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指导教学初探

2012-08-08 09:51潘春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控制组主体社区

潘春宇

(淮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社区体育指导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应该积极探索一种师生双方进入教学活动,并由学生主体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双向互动模式。这种模式应该贯穿于理论教学及实践活动两方面并应促成两者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社区体育指导的教学效果。主体参与式教学就是贯彻这一教学理念的一种主要模式。主体参与式教学,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要求,还可以是一种教学策略[1],在教学中引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思想上行动上改变学生被动不积极的学习习惯和状态。

本研究着重探讨主体参与式教学改革的实际效果,并探索符合实际的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以期待实现社区体育指导理论教学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2 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研究选取淮南师范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本科2006级、2007级、2008级班学生,其中对2006级学生在社区体育指导课的教学中基本采用传统教学法;在2007级学生社区体育指导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主体式的教学方法,其实验场所既包括学校也包括社区生活的具体领域。而在对2008级的教学中,在实践课程中部分采用了主体参与式教学法,但主要实验是在学校的环境中进行。为了简化实验的步骤和环节,我们将2006级设定为控制组1,2007级设定为实验组,2008级设定为控制组2。

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咨询专家等方式设计问卷,发放给控制组和实验组。发到实验班40份,回收39份,有效回收率96.43%;发到控制组一47份,回收45份,有效回收率98.47%;发到控制组二43份,回收42份,有效回收率98.65%。从发放问卷份数、回收率以及有效回收率等方面来看,符合统计的基本要求,可以使用中心极限定理和概率论的基本原理,进行假设检验和推论统计。

2.2 实验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实验组和控制组1、2班各20名学生进行实验指标的测试和问卷调查。试验进行为期3个学期,在实验班授课的时候采取“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利用各种相应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组班采用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然后在试验结束的时候由专家进行单项测试,将实验班和控制组班的成绩进行对比与分析。

3 经验总结和效果分析

3.1 社区体育指导的理论教学

社区体育指导课程在结构上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现实理论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社区体育指导这门课不够重视,或者觉得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一行业没什么意义,因此对这门课主观层面的重视力度不够,从而造成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激情不高的客观结果。

就体育系学生而来说,其理论功底相对于实践经验来说本身就显得薄弱,而社区体育指导理论教学又不像篮球、排球、田径等课程,学生前期已经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储备和直观感受,从而不像它们听起来又有兴趣又有一定的针对性。社区体育因为引入了社会学学科中有关社区、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这些是全新的内容,如果组织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并能够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加强实践教学,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体性,因而在理论上完全具备深入拓展的可能性。其实理论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实践教学,是为实践环节的深化打基础。而部分学生对这点理解的不够深入、认识不清。学好社区、社区体育的基本理论,了解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的基本知识,把握我国社区体育的基本特点,才能知道在社区体育实践工作环节应该做些什么,或者说理解理论教学时老师讲的是什么。

其次,由于援引了社会学的概念,在教学中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社区分类的教学时,就可以根据分类原则引用学生身边的事物或关系进行教学。比如淮南师范学院应归为哪类社区、淮南矿业集团应归为哪类社区而淮南军分区又应该归为哪类社区等等。这些是距离学生生活较近的书本上没有的,而且他们以前也未按此分类原则对以上社区进行过分类,在思考与现实观察、体察的过程中,就把社区的分类方法充分理解并记忆了。

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有当体育教师、考公务员、考研究生及进入公司上班几种出路,且后面三种都与本专业关联性不大。对于学生而言,目前为止没有人立志毕业要当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主要是因为就业压力比较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中国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行业,或者说因其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不是正式的岗位而得不到重视。在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占90%以上)是义务工作人员(兼职),但是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在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很多由社区中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兼任,群众大都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体育指导员。正因为得不到重视,学生在学习时会认为没什么大用,即使有些同学考试得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二级证书,也不知道拿这个证书能有什么实际用途。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强职业理念和伦理方面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社区体育工作不可能是完全的技术教学,要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对社区体育的工作对象、社区体育组织、社区体育活动的设施经费、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等诸多方面有了详细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3.2 社区体育指导的实践教学

