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畜牧文化为牧业发展增光添彩

2012-07-11 08:02戴旭明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中国畜牧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畜产品畜牧业畜禽

文│戴旭明(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

开展畜禽品种评比活动,包括各种畜禽品种展示会、拍卖会,展示畜牧业的新品种、新设施、新饲料等新成就,让人们认识现代畜禽品种的神奇特色,展示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成果,传播畜牧业的科技知识。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展示,把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畜禽粪尿变废为宝的事实展示给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对于重要经济产业之一的畜牧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它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文化的导向赋予经济发展以价值意义,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文化水平的制约。文化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思想、理论、舆论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二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人作为文化的单元,不仅受文化熏陶,而且也依一定的原理相互感通,相互认同,从而形成社会整体。文化的这种渗透力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它能够促进社会主体之间相互沟通,保证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在一定的组织内有序开展。

三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先进文化因子越厚重,其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附加值也就越高,在市场中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可见,文化对于畜牧业的发展或阻碍也会产生类似的作用,就促使我们必须重视畜牧业文化建设。

一、畜牧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与存在的问题

畜牧业是人类最悠久的产业之一,在人类起源之初就是以狩猎、驯养动物起步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传统文化中,许多民间故事、成语、传说故事与各种畜禽有关,在华人属相的十二生肖中,就有猪、牛、羊、马、狗、兔、鸡等七种畜禽。在现代社会里,猫、狗等宠物已经成为人民的亲密朋友,甚至被认定为家庭一员。传统的赛马、斗鸡、斗羊等活动更为人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可以说,畜牧业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是具有重要地位的。

畜牧业一直是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创造出令人振奋的奇迹。专业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先进技术应用面越来越广。如育种、营养、动物医学、装备设施、饲养技术等分枝,已深入到分子遗传、纳米技术等先进领域。新的畜禽种类不断增加,带来畜牧业发展的一日千里,进展神速。

近几年,各地在探索畜牧业文化建设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少地方政府把畜牧业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畜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如浙江省湖州市南浕区政府利用湖羊这个地方品种,通过赛湖羊、评比红烧湖羊肉、演艺湖羊文化等活动,举办一年一次的湖羊节,使当地的广大群众和部分工商企业家争相投资湖羊业,在当地形成较大声势。嵊州市利用长毛兔这个主导产业,已连续三十多年举办长毛兔赛兔会,不但使毛兔业经久不衰,兔子的平均产毛量达到2千克左右,远远超过德国原产地产量,新育成了浙系长毛兔。浙江电视台与浙江省畜牧兽医局联合在云和县开展“让我们养猪吧”的活动,号召城市居民支援贫困山区农民结对养猪,城里人捐钱支持农民养猪,农民把优质猪肉返还给捐钱的城市居民,带来了多方面的社会影响。另外,象山县政府连续两年举办浙东白鹅节,遂昌县开展高山原生态养土猪活动等,都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说明畜牧业的文化建设是有良好基础的。

但总体而论,人们对于畜牧业的文化建设是不够重视的,造成对畜牧业产生了许多误解,主要有:

1.忽视畜牧业文化建设,片面突出畜牧业的经济作用。当前人们关心畜牧业的重点是畜产品的供给量、畜产品的安全性、猪肉与CPI指数的关系等,而对畜牧业的从业现状、畜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等情况不甚了解。各级畜牧业管理部门对畜牧业文化建设也不够重视,很少有人关注畜牧业文化的存在。

2.贬低畜牧业从业人员的社会作用和地位。

由于畜牧业要与动物打交道,生产条件又脏又臭,条件艰苦,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收入又不高,造成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畜牧业,畜牧企业普遍招人困难,养蜂人后继无人。畜牧业的从业人员也感到低人一等。

3.忽视畜牧业的生态作用,夸大其污染作用。个别管理部门和部分地区不能科学地看待畜禽排泄物,片面强调它的污染性,忽视其有机肥功能,为限制畜牧业发展制造舆论,使部分地方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4.夸大畜产品的不安全性。由于宣传不够,许多先进的畜牧业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被误解,如快速生长的猪肉鸡肉品质、高产的鸡蛋鸭蛋品质等,都被误解为是营养不良的,或是用激素、添加剂催出来的,是不安全的,造成人们消费畜产品不放心。

