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信息共享

2012-07-10 01:36艾伶俐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物流科技 2012年3期
关键词:读写器标签联网

艾伶俐, 郭 静, 张 磊 (长安大学 汽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AI Ling-li,GUO Jing,ZHANG Lei (School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4,China)

条形码作为产品识别的主要手段,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生产率和效率。同时,EAN./UCC编码也已成为全球最通用的标准之一。

产品的唯一识别对于某些产品非常重要。而条形码识别最大的缺点是它只能识别一类产品,而不是唯一的产品。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单品识别问题,但目前所找到的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给每一个产品提供唯一的号码——“EPC码”。EPC码采用一组编号来代表制造商及其产品,不同的是EPC还用另外一组数字来唯一地识别单品。EPC是唯一储存在RFID标签微型芯片中的信息,这样可使得RFID标签能够维持低廉的成本并保持灵活性,是在数据库中无数的动态数据能够与EPC标签相连接。

通过EPC系统的发展不仅能够对货品进行实时跟踪,而且能够通过优化整个供应链给用户提供支持,从而推动自动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能够大幅度提高全球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1 EPC概述

EPC的全称是Electronic ProductCode,中文名称是电子产品码,是由一版本号和另外三段数据 (依次为域名管理者、对象分类、序列号)组成的一组数字,是每个实体对象 (包括零售商品物流单元、集装箱、货运包装等)所独有的唯一标识。EPC解决了单个商品的识别与跟踪问题,为每个商品建立了全球开放的标识标准。EPC系统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lD、无线数据通讯等技术构造的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自动识别和实时共享的即实物互联网 (简称物联网)。

1.1 EPC组成

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主要包括六个方面,见表1。

表1 EPC系统的构成

通过EPC系统的发展不仅能够对货品进行实时跟踪,全球物品信息的实时共享,而且能够通过优化整个供应链给用户提供支持,从而推动自动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能够大幅度提高全球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有人说EPC系统是未来e时代的转折点,也有人说是供应链管理的革命,将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还有人说进入e时代的桥梁,也有人说这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实物互联网……,我们暂且不讨论哪种说法更为准确,但是EPC系统是当前e时代的新发展新趋势却是不争的事实[1]。

1.2 EPC系统工作流程

在由EPC标签,读写器,EPC中间件,Internet,ONS服务器,EPC信息服务 (EPC IS)以及众多数据库组成的实物互联网中,读写器读出的EPC只是一个信息参考 (指针),由这个信息参考从找到IP地址并获取该地址中存放的相关的物品信息,并采用分布式的EPC中间件处理由读写器读取的一连串EPC信息。由于在标签上只有一个EPC代码,计算机需要知道与该EPC匹配的其他信息,这就需要ONS来提供一种自动化的网络数据库服务,EPC中间件将EPC代码传给ONS,ONS指示EPC中间件到一个保存着产品文件的服务器 (EPC IS)查找,该文件可由EPC中间件复制,因而文件中的产品信息就能传到供应链上,EPC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1.3 EPC的特点

(1)开放的结构体系

EPC系统采用全球最大的公用的INTERNET网络系统。这就避免了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并且还有利于系统的增值。梅特卡夫定律表明,一个网络开放的结构体系远比复杂的多重结构更有价值。

(2)独立的平台与高度的互动性

EPC系统识别的对象是一个十分广泛的实体对象,因此,不可能有哪一种技术适用所有的识别对象。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射频识别技术标准也不相同。因此开放的结构体系必须具有独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交互操作性。EPC系统网络建立在INTERNET网络系统上,并且可以与INTERNET网络所有可能的组成部分协同工作。

(3)灵活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EPC系统是一个灵活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可在不替换原有体系的情况下就可以做到系统升级。EPC系统是一个全球的大系统,供应链各个环节、各个节点、各个方面都可受益,但对低价值的识别对象来说,如:食品、消费品等,它们对EPC系统引起的附加价格十分敏感。EPC系统正在考虑通过本身技术的进步,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通过系统的整体改进使供应链管理得到更好的应用,提高效益,以便抵销和降低附加价格[2]。

