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改造创新

2012-08-15 00:42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广州510303
名作欣赏 2012年9期
关键词:爱欲马尔库塞性欲

⊙周 朔[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 广州 510303]

马尔库塞是一位转益多师的思想家,纵览他的著作《爱欲与文明》,逆向反读、改造创新是其理论探索的主要特征。《爱欲与文明》一书的副标题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实质上就是对弗洛伊德思想的改造创新。本文着重论述马尔库塞是怎样别出心裁地运用反读法,逆向突破弗洛伊德思想的局限,从而对其合理地改造,创造性地提出非压抑性文明理论。

一、对爱欲概念的改造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认为意识是外化型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是各种原始欲望、本能冲动的储存所,意识虽然压迫和控制无意识,但无意识往往暗中对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支配作用。无意识的主要构成成分是性本能,即那种生生不息、桀骜不驯的性欲冲动,它对于人格的成长、人的心理和行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马尔库塞认为,弗洛伊德思想的最大价值就是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的奥秘,洞悉了人的本质即性欲。但是,马尔库塞并没有在弗洛伊德原有的意义上使用性欲一词,而是对之进行了反读和创新。马尔库塞认为,性欲在弗洛伊德的著作中,有时指同生殖机能相关的对异性的肉欲追求,有时指人的机体追求快乐的普遍属性。当弗洛伊德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性欲”一词时,为了与前者区别开来,又把它称作爱欲。马尔库塞强调,作为人的本质的性欲,应该是后一种意义上的性欲,即爱欲,爱欲是“使生命体进入更大的统一体,从而延长生命并使之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的一种努力”。马尔库塞在此基础上对爱欲与性欲作出了明确的区分,爱欲所指的是性欲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所谓量的扩张,是指爱欲的范围从限于生殖器官扩张到人体的所有器官,爱欲的对象从限于异性扩张到能引起人的快感的所有对象,爱欲的活动从异性间的性行为扩张到人的所有活动,如交往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所谓质的提高,是指爱欲是造就并保存生命体的一种力量,是一种生命本能对快乐的追求,这种追求成为人类生存的最高目标。所以,马尔库塞认为人的真正本质就是爱欲,爱欲不仅体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命本能欲求,体现了人类对快乐的渴望,而且表达了人类对于爱和自由的追求。

马尔库塞的爱欲理论是对弗洛伊德性欲理论的改造创新。弗洛伊德虽然揭示了无意识的存在,认为无意识的主要成分是性本能,性本能是生命的原动力,它像地下奔腾的岩浆,无时无刻不在蒸腾、冲动,寻求着爆发,所以性欲是与文明对立的,文明的发展建立在人对性本能的压抑和升华的基础上。马尔库塞认为,弗洛伊德对文明史的悲观主义态度起源于他对本能中代表破坏性力量的性本能的偏重,而没有看到性本能中代表着爱和建设性的爱欲。如果说破坏性的性本能与文明之间构成一种否定性关系,那么,本能中的爱欲与文明之间就建构起一种肯定性的关系。通过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这种逆向式阐释,马尔库塞提出了自己对爱欲的理解,并进而把爱欲规定为人的本质,认为爱欲的解放不仅不会破坏文明,反而有利于文明的发展,特别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工具理性和科学技术成为控制人和社会的新的更有效的更令人愉快的形式,整个社会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然而,还有一个未被控制与整合的领域,那就是本能的领域,爱欲的领域。马尔库塞由此出发,激烈抨击工具理性和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把人沦为技术的工具、物质的奴隶,主张本能革命,赋予爱欲以革命性的内涵和功能,通过爱欲的解放,建立新感性,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二、对爱欲压抑的逆向阐释

弗洛伊德认为,爱欲压抑是合理的、必然的、永恒的。“未加控制的爱欲,同其对立面死亡本能一样,是命运攸关的。本能之所以有破坏力量,是因为它们无时不在追求一种为文化所不能给予的满足,这是一种纯粹的、作为自在目的的满足。因此,必须使本能偏离其目标,抑制其目的的实现。”人的历史就是人被压抑的历史,这种压抑是文明进步的前提。只要文明存在,压抑也就必然存在。爱欲与文明的对立是永恒的,非压抑性文明是不可能的。

马尔库塞一方面大体赞成弗洛伊德关于文明压抑爱欲的思想,人类文明的发展肯定需要某种压抑,人类已有的文明成就,正是压抑的结果;一方面又对弗洛伊德的思想进行了创造性的反读,作了进一步的改造和创新。马尔库塞认为,弗洛伊德之所以把爱欲与文明对立起来,关键是他没有区别爱欲的生理因素与社会历史因素,没有“在本能的生物变迁与社会历史变迁之间做出恰当的区分”,“把现存的现实原则与一般的现实原则等同起来”。由此,马尔库塞在弗洛伊德的基本压抑和现实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了两个特定社会—历史成分的术语即额外压抑和操作原则,以此来改造弗洛伊德的理论,论述爱欲压抑的社会历史化。

