成[uɑŋ]。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阿拉伯学生在合口呼鼻韵母上的主要偏误是:合口呼鼻韵母中[u]的圆唇度不够;将[ŋ]发成[ng];将 uan[uan]发成[uɑŋ]。

3.开口呼鼻韵母

从开口呼鼻韵母的发音情况来看,15例eng[əŋ]的发音中出现了8例偏误,其中4例发成[ən];4例将[ŋ]发成[ng];15例 ang[ɑŋ]的发音中出现了6例偏误,其中4例将[ŋ]发成[ng],2例发成[an];15例an[an]的发音中出现了4例偏误,其中3例元音开口度偏小,1例发成[ən];15例 ong[uŋ]的发音中出现了3例偏误,均将[ŋ]发成[ng]。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阿拉伯学生在开口呼鼻韵母上的主要偏误是:鼻韵母中[a]的开口度偏小;将 eng[əŋ]发成[ən];将[ŋ]发成[ng]。

4.齐齿呼鼻韵母

从齐齿呼鼻韵母的发音情况来看,15例ing[iŋ]的发音中出现了11例偏误,其中8例发成[in],3例将[ŋ]发成[ng];15例 iong[yŋ]的发音中出现了4例偏误,均将[ŋ]发成[ng];15例 ian[iεn]的发音中2 例偏误,均发成[an]。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知道阿拉伯学生在齐齿呼鼻韵母上的主要偏误是:将ing[iŋ]发成[in];将[ŋ]发成[ng];将 ian[iεn]发成[an]。

下面,我们将鼻韵母学习的偏误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4点:

(1)合口呼和撮口呼鼻韵母中[y]和[u]的圆唇度不够;

(2)开口呼和齐齿呼鼻韵母中[a]的开口度偏小;

(3)前后鼻音相混淆(主要是将后鼻音发成前鼻音);

(4)将[ŋ]发成[ng];

四、偏误分析与训练对策

(一)偏误分析

中介语理论是目前解释和分析外语学习中偏误的理论基础,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中介语指的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目的语的规律所做的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他所学的目的语。该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中介语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鲁健骥先生将这些因素归纳为如下五点:

1.母语的负迁移,即干扰。

2.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3.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扰。

4.学习或交际方式、态度等的影响(如使用某些难音、难用的词和语法形式)。

5.教师或教材对目的语语言现象的不恰当或不充分的讲解和训练。

这五个方面的因素,也可以说是中介语产生的根源。但就中介语语音系统来说,主要是受1、2、5三项因素的影响,其中又以母语的负迁移为主。在这里,中介语理论并不否认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干扰作用,也就是说,语言的对比分析仍然是有效的,尤其是在中介语的语音系统中,母语的干扰更为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介语理论并不是对对比分析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对比分析的发展。③

下面,我们就根据中介语理论来分析阿拉伯学生在汉语韵母学习过程中偏误产生的原因。

1.语际迁移

结合对12个韵母难点的分类以及阿汉韵母的对比,我们可以知道,以下7点属语际迁移的范畴:

(1)开口度大小问题;

(2)松紧问题;

(3)ao[ɑu]的发音近似阿语中的[au];

(4)开口呼和齐齿呼复韵母中[a]和[e]的开口度偏小;

(5)开口呼和齐齿呼鼻韵母中[a]的开口度偏小;

(6)前后鼻音相混淆(主要是将后鼻音发成前鼻音);

(7)将[ŋ]发成[ng]。

仔细观察以上7点,我们会发现,(1)、(4)和(5)三点都是开口度大小问题。下面,我们来仔细分析这几处难点产生的具体原因:

首先分析(1)、(4)和(5)三点。

阿语的元音大都开口较小,发音比汉语中类似元音的发音偏前。汉语单元音a[a]的开口度和发音位置均居于阿语开口短音的四个音位变体的中间,元音e[ɣ]在阿语中没有相似的音,所以阿拉伯学生在学习这两个音过程中较难把握开口度。掌握不好单元音发音时的开口度,在发复韵母和鼻韵母时自然也就会因为开口度的问题而产生各种偏误。

