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的制胜因素及其关系

2012-08-15 00:52常玉斌
运动 2012年16期
关键词:短距离教练员运动员

常玉斌

(河北省体育局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的制胜因素及其关系

常玉斌

(河北省体育局自行车运动管理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1)

所谓制胜因素是指对专项运动成绩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制胜规律是由制胜因素以及制胜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所构成的。短距离场地自行车比赛的制胜因素由两方面构成,分别是核心要素和基本要素。核心要素与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统一在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的制胜能力系统当中。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制胜因素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是以无氧供能为主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运动过程中,体能对运动员的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技术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角度来进行划分的话,它则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通过踏蹬自行车,以产生较高的速度进而获得较远的位移来决出名次。我们将在运动过程中对专项运动成绩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称之为制胜因素。制胜因素是人们通过对专项比赛进行深入研究,归纳它们的各种特性,最终总结出来的。

1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的核心要素分析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是比赛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因此,一切活动都要以运动员为中心进行开展,以运动员为核心组织各种活动,包括训练、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务等各个方面。所以,我们把制约场地自行车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发挥的因素作为该项目制胜的核心要素。

运动训练活动的根本任务是在训练中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继而在比赛中转化为运动成绩。因此,对运动员制胜能力水平起关键作用的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场地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成绩和胜负的核心要素就是由运动员自己的竞技能力所构成的。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较为复杂,在遵循相关专家、教练员访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所呈现出的特征并根据该项目的特点,我们将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竞技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充分细致的概括,现具体阐述如下。

1.1 全程快速能力:“快”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要求起动反应速度快、途中行进速度快、冲刺加速快,以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较高的速度和较远的位移。由于该项目训练本质的特殊性,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具备全程的高速能力。全程高速能力主要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移动速度要快,单个技术动作完成迅速、技术与技术之间转换要快,战术的变化灵活迅速等。

“快”是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运动员必备的能力之一。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只有在最短时间里尽量产生较高的速度,进而完成最大的位移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名次。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以快制胜的本质和核心并不是盲目地快、一味地快,而是有选择性地快,主要表现为节奏的控制、时间差的控制上面。例如,运动员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前程不发力,紧随领先者或者不停地变化速度和节奏,以迷惑和困扰对手,进而通过最后时刻的冲刺来获得比赛的胜利。

1.2 技术稳定能力:“稳”

骑坐姿势技术、踏蹬技术以及综合骑行技术构成了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的基本技术。上述3项技术也是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必备的技术。运动员在起动反应阶段时,身体的重心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向前加速度。与此同时,运动员在整个骑行过程中,为了保持骑行动作的稳定性和圆滑度以利于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

此外,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运动员合理地利用场地的空间,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不畏惧强手,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战术,领先时不骄傲,落后时不气馁,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争取获得满意的运动成绩。因此,如何在高速比赛的过程中保持动作的稳定和规范是运动员充分发挥竞技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战术灵活能力:“灵”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的战术主要包括尾随战术、超车战术、弯道防守战术和弯道进攻战术等。运动员在比赛中应根据不同的赛事、不同的对手、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区域,随机地变换动作结构,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技术动作和战术。

运动员要想取得理想的运动成绩,必须根据比赛和对手的情况,合理选择最佳的技战术,随着场上局势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变换技战术,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己的制胜能力。运动员只有熟练地掌握这些技战术,灵活选择相对合理的战术,才能在比赛中真正得做到随机应变,进而充分地发挥自己制胜能力水平,在比赛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1.4 连续多赛能力:“多”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与其他项目有所不同,它要求运动员有着较好的体能储备,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和支撑。与此同时,运动员还要具备全程高速以及多场比赛中机体的快速恢复能力。从运动员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来划分,体能主要由身体形态、机能以及素质3个方面所构成。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和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深受体能的制约,良好的体能储备是运动员制胜能力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运动员只有拥有了良好的体能储备,才能在日常的训练中承受较大的负荷,才能在高强度的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在比赛中正常甚至于超水平发挥。良好的体能有助于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注意力集中,有助于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例如,在奥运会的比赛中,运动员一天内需要参加好几场比赛,这对运动员体能的合理分配要求极其严格。综上所述,运动员的体能也是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

1.5 顽强拼搏能力:“拼”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漫长枯燥的,常人基本无法承受。在这期间,他们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名次,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不断地参加各种赛事,以期提高自己的竞技能力和技战术水平,优化自己的制胜能力水平。运动员常年承受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困难和险阻,运动伤病自然是不可避免的,有些伤病甚至会直接威胁到运动员的职业寿命。这些困难险阻都需要运动员具备顽强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才能加以克服。

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时要顽强拼搏,不畏艰险,不讲条件。与此同时,高水平运动员要想在诸如奥运会这样的重大赛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名次,他们必须具备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因此,我们用“拼”来概括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它也是运动员充分发挥制胜能力水平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的基本要素分析

