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联合淋巴化疗20例临床探讨

2012-07-07 01:37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延安716000吴耀禄井自良梅乐园惠启源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淋巴局部辅助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延安716000) 吴耀禄 李 建 井自良 梅乐园 姬 乐 惠启源

对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的治疗,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治疗疗效得到了肯定,但在提高切除率的同时并为延长生存期,因此人们又提出了淋巴化疗(Lymphatic chemotherapy,LC),并取得了肯定疗效。我们将NACT和LC联合应用治疗LABC取得了初步成效。

资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LABC患者40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用细针穿刺活检证实为浸润性乳癌,均为单发病灶,既往均未经治疗。排除标准:经B超、胸片、ECT全身骨扫描证实有远处转移者,一般状况及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化疗和手术者。入组后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

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接受3周期治疗,对治疗有效病例在治疗结束后21d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注射,第1天,表阿霉素75mg/m2,静脉推注,第1天,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注射,第1天,21d1疗程,共3疗程。试验组:静脉化疗方案同对照组,仅将表阿霉素静脉用量取出10mg与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卡纳琳)5ml摇匀后分四点注射于乳腺肿块周围1.0cm的乳腺腺体组织内,每点注射1.25ml,注射后轻揉局部,以防针眼外渗,第1天。

3 疗效判定标准及评价 参照国际通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临床完全缓解(cCR),临床部分缓解(cPR),疾病稳定(cSD)及疾病进展(cPD)。cCR 和cPR之和为临床有效率(cRR)。肿瘤原发灶的大小及腋窝淋巴结数目通过B超和钼靶片测量、计数。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应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一般资料比较:本研究入选患者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临床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情况

2 两组临床疗效率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两组化疗患者的全身毒性反应比较,两组患者通过对血液系统毒性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比较,以及对非血液系统毒性,恶心、呕吐、腹泻、发热、脱发等方面的比较,两组患者全身毒性反应方面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化疗患者的毒性反应比较

试验组患者,无局部皮肤坏死、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有13例患者发生局部轻微疼痛症状,口服消炎止痛药后症状缓解,无严重疼痛并发症的发生。

讨 论

30多年前Lena的提出对LABC进行新辅助化疗以来,对LABC进行新辅助化疗已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共识,新辅助化疗有如下优势:①早期得到全身治疗,消灭微转移灶。②降低了肿瘤细胞活力,减少了手术时造成肿瘤转移的可能。③防止原发肿瘤切除后转移灶迅速发展的可能。④在未破坏肿瘤原始血管前化疗,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⑤提供了体内肿瘤药敏试验,指导手术后化疗方案选择。⑥减少癌周浸润[1],使肿瘤降级、降期,提高切除率。⑦根据化疗反应判断预后。因此,新辅助化疗为LABC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得到共识[2]。但静脉化疗对淋巴结转移灶的疗效不满意原因有:①静脉用药经过肝脏的首过消除后,降低了局部药物有效抗癌浓度。②化疗药物为小分子物质,不能被淋巴上皮有效吸收[3]。因而,新辅助化疗提高了LABC的手术切除率,但仍未能延长生存期。人们根据淋巴转移是乳腺癌的主要转移途径,术前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决定乳腺癌预后的决定因素。因此学者们又进行淋巴化疗以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其中利用淋巴靶向性药物载体将化疗药物定向导入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灶的治疗方法称为淋巴靶向化疗,其疗效肯定。其原理是,经局部注射化疗药物,将化疗药物通过药物载体高浓度地导入淋巴结转移灶内并延长作用时间,以达到治疗目的。淋巴靶向化疗的优点有:①减少了水溶性化疗药物的局部刺激作用。②提高了淋巴结局部转移灶的化疗药物浓度,药物在淋巴系统内存留时间长并缓慢释放,无首过消除作用,延长了化疗药物局部及全身作用时间,减少全身副反应。③杀灭了淋巴系统转移肿瘤细胞,减少了手术中肿瘤细胞残留或扩散。④化疗药物通过局部注射对肿瘤细胞直接有杀伤作用,以及化疗药物在肿瘤周围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肿瘤供血血管硬化、闭塞,是肿瘤细胞发生饥饿性坏死。本研究将新辅助化疗与淋巴靶向化疗联合应用20例,疗效显著高与对照组,并且没有增加明显毒性作用,已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TAC方案是乳腺癌最有效化疗方案之一,其中表阿霉素是治疗乳腺癌有效药物,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并能被纳米碳有效吸附。我们利用纳米碳是大分子物质,能被淋巴上皮细胞吞噬,吸附药物稳定、在局部释放缓慢、在淋巴结肿滞留时间长等高度的淋巴系统趋向性的特点,提高了表阿霉素的局部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提高化疗疗效[4]。

本研究结果表明,LABC新辅助联合淋巴化疗能提高化疗有效率,增加切除率,并没有增加化疗毒性,手术前新辅助联合淋巴化疗疗效满意,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好,能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本方法操作简单,理论上值得推广,但缺乏大样本临床研究及长期随访,相信在后续随访中可以得出更有价值的证据。

[1] 刘小旭,代志军,王西京,等.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癌周浸润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1):981-98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10):902-907.

[3] 陈江浩,杨引明,李开宗,等.乳腺癌淋巴化疗与静脉化疗后腋窝淋巴结药物浓度的比较[J].癌症,2005,24(4):494-497.

[4] 曾 健,吴武军,蒋伟哲,等.表阿霉素-活性碳混悬液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亲和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23(15):3544-3546.

猜你喜欢
淋巴局部辅助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减压辅助法制备PPDO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