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抵御危机中发挥国有经济中流砥柱作用

2012-08-15 00:51
支部建设 2012年32期
关键词:省属企业

马 进

在抵御危机中发挥国有经济中流砥柱作用

马 进

今年1至8月份,山西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所有者权益达到3546.5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营业收入9103.8亿元,同比增长42.56%;完成增加值1351.1亿元,同比增长14.63%;上缴税金515亿元,同比增长15.5%。各项指标均在全国排在前五位,其中增加值全国第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利润总额排名全国第三……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波澜再起、国内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严峻考验,省国资委围绕“抓项目、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变”,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全力推进项目落地,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积极调整布局结构,坚定不移加强党建,在转型发展中率先发力,先声夺人,在总量跨越上起步良好,成效显著,在抵御危机中坚韧前行,绿色崛起,发挥了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中流砥柱作用。

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稳中求进确保经济增长

加强预警监测,出台应对措施,创造性地建立了省属企业协作联动机制。先后三次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议,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研判国内外经济走向,针对各阶段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研究思路,整体部署,提出十项应对措施,促进了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稳定增长。把省属企业作为“一盘棋”来运作,创造性地提出构建省属企业协作联动机制,按照企业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指导、战略协作的原则,由省国资委8名委领导牵头,各领一个课题,推动煤炭与电力、钢铁、煤机、燃气、化工、材料、物流、煤矿创伤救援等相关产业协作联动,建立长效联动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和衍生对接,抱团取暖稳增长,转型攻坚促跨越,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产业规模最大化、效率效益最高化,省属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

省属企业在高起点、高基数的背景下保持较快发展。截至8月底,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所有者权益达到3546.5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营业收入9103.8亿元,同比增长42.56%;完成增加值1351.1亿元,同比增长14.63%;上缴税金515亿元,同比增长15.5%。各项指标均在全国排在前五位,其中增加值全国第一,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利润总额排名全国第三。煤炭、钢铁、电力、化工等主要产品产销量持续增长,市场占有率相应提升、市场话语权不断增强。在资源型产品价格单边下行、主要市场消费持续不振的宏观环境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在7月27日召开的省委全委(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对省属企业上半年在转型发展、跨越增长、改革攻坚、财税贡献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和公开表扬,这是荣誉、是鼓舞、是激励,更是责任、是压力、是鞭策。

优势企业编队起飞,千亿级企业的平台作用开始显现。通过实施“双千亿”、“双五百亿”、“双百亿”工程,推进大集团战略,加快布局结构调整优化,省属企业实现编队起飞、集体跨越。今年,山西煤销集团跻身世界500强第447位,成为我省首家入围企业,令人振奋。同时10户企业入围中国500强,排名位次比2010年平均前移31位。从运行态势看,明年五大煤炭集团和太钢都有望跨入世界500强。吨位决定地位,地位决定话语权,千亿级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在资源配置、功能叠加、能力放大等方面的优势,在市场回调时期频频出手,实施并购重组、产业整合。太钢集团成功重组星原钢铁。继同煤集团控股漳泽电力、煤销集团与国际电力战略重组、焦煤集团整合华电旗下武乡和信之后,近日同煤集团有望整合中电投集团所有在晋电厂,省属企业煤电一体化格局实现质的飞跃。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 产业结构调整和重点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加大项目投资力度,重点标杆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围绕“十二五”规划,省国资委出台投资考核办法、开展项目建设督查,启动项目落地年,掀起项目投资建设新高潮。截至8月底,完成投资120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6%,同比增长40%,为增量拉动、体量扩大、质量提升创造了条件。其中非煤产业投资716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0%,为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和增强后劲奠定了基础。预计年底可完成重点项目83个,可新增销售收入1700亿元、利润110亿元。同时,一批标志性、示范性、引领性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焦煤集团60万吨煤制烯烃,晋煤集团百万吨煤制油,阳煤集团太化清徐化工新材料,同煤集团1000万吨/年麻家梁、马道头矿井等项目按计划开工,太钢集团调产项目、晋煤集团金鼎煤机制造项目、太重重大技术装备项目、潞安年产1GW太阳能光伏垂直一体化产品项目等重点工程有序推进。潞安集团540万吨煤基合成油、同煤集团40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取得路条,为我省现代化煤化工产业升级扩容开辟了道路。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动力和质量不断提高。1~8月份,省属企业传统产业营业收入比重为33.8%,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和物流贸易产业比重为62%,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其他产业比重4.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5户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收入比重达到70%,同比上升8个百分点。新兴产业和接续替代产业框架逐渐成型,布局逐渐清晰,空间正打开,势能在集聚,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加快推进气化太原,太原煤气化第一、第二焦化厂已经关停,河西21万户焦炉煤气置换工程预计年内完工,太原燃气集团组建,晋煤集团、国新能源等企业加快气源点和管网建设,年内可向太原市供应煤层气和天然气800万方/天,2013年底可基本实现气化太原。加快资源整合矿井建设,批复297个矿井开工报告,批复率84.62%。

