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采购中心业务研究——以AA公司为例

2012-08-15 00:43孙佳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物流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跨国企业供应商供应链

孙佳其 (复旦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采购作为一项传统的业务,其战略重要性在最近40年左右开始受到学者和实业者们的关注。20世纪70年代,学者提出日本汽车业运用战略采购获得飞速繁荣。至此,学者纷纷开始就战略采购的概念、运作机理及其如何影响企业供应链绩效及企业绩效开展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 (见Goh(1999)、Chen(2004)、Trim(2005)。我国学术界对战略采购的研究比较少,开展了一些相关领域如供应商评价与管理的研究 (曲洁 (2005)、浦杰 (2000)、卢蓉 (2006)),但没有从战略采购的视角切入。本文旨在针对A跨国企业,如何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通过战略采购响应市场,并对于采购中心业务进行分析。

1 供应链全球化的背景

从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中国家成为新的制造中心以及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和A跨国企业所在IT行业的变化——边际利润下降以及越来越短的产品生产周期,A跨国企业传统的生产与经营模式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越来越迟缓和被动。怎样匹配供需关系,怎样应对成本节约的压力,怎样增强自己的议价能力,怎样维护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都成为跨国企业采购主管面临的挑战。

中国在加入WTO以来,国际市场的大门已经开放,许多跨国企业全球采购网络正在向低成本的中国延伸。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跨国企业在我国的采购额占当年我国出口总额的12%,而且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大。面对如此挑战与机遇,A跨国企业必须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能力,以求迅速响应市场。具体表现在低成本的亚太地区建立采购中心,通过全球采购适时获得质优价廉的资源,达到全球范围内资源共享,并依托标准化的流程开始向敏捷高效的供应链转变。

2 采购中心的建立

在全球采购的浪潮下,A跨国企业将原来散落各个国家的采购部门,先通过整改到11个地区性的采购中心,负责区域性的采购,再从低成本和丰富资源的角度整合到3个全球采购中心,分别支持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采购。3个全球采购中心作为企业跨国运作的战略模式,独立于企业外部、服务企业及其全球范围内的子公司,是企业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它还致力于以第三方采购的身份为企业的合作伙伴企业提供采购外包服务。

采购中心不仅为集团内部的子公司以及咨询团队的外部客户项目开发新供应商,同时对现有供应商进行资源整合优化,是集团内部资源能够充分共享,供需匹配,供应链的运作更加有效。通过跨国企业的采购中心,能对采购需求有充分和更有延伸性的理解,再对供应商进行详尽可观的综合评价,这样不仅能达到大幅度地降低采购成本直接提高企业利润,也能加强与供应商之间长期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

3 采购中心的业务模型

采购中心全球采购的本质是降低成本,获得全球范围内的最佳资源配置。对于A跨国企业来说,采购的业务主要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是满足企业内部其他部门的需求。这些采购需求的特点是比较稳定,同质性和标准化程度高,业务最优化的目标是降低成本。现行的经验表明,尽量与供应商通过大批量的长期采购来维护合作关系,以期获得最有竞争力的商品价格。这同时带给采购运作部门的挑战是,如何依托标准化的电子流程和目录管理来实现这些常规且大量的采购需求。

第二部分是对于企业内部咨询、销售团队与客户的项目,采购中心需要间接满足客户需求。这些采购需求的特点是采购需求只是咨询采购项目的一部分,不确定性大,业务最优化的目标是项目夺标。采购中心多年的经验表明,依托采购主管早期介入项目可行性分析和设计解决方案的全过程,并利用采购中心的资源整合出项目的最优资源配置,是最大的挑战。这一部分是采购中心的核心业务,能为整个企业创造显著的利润,这也是建立采购中心的初衷和战略意义所在。

