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飘香忆哲一

2012-07-07 11:42杨建国
检察风云 2012年13期
关键词:上海

文·图/杨建国

荷花飘香忆哲一

文·图/杨建国

2012年7月7日,是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八路军老战士韩哲一同志逝世一周年的纪念日。韩老一生喜欢荷花,特别是它的高雅、清香。我曾任他的秘书,回忆往事,他对党的忠诚,对改革发展的倾力,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学习不倦令人印象深刻,他的高尚品格及音容笑貌如荷花飘香,历历在目,令我怀念,让人感动。

毛泽东夸赞他为“韩材料”

1931年,在抗日战争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韩哲一作出了弃笔从戎的选择,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次年,他奔赴苏联列宁学院学习,并在那里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共)。回国后,参加八路军129师对日抗战,他在革命根据地政府长期负责经济工作。当时根据地经济落后、财力薄弱,他注重在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同时,加大发展与敌占区的贸易,建立银行、发行货币,建立统一的本币市场,这些举措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生活,壮大了经济实力,并对调节各界利益、巩固民主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淮海等重大战役的重要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韩哲一先后任平原省(旧省名,1949年成立,1952年建制撤销)副省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兼任国家物资供应总局局长、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新中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都凝聚着韩哲一的心血。其间曾出现过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遵照周总理的指示,韩哲一始终保持着清醒头脑,及时调整,着力抓了物资的综合平衡和分配制度,制定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建立物资储备基地,开展增产、节约、回收、利用等措施。最终,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胜利完成。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使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基本建设和工农业生产及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二是国家财政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保证了社会稳定。

1958年,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西楼,听取国家计委李富春、韩哲一等领导汇报工作。会上,面对毛主席提出的一些具体问题,韩哲一胸有成竹、条理清晰地一一作答,甚至连小数点后面的四位数字也能准确无误地报出,并阐述其意义所在,毛泽东抽着烟,眯着眼,听得津津有味,很是满意。毛泽东看他一肚子材料,回答问题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且建议起点高、实用性强,便满脸笑容地夸奖说:“以后就称你‘韩材料’吧!”这就是党内称韩哲一为“韩材料”雅号的由来。

临危受命处理“安亭事件”

1960年,韩哲一任华东局(中共中央在华东地区的代表机关,1945年9月由山东分局和北上的华中局合并组成,1966年取消)书记处书记兼计委主任。根据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为理顺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形势的好转,他常年奔波于华东地区,深入工矿第一线搞调研、找症结、化疑难、谋发展。山东省齐河县遭受特大洪水,他即风尘仆仆地赶赴灾区查看实情,指挥救灾,慰问灾民,解决群众生活困难。他经常深入马鞍山、薛城、淄博等钢铁、煤矿基地,研究制定基础工业的发展,有时一待就是几个月。他还负责华东地区的“三线建设”。面对规模大、范围广、配套全、时间紧的艰巨任务,他与同事们倾注了大量心血全身心地投入,为确保“三线建设”任务的完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谈到上海“文革”的大事件,我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安亭事件”,如今中年以上的人,大概还对那场震惊全国的事件记忆犹新。“安亭事件”发生在“文革”初期,是以王洪文、潘国平为首的上海工总司挑起的。当时,20多辆卡车载着数百名工总司造反队员,冲进安亭火车站,在南来北往的铁路上强行卧轨,致使中国最重要的南北铁路大动脉被拦腰截断,导致南北铁路运输全线瘫痪,延续时间长达31小时34分。此事惊动了中央,1966年11月9日,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亲自来电,要求韩哲一同志出面去安亭处理此事,并尽快疏导、分流人员,清理现场,确保南北铁路大动脉畅通无阻。

韩哲一临危受命,立即带领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李干成和华东局宣传部长杨恺,急驶安亭。面对造反派的嚣张气焰和无理要求,韩哲一等毫不畏惧,义正词严地向他们指出:你们这一行为是违法、破坏活动,于法不容!现已造成南北铁路大动脉全线瘫痪,严重地影响了全国安定团结的大局,必须无条件尽快撤出!并传达了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指示,要求他们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立即返回各自单位“抓革命,促生产”。同造反派针锋相对地进行了三个小时的坚决斗争后,造反派灰溜溜地全部撤离。“安亭事件”化险为夷,当晚18时许,南北铁路全线贯通。

2004年4月,韩哲一与朱镕基在一起

韩哲一平时平易近人,说话声音和缓、温文尔雅,言谈举止风度翩翩,一副长者儒雅的风范,令人敬仰,而在这场关系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他却显出大义凛然、慷慨激昂、无所畏惧的浩然正气,充分展现了他忧国忧民、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尚风范,

但不久,他被造反派打倒、关押。“文革”中,有的同志告诉他,周恩来总理到上海多次询问他的情况,并提出让他出来抓华东地区的工业生产。每当忆此,韩老总是激动地说:“在当时严峻的形势下,周总理还惦念着我,想方设法关照保护我,真是令人感动啊!”