马尔库塞主张,压抑可以分为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所谓基本压抑,指的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普遍缺乏,为维持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建立不得不对本能和爱欲实施必要的约束和限制,马尔库塞认为,基本压抑是每一种文明发展的必要前提,因为经济的贫困和物质的缺乏迫使劳动成为一种必需,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对爱欲作一定限度的压抑,这也意味着基本压抑具有历史性的特点。所谓额外压抑,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产生的,受统治阶级的特殊要求和利益支配而对爱欲进行的附加压抑,其目的只是为了巩固现存的统治制度,维护统治者自身的既得利益,使压抑永恒化。

如果说基本压抑是现实原则实施的产物,那么额外压抑就是操作原则实施的产物。所谓现实原则,是指一般文明所要求的对人爱欲的限制、克制或延迟的原则。所谓操作原则,是现在的统治者与社会管理机构和组织所要求的现实原则的具体实施形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压抑方式及性质的变化。在马尔库塞看来,当代发达工业社会已将支配生产和生活的现实原则替换成操作原则,而且在长期的发展中,操作原则逐渐被合理化。一方面,它成为一种外在的客观规律,以技术合理性的要求规范人们精神的、行为的模式;一方面,它又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把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投射到个体的良心和无意识当中对个体施加影响。在操作原则的统治下,人的身心都成了异化劳动的工具。

马尔库塞通过对额外压抑的揭示以及对支配这种压抑的操作原则的分析,自然就得出一个与弗洛伊德完全不同的结论,对弗洛伊德思想做出了彻底的改造与创新:爱欲压抑与人类文明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爱欲与文明之间的对立是历史的,并不是永恒的,迄今为止人类的爱欲一直蒙受压抑,是由社会历史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统治者和统治制度造成的。因此,马尔库塞宣称,推翻现行的操作原则——统治制度,就可以消除额外压抑,解放爱欲,实现非压抑性文明。而且,马尔库塞还乐观地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类已经解决物质生活资料的缺乏,对爱欲的基本压抑也已经完全丧失合理性,建立一个爱欲解放的非压抑性文明社会可以成为现实。这样,通过对弗洛伊德爱欲压抑理论的逆向阐释,赋予爱欲压抑以历史社会性特征,马尔库塞就为建立一种非压抑性文明奠定了基础,也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引入了社会批判领域,使之具有了批判否定精神。

三、对幻想的创造性反读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压抑爱欲,但不可能彻底消除人的爱欲冲动,文明将爱欲冲动禁闭到无意识心理结构之中,幻想是无意识心理结构中的最主要部分。幻想服从快乐原则,保存了爱欲的原始冲动,但是具有非理性的特征,是神经症和精神病患者痛苦症状的直接心理征兆,它建立在精神病患者反常的白日梦上。

作为积极探求爱欲解放道路的社会批判理论家,马尔库塞对弗洛伊德的幻想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和创新,赋予其以革命的特征,从幻想中看到了爱欲解放的图景。“幻想在整个心理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把无意识的最深层次与意识的最高产物(艺术)相联系,把梦想与现实相联系;它保存了这个属的原形,即保存了持久的、但被压抑的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的观念,保存了被禁忌的自由形象。”幻想,就像埋藏在地底深处的矿脉,蕴藏着巨大的信息:所有遭到禁忌的形象,所有遭到压抑的爱欲,生命的快乐,自由的渴望,幸福的期待都包孕在其中。首先,马尔库塞改造了幻想的内容,不认为幻想就是对已发生的创伤性事件的回忆,而是将幻想同人的爱欲本能联系起来,认为幻想具有超验功能,具有本己的真理价值,“它不仅回顾一个土著的金色的过去,而且也展望一切尚未实现、但可以实现的可能性”。其次,改造了幻想的形式,不认为幻想只是以白日梦的形式存在,而是将幻想同艺术与审美联系起来,幻想的最佳表达形式就是艺术,认为幻想具有解放功能,具有审美形式,“这是在艺术中发生的情况。因此对幻想的认识功能的分析产生了作为审美科学的美学。美学形式的背后乃是美感与理性的被压抑的和谐,是对统治逻辑组织生活的持久抗议,是对操作原则的批判”。再次,改造了幻想的结果,不认为幻想只是美好的乌托邦,而是将幻想同非压抑性文明的建立联系起来,认为幻想的可能性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性,幻想具有创造性,幻想“当从剥削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后,在科学依托下,将会把生产力转向对经验和经验世界的彻底重建”。

[1]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民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2]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李小兵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爱欲马尔库塞性欲
男人性欲强是病吗
性欲到底是什么
电影《美女与野兽》中爱欲与文明的冲突
“爱”字的文化阐释
唯物辩证法与马尔库塞的“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
马尔库塞对新人本主义伦理学的贡献
苏格拉底如何与青年交友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从德国表演主义电影《大都会》看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
男人性欲强烈也是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