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发展

2012-08-15 00:52孟秀清
科技传播 2012年2期
关键词:环境生态建设

孟秀清

东营区城市管理局,山东东营 257000

节能减排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发展

孟秀清

东营区城市管理局,山东东营 257000

节能减排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同时,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又离不开节能减排方方面面。节能减排的各个方面与生态城市建设相辅相成。

生态城市;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是一个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其中经济、社会、人类、生态四因素保持高度和谐,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具有健康、舒适、安全的城市及人居环境。从广义上讲,生态城市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选择,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生态良性循环的、可持续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2 我国城市发展及节能减排的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严重阻碍着城市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影响着城市环境。 “节能减排”这一战略决策体现了对经济发展规律的全面把握,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生存环境、生态城市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节能减排在城市发展中总体目标制定,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怎样体现节能环保,低碳城市的发展政策纲要、低碳城市实施的整体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还未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建设标准、材料使用不平衡。新设计城市建筑在实施过程中渗入了节能环保的概念,在技术、材料上选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符合国家要求。而早期建设的城市建筑在当时的设计和实施中很少甚至没有体现到节能减排,至于建筑材料的使用上不符合现在的标准。如果对旧建筑进行改造,城市将付出很大的代价,从而制造新的浪费,反而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

第二,节能减排新技术和国家政策不同步。“节能减排”是在十一五中提出来的,近几年,国家甚至每一级政府都在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为了推进和实现节能减排工作,地方政府退出了一系列试点项目和示范工程。然而,城市公共建设项目的实施需要一系列政府部门的审批后方能建设,在各个环节的审批过程中,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和政府的采购机制有时发生矛盾,因为节能环保在经济上不一定最节省。导致一些试点工程成了应付上级检查的“形象工程”。

第三,城市节能减排管理体制跟不上。在城市中推行节能减排由于地方城市政府和某些驻地部级、国企存在着行政级别的高低差异,导致在管理协调过程中的协调成本增加,致使节能减排推行缓慢。在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中,规划、供电、供水、煤气、交通管理、垃圾回收等部门在管理体制方面处于独立分割状态,致使一项涉及节能减排项目协调花费很大精力、物力、财力。

第四,城市节能减排工作长期规划较弱在城市发展中,规划依据什么原则非常重要,它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我国城市建设通常要遵循所谓“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

第五,城市节能减排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有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发展遭受了严重影响,国内消费降低,中小型企业面临倒闭。在这种形势下,国务院研究部署了扩大内需、促经济较快平稳增长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内需保稳定的方案。2009年初国家从缓解企业困难和增强发展后劲人手,相继制定出台了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物流、纺织、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轻工、石化、船舶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分别提出了上百项政策措施和实施细则,对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消费品,通过政策措施,使其销售加大,拉动了内需。

3 城市节能减排的措施

第一,坚持政策引导,强化政府调控管理。出台地方城市法规、政府规章文件,颁布修订出台节能减排地方标准,制定实施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制定能耗标准、排放标准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企业生态修复责任制度,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政府牵头坚决取缔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政府应作为节能减排的带头人和组织者,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才能保证经济真正意义上的稳步发展。

第二,着手城市低碳长远规划。全球变暖、温室效应、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灾难风险不言而喻。要想化解高碳时代给我们带来这种灾难,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一定要变。要发展理想的、宜居低碳城市,低碳城市规划必是关键之一,保证可持续发展。单单依靠节能减排的纯技术手段还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碳排放,还需要增加更多的标准因素,这就需要城市低碳规划,寻求未来低碳城市发展模式。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低碳发展框架,揭示低碳城市规划、低碳城市生活、低碳城市运行三大体系之间的耦合关系,为建立对应和减缓快速城市化进程发展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技术支持。

第三,健全低碳城市创新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低碳城市创新绩效评价体系需要从减少能源浪费和高污染气排放方面入手。针对特定的环境、低碳技术创新程,考核传递途径,从技术、体制、成效、文化等方面选择有效的绩效评价政策。构建低碳创新组织机构,结合城市发展标准、法规,专门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低碳创新项目、节能减耗、减排等技术创新补助。对重点耗能企业进行长期跟踪,监管,对未按要求采取节能减排企业进行限期整改。鼓励社会低碳消费,试行强制低碳采购,低碳高端节能产品、性能源的研制开发。

4 节能减排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发展

节能减排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同时,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又离不开节能减排方方面面,粗放的增长方式已经与资源环境产生矛盾且日益严重。建设生态城市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资源环境,只有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配置合理和有效保护,才能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协调并齐,节能减排的各个方面与生态城市建设相辅相成。只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政治体制、转变观念、树立信心才能将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为“蓝天、碧水”环境优雅的生态城市。

[1]达良俊.生态城市发展与建设模式[J].现代城市研究.

[2]第二届中国城市节能减排论坛专题论坛实录.中国水运报.

[3]潘晓东,刘学敏.城市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

X3

A

1674-6708(2012)59-0029-01

猜你喜欢
环境生态建设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环境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