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瘀开窍汤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42例临床观察

2012-08-03 13:43梁少华朱寿鸿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高压氧颅脑入院

梁少华,黄 新,朱寿鸿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颅脑损伤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病损,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很高。全国22个省市及少数民族地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病率为442.4/10万人口,年死亡率为 9.72/10万人口[1]。为加强对颅脑损伤的治疗康复,笔者系用自拟中药祛瘀开窍汤内服联合高压氧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8年6月~2010年6月,受伤后24h内到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84例患者,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听力障碍、大小便失禁等,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发病时所有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均在12分以下。

1.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严重的胸、腹、脊柱等重大损伤或合并原发性心肺疾病的颅脑损伤患者;(2)妇女妊娠期、哺乳期;(3)患者家属中途放弃治疗的;(4)入院后24h内死亡;(5)凡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的。

1.3 一般资料 84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2组年龄20~68岁,平均(38.76±5.2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致伤47例,跌落伤15例,打击伤18例,其他致伤因素4例;入院时GCS评分:3~5分26例,6~8分34例,9~12分24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脑挫伤48例,颅骨骨折23例,硬膜外血肿19例,硬膜下血肿28例,合并脑干损伤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伤因构成、入院时GCS评分、颅脑损伤诊断,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即吸氧,监护,保持生命体征稳定,脱水、止血、降颅压、补液、纠正水及电解质紊乱、防治感染、营养支持、护胃、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有手术指征者及时手术。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高压氧治疗。方法:采用空气加压舱加压25min,压力达0.2Mpa(2ATA)后戴面罩吸纯氧,气管切开者双面罩吸氧,吸氧时间共80min,中间休息10min吸舱内空气,最后经30min减压出舱。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观察组联合自拟中药祛瘀开窍汤内服,处方:当归10g,桃仁10g,红花6g,丹参15g,赤芍15g,黄芪30g,地龙15g,石菖蒲15g,郁金10g,枳壳10g,茯苓20g,泽泻15g。便秘者加大黄;高热去黄芪,加石膏、黄芩;咳嗽痰多加胆南星、橘红;呕吐、呃逆加法夏、竹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昏迷者给予鼻饲,每次150mL,每日2次。

2.2 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治疗90d后根据GOS评分表,对患者生存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GOS评分。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0.0进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双因素的方差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评定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是否优于对照组。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s)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第5d,2组(P>0.05);治疗第10d、第20d,(P<0.01)。

20d观察组 427.02±2.679.14±3.2010.57±3.3712.07±3.1组别 n 入院时 治疗5d 治疗10d 治疗30.9510 0.8377 0.0000 0.0000对照组 427.07±2.639.10±3.489.50±3.4110.52±3.47 F 0.0038 0.0425 27.9263 45.6215 P

3.2 伤后3个月随访 对2组患者生存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进行GOS分级。Ⅴ级:恢复良好,成人能工作,学生能学习;Ⅳ级:中度残废,生活能自理;Ⅲ级:重度残废,需要人照顾;Ⅱ级:植物生存,长期昏迷;Ⅰ级:死亡。治疗结果见表2。

表2 3个月后2组GOS分级比较 n(%)

3 讨论

颅脑损伤初期仅为部分性损伤,在数小时至数天内会出现继发损害。继发性脑损害是因脑血管发生痉挛或麻痹,微循环功能障碍,静脉压增高、脑充血、脑缺氧,导致发生脑代谢紊乱,脑水肿而引起。要及时阻断颅脑损伤患者的继发性脑损伤,改善脑微循环障碍,对已受损伤的脑组织功能进行保护,避免创伤后引起的颅内大动脉血管闭塞,有效纠正颅内高压,预防脑损伤后继发其他脏器系统的损伤[2]。本研究2组84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在治疗第10d,第20d的GCS评分比较,观察组评分比对照组提高明显,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在伤后3个月的疗效评定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祛瘀开窍汤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优于常规治疗。

中医认为:颅脑损伤后脑脉络破裂、血溢脉外、积而成瘀,血瘀气滞是颅脑损伤的主要病机,如《灵枢》所云:“有所击堕,恶血留内”,由此致痰聚、水停、湿滞、毒积。瘀阻清窍,心神受阻,故伤后昏迷不醒;水停脑窍,则脑水肿、高颅压;湿滞三焦,则腹胀尿闭;痰聚蒙窍,则神志昏迷,喉中痰鸣;毒积化热,可引起高热不退。治疗上应以化瘀理气,开窍醒神为核心,把握痰聚、水停、湿滞、毒积的轻重缓急,合理配伍化痰开窍、利水消肿、祛湿利尿、清热解毒。祛瘀开窍汤中当归、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地龙活血化瘀开窍,郁金、枳壳行气通络,黄芪益气使气行血则行,石菖蒲化痰开窍、茯苓、泽泻祛湿健脾。现代研究证明: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天麻、地龙、石菖蒲等益气补肾、活血通络、行脉止痛、醒脑开窍之类中药,可增加脑部血流量,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及下调相关基因c—fos的表达,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来实现神经保护作用[3]。活血化瘀药物可以透过血脑屏障,维护脑损伤时血脑屏障的结构完整,改善其功能,并可间接地拮抗清除自由基,阻断神经细胞的凋亡[4]。

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是影响康复的主要原因。脑血流量减少可加重继发性脑损害。高压氧通过脑血管收缩降低颅内压,在高压氧作用下既可提高血、脑组织、脑脊液氧分压,又有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双重作用,从而打断脑缺血、缺氧的恶性循环[5]。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优势互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外伤后综合征的发生,改善其生活质量。在临床上,笔者用祛瘀开窍中药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有良好的作用,可以为治疗颅脑损伤提供一种新方法。

[1]赵雅度 .神经系统外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5.

[2]王忠诚 .适应现代社会化要求,加强对颅脑创伤的救治工作[J].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1.

[3]李新田,林昱,朱学莉,等 .脑康灵口服液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华医药学杂志,2003,2(2):13.

[4]尹明华,徐晓虹 .灯盏花素对缺血性记忆障碍和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1(1):72~76.

[5]李温仁,倪国坛 .高压氧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3.

猜你喜欢
高压氧颅脑入院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入院24h内APACHE Ⅱ评分及血乳酸值对ICU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基于DRGs的云南某医院COPD患者重复入院影响因素分析
吸氧真能减压缓解脑疲劳吗
迎接高考吸点氧靠谱吗
高压氧治疗3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基层医院颅脑损伤的救治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