如果我们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场地自行车项目将不难发现,虽然场地自行车项目是运动员个体在赛场上的相互比赛和竞争。但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和名次是与教练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机械师、医务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是上述一系列人员的辛勤付出才换来了运动员的成功,他们一直在运动员背后默默付出着艰辛的汗水。由此可见,他们是影响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训练及比赛制胜能力水平充分发挥的基本要素。

教练员是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与运动员接触最多的人,他们既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指挥员和指导员,同时也是运动员生活中关系密切的好朋友。他们对运动员比赛名次和成绩的取得起着关键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比赛的胜负不仅在于运动员自身,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教练员指导和训练的水平,是运动员和教练员二者之间综合能力的反应和融合。优秀的教练员可以通过对运动员各方面的指导使运动员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技战术水平不仅反应了教练员的水平,同时还映射出了教练员的执教思想、执教风格和谋略博弈等各个方面的能力和涵养。因此,教练员是制约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能力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此外,机械师也是非常劳苦的,训练和比赛前后最忙绿的总是他们,我们经常看见他们在器械旁忙个不停,器械师们对器械的保养和维修以及运动员优异成绩和名次的获得功不可没。同时,相关负责部门对自行车项目的科学管理和调控,科研小组对运动员身体机能、训练和恢复的科学诊断,医务人员有效地预防伤病以及对伤病的科学治疗,加上后勤保障部门的大力支持。各部门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各司其职,保证了运动员在比赛以及训练中能够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3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的核心要素与基本要素的关系

3.1 核心诸要素内部之间的关系

如果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角度来进行划分的话,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中诸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密不可分,统一为一个整体。身体的形态构成、机能状态和素质水平是掌握场地自行车项目各项技术动作的重要基础。精湛的技术是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基础;灵活多变的战术是充分发挥技术的重要保障;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技、战术实施的支撑;良好心理素质是技战术正常甚至超长发挥的关键性因素。

短距离场地自行车运动员首先应该具备快速反应和起动以及全程快速的维持能力,也就是说骑行速度要“快”;需要全面、细致、扎实地掌握场地自行车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机智灵活地运用各种技术,骑行过程中身体姿态要时刻保持稳定,动作应圆滑舒展、大方自然,即“稳”;由于该项目骑行技术动作结构复杂,变化较多、较快,运动员应根据场上的具体情况,机动灵活地选择相应的战术,即“灵”;运动员应具有连续参加多场比赛的能力,以适应比赛形式、级别以及赛制的不同,应具有专项速度能力和良好的速度耐力能力,即“多”;运动员倘若要想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较好名次的话,那么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必须要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即“拼”。

因此,核心诸要素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融合为一个统一整体。这些因素的最佳应用和组合,体现了场地自行车项目的制胜规律。

3.2 核心要素与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核心要素与基本要素紧密结合,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统一在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规律之中。但毋容置疑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各要素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就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而言,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应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原则,即运动员是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主体,而教练员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但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的却是教练员、科研员、管理、医疗保障人员等,他们是训练的主导因素,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和名次的重要保障。但是,我们必须辩证地来看待这一问题,运动员既是比赛的主体也是比赛的主导,在参加比赛时,运动员是比赛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单就比赛而言,运动员既是比赛主体又是比赛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制胜因素作用的大小不同。但是,我们不能片面理解为主导因素可以替代其他非主导制胜因素,而应将其看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主导因素与其他制胜因素能否构成一个高效的整体,进而进行优化组合,将直接决定着运动员比赛的优劣和成败。主导因素不是永恒不变的,当面对不同的竞争对手和比赛条件以及竟赛规则发生变化时,各制胜因素的贡献量将有可能重新分配,进而导致主导因素也发生改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总体来说,主导因素的主导作用并不会降低,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属性仍将不会改变。

由此可知,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结构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核心要素与教练员、器械师等基本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在日常的训练时教练员等基本要素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等核心要素则起主导作用。

4 小 结

制胜因素对专项运动成绩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而项目的制胜规律又是由制胜因素以及制胜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所构成的。运动员是日常运动训练和比赛的主体,我们应该将一切的工作重心放在如何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成绩上来。教练员、器械师、科研管理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是运动员获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和支撑,他们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和名次而进行科学的指导、训练和帮助。

核心要素与基本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统一在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的制胜能力系统当中。上述这些因素的最佳组合和应用,是短距离场地自行车项目制胜的重要保证,所以我们必须探究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该项目的制胜规律,进而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和名次。

[ 1 ] 刘建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 2 ] 谢亚龙.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 3 ]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 4 ] 李强.我国女子自行车运动员500米计时赛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

[ 5 ] 王德胜.简明哲学原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6 ] 孙武.孙子兵法[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

[ 7 ]刘俊一,隋力.我国优秀速度滑冰短距离女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统计分析[ 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77-180.

G872.3

A

1674-151X(2012)08-033-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14

投稿日期:2012-05-27

常玉斌(1971 ~),本科,河北省自行车队教练员。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短距离教练员运动员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
短距离加速跑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教练员的执教艺术
自行车短距离项目场地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比较
训练课RPE在短距离自行车训练负荷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