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六部志书篇目设置的继承与创新

2012-08-15 00:46孟宪宇
黑龙江史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呼兰篇目志书

孟宪宇

(宾县地方志办公室)

最近,笔者在修志之中翻阅了黑龙江省宾县近邻,阿城、呼兰和巴彦的一、二轮志书。对三地六部市县志书的总体框架和篇目设置,认真学习,比对研究,深刻感受到新颖之处、创新之处、科学合理之处多;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体现了继承与创新。对我们编修二轮志书的总体框架和篇目设置大有借鉴之处。就此笔者谈点个人体会和看法,请修志同仁批评指正。

一、阿城一、二轮志书篇目设置的继承与创新

1988年9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阿城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篡的《阿城县志》,约96.6万字。主要记述阿城县1909—1985年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该志总体框架设计:志前,出版单位、阿城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人员、行政区划图、阿城镇平面图和鸟瞰照片、彩色照片、序言、凡例、概述;志中为大事记、地理、人口、农业、工业、供电、交通邮电、城乡建设、贸易、工商物价管理、财政税务、金融、党派群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民政劳动、军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人物、附录,记25篇98章(另有章级目3个)321节,如果大事记和附录不列入一级目,实为23篇;志后为版权页。

2008年10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阿城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篡的《阿城市志》(1986—2005),170万字。该志总体框架设计:志前,版权页、阿城市志历届编纂委员会、编撰(纂)人员、编审指导、审查验收单位和人员、序、凡例、总貌、要事纪略;志中为政区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改革、经济概览、农业乡镇企业、工业建筑业、商贸对外经济、金融保险、旅游业、经济管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政劳动人事、武装政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金源文化、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人口、民情习俗,记24编111章(另有章级目9个)465节;志后有人物、附录、索引和编后记。

(一)阿城一、二轮志书总体框架设计的异同

1.相同之处。采用编体都是中编体,一轮为25篇,二轮24编;采用的结构体式相同,都是章节体,一轮为篇章节目,二轮为编章节目;大的结构次序相同,志前都为出版社、编者、彩页、序言、凡例、概述,志中依次以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设一级篇目,后为附录。可见,二轮修志的总体框架设计基本继承一轮。

2.不同之处。一轮大事记和附录列入篇,二轮没有列入编;人口编,一轮归入自然类,体现了人是自然的产物,二轮归入社会类,体现了人组成社会;一轮志前设概述,二轮改设总貌(文字与照片图片结合);一轮前设大事记,二轮改设要事纪略,志后附录中设大事年表;志后,一轮为第二十五篇附录,二轮为人物、附录、索引和编后记,未列入编。

(二)阿城一、二轮志书一级篇目设置相同之处

基本相同的有地理(二轮为政区自然环境)、人口、农业(二轮设农业乡镇企业)、贸易(二轮设商贸对外经济)、金融(二轮设金融保险)、人物(二轮没有列入编)、附录等。

(三)阿城一轮志书单设,二轮志书集中合并的一级篇目

1.集中设置的一级篇目。一轮的供电、交通邮电、城乡建设3篇二轮降为章,集中设基础设施建设编;一轮的工商物价管理、财政税务2篇二轮降为章,与新增设的计划、统计、质量与技术、审计、国土资源管理等章,集中设经济管理编。

2.合并的一级篇目。一轮单设的教育、科技2篇,文化、体育2篇,公安司法、军事2篇,二轮合为科技教育编,文化体育编,武装政法编。

(四)一轮集中设置,二轮分散设置的一级篇目

主要有一轮党派群团,二轮分设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2编;一轮政权政协,二轮分设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组织、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3编;一轮设社会篇,二轮没有设社会编。

(五)阿城二轮志书新增的一级篇目

有体制改革、经济概览、旅游业、金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管理6编,以及金融保险编(一轮设金融篇)等。

(六)《阿城市志》(1985—2005)篇目设置的创新特点

1.志前概述,改为图文并貌的总貌。总貌下设金代的故都(地理位置、区划人口、主要经济指标的文字与相应的照片图片等),开放的城市,坚实的基础(农业、渔业等)、腾飞的翅膀(工业),繁荣的商贸,丰厚的文化,旖旎的风光,温馨的家园(文化、体育、卫生设施、生活水平的文字与照片图片等)。总貌,有概述的作用,又使人耳目一新,是概述与照片图片合理结合的成功的探索与创新。

