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制度建设与人文管理的关系

2012-08-15 00:46于丽波
黑龙江史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馆员人文图书馆

于丽波

(鹤岗市图书馆 黑龙江 鹤岗 154100)

一、图书馆制度的人文属性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基本标志,社会制度的制订是人类社会有序发展的基础,各种制度的选择和创新,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前,图书馆制度的人本位思想,就是要突显图书馆信息利用主体自身发展的地位,改善图书馆主体的信息活动和利用条件,为图书馆利用者的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信息平等和信息自由理论体系。一方面,发展意味着图书馆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在历史的或者现实的世界里,不存在没有文化背景或文化内涵的制度。制度总是作为某种文化的存在。制度不断反映着文化的演进,同时不断建构设计着文化的发展。文化本质上是文化,没有文化的人类活动是不存在的。所以制度的起源产生、形成、演进及其功能都有赖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制度的本质是人文的。

二、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

(一)正确理解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

许多管理者很难理清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问题,有些人认为,发挥制度的制约功能必然压制人文背道而驰。人文管理应淡化甚至取消制度的制约功能。把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对立起来。要么制度管理要么人文管理。如果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图书馆的管理很难走上健康、规范的发展轨道,图书馆的氛围不是让人窒息郁闷,就是自由散漫。

形成这种观点的原因:(1)是将制度管理误解为强制管理。管理者单方面强调制度的约束、督促和制裁功能,而谈化了制度的引导、促进和教育功能。因为没有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制度的潜在功能,所以在执行时局限于简单化操作。(2)将人文管理误解为宽松管理。既然提倡人文管理,那就在管理中处处以“尊重”当头,以表扬取代批评,以宽容代替处罚,认为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种管理氛围中,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已经变成了无效的“口号”,表面上看图书馆的气氛宽松自由,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但实际上管理的内含已经异化为无规的“宽容”,图书馆的工作将变成“一盘散沙”。

将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对立起来有极大的危害性:(1)形成工作障碍。将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对立起来的管理,首先导致图书馆的工作难以形成一个人人都能遵从的“诚信原则”,有制度不兑现等于无原则,讲人文无原则等于非人文。这样一来,大家的工作必然缺乏凝聚力,图书馆的工作将很难提升。(2)瓦解集体力量。一个集体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让大家都心悦诚服的制度,就会严重地瓦解集体的号召力,凝聚力和辐射力,所以大家很难在工作中步调一致。(3)困扰人性的发展。单方面强调的约束功能,在形式上表现为对人性的“催残”容易影响职工的积极性。但过分强调人文管理人性感化层面,则容易把职工引向自由散漫的境地。对一部分人的无原则的容忍,实际上是对另一部分人的不公平,不公平地对待另一部分人实际上也是对他们人性的隐性“摧残”。

(二)制度管理是人文管理的重要内容

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并非两个并列的概念,人文管理包含制度管理也就是说制度管理正是人文管理的主要内涵,制度管理也是人文的产物。科学的制度管理必然能够生成浓郁的人文气息,真正的人文管理必然需要运行无懈可击的制度,实际上要进行人文管理,就必须依靠一套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价值取向的制度作为保障,才能真正达到人文管理的目的,所以在人文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健全一套人文化的管理制度,这种人文化管理制度特征并不是片面强调奖励而取消对违规、违纪人员的惩罚,相反它正是将制度的“奖惩”原则通过科学化、合理化推向理性的天平。让全体成员“情为之发”“心为之动”“行为之变”。

(三)人文管理使制度管理成为“自主管理”

制度管理本身只有具有人文性,才能为员工所信服,才能发挥规范员工思想行为的效力。首先是制度的制定要具有人文性。就是说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充分考虑职工的认可和接受度,符合馆员和读者的根本利益。制定制度前应先做好民意调查,召开不同层面人员的座谈会,开展一些预设研究,在取得基本的共识后,再选择适当的人员和时机,将制度确定下来。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职工和读者处境,将其感情、情绪、需要、欲望、思维方式等都重视起来,纳入制度体系,充分体现制度的人文性。其次,制度的执行要关注人文性。就是指制度本身具有保护秩序的特点,保护大家都能遵守的共同发展环境,并且具有一定的法定效力。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切记要以身作则,给馆员的工作留下相应的空间,以利于调动他们的创新潜能,体现人文关怀。如:注重决策管理透明度,推行馆务公开,加大群众参政议政的力度。又如:在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中做到:改革无情,操作有情。注意引导馆员在改革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避免改革造成的人心浮躁和动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馆长这个当家人一定要有容人之量,要以客观的心态对待馆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馆员,对馆员的错误切忌“零存整取”。法与情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依法依规办事过程中,馆长一方面要出于公心,另一方面又要真情待之、融情于法、法情并用。馆长只有用一如既往的真情,才能不断地凝聚人心,使集体迸发出更大的热情和力量,促进图书馆不断快速发展。再次,制度的完善要依靠人文性。一所图书馆的良性发展,既需要管理者个人的智慧、能力和努力,也需要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的智慧和能力作用。制度本身是需要不断加以完善的,在完善过程中,广大职工的认可和接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依靠人文性,充分考虑制度试行中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吸取来自职工的合理意见和可行性建议,以为职工专业发展提供更良好的气氛和环境为宗旨,才会使图书馆的制度管理大见成效。可见,制度的完善要依靠人文性。

三、正确处理制度建设与人文管理的关系

制度管理是保证管理规范化的必要手段,人文的管理不能完全偏重人的作用和价值的实现,不能因此就疏于制度管理。人文要以规范科学的管理为前提,要用必要的手段规范人的行为,使其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爱护、引导和帮助人。但是,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制定制度一定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处处把人的尊严、人的发展、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第二,制定制度要从切实保障人的权利出发,要从人的切身利益出发。第三,制定制度要兼顾多种人的不同需求,既要考虑大多数人,又要考虑不同人的不同需求。第四,制定制度还必须考虑到收入与支出的平衡,考虑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则。第五,制定制度要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要对新的技术问题、服务问题以及其他新问题加以规范和调整。第六,在制度建设的进程中,还要坚持强化馆员的竞争与忧患意识、团队和协作意识、服务与开拓创新意识。

科学的规章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馆员和全体读者都应以主人翁的态度保证规章制度的监督检查,并把监督检查工作落实到人,真正做到规章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健全的规章制度应该是责、权、利三者完美的结合,要充分体现领导的管理理念、反映制度文化的共性,以情感为纽带,将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图书馆价值观结合起来,从而使员工努力的方向和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达到高度的统一。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总是通过制度来表现,以文化的形式与员工进行沟通。管理的目的在于理顺关系,激发动力,让员工把工作做好。人文管理的核心是建立领导与员工间互相尊重与信任的基础。有了尊重与信任,“制度管理”就成了“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通过责权利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把权力下放给员工的一种管理办法。而且,这种尊重与信任会自动转化为压力、动力、凝聚力和竞争力。只有这样,制度才能在图书馆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武俊杰.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辨识的条件与策略[J].前沿,2005(2).

[2]张四新.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J].情报资料工作,2002(3).

猜你喜欢
馆员人文图书馆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基于人本理念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探讨
图书馆
图书馆青年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人文社科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