二、畜牧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与途径

通过畜牧业文化建设,目的是利用畜牧业的文化内涵,引起全社会对畜牧业的关心和重视,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畜牧业和消费畜产品,为畜牧业的发展凝聚人气,营造好的畜牧业生产及消费环境。

1.通过塑造先进人物,振兴畜牧业从业人员的信心。充分反映劳动人民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他们在广阔的大地上放牧着牛羊,饲养着“六畜”,为人类提供了无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营造畜牧业是崇高的、光荣的事业,从事畜牧业的人们也是光荣的,他们身处的工作环境是脏乱的、艰辛的,但生产出来的畜产品是鲜香的,他们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和人格并不低人一等。畜牧业是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产业,从业者需要掌握先进复杂的专业技术,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我们要不断推出和塑造畜牧业先进人物,利用他们在生产一线艰苦创业、取得显著业绩的事迹,宣传他们,表彰他们,在全社会营造从事畜牧业光荣的氛围。

2.通过举办展示会、品尝会,创建畜产品品牌。利用金华猪肉、优质土鸡等传统优质畜产品和新的优良培育品种,通过品尝会,传播畜产品正确的营养评价知识,引导人们科学消费畜产品,并推出优质产品品牌。开展畜禽品种评比活动,包括各种畜禽品种展示会、拍卖会,展示畜牧业的新品种、新设施、新饲料等新成就,让人们认识现代畜禽品种的神奇特色,展示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成果,传播畜牧业的科技知识。通过现代农业园区的展示,把农牧结合、生态养殖、畜禽粪尿变废为宝的事实展示给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

3.通过旅游活动,倡导人们享受畜牧业活动的乐趣。提倡在大型公园、自然保护区、农家乐园区等养殖畜禽,增加动物与人亲近的机会,特别是通过赛马、斗鸡、斗羊、观赏家禽、伴侣动物等,也可以养一些生产成绩优异的奶牛、长毛兔、特大体重的猪、牛、羊等,供人们参观、拍照。有条件的公园也可以开展狩猎、烧烤等活动,增加人们参与的兴趣。

三、做好畜牧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1.畜牧业管理部门要认识并重视畜牧业文化建设。从上面的分析看到,畜牧业文化建设其实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可以对畜牧业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所以就需要统一思想,做好这项工作。建议农业部应有专门的职能机构管理畜牧业文化(农耕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进行规划和布置。并做到上下统一,合力共建。

2.要大力挖掘并宣传畜牧业传统文化。要借鉴茶产业的经验,通过打造茶文化提升茶产业,把一个经济总量并不大的饮料产业培育成“国饮”和高档次的健康文明饮品,并通过国际国内的展览展销活动,让一些原来不喝茶的人们钟爱茶叶,扩大了茶叶销路,做大了茶叶产业。我们也要通过举办全国性的评比会、展示会、展销会,让优质畜产品得到广泛宣传。组织专人对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畜牧业传统文化史实和故事整理出来,通过影视、书刊媒体进行宣传,成为产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多宣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畜牧业的指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毛主席对浙江兰溪上华村的养猪经验作了“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的批示,当时对推动全国畜牧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要加强对畜牧行业名人的宣传,把他们的创业经历和业绩推向社会,在公共媒体设立“畜牧名人”栏目,用他们的事迹感动社会。还要宣传各地通过文化促进畜牧业发展的事例,推进全行业工作的进展。

3.开展多部门合作,形成多种文化的相互融合。与畜牧业有关的文化如饮食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农耕生态文化等,需要取得宣传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支持。通过合作让作家们多写畜牧业的题材,多拍摄畜牧业的趣事,在媒体上、在群艺活动中都有畜牧业的内容,就能把握社会舆论,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出影响。要支持各地政府开展畜牧业的文化活动,在工作上、资金上给予支持。

相信只要大家重视畜牧业的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就能推动畜牧业的更大发展。

猜你喜欢
畜产品畜牧业畜禽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