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

2012-08-15 00:43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1
物流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导向实训物流

钟 静, 易 灿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3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社会对物流人才需求扩大的同时,对其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作为培养物流领域实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受到了全国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广泛关注。物流管理专业是实训性很强的专业,所以在教学上尽可能地以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为准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根据教材讲课,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听课的少、走神的多,学习没有积极性,属于典型的被动型学习,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呢?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必须很好地将理论和实训相结合,改革传统的 “填鸭式”教学方式,重视实训教学的研究。

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虽然普遍得到了重视,但无序无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在实训教学设计方面缺乏系统性;二是实训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三是实训教学效果缺乏科学评价方法。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职业情境中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很好地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2 行动导向法在实训教学中的优势

行动导向是指 “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 (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即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行动导向”中的 “行动”有三层含义:一是指职业行为;二是指 “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三是指认知规律。 “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

德国作为职业教育的标杆,在其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理念就是行动导向。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行动”在这里构建成这样一个框架:在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 “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 “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因此,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教学理念。实训证明,行动导向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易于形成职业中的关键能力。使学生通过主动地用脑、用心、用手,较快地掌握在工作中够用的知识和实用的工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及学习能力,提高了与团队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3 行动导向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技能型的物流人才不仅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也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满足学生迫切需要提升的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岗位实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和职业素质,强调综合性、整体性的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基于行动导向实训教学要求做到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现场与虚拟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种形式的技能考核制度,将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

3.1 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

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环境是影响行动导向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训教学环境可分为现场环境和虚拟环境。现场环境是指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真实环境基本相似,这个环境包括实习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实物,实习时通过使用这些实物来完成学习任务。其特点是:实习过程直观,职业氛围更浓;需要较多的活动空间;设备的专用性强,难以实现多个实验共享。虚拟环境是指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环境,而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的一系列过程来完成实训教学的任务。虚拟环境的特点是:实训的过程便捷灵活,不受场地限制,易于实现设备共享,实训室具有通用性。

目前,物流实训现场教学环境主要有校企合作实训和校内实训基地实训,而虚拟教学环境则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现场教学环境中校企合作实训是一种双赢的实训方式,院校在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本着 “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一批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缩短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创造良好条件。但如果企业为了防止商业机密外泄,或考虑到生产成本与效率问题,在接受学生实训时,根本不让学生接触实质性的物流实训,因此,学校只能组建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企业运营,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虚拟教学环境以计算机模拟实训为主。比如3D动画整个系统提供包括现实生活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包括写字楼、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区域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百货超市、收货、配送网点,以及真实城市、大街、公路货运场、航空货运大楼、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等众多场景,覆盖了与现实物流相关的绝大部分场景。采用3D动画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以及各种业务的流程操作,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实训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预算投入等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实训教学环境。

3.2 运用倒推法,系统开发实训项目

将 “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运用到高职物流实训教学中,分析研究物流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的认知规律,以工作项目、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335”分阶段、分层次、分环节的实训教学模式,即:由专业初识实训阶段、专业单项技能实训阶段、综合能力实训阶段形成的能力点、线、面三层次和课堂实训环节、仿真模拟实训环节、现场操作实训环节、方案设计+操作综合实训环节、毕业顶岗实训环节五个实训环节。由综合工作任务实训设计到单岗位作业实训设计到课程实训设计,以物流系统作业流程为主线,以物流作业情境为依托,将物流管理专业的相关技能点,尤其是核心技能融入作业情境当中,任务驱动、情境模拟,系统地开发实训项目。

3.3 建立多种形式结合的技能考核制度

建立技能比赛制度。实训的目的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和提高,考评的方式应该是学生手、脑、嘴的并用,通过方案设计、作业操作、语言表达综合测评,各种技能比赛是最适合的评价方法。因此建立各种技能比赛制度,以目标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推进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改革。

建立以技能测试为主的考试制度。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是技能型人才,以综合技能为主考核替代以知识体系为主的考核,改革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建立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试制度,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制度。

在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训教学过程中,根据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适时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综合技能的培养,把实训环节的训练与国家职业证书制度相结合,要求学生必须取得助理物流师资格证才能毕业,这样既可以检验和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又可以与社会结合,走开放办学的道路,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1] (美)加里·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 沈杰.物流管理专业 (高职)培养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38-40.

[3] 邓新红.谈行动导向法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09(28):24-26.

[4] 钟静,等.物流管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导向实训物流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