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秋季腹泻198例疗效观察

2012-07-07 01:37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儿科延安716000张建梅
陕西医学杂志 2012年11期
关键词:补锌儿科病程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儿科(延安716000) 张建梅 王 敏 李 婷

我院儿科于2010年8月~2011年10月对门诊或住院的小儿秋季腹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根据1998年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制订的《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确诊的病例,共198例,查入院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实验组96例,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1.02±0.11)岁,发病到就诊时间(2.36±1.05)d;对照组102例,其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1.06±0.09)岁,发病到就诊时间(2.19±1.28)d。两组一般资料,见表1。

2 方 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补液、支持疗法等,如合并细菌感染,则同时加用抗生素。治疗组加用葡萄糖酸锌:元素锌0.5~1.5mg/kg或20mg/d口服,<6个月者,10mg/(次·d)口服。10~14d为1个疗程。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性状正常,显微镜检查无异常所见。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减少,显微镜检查仅见极少白细胞。无效:治疗24h后,病情加重,或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好转。

结 果

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抗生素使用率、腹泻以及脱水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 两组疗效比较:实验组治愈率86.46%,对照组治愈率71.5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5);实验组复发率率6.250%,对照组复发率18.6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9),见表2。实验组止泻时间1.97±1.22(d),对照组止泻时间3.15±1.13(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4),实验组治疗病程3.97±2.24(d),对照组治疗病程5.57±2.07(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24)。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讨 论

秋冬季是小儿腹泻病高发季节,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因多发生在秋冬季,故通常称为“秋季腹泻”。本病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以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为主要特征。治疗多以预防脱水、纠正脱水为主要治疗,因此缩短腹泻时间以及病程成为治疗秋季腹泻的主要目的。本病虽为自限性疾病,但少部分患儿由于受凉,营养不良或平时身体素质较差、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导致腹泻持续不愈[2]。

锌是小儿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近年来有研究发现,锌通过增加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以及协助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而增强免疫功能,另外,锌还参与RNA聚合酶的活性而增加了蛋白质的合成,从而直接影响核酸及蛋白质代谢,进一步影响免疫球蛋白水平[2]。近年来有学者发现,锌与腹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即缺锌可导致儿童对腹泻易感性的增加。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继发肠外感染而加重腹泻和免疫功能低下,加上小儿局部肠粘膜的免疫屏障功能较弱,导致对肠道炎症或食物过敏的易感性增加[3]。因此可以推测,锌缺乏的秋季腹泻的患儿,可能会导致症状重、病程长,进一步导致脱水程度重。我们采用秋季腹泻的患儿予以补锌治疗,研究发现,实验组患儿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另外,实验组止泻时间、治疗病程显著短于对照组。因此,我们认为秋季腹泻的患儿补锌治疗的就机制可能源于增强免疫,而不是直接的治疗作用,这也可以解释补锌治疗可以减低复发的原因。

综上,采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明显的辅助治疗效果,可缩短秋季腹泻病程,减少排便次数及粪便排便量,缩短病程迁以及再次腹泻的发生率。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是辅助治疗腹泻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1] 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8,13(6):384.

[2] 亢秋芳,高胜利.小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秋季腹泻91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2,31(7):625-626.

[3] Mayer LF.Mucosal immunity[J].Pediatrics,2003,111(6 Pt 3):1595-1600.

[4] 盛晓阳,沈晓明.锌缺乏与感染性疾病[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3):164-168

猜你喜欢
补锌儿科病程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感冒刚露头 补锌能缓解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童补锌大有学问
感冒刚露头补锌能缓解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