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例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研究

2012-07-17 05:14张军辉
中外医疗 2012年36期
关键词:脑部西医中风

张军辉

宁远县中医医院,湖南永州 425600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中风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从传统中医学理论的角度来讲,缺血性中风属于血瘀证的范畴。这种疾病呈现出了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易复发的特点,给患者以及家人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在人体的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等异常的情况下会影响脑部的供血,引起脑部的缺血缺氧,最终导致患者出现中风。缺血性中风的主要临床症状集中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1]。为了为了分析与探讨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该院在2008年1月—2011年10月之间收治18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加该次试验的所有患者均来自该院在2008年1月—2011年10月之间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入选患者一共有36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的182例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男性患者94例,女性患者88例,年龄范围在49~78岁之间,病程时间1 h~3 d不等。另外182例患者作为西医治疗组。

1.2 患者的入选标准

参考诊断标准为《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所有患者在入院之初均经过CT检查确诊,并且进行中医苔相和脉象检查,患者出现了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角歪斜等。

1.3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主要口服肠溶阿斯匹林、氯吡格雷和辛伐他汀等,同时静脉滴注甘露醇、胞二磷胆碱和低分子右旋糖酐[2]。如果患者存在其他并发症等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组的患者以活血通络为主要的治疗原则,本组试验的所有患者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加减:黄芪30 g,当归12 g,地龙10 g,川芎10 g,桃仁12 g,红花12 g,赤芍12 g,具体服用方法为水煎服,1剂/d[3]。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以及发病原因等加减如下,气虚明显者,加参或人参;口角流涎、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以化痰宣窍;由于气虚不摄所引起的小便频数或失禁者,适当加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以温肾固摄;肢体浮肿也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常见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加茯苓、泽兰;高血压是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加川牛膝、桑寄生、葛根[4]。针灸:针灸取穴为曲池、足三里、手三里、合谷、风市、悬钟、环跳、中渚,居留。若患者为上肢偏瘫,则可以合谷、曲池为主穴;若,所使用针形为26号毫针(1.5~2.5寸),进针后行针时以平泻平补法进行,得气后留针时间为20~30 min,1次/d。两组患者均在经过治疗2周之后,对其疗效进行判断与统计学比较。

1.4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的标准为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以此为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功能改变及病残程度进行评定。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疗效显著: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中医治疗组疗效显著123例,有效59例,总有效率达到100%;西医治疗组疗效显著20例,有效129例,无效33例总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在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患者,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一项主要的症状为便秘。中医学基本理论认为中老年人由于气血本虚等原因较容易引起血行不畅,在脑部血管出现硬化以及堵塞的情况下便会出现缺血性中风。根据缺血性中风的发病机制,通常情况下针对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活血化瘀。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辨别不同患者症状虚实,正确判断血瘀的程度。患者所出现的不同发病类型以及不同的发病程度会与其血压以及舌象等密切相关。在进行治疗时应该对患者的症状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判断,合理的制定治疗方案,正确的进行用药配伍。在中医学整体观以及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治疗缺血性中风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是益气活血、活血化瘀、化痰祛瘀、补肾活血、清热解毒等,本组试验患者所采用的补阳还五汤则是以补气活血为主要针对症状的。该组试验患者所使用的桃仁等药物较好的起到了活血化瘀的功效。该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改善患者的脑部血液循环。同时还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辨证施治,科学诊断并且合理用药,这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大黄、枳实、厚朴、瓜蒌也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常见药物,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治疗应该进行及时通腑泻浊,以达到腑气通畅,气血和顺,痰通络达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气血上犯扰及神明。患者意识转清,半身不遂得以恢复的重要条件是腑气通畅。常用的药物有大黄、枳实、厚朴、瓜蒌等。

另外,针灸治疗也是缺血性中风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法。针灸选穴极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取穴时多以足少阳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对患者的合谷、足三里、手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可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另外还可在调理气血的同时对患者的周围神经达到刺激的作用,使得相应大脑中枢受到冷刺激,对患者病变的神经细胞功能起到激发效果,从而使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达到恢复效果。该研究患者在口服中药的同时配合针灸进行治疗,效果显著。

目前西医疗法对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脑部的自由基增多,甚至会引起出血性梗塞。因此,我们在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时应该以补气活血法为主,这一方法所使用的药物比活血化瘀药物起到了更加有效的扩张血管功效。

总之,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是较为显著的,患者康复率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1]万海林,王新庄.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32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5):34-35.

[2]Granath B,Taylor RR,Van Boekxmeer FM,et al.Lack of evidence for association between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Polymorphism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Aust:alian Caueasianpopul、L:i.on[J].J Cardiovase Risk,2001,8(4):235-241.

[3]陈剑梅,郭洁文,祝维峰,等.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10(10):8-10,13.

[4]靳建旭,刘文胜,靳继宏.银杏叶注射液佐治脑梗死5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33.

[5]徐君霞.通腑化痰法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1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7-38.

猜你喜欢
脑部西医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儿童做脑部CT会影响智力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压抑食欲使人笨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