呕心沥血抓工业励精图治谋发展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韩哲一得以彻底平反。

“文革”使中国经济走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韩哲一深切地认识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对当时的中国有多么重要。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的韩哲一,主管上海工业交通,对上海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不少前瞻性、战略性的指导意见。他为推动上海建立符合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世界级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使之服务全国、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韩哲一等人的推动下,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在员工培训、质量管理、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市场运作、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特别是在筹建金山石化、上海宝钢、大众汽车这三大工业支柱产业时,韩哲一和工作人员一起制订计划,选方案、融资金、引技术,并制作成翔实的汇报材料上报至中央,常常工作到深夜;项目定下后,他经常深入建设工地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项目完工,有的同志劝他保重身体,别再下来了。但他认为,企业开始进入生产调试阶段,问题肯定不少,更是三天两头地往工厂跑,指挥协调解决一些重要问题,直至企业进入正常运行。金山石化、上海宝钢、大众汽车这三大工业支柱产业及飞机、船舶、航天等项目的建设得到邓小平、李先念、谷牧等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它们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进先进技术建设起来的,这些企业的迅速发展,不仅为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为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增添了雄厚的实力,更为上海改革发展的腾飞装载了强劲的发动机。

韩老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是我国经济战线上的卓越领导者,他到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担任财经委领导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他尤其重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食品安全等问题,为此,他多次到有关省市了解环境破坏、江河污染、大气质量、风沙漫延、食品安全等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提出植树造林、节能减排、防风防沙、整治源头等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政策和措施,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不少举措已初见成效。1987年,以韩哲一为团长,国家环保总局局长曲格平为副团长的中国环保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国际环保会议,会上,中国代表团介绍了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扬。

图为韩哲一(左一)深入金山石化总厂解决问题。

在筹建金山石化、上海宝钢、大众汽车三大工业支柱产业时,韩哲一经常深入建设工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情牵百姓忧愁 关注民生疾苦

韩老时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党有今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我们要心系百姓忧愁,关注民生疾苦,为老百姓解决好“急、难、愁”问题。为此,凡是写给他的群众来信,重要信件他都亲自阅看,亲自批示,要求秘书及时转请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并加强联系与督办,使群众的来信做到“件件有着落,桩桩有回音,事事有结果”,以取信于民,团结于民,造福于民。

1959年至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民经济遭受严重困难,上海市场农副产品及生活用品供应紧张,特别是1961年春节将临,而上海的粮油肉、鱼禽蛋及日用品库存短缺,严重影响上海人民欢度春节和日常生活,不少群众写信向中共中央华东局反映,希望政府出面向上海周边地区调剂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使上海人民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时任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兼计经委主任的韩哲一,肩负起为上海人民排忧解难的重任。元旦后的第二天,他冒着风雪严寒奔走在鲁、皖大地调集粮油肉、鱼禽蛋等,夏季他又顶着酷暑烈日奔波在浙、赣等地,商调农副产品及日常生活用品,不仅及时地解决了上海人民春节农副产品的大量供应,而且为保证上海人民生活用品的充足供给,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得到了上海人民的交口称赞,不少群众感动地说:“从韩哲一身上,我们看到了党‘急民所急,办民所盼’的优良作风,党和政府与人民心连心!”

1993年起,韩哲一出任“中原老区开发促进委员会”主任,与杨得志、段君毅等老同志,为中原老区的老百姓办学校、打深井、建水窖,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捐资建立山东冠县民生小学,帮扶贫困子女就读。他满怀着对革命老区群众的深情厚谊,多次深入农家、企业了解情况。一次春节前,他到山东莘县农村调查,看到当地一些农民缺吃少穿,生活很困难,他的心情格外沉重,当即回济南向山东省省长反映,经省政府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地解决了这部分困难农民的生活问题。为解决山东德州地区饲养奶牛和销售牛奶的困境,他深入当地了解情况后,回沪马上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公司领导联系,希望给予帮助。经他的牵线搭桥,双方以合作经营的方式得到解决,开创了发达地区以专家管理、技术合作、市场营销的模式支援贫困地区的先例,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深得当地政府和群众的赞誉。在耄耋之年,他捐出毕生积蓄50余万元人民币成立了“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专门用于资助支边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毕生的物质财力鼓舞和感召着无数的青年学子,服务边疆,报效祖国。他和夫人李曙明常年为全国遭受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的老百姓捐款捐物,深得灾民好评。

酷爱学习 尊重知识 关心下一代

在韩老身边工作时,我聆听了他的许多教诲,学到了不少知识,可谓受益终生。韩老一生酷爱学习,并思考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常将一些当今国内外的经济、科技书籍借给我们阅读,给我们讲解当前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态势,并指出改革发展既要有前瞻意识,又要有忧患意识,立足当前,防患未然,经济建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韩老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关怀备至,鼓励我们学政治、学文化、学科技,他说:“文化是基础,政治是方向,科技是动力,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科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你们要努力学习,不能落伍。”在韩老的谆谆教诲下,在他身边先后工作过的好几位秘书、警卫员都先后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有两位还取得了研究生硕士学位,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前韩老与人每谈及此,总是喜形于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韩老不仅在政治、学习上关心身边工作人员,而且在生活上关爱他们。在他身边工作过的几位秘书、警卫员等生活上遇到困难,均得到了韩老的关心和大力帮助,其中一位同志住院开刀,得到他的慷慨资助,安渡难关。每当忆此,我心中充满了对韩老的深切怀念之情……

悠悠百老人,殷殷百姓情。韩哲一离休后,于2000年担任上海市百老德育讲师团顾问,为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他满腔热忱地进学校、下社区、走城乡、到企业,向青少年讲述人生价值、播撒文明知识、弘扬中华美德,为党旗再添光辉。

“荷花有佳期,徐风送清香。”韩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勤政务实、襟怀坦荡、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以及对祖国、对人民真挚的爱,将永远留在人民的心中。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去上海参加“四大”啦
上海城投
上海之巅
上海城投
上海城投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的新使命
上海“进博”开创未来
第四届CWIEME上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