(2)松紧问题。

汉语的元音都是紧元音,发音给人“亮”的感觉,而阿语的元音发音比较松。受此影响,阿拉伯学生在发汉语元音时都比较放松,给人一种“懒懒散散”的感觉,让人听起来很别扭。

(3)ao[ɑu]的发音近似阿语中的[au]。

汉语中的ao[ɑu]比阿语中的[ɑu]开口度小,口型稍圆,阿语的[ɑu]口型稍宽一点。有些阿拉伯学生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导致发ao[ɑu]时,口型偏大、偏宽。

(6)前后鼻音相混淆(主要是将后鼻音发成前鼻音)。

阿语中的元音可以和前鼻音[n]相拼,但不能和后鼻音[ŋ]相拼。所以,学生根本没有后鼻音的概念。在学习汉语的 ing[iŋ]、eng[əŋ]、ueng[uəŋ]等后鼻音时,很多学生就全部用前鼻音来代替。

(7)将[ŋ]发成[ng]。

这是一例较为典型的母语负迁移。由于阿拉伯学生没有后鼻音的概念,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用前鼻音来代替后鼻音。而另一些学生将[ŋ]发成[ng],即当发完前鼻音后再发一个[g]的音,将本来的一个音节发成两个不同的音节。

2.语内迁移

经过对12处韵母难点的分类,我们可以知道,以下4点属语内迁移的范畴:

(1)圆唇问题;

(2)合口呼和撮口呼复韵母中[y]和[u]的圆唇度不够;

(3)合口呼和撮口呼鼻韵母中[y]和[u]的圆唇度不够;

(4)把[ou]和[uo]相混淆。

仔细观察以上4点,我们会发现,(1)、(2)和(3)三点都是圆唇问题。下面,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几个难点产生的具体原因:

首先分析(1)、(2)和(3)三点。

圆唇与否在汉语语音中是构成音位对立的条件。汉语的10个单元音中,o[o]、u[u]和ü[y]是圆唇音,其中o[o]和ü[y]在阿语中不存在,阿语中有和u[u]相近的音素,但比较松。这就导致阿拉伯学生在学习汉语圆唇音时存在很多问题。最典型的就是ü[y],学生常发成i[i]。究其原因,主要是圆唇度不够。单韵母的圆唇音没有掌握好,发复韵母和鼻韵母时,相应的圆唇音也就发不好。不过,唇型圆不圆,形象具体,只要引导学生对口型稍加注意,发圆唇音并不是很困难的。

(4)把[ou]和[uo]相混淆。

由于[ou]和[uo]这两个复韵母的拼写相近,再加上阿拉伯学生有从右往左读的习惯,这就导致有些学生在发音的时候将二者相混淆。

3.《汉语拼音方案》诱发的偏误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最后1处韵母难点是由《汉语拼音方案》导致的,即由于汉语拼音记录的并不是音素的实际读音,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者造成了偏误,如uei[uei]被发成[ui]等。

《汉语拼音方案》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特别是汉语语音的重要工具。但它在方便外国人的同时,也诱发了学习者的一些发音偏误。比如,复韵母以及鼻韵母 ao[ɑu]、iao[iɑu]和 ong[uŋ]中的 o实际发音并不是[o],而是[u],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字母n和u混淆而尽量少用u,但却使语音上容易出错;把三合元音 iou[iou]和 uei[uei]省略成二合元音 iu、ui,以及把和 uen[uən]省略成 un等做法,都给学习者造成了偏误。这在上面的偏误统计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训练对策

下面,针对以上的偏误总结与分析,我们来制定相应的训练对策。

1.在汉语韵母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对比的方法,从不同音系之间以及同一音系内不同语音之间的差异性特征入手,反复训练,争取在学习之初尽量消除偏误。

这里的对比既包括阿汉语音之间的对比,也包括汉语语音内部的对比,即我们要同时注意语际迁移和语内迁移两个方面。

针对ao[ɑu]的发音近似阿语中[au]的问题,我们可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汉语的ao[ɑu]比阿语的[ɑu]开口度小,口型稍圆,阿语的[ɑu]口型稍宽一点。通过了解区别,从而克服口型偏大、偏宽的问题。

针对圆唇问题,我们可以把在圆展上形成对立的ü[y]-i[i]、o[o]-e[ɣ]放在一起教。从 o[o]到e[ɣ],仅仅是改变一下唇形。先从圆唇的o[o]开始,然后舌头不动,嘴唇放扁,就可以发出e[ɣ]了。学习ü[y]时,先从i[i]开始,然后保持舌位不变,同时把嘴唇圆起来,嘴唇同时要向前,就可以发出ü[y]了。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手段,采取各种不同教学策略相结合的方法,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教会学生掌握汉语韵母系统。

