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低收入焦虑症”

2012-08-15 00:42文/梁
中华魂 2012年13期
关键词:个人收入把脉人均收入

文/梁 岩

把脉“低收入焦虑症”

文/梁 岩

最近又有一些网友在网上晒个人收入的账单,其中的很多人,都说自己的收入太低,都说钱不够花,并因此而愁肠百结,焦虑不安。

一种人是为“入不敷出”而焦虑。有的一年收入几万元,有的一年收入只有几千元。但他们照样得开门过日子。肉可以少吃,菜可以少买,衣服可以旧了再穿,但如果遇到生病、买房、孩子上大学这样的大事,就招架不住。我有一个农村的亲戚,自打儿子考上大学,就年年“入不敷出”。

一种人是为“入不达标”而焦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中位数为1911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中位数为6194元。而那些家庭人均收入达不到“平均数”和“中位数”甚至差得很远的人,往往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焦虑和压力。

一种人是为“入不抵涨”而焦虑。一些人的收入已经连续几年在“原地踏步”,而市场上的物价,却一个劲地往上窜,其中食品类价格一年竟上涨11.8%。如果物价涨,收入也涨,那当然可以“共享”涨价的成果。问题是物价涨了,很多人的收入却没有涨。手里还是那些钱,却买不了原来那些东西了。

一种人是为“入不如人”而焦虑。同样的年龄,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忙碌,人家一年收入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而自己却只有一两万至多三五万元。尤其是看到那些各方面都和自己差不多,甚至远远不如自己的人,其个人收入却高出自己一大截的时候,没有几个人心里会好受。

一种人是为“入不公平”而焦虑。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当前中国人的工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2010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是金融业,人均收入70146元。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人均收入16717元。最高与最低之比为4.2:1。为此让很多人愤愤不平。这究竟是能力的差别,还是机会的差别?是贡献的差别,还是政策的差别?

一种人是为“入不同步”而焦虑。2011年,很多地方的财政收入,都比上年增长20%以上,而城镇居民的收入,却增长不到10%。政府有了钱,当然可以更好地保障民生,发展公益事业。但也让人担心,财政收入过多,会不会助长“三公消费”?所以两者的收入,还是基本同步为好。

焦虑是一种心理反应,也是一种情绪状态。一般情况下,焦虑只是对自身环境与外界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以后所产生的感性认知。但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会变成病理性焦虑。轻者萎靡不振、烦躁不安,重者对周围的人和事产生抵触情绪,直接影响个人生活、工作业绩和社会稳定。

有一些“焦虑”,是应该同情和理解的。比如那些收入很低的人,经常因为缺钱,愁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政府的有关部门应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缩小差别。但也有一些人,是因为“个人欲望过高”而焦虑。人的能力、智力、努力和机会,都是有差别的。有些欲望可以实现,更多的欲望不能实现。如果因此而牢骚满腹,怨天恨地,那就不仅是“焦虑”,而且是自私、狭隘和自寻烦恼。

克服“收入焦虑症”的主要办法,首先是保持一个平常的心态。既要承认差别、承认现实,更要看到自身收入的增长和变化。先拿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然后再去和别人比。其次是积极努力去创造。任何的财富,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需要用智慧去发现,用劳动去创造。同时要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分配机制,让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

猜你喜欢
个人收入把脉人均收入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把脉平台经济
给树把脉的人
用手习惯对个人收入有影响吗?
我国遗产税的制度设计——基于法理和税收双益原则
社会把脉
社会把脉
计划生育是否提高了子代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