第三部分,采购中心在业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开始提供针对外部企业的采购外包服务业务。这部分业务属于外包服务,是采购人员通过自己对供应市场的资深分析和理解,来辅助客户进行采购决策,采购中心的最优化目标是与客户共同进步,利用采购中心专业和广泛的采购能力为客户节约采购成本,提升企业价值,在此基础上寻求采购中心自身价值和利润的提高。在采购外包市场不发达的中国,企业很少愿意将部分采购业务或所有采购业务都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采购中心,所以采购中心这方面的业务不多,如何打开采购外包市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采购中心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采购中心而言,如何有效匹配客户需求和选择合适供应商是最大的挑战。采购中心缺乏准确实时的客户消费模式以及供应商信息,缺乏提前全局管理供需匹配的战略。因此产生了供应商数据库庞大,难以进行战略采购导致成本增加,另外采购流程与实际的采购行为不吻合,导致失去了大量整合和减少成本的机会。这些都进一步印证了A跨国企业建立采购中心的初衷没有实现,战略采购的实施不足。

通过具体的调研A企业采购中心的现行采购流程以及发展现状,我们总结出采购中心战略采购实施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对于采购中心间接满足客户需求的咨询项目,专业的采购人员还不是项目的领导团队的重要一员,采购人员只是参与采购报价以及实施最终采购的环节,而不是全程参与咨询团队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因此我们需要提高专业采购人员在项目的决策团队中的地位,并用基于项目利润的奖励绩效来激励采购人员更好地实现采购人员价值,提高解决方案的全局价值,为整个企业创造潜在价值。

(2)对于采购中心为外部客户提供的采购外包服务,问题主要体现在无法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由于采购外包服务中主要是储存费用很高的人才,如何增加人才储备以更好地应对客户的需求是最重要的问题。当面临无法预测的客户需求以及人才高额的储备成本时,需要我们更好地管理兼职和全职储备人员,以及通过待业阶段跨工作职责的训练储备人员以求增加人才的价值,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3)对于采购中心满足内部其他部门的需求,问题主要体现在标准化的采购流程以及采购中心灵活地支持客户需求之间的冲突。我们看到,对于采购中心而言,它的客户是企业位于全球不同地区的员工,它的供应商也座落于全球任何角落,而3个采购中心也是分散在三个地区,那么3个采购中心需要最优规划各采购中心如何支持那些地区的采购需求,使得匹配供需的同时,尽可能地达到战略采购的目标。因此,利用全球统一的标准化采购流程以及目录管理的方式是重要的手段。

(4)对于采购中心而言,其目标是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当然也包括采购中心自己的成本。而采购中心自身成本中,最重要的就是采购人员成本。采购人员最优价值的是自身对供应市场自身的分析和理解。因此,如何将这种知识生产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传给其他采购人员是值得探讨的关键点。因此,通过将采购人员分级,我们将金额小于一定阈值的采购需求指派给初级采购人员,将金额高于阈值的采购需求指派给高级采购人员。高级采购人员会定期对初级采购人员进行辅导和培训,尽量将自己掌握的供应市场情况分享出来,以求采购中心的采购人员整体价值得到提升。

5 采购中心建立战略采购的步骤

我们看到战略采购在供应链全球化的进程中,它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显得越发重要。通过我们对采购中心现行业务详尽仔细的调研,针对采购中心面临的挑战,结合采购中心的战略采购目标,为持续提高全球供应链绩效,建议采购中心遵循以下5个步骤实施战略采购方针:

(1)开展支出分析:针对每一个项目或者商品类别,收集和分析历史支出数据,运用数据挖掘等方法,描绘历史采购数据规律,识别潜在采购需求,重新对项目资源进行整合;

(2)确定业务需求:详尽科学的评估当前和预期的采购需求,从全局和提前的视角下识别降低成本提高采购服务质量的机会;

(3)进行供应市场分析:所有采购人员需要持续不断地掌握供应市场的信息,以期以最低的总成本按各商品类别来匹配供应市场与客户需求;

(4)选择供应商和议价:建立公平、一致和结构化的认证、评估和维护供应商的流程规则,并坚决的严格执行标准化供应商管理流程,另外提高采购人员专业的技能来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认证每一笔公平的采购价格,同时优化现金流带来财务绩效;