2.志前不设大事记,设要事纪略,志后附录中设大事年表。志前设要事纪略,吸收借鉴了年鉴设特载的体例。大事年表的设置,避免了以往志书大事记的内容过多,记述过细,与各分志交叉过多的弊病,减少了志书的文字量。

3.设基础设施建设编。其包括:交通运输、邮政电信、电力、水利、城乡建设、房地产和环境保护7章。何谓“基础设施”?很难找到确切解释。参照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法规文件,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农村生活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社会发展基础设施4个大方面。可见基础设施建设编,还应有教育、文化、卫生和生活保障等公共建筑设施建设。

4.设体制改革编。其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流通体制改革、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4章。二轮修志一级目是否设改革开放编,还是二、三级目中设改革开放内容,即集中与分散设置争论不休。二轮修志,时间断限一般在1985—2005年,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必单设;另一种声音,不单设改革开放,不足以体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此外,有人提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设置改革开放篇目,这样解决了改革开放的内涵与外延过大,二轮修志的断限期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都处在改革开放大潮之中,各行各业都在改革开放,设改革开放编不合理的问题。《阿城市志》设体制改革编,在三级目中设改革开放内容篇目,基本解决了这一争论。

5.设经济概览编。笔者所见一轮市县志,大都没设经济综述(概览)一级篇目,二轮《阿城市志》率先设置了经济概览编,下辖经济发展(综合指标、发展速度、横向位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劳动力结构)、居民生活(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小康建设)3章。这解决了一轮市县志,经济综合的主要内容表现记述不足的问题。不足之处,此编的下级目没有设招商引资章。

6.设经济管理编。一轮市县志多数没有设置经济管理为一级目,二轮《阿城市志》设置了经济管理编,包括:计划管理、统计管理、财政、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物价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审计和国土资源管理9章。把一轮没有列入或分散记述的经济管理工作,二轮集中于此记述,突出体现了经济管理工作;也体现了篇目设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

7.设金源文化编。阿城为金朝的发源地,金代的都城(白城)设于此,女真、满族的历史文化厚重。单设金源文化编,突显了地方历史人文,体现了地方特点,也是文化部类篇目设置,采用升格设置的成功范例。

8.设旅游业编。阿城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特色鲜明。有金上京会宁府遗址(白城)、阿城古城新貌、亚沟摩崖石刻、玉泉滑雪场、威虎山森林公园、玉泉狩猎场、松峰山景区、金代冶铁遗址、金泉国家公园、西泉眼景区,以及满族乡村等。采用升格单设旅游业编,体现阿城的地方特点。

9.设民情习俗编。一轮志书设社会篇,下辖风俗习惯、宗教、方言谚语、人民生活水平、民间传说奇闻轶事5章。二轮志书设民情民俗编,下辖民族宗教、家庭、民俗3章。是否单设社会编,笔者认为不单设为好。一是哲学上世界可划分为自然和社会两部分,社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大;二是既然不以自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设编,而是以其下一层次的概念设编,为何用社会设编?如设了是层次划分标准的不统一。

10.人物未列入编的序列。《阿城市志》的篇目,志后设人物、附录、索引和编后记,人物没有列入编的序列,相当于一级目。下设人物传、人物简介、人物名录和人物表。这种设置人物是一种尝试,也可说是创新。体现了减少层次,没有了章节,是类目、目、子目的表现形式。如果列入编也未尝不可,仅仅增加了章节几个字,并没有增加篇幅。

二、呼兰一、二轮志书篇目设置的继承与创新

1994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呼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呼兰县志》,约164万字。志书上限尽溯事物的发端,下限断至1990年。总体框架设计:志前设出版单位、编纂委员会、编纂工作人员、行政区划图、呼兰镇平面图、照片、序、凡例、目录、概况;志中为自然环境、政区、政权、政党、社会团体、人事、军事、公安司法、政治发展纪略、经济综述、农业、水利、工业、能源建筑、交通邮电、商业、金融、财政税收、经济管理、科学技术、教育、卫生、文化、文献、体育、人口、民族宗教、城乡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社会管理、婚姻家庭、人民生活、风俗和人物,记33编165章537节;志后为附录和后记。