国企改革稳步推进 企业稳定工作扎实开展

完成国企改革重点任务。上半年,省直厅局所属企业脱钩改革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27个省直机关所属233户企业正式划转到省国资委,我省国资监管全覆盖迈出关键一步。继续推进劣势企业有序退出,2户企业进入破产法律程序,13户企业关闭破产补助费用通过审核。协调推进太原铁路南站广场太原液压件厂整体拆迁工作。继续解决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教师待遇问题。开展了重组企业的工资总额管理和企业领导人员薪酬管理。

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确保当前和党的十八大期间省属企业和谐稳定。前八月累计召开企业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例会4次,接待来信来访182批699人次。依法办结省联席办交办的信访积案109件,结案率89%;办结国家信访局要结果的重点信访案件6件,结案率100%。发放企业军转干部各类补助款1500余万元,涉及军转干部3962人。全部解决有关企业军转干部“两保”问题。特别是8月份以来,认真贯彻中央督查组和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由我负责,抽调人员参加省委督察组,赴省属企业对省委省政府交办的信访维稳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要求企业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化解措施和具体时限,坚决做到十八大期间进京“双零”(零非访、零滞留),确保“三个不发生”(不发生大规模集体进京上访、不发生极端恶性事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创新监管服务方式 推进党的建设 增创发展优势取得新成效

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水平。启动了我省企业国资监管立法调研,这是我省国资监管法制建设的重大突破,对进一步完善我省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经济改革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大意义。针对经济困难形势,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督促企业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修改完善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突出考核导向作用。完善产权管理制度和办理流程,开展了省市两级国资委交易风险自查活动。起草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配套文件。完成2户企业的监督检查报告,1份专项检查报告。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机关建设。结合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召开表彰大会和动员大会,组织党员干部赴江西和省内基地接受红色教育培训,企业基层党组织整改提高、晋位升级工作按计划推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选配与管理并重,开展了对省属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培训企业领导人员68人次,进一步提升企业领导班子整体素质。深入推进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和工程领域专项治理,严格规范招投标工作,推进企务公开和党务公开。举办省属企业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主流媒体集中宣传了省属企业转型跨越成就。落实责任、完善制度,下发了职务消费、煤炭营销、廉洁从业三个监督管理办法,成功研制运行企业领导人员个人廉政档案平台。加强教育,整肃纪律,狠刹不良风气,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和纪律作风整顿“回头看”。认真做好扶贫工作。以2012年省国资委党委一号文件下发通知,深化“五型机关”作风建设,完成2012年度省直文明和谐单位申报工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作为一个特设机构,省国资委将继续以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为宗旨,拓宽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措施,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全面推进国资事业快速发展。

(作者系山西省国资委副主任)

猜你喜欢
省属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三季度陕西省属企业营收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关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关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
省属国有企业多元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