(5)管理供应商关系和绩效:建立完善的评估供应商绩效的方法,以及建立科学合理计算采购人员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系统,包含每一笔支出的成本节约以及供应商关系的维护。

采购中心通过切实的建立战略采购的标准化流程,是走出实现有效管理供应链的重要一步。进一步分析以上5个步骤,我们发现核心就是匹配供需关系,即为每一个需求寻找最优的供应商。那么,如何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呢?如何全面的评估供应商以更好地吸引和培养有潜力、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成为跨国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

(1)明确市场定位:采购中心必须明确自己处于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如果是买方市场,则不要过于激进的一味要求降低商品价格以求价格最小化,同时要考虑供应商供货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追求采购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是卖方市场,则可通过提高采购量来获得重新协商价格的机会以及寻求新的供应商,增加自己的议价能力。

(2)评估供应商的财务能力:采购中心必须评估和监督供应商的财务和运营状况。这些指标一般包含速动比率,负债比率、经营性现金流量、销售利润率以及信用等级等。至于财务指标合理,运营效率良好的供应商才能成为我们的供应商。

(3)供应商风险管理:识别不良供应商和保持供应的连续性是供应商风险管理的重要目标。虽然低价供应商是成本低,也会同时带来更长的提前期、供货能力不足以及资金周转等问题。采购中心应该建立及时识别供应商风险的系统,并整合在供应链的各个功能环节,使得出现类似供货不足等问题时,采购中心的采购人员、运营人员、财务人员等供应链相关部门都能识别出这一风险,并采取相应一致的应急措施重新供货,最小化损失。

(4)供应商关系管理:维护采购中心与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不仅是通过与每个供应商建立服务水平合同,利用平衡打分卡以及记录交易日志来实现,更需要建立符合采购中心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的供应商关系管理方案,对每一个商业交易识别成本节约机会,以及结合商业智能进行多维度的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是跨国企业采购中心建立供应商数据库的基础,只有高效且有效地识别出合适的供应商,才是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专业分工精细的经济环境下生存的企业的致胜法宝。

6总 结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笼罩下,市场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每一个行业都面临着挑战。适者生存,应变及时者才能获得发展机遇。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绩效,采购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减低成本,减少支出以及现金流管理来更好地创造企业利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核心是匹配供需。那么跨国企业通过建立全球采购中心这一战略举措,来实施战略采购匹配供需关系,更好地提高供应链管理。采购中心为更好地满足采购需求,需要依托建立标准的采购流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系统来整合供应链资源。

通过对A跨国企业采购中心的调研,从采购中心的发展历程到详细分析采购中心现行采购流程的实施状况,不仅追求降低采购中心自身成本到降低整个企业的采购成本的目标,我们都从全局的战略角度来看待采购中心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具体实施战略的5个步骤和选择供应商的基本准则作为提高采购中心业务能力的方向。这些方法也能一定程度上对其他公司的采购中心或者采购部门给予指导建议,同时还对供应商客观认识自身,进一步加强与跨国企业的合作提供指南。

[1] Injazz J.Chen,Antony Paulraj,Augustine A.Lado.Strategic purchasing,supply manage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4(22):505-523.

[2] Peter R.J.Trim.The integrated strategic purchasing and focused outsourcing approach[J].Strategic Change,2005(14):381-390.

[3] Mark Goh,Geok Theng Lau,Lillian Neo.Strategic role and contribution of purchasing in Singapore:A Survey of CEOs[J].The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1999(11):12-23.

[4] 曲洁.跨国集团采购中心外包业务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论文),2005.

[5] 浦杰.战略采购确实有效吗?[J].机电信息,2000(10):48-50.

[6] 卢蓉.企业战略采购的激励及其应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 (博士论文),2006.

猜你喜欢
跨国企业供应商供应链
大型跨国企业每年逃税885亿美元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从研发看企业的“走出去”与“请进来”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跨国企业组织与文化创新问题研究①
在华跨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关系的影响分析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