2008年8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哈尔滨市呼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的《呼兰县志》(1991—2003),约120万字。总体框架设计:志前设行政区划图、版权页、编纂组织、指导验收组织、序言、凡例、照片、目录、概况和大事记;志中为自然环境、政区人口、城乡建设、中共呼兰地方组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地方人民政府、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与群团组织、政法军事、经济综述、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工业电力建筑业、水利交通邮电业、商贸旅游业、金融保险证券业、经济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生活和人物,记22编75章252节;志后为附录、索引和后记。

(一)呼兰一、二轮志书总体框架设计的异同

1.相同之处。采用的编体都是中编体,一轮志书33编,二轮志书22编;采用的结构体式相同,都是编、章、节统领下的条目体;志中都是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人物的次序设置篇目,志前都是出版单位、编审单位与编者、行政区划图、序言、凡例、图片辑、目录和概况,志后都是附录、后记。

2.不同之处。一是篇目由一轮的33编,二轮减少到22编;二是二轮志书前增加了编者照片和大事记,志后单列了索引(一轮设在附录中)。

(1)呼兰一轮单设,二轮合并的一级篇目

主要有政区人口、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政法军事、工业电力建筑业、水利交通邮电业、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社会生活编(一轮设民族宗教、社会福利和社会管理、婚姻家庭、人民生活、风俗5编)。

(2)呼兰一轮集中设置,二轮分散设置的一级篇目

一轮的政权编,二轮分设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政府2编;一轮政党编,二轮分设中共呼兰地方组织、人民政协地方组织、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3编。

(3)呼兰二轮志书新增的一级篇目

有大事记(一轮在附录中设大事年表)、城乡建设、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商贸旅游业、金融保险证券业等。

(4)一轮志书为一级篇目,二轮志书降格为二、三级篇目

主要有政治发展纪略、人事、财政税务、文献、社会福利社会管理等。

(5)《呼兰县志》(1991—2003)篇目设置的创新特点

一是呼兰一、二轮志书体例上都是章节体与条目体并用。采用编、章、节为框架,以条目为基本记述单元的结构形式。这在一、二轮修志中是典型的继承与创新的范例。二是大事记由大事年表和大事纪略两部分组成。三是设了社会生活编。本编下辖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社会风尚、社会习俗、宗教方言、人民生活5章,突出了社会问题和民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特点。四是开发区单设为编,是二轮志书以地域设一级篇目的创新。下辖:规划建设、产业圆区、管理与软件环境3章。1989年,呼兰在利民镇建呼兰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改称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24.39平方公里,是省内较早的省级开发区。到2003年,进区企业169户,引进资金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0多亿元;累积实现工业总产值168亿元,税收4.7亿元,出口创汇1.6亿美元,成为黑龙江省重要出口创汇基地之一;是呼兰改革开放的窗口,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因此说,以开发区这一新生事物设编,突出了时代特色和地方特点。五是呼兰一、二轮志书都设置了经济综述和经济管理编。这是笔者所见到一地,一、二轮志书中仅有的。六是志前作者和序言中,有作者和序言作者的照片,突出了人的作用。事在人为,志书是否按时高质量完成,取决于组织领导者和具体的编写人员。志前,载有他们的照片,是对领导者履行修志这一官职官责的展示;是对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耐得清贫的修志人的慰藉。旧志前有监修与编者照片,新时期的各种年鉴,一般都有领导照片。二轮志书为何不能继承、借鉴?人物的“标准照片”与“工作照片”,其实没有什幺本质的区别,都是人物照片。七是序言、凡例和目录采用中英文对照,方便了对外交流。志书这种编辑排版,笔者是头一次见到。八是设了商贸旅游业、金融保险证券业编,突出了地方特点和时代特色。旅游业为章,下设规划开发、旅游景区、旅游景点3节。一轮志书,很少见到把旅游业列为一、二级篇目的。二轮修志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加,一些地方志书,把旅游业列为一、二级篇目。同样,一轮修志很少见到把证券业列到一级目标题上的。

三、巴彦县一、二轮志书篇目设置的继承与创新

1990年9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巴彦县志办公室编篡的《巴彦县志》,约120万字。记述巴彦县1862—1985年自然与社会的历史与现状。该志总体框架设计:志前有序、凡例、行政区划图、地势图、巴彦镇平面图、彩色照片、目录、概述和大事记;志中设建置、自然地理、政党社团、政权政协、公安司法、军事、民政劳动人事侨务、农业、工业、电业、建设、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工商计量物价审计、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和人物,计21篇97章343节;志后为附录。