示范模仿法:示范模仿法也具有直观的特点,不仅有利于提高发音能力,对语音的感知和辨别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针对元音开口度大小的问题,我们可以先将单元音按开口度大小依次排列,再将韵腹相同的韵母放在一起,按照韵腹开口度大小依次排列。先教开口度最大的,口型可以稍夸张,然后教师发音,让学生自己体会这些音开口度的变化,最后再模仿体会。

针对元音的松紧问题,我们让学生听辨和感觉汉语中“爸爸”、“妈妈”、“哥哥”……这些发音中前后两个音节中单韵母的不同之处,包括体会发音的紧张程度,发音时舌头位置的不同以及气流和声门的感觉,使他们对松紧元音有比较深刻直接的感性认识并模仿体会。而且要告诉学生,汉语中单韵母发音时都是紧元音那样的发音表现,发音活动积极,肌肉紧张程度大,气流较强等等。

延音带动法:针对将[ŋ]发成[ng]的问题,我们要告诉学生,ng[ŋ]是一个音,而不是[n]和[g]的相加。知道这个后,学生在发音时自然会注意到这个区别。阿语中没有前后鼻音的对立,针对前后鼻音相混淆的问题,我们可以延长鼻韵母并加上除阻过程,使它们在后一个衍生出的音节中担当声母,就容易能感知了。如“饭”fàn-n-na,“康”kāng-ng-nga,na 和 nga([ŋa])是很容易区分的。

这几种方法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而且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们各有长处,相辅相成,在语音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多变,采取更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以加强教学效果。

3.让学生适当了解《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特别是汉语语音的重要工具,再加上有1例属《汉语拼音方案》诱发的偏误,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它。由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原因,一些拼音的实际读音和拼写形式并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这些音的同时,通过对比,把它们的区别同时告诉学生,尽量避免产生偏误。

4.在语音初级学习阶段,对汉语韵母的单项练习是必要的,并且一定要进行大量的、持久的专门练习,尤其是辨音练习。

赵元任先生说过:语言是一套习惯,学习外国语就是养成一套特别的习惯。在外语语音学习中,这“一套特别的习惯”需要有一定的训练时间才能形成,学习者的听觉感知及发音器官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适应这一新的“特别习惯”。但大部分现行教学系统在总体上对语音目标并不重视。林焘先生对对外汉语语音教学所表达出来的强烈的失落感,应该引起应用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师的重视。他说:“现在我们教的学生,一般语音都比较差,就是因为各单位对语音不够重视,要求大致能说就行了,b、p、m、f很快就过去了。……语音好不好,是教学方向的问题。”④对韵母的单项练习虽然显得比较枯燥,但这对学习者发音的准确性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都起着决定作用。

针对这个问题,我每次课都要拿出3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语音的专门单项练习。从最开始的单个韵母发音,慢慢发展辨音练习,最后让学生尝试去读一些绕口令之类的材料。从他们的第一堂汉语课起,这样的训练一直持续下去。通过这些,针对问题较多的进行集中练习,希望可以让学生形成并逐步适应这一套新的“特别习惯”。

五、结 语

本文首先对阿汉元音做了详细对比,预测并测试总结了阿拉伯学生在汉语韵母学习时的偏误,同时分析了偏误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由于条件限制,文中所得出的一些结果只能算是个人初步的探索而己。关于句子和语流中的发音难点,阿拉伯学生在发音时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将作为本人下一步研究的目标。

注释:

①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内部资料),国家语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6年。

②周文巨、陈杰:《阿拉伯语汉语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168页。

③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45页。

④焦立为:《现代语音学的方向-访林焘教授》,《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

邓时忠:《埃及的大学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报》2006年第5期。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焦立为:《现代语音学的方向-访林焘教授》,《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

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内部资料)》,国家语委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查委员会办公室,1996年。

毛世桢:《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施光亨:《对阿拉伯学生进行汉语语音教学的几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2期。

孙德金:《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年。

周文巨、陈杰:《阿拉伯语汉语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

朱川:《外国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对策》,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年。

猜你喜欢
偏误韵母元音
声母韵母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Playing with “ar”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