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城市行道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2-08-15 00:53史梅娟
绿色科技 2012年8期
关键词:莆田市行道树城市绿化

史梅娟

(福建省莆田市住建局总工室,福建莆田351100)

1 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行道树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架工程,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道路的服务质量,消除噪音、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以及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好坏直接反映城市绿化综合管理水平[1]。行道树多种植在公路与道路两旁,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不论是从生存空间还是土壤肥力等各环境因素来看,都远不如其他绿地植物,因此行道树的生长状况一般相对较差,易多发病虫害,轻则个别长势不良,重则整株死亡,甚至危及整片树木,不但影响了城市绿化景观效果,也给城市绿化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分析和探讨适宜行道树生存的内外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莆田市又称“荔城”,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是海西建设的重要港口城市,城市绿化建设程度直接影响着该市的市容、市貌,也是考量该市是否是园林绿色城市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文对莆田市的行道树现状进行考察和研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莆田市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莆田市行道树概况

2.1 莆田市地域概况

莆田市位于台湾海峡西岸,北依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南靠闽南“金三角”,介于东经118°27'~119°56'、北纬 24°59'~25°46',该地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冬暖夏热,少见严寒。其中北部山区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原、沿海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500 mm、气温16℃ ~21℃,热量丰富,雨热同期,对植物生长有利。夏、秋季常伴有台风。由于西北部武夷山脉的阻挡,缓解了来自西北的干冷气流,而东部海洋的温湿空气孕育了生物多样性、特征分明且相对独特的植物群落,为亚热带树种的培育和栽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2]。

2.2 莆田市行道树特点

近年来,按照福建省省委、省政府“四绿”工程建设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要求,以莆田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绿化“四结合”工作思路,以“保护壶山蓝水景观,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打造滨海宜居城市”为工作目标,进行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改造,已经取得较大的成绩,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98%,人均公园绿化面积达到13.55m2,城市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通过对城区道路行道树的调查,发现目前莆田市城区行道树主要以芒果树、高山榕、荔枝、凤凰木、假槟榔、鸡冠刺桐、天竺桂、樟树、盆架子、红花羊蹄甲等10种乔木为主,这些树种决定了莆田道路绿化的总体风貌,其中芒果树、高山榕为莆田的基调树种。同时,莆田市的行道树还具有以下特点。

2.2.1 单层结构为主

通过对城区行道树的调查发现,行道树的垂直分布以乔、灌、草被结合的复层结构类型极少,人行道上多是以单层乔木为主的单层结构类型。

2.2.2 常绿树种多见

莆田地处亚热带,夏长冬短,烈日炎炎,选择常绿阔叶树,可以为市民增添一片绿荫,减少热岛效应,因此树冠的遮荫作用成为选择行道树的最主要的标准之一。除东圳路行道树为腊肠树,属落叶乔木,夏季满树金黄外,城区多以常绿树种组成,如城厢区主要以荔枝、红花羊蹄甲、芒果树、假槟榔为主,荔城区主要以蒲葵、高山榕、白玉兰等为主,这些常绿树种发挥了重要的遮荫作用。

2.2.3 经济树种普遍

郭沫若的诗句中“荔城无处不荔枝”,的确荔枝树已经成为莆田的特色名片,城区内有成片的荔枝林,形成了莆田特有的荔枝林带;除了荔枝,道路两侧压满枝条、硕果累累的芒果树也为莆田增色不少。作为乡土树种,荔枝树和芒果树的优势显而易见。

2.2.4 抗风树种增加

莆田地处福建省沿海中部,夏季多台风,每年平均台风至少2次,所以选择抗风性强的树种显得特别重要。新建成的道路如荔园路一、三期大面积种上海枣、华棕等棕榈科植物,既体现了典型的亚热带景观,又起到防风抗灾的作用。

3 莆田市行道树存在的问题

3.1 树木生存环境差

通过对莆田城区道路行道树的调查发现,在城市行道树规划中,为行道树预留的面积很小,大部分只有1.0 m直径的树池,有的甚至还不足1.0m。同时为了美观,要把树池以外的地面铺上水泥砖或混凝土,人行道还铺设地下管网,土层下还有石灰水泥硬化隔离层,这样使得根系只能在树池附近有限的土壤空间内生长,不能向土壤深层和周围发展,我们知道,根是支撑树木生长的基础结构,更是树木吸收水分和传输养分的重要器官,这样的结构阻断植物根系与地面水分、养分和空气的交换,同时也间接影响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正常活动,由于根部长期无法正常通气,容易窒息死亡,从而影响整株的生长。因此,种树养树时应考虑整个根系分布范围内地面和地下的生存条件[3~5]。

3.2 树种规划单一

行道树纵向分布的单层结构类型以及横向单一的树种种植模式大大提高了行道树的病虫害发生机率,单层结构和单一树种无法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不但没有发挥结构生态功能,而且还给相应的害虫提供了充足、稳定的食物来源和隐蔽的生存空间,从而加剧了各种病虫害大面积的发生[5]。

3.3 人为干扰破坏严重

多数店面店主为了不影响其门面经营,肆意折断树木或剥离树皮枝叶,影响了行道树的正常生长,如在学园路、天妃路店主给自家门前挡牌的行道树剃了“光头”,有的甚至拦腰折断;加上过往车辆、行人等对树木碰撞挤压或在树基部放置重物,造成行道树树体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反复不断的下地开挖建筑施工作业更是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甚至危及树木生命[6]。