2 EPC物联网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应用

由于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都是处于运动或松散的状态,因此,信息和方向常常随实际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转移,结果影响了信息的可得性、共享性、实时性及精确性。基于EPC技术的物联网的应用,很好地克服了上述问题。EPC标签具有可读写能力,对于供应链这种需要频繁改变数据内容的场合尤为适用,它发挥的作用是数据采集和系统指令的传达,广泛用于供应链上的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生产管理、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商店、特别是超市中商品防盗等场合。同时,在减少库存、有效客户反应 (ECR)、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的职能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能够大大降低供应链中的存在的牛鞭效应。从整个供应链来看,EPC系统使供应链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物品在供应链的任何地方都被实时追踪。安装在工厂、配送中心、仓库及商品货架上的读写器,能够自动记录物品在整个供应链的流动——从生产线到最终的消费者。EPC技术将在物流的诸多环节上发挥重大的作用,其具体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制造环节:实现准时制生产。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现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提高效率和效益。采用了EPC技术之后,就能通过识别电子标签来快速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地找出工位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为准时制生产带来极大的便利。EPC技术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实现流水线均衡、稳步生产,同时也加强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与追踪。

仓储环节:实现空间优化利用。当贴EPC标签的货物进入仓储中心 (或物流中心)时,入 (出)口处的阅读器将自动识读标签,完成盘点,并将货物信息输入主机系统的数据库,仓储中心内商品可以实现自由放置,提高仓储中心的空间利用率,并能快速、准确地了解自身的库存水平,从而降低了库存,同时能保证入库出库的准确性,减少配送错误带来的损耗。

运输环节:实现可视化管理。在途货物和车辆贴上EPC标签,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装上RFID和接收转发装置,因此当货物在运输途中,使供应商和经销商能实时了解货物目前所处的位置和状态及预计到达时间,实现了运输货品的可视化管理。

零售环节:物联网可以改进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出错。比如:当贴有标签的物件发生移动时,货架自动识别并向系统报告这些货物的移动。智能货架会扫瞄货架上摆放的商品,若是存货数量降到偏低的水位,或是侦测到有人偷窃,就会通过计算机提醒店员注意。因此,能够实现适时补货,减少库存成本,还能起到货物防盗的作用。智能秤能根据果蔬的表皮特征、外观形状、颜色、大小等自动识别水果和蔬菜的类别,并按该商品来计量、计价和打印小票;在商场出口处,带有射频识别标签的商标由读写器将整车货物一次性扫描,并能从顾客的结算卡上自动扣除相应的金额。这些操作无需人工参与,节约了大量人工成本,提高了效率,加快了结账流程,同时提高了顾客的满意度。另外EPC标签包含了极其丰富的产品信息,例如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方法以及与其不能共存的商品,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商品耗损。

配送/分销环节:在配送环节,采用EPC技术能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如果到达配送中心的所有商品都贴有EPC标签,在进入配送中心时,装在门上的读写器就会读取托盘上所有货箱上的标签内容并存入数据库。系统将这些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以检测出可能的错误,然后将EPC标签更新为最新的商品存放地点和状态。这样管理员只需操作电脑就可以轻松了解库存、通过物联网查询商品信息及通知供应商商品已到或缺货。这样就确保了精确的库存控制,甚至可确切了解目前有多少货箱处于转运途中、转运的始发地和目的地,以及预期的到达时间等信息。物联网虽然尚属起步阶段,但是可以看到,基于EPC/RFID技术的物联网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对供应链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EPC/RFID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物联网必将对供应链未来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广阔。不久将来,将在物联网时代诞生一个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3]。

3 结束语

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信息化已逐步进入供应链信息共享阶段,提高供应链信息共享度是提高整个供应链效率的首要条件。本文提出了一套可以改善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提高供应链效率的信息共享方案,并在技术上运用了EPC码和RFID技术,实现了海量信息的实时共享和物品的适时追踪,避免了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失真、交换错误等对商家所造成的利益损失,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大大提高了供应链的性能。系统的实现,验证了EPC物联网技术。无论对物流系统,还是信息共享都具有及其积极的意义。

[1] 何明珂,董天胜.供应链中信用缺失的形成机理研究[J].管理世界,2007(10):166-167.

[2] 陈国庆,黄培清.供应链中的信息共享与激励机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12):2032-2037.

[3] 王晓丽.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激励策略研究[J].管理纵横,2006(2):19-21.

猜你喜欢
读写器标签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抢占物联网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标签化伤害了谁
基于多进制查询树的多标签识别方法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
基于视频抓拍读写器的高速公路防倒卡研究
得MCU者得物联网天下
基于随机时隙的RFID读写器防冲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