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安全共同体”对南海局势的影响及中国对策

2012-08-09 08:06杨昊曦
学理论·下 2012年7期
关键词:中国

杨昊曦

摘 要:随着“东盟安全共同体”建设脚步的加快,东盟内部的双边及多边安全合作逐渐加深,其整体性日益显现,越来越成为维护地区安全形势的主导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东南亚地区安全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产生相应的影响,对我国来说势必要调整安全战略以应对随之而来的变革。本文主要分析“东盟安全共同体”对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影响以及中国应采取的相应政策。

关键词:东盟安全共同体;南海局势;中国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015-002

一、南海的重要性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南海争端

根据马汉的“海权论”学说,“一个国家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控制海洋,特别是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由海峡、半岛、海岛等构成的可以接近大陆边缘的航道。”[1]而“陆权论”的代表性观点——麦金德的“大陆心脏学说”和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学说”则认为“谁支配着边缘地带,谁就能支配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能掌握世界的命运”[2]。

从地理环境上看,中国倚靠亚欧大陆,面向广阔的太平洋,是典型的海陆兼备型国家。从内部看,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却面向海洋缺少有利的地理屏障,有人形容东南沿海是中国“柔软的腹部”。从外部看,中国邻国众多,如果将中国版图进行战略划分,北面是俄罗斯、蒙古,东北面向日本、韩国和朝鲜,西边是中亚等国,西南面是印度,东南面则面向东南亚地区。

因此,无论从经济、政治、安全的哪个角度,还是从国内利益、地区利益和国际大国关系的层面来看,东南沿海地区对中国的周边安全利益都至关重要。

而中国和东盟国家对于南海的主权争端历来是双方关系中最复杂和最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今后的地区安全与稳定。

无论是从史实资料还是国际法的角度来说,中国都对南海地区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二战后很长时间里,没有任何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提出过主权要求。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东南亚国家的实力逐渐增强,各国也开始意识到海洋空间和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南海地区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气田资源,特别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获得通过后,关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原则使得南海周边国家开始加紧对这一地区的争夺[3]。

南海争端主要集中在岛屿主权归属、海域划分和资源开发三类问题上。在岛屿领土主权争端方面,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四个国家宣称对南沙群岛中得全部或部分岛礁拥有主权,并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手段加紧强占这些岛礁。在海域划界争端方面,我国依据南海断续线来主张南海海域的管辖权,而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国则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求获得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4]。在资源开发方面,截至2000年已知在南沙群岛海域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探的外国公司超过60家,总投资超过400亿美元,年产石油4043万吨,天然气310亿立方米。①

中国主要依据国际法中的“先占”原则提出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主张,并依据南海断续线来主张对南海海域的管辖权,在南海问题上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90年,中国本着睦邻友好的良好愿望在南海问题上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与有关国家协调解决争端[5]。

然而这些国家无视中国的和平主张,不断挑战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底线,整个90年代双方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或军事紧张不下十余次。一方面在东盟内部加强联合,协调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一致立场,增强与中国谈判、对抗的力量,在1992年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发表《东盟南海问题宣言》,要求与中国建立“南海行为准则”以约束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行为[6]。另一方面,将美国引入南海问题,企图将这一地区争端国际化,同时加强与西方国家的军事合作,希望用美国来压制中国以便从中渔利。然而,这样的做法反而加剧了地区安全的紧张局势,不利于南海问题的合理解决。

二、“东盟安全共同体”对中国安全形势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中国而言,“东盟安全共同体”所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积极方面来说,第一,“东盟安全共同体”中所涵盖的各种安全对话机制为中国和东盟提供了一个对话的平台,双方通过定期对话沟通可以进一步增强安全互信,最大程度化解东盟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打破“中国威胁论”,有利于缓解中国和东盟所面临的安全困境。第二,开展预防性外交,减少冲突爆发的可能。东盟地区论坛机制是未来“东盟安全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第二阶段努力实现的以避免发生冲突为目的的预防性外交也必将成为“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努力方向。一方面可以预防“东盟安全共同体”成员国与我国因边界和领土争端引发冲突,另一方面可以约束其对我国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努力的干涉。第三,为解决南海问题等地区争端提供一种可能。通过与东盟国家签订《南海各方行动宣言》,双方确立了和平对话的原则。将南海问题的解决限定在中国和“东盟安全共同体”成员国之间,可以避免区域外国家的插手,使南海问题国际化。另外,东盟国家在解决其成员国之间的争端和纠纷中所形成的惯例和范式也将为中国和东盟解决南海问题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从消极方面来说,首先,东盟内部安全合作的加深以及未来“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立越来越使得东盟国家用一个声音来同中国对话,这显然加强了东盟国家集体对抗中国的力量。由于担心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挤占本国的发展空间以及国际上甚嚣尘上的“中国威胁论”,担心中国的强大会打破本地区的力量平衡,东盟国家在对待中国问题上越来越走向联合。随着“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正式建立,这种合力将进一步加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其次,“东盟安全共同體”成立之初力量较弱,按照东盟国家惯用的“大国平衡战略”势必会引入美国、印度、日本等因素来同中国对抗以期达到力量平衡。而西方国家一直妄图把东盟打造成牵制中国发展的砝码,一旦“东盟安全共同体”沦为西方国家的工具,必将会使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复杂化,为我国的安全战略制造麻烦和事端。

猜你喜欢
中国
负面清单的管理研究
解析“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分析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