2010年11月,华文出版社出版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志办编篡的《巴彦县志》(1986—2005),约156万字。该志总体框架设计:志前有出版单位、行政区划图、城区平面图、序、照片、编审组织与人员、凡例、目录、概述和大事记;志中设环境与资源、政区与人口、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共巴彦县地方组织、县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协、社会和群众团体、政法军事、社会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综述、经济综合管理、农业、工业建筑与房地产业、交通邮电电业、商贸旅游业、金融保险、教育、科技气象、文化、卫生体育,21篇96章367节;志后设人物、附录、编后记、版权页,以及巴彦名片。

(一)巴彦县一、二轮志书总体框架设计的异同

1.相同之处。采用的编体都是中编体,一、二轮志书都是21篇;采用的结构体式相同,都是篇章节结构;大的结构次序相同,志前为出版社、编者、彩页、序言、凡例、目录、概述和大事记;志中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为序设各分志;志后为人物、附录和编后记等。

2.不同之处。一轮志书前没有题序领导与编者照片,二轮志书前有;人物二轮未列入篇的序列;二轮志书后设有52版的巴彦名片,一轮没有。

(二)巴彦县一、二轮志书一级篇目设置相同之处

主要有环境与资源(一轮为自然地理)、农业、教育、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一轮为建设篇),人物(二轮不列入篇的序列,相当一级目)和附录。

(三)巴彦县一轮单设,二轮合并集中的一级篇目

1.集中设置的一级篇目。一轮设民政劳动人事侨务篇,二轮改设社会行政管理篇,并增加了管理体制改革、信访工作和安全管理3章;一轮的财政税务金融和工商物价审计计量2篇,二轮集中设经济综合管理篇,并增加了计划、统计、土地管理、矿产管理和食品药品管理5章。

2.合并的一级篇目。一轮的建置与自然地理2篇,二轮合并为环境与资源篇;一轮公安司法与军事2篇,二轮合并为政法军事篇。

(四)一轮集中设置,二轮单独设立的一级篇目

主要有一轮的政党社团篇,二轮分设为中共巴彦地方组织与社会团体2篇;一轮政权政协篇,二轮分设县人民代表大会、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协3篇;一轮设社会篇,二轮把其内容分散到政区人口、经济发展综述和文化篇中。

(五)与一轮相比较,二轮志书新增的一级篇目

主要新增了政区人口、社会行政管理、经济发展综述、经济综合管理、工业建筑业与房地产、商贸旅游业、金融保险、科技气象篇和巴彦名片等。

(六)《巴彦县志》(1986—2005)篇目设置的创新特点

1.志首增设了题序县领导照片(工作照)、编辑部人员合影。展示志书编修的组织领导者和具体编写人员,突出了人的主导作用。以及巴彦县地方志办公室所获省、市地方志系统荣誉和史志鉴工作成果的照片。展示了巴彦县志办的工作业绩。

2.设了社会行政管理篇。其下辖管理体制改革、人事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信访工作和安全管理6章。这种设篇立目,笔者首次见到,一般市县志书设了经济管理编,相应设社会行政管理编,是一种合理尝试创新。

3.设了商贸旅游业篇。此篇的设置,把旅游业提升到与商贸相同地位,突出了旅游业,是一种体现时代发展特点的合理升格。

4.志后设了巴彦名片。52版的巴彦名片,图文并茂,主要有民政事业、水务、畜牧兽医、农机、水产、农业综合开发、司法、广播电视、教育、建设、电业、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的机关和事业介绍,乡镇简介,以及部分学校、医院、医药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简介。名片的主要作用:对志首彩页丰富补充;对分志内容进一步不同角度、不同视野补充;增加了志书记述新的体裁;可使志办增加收入来源,缓解经费不足等。

猜你喜欢
呼兰篇目志书
呼兰区第一人民医院 聚力新阶段 奋进新征程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议题确认 过程组织 篇目对比——基于群文阅读模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促创建多措并举 树文明蔚然成风——黑龙江省呼兰监狱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工作纪实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现象学视角下的教材比较研究*——以大陆、台湾高中语文《红楼梦》节选篇目编选为例
我以为你知道
也说方志的体例与篇目(设计)及二者的关系(随笔)
情系志书藏古今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