3.2.1 技术动作指导

对学生而言,他们从小到大上体育课时普遍接受的是单纯的技能传授式教学,即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但对社区体育的对象和主体来说,不能单纯依靠这种模式而要充分依据主体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实践中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着将社区体育指导教程设想为理想化的教学形式即学生整齐划一,老师教、学生们就认真地学的模式。这忽视了社区体育的服务特性,社区体育从特性上来说是社区服务的一种,既然是服务就要充分考虑被服务对象的年龄、职业、性别等社会学特征。因为社区的显著特点是社区成员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因此对于这样的对象展开体育指导要因材施教,采取与传统学校教育不同的方法,突出在指导之初和过程中与被指导对象的良好沟通及互动。社区成员与指导员之间的互动状态直接决定着社区体育指导过程的是否成功,由于他们作为被指导着不用考虑学分和具体考核的限制与制约,完全是一种出于自愿的选择行为。因此,我们只能进行社区体育指导,而不是社区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会谈到因材施教,这一点对于社区体育指导而言更为贴切,因为社区中的人是各式各样的,他们比学校教育中的学生更难于控制。因此对于不同的社区成员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沟通疏导方式,并且要保证自己在技术动作环节上的完全正确并突显技术熟练从而达到吸引被指导对象的目的。

3.2.2 社区体育活动设计

社会体育活动设计能力是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综合能力的环节。社区体育指导课程普遍是在第六学期时开设,这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技术动作基础储备,因此这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给了学生一个综合运用以前所学知识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检验前期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估媒介。社区体育活动设计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对社区成员进行运动健康方面的讲座(因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有一定的答疑能力),可以是为社区内的某一群对象设计特定的休闲体育活动,还可以是策划组织小型的社区体育比赛等等。通过这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问题解决能力与处域能力。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现有教学课程体系缺乏对这一方面的关注,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调查发现学生在进行社区体育活动设计实践时普遍会出现时间安排不当和现场控制能力差等突出问题。学生大多按照学校教学模式来考虑问题,不能合理规划和制定社区体育活动策划书,不熟悉制作流程,社区体育活动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存在着靠想象或是单凭经验的倾向[2]。一份完整可行的社区体育活动策划书不应是文本层面的简单想象,而应该象设计问卷那样进过预测、修订、反馈等环节,才能找出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

在进行社区体育活动时还要注意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社区体育活动的活动对象较为广泛,因此,不可能所有的工作全都由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个人来完成,在工作中要着手培养组建本社区的体育活动管理团队,并且培养社区体育活动骨干。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动员可以动员的力量,才能更好的开展社区体育活动。

3.3 主体参与式教学

为此,前期我们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说《社区体育指导》课在2006-2007学年课时计划为36学时,且全部为理论课,2007-2008和2008-2009学年调整为72学时,其中有48学时为理论课教学,24学时为实践课教学;2009年重新修订大纲时,调整为54学时,其中24学时为理论教学,30学时为实践课教学。由课时的调整可以看出该门课的实践环节比重逐渐加大。《社区体育指导》课教学虽然安排了实践课的内容,但相较于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课程如篮球、排球等,其实践课的内容及过程不规范。学生也将其视为较空洞晦涩的理论课。在学生上过实践课后对该门课的认识有所改变,但是实践环节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却未曾进行具体的定性或是定量的研究。而未进行实践环节教学的学生学生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些也并未进行具体的调查和研究。

调查发现在技术动作指导、社区体育活动设计等环节中采取主体参与式教学能直接对学生的教学满意度造成显著性影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对教学效果一般满意度较差,而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学生一般教学满意度比较高(表1)。

表1 教学满意度的交互分类表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教学方式的选择与主体对课程主观重要性的认识和评价有着很密切的关联。为了使一问题更加清晰,我们又结合相关的文献,并请教专家,设计了一份李克特量表,用于检测主体参与式教学法的效能问题。

表2 主体参与式教学法教学效能测量表

从表2不难发现,主体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参与率和有效参与度。它对于提升主体的效能感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3]。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学习成绩的大幅度上升,虽然成绩不能代表一切,但其毕竟是衡量教学效能的一个客观指标,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4 结论

社区体育指导是一门新的课程,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对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或是将来有志于从事社区体育的同学来说,如何上好这门课,使这门课教学的过程轻松愉快,而教学的内容或者说教学后达到的效果对学生来说是切实有用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对于理论教学方面应注重课堂的互动及教学内容详实及教学相关内容与学生的贴切性及时性;实践教学环节应不断充实内容,使学生具备最基础的某项体育技能的指导能力,引入更多或是引导学生能设计并执行更多的社区体育活动,加强主体参与式教学法实践教学中力度,提高教学效果[4]。

[1]关文信,单余岱.论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与标准[J].教学理论探讨,2002(5):8-10.

[2]陈阳.和谐社会中我国社区体育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体育科技,2008,40(1):55-57.

[3]王岩,张艳萍,张明强.主体参与式体育课教学模式刍议[J].四川体育科学,2004(2):161-164.

[4]郭建平.社会转型期我国现代企业体育文化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3(1):22-24.

猜你喜欢
控制组主体社区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给商品起名字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