3.4 树种配置不当,无法优势互补

和其他城市一样,为达到立竿见影的绿化效果,莆田也大批量引进已成型的外来树种用于城市行道树的增设,但是在搬移或移种过程中难免损伤,即使采用带土球移植法,也无法保证大树的成活率;再则,在行道树配置上多以常绿树种为主,没有考虑到选择多种不同科属形态各异、季相分明的乔木进行科学合理搭配,影响行道树整体景观效果,无法起到优势互补。

4 对策与建议

4.1 合理预留树池,改善生存环境

城市绿化规划时,在充分考虑沿街店铺利益和行人便利的同时,合理预留行道树树池是行道树种植管理的基础和保障。为确保树木根部正常的代谢活动,一方面,要尽量减少铺装或不铺装,在不得不铺装时要尽量选用新型环保、渗水、透气的铺装材料,以达到不影响土壤正常的水汽交换,根系达到健康生长的效果;也可以采用水泥砖间隔留空铺砌,空隙处添砌的砾石、泥土的办法来达到透水透气性的效果;还可以通过铺装中部镂空或嵌草砖,在铺砖时留出若干空当、上盖筛网等办法来确保树木正常生长活动。另一方面,还要留意树下裸土的紧实程度,尽量避免或减少裸土被人踏车轧,因为土壤被压实后会大大改变其内部各种孔隙的容积和比例,增加对根系发展的机械阻抗。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在不损伤根系的前提下及时进行人工松土作业,确保根系正常代谢活动[4]。

4.2 完善种植规划,有效控制病虫害

城区道路行道树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通过完善种植规划,从纵向上可以采用乔、灌、草被结合的复层结构,提升生态质量;从横向上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科属的形态各异、季相分明的乔木,尽量做到一路一树、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在道路宽度允许的条件下,可选择“二板三带式”,使整个地区形成一个人工的生物群落,充分利用园林生物群落间相互依从、相互制约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地协调好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方法,在减少病虫害的危害密度的同时,也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合理手段。既增加城市的美观度,又提高行道树抗病力,以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不成灾的目的。对已发生病虫害且危害严重的行道树,应积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3 提高宣传力度,加大护绿措施

为减少行道树因人为破坏而造成损伤,一方面,可以加大绿化宣传力度,坚决曝光毁绿行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开展面向市民的环境保护、绿化保护教育活动,营造爱绿护绿良好氛围,让市民提高保护绿化成果意识,自觉爱护城市园林绿化;同时,在原有宣传工作基础上,对破坏城市绿化行为进行曝光及跟踪报道。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针对个人破坏绿化的行为出台相应的处罚办法,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破坏绿化行为要严格查处,坚决遏制破坏绿化的行为,并设立有奖举报制度,制定绿化执法管理长效机制,用法律法规约束少数市民毁绿行为。

对于因建筑施工造成的破坏可以通过全市各部门间沟通协作,如需下地开挖应统一规划、统一施工,避免各自为政,多次开挖践踏绿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园林绿化管理上的难度。

4.4 科学合理配置,提升景观效果

科学合理的行道树配置需要做到:首先,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因为乡土树种对当地的气候、土壤微环境适宜性强,成活率高,病虫害少,苗源充裕且易养护;其次,建议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速生树种可迅速成景,发挥道路的绿化遮荫作用,同时也为部分慢生树种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这样不但有利于慢生树种的早期生长,而且还可以迅速并持久地发挥道路绿化遮荫和景观作用,避免因速生树种的过早衰败而造成绿化景观空白现象[6];最后,提倡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相结合,从整体景观效果来看,行道树应适当搭配落叶阔叶树种,因为落叶阔叶树种比常绿树种更富季相色彩变化,可充分体现出当地四季分明的季相效果。而常绿树种四季常青,若两者合理搭配,则可呈现冬季独有的景观效果[7]。

5 结语

行道树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骨架工程,通过对莆田市行道树现状的分析,了解该市行道树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力求改善行道树的生存环境,为园林城市行道树规划配置及养护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潘爱芳.福州市城市行道树的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2):141 ~145.

[2]方育红.莆田市城市行道树树种选择初探[J].林业勘察设计(福建),2008(2):136~139.

[3]戴腾伟,黄碧丽.福建泉州城区道路主要行道树调查分析[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0,39(4):57~61.

[4]孙淑芳.城市行道树发展误区及其改进措施[J].林业科技,2011(3):41~43.

[5]王香亭.城市行道树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现代园艺,2011(13):50.

[6]李 磊,乔保雨,许振平,等.城市行道树生长衰弱原因探析及对策[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19(2):37~39.

[7]费志伟,任全进,刘兴剑.城市绿化中行道树的选择与配置——以无锡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1(6):253~255.

猜你喜欢
莆田市行道树城市绿化
园林花卉在城市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行道树
莆田市妇联开展关爱儿童“幸福种子”小组活动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弯道
莆田市妇联打造品牌助力脱贫攻坚
弯道情结
享创客之乐 育创新之才——莆田市实验小学简介之一
芒果行道树,宾川亮丽的風景
南京市主城区绿化建设现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