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膏方制备的工艺细节

2012-08-15 00:51陆树萍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嘉兴314001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火候膏方本院

陆树萍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 嘉兴 314001

浅谈膏方制备的工艺细节

陆树萍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院 嘉兴 314001

膏方 制备工艺

膏方,又称膏滋,是将药物加水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炼糖制成的半液体剂型。其特点是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口味甘美,有滋润补益作用,一般用于慢性虚弱患者,有利于较长时间用药[1]。近年来,膏方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认可。膏方制备是保证膏方疗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膏方制作工艺比较复杂,耗时长,出成品慢,质量不易控制。而目前文献和专业期刊中对于膏方制备的论述,仍处于摸索过程,制法不一[2]。笔者参与多年膏方的制作,从中获得不少宝贵的经验,现根据本院膏方制备情况将膏方制备流程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浸 泡

实践中发现,浸泡时间一般6h以上就不会影响出膏率,但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水分,这就要在加水浸泡时充分考虑到饮片膨胀的因素,特别是原药材多的膏方尤其要多加水使其充分浸润。

2 煎 药

除了需要先煎的药材外,第一煎为水开后40min,第二煎为30min(在最后15min加入后下药),这样的时间相比于分别煎煮1h的出膏率相差甚微,而且还保证了一些挥发性药物成分的留存,合并二煎的药液以30kg左右为准,当然还得根据原药材量的多少来增减药液量。

3 沉淀

沉淀对于膏方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合并二煎的药液需要等其完全冷却后才能过120目筛,弃去底下沉淀的杂质。

4 浓缩

为了防止药液黏锅糊化,所以在浓缩时火候不易太大,否则锅壁上会出现焦化,影响到最后膏的质量。待药液浓缩成稍稠的状态时先加入胶类与糖,胶类以打成粉为佳,糖类以冰糖粉为佳,糖尿病患者以木糖醇代替。起锅前加入虫草粉、川贝粉、西洋参粉等细料,所有细料需要事先用冷水冲泡,以免直接加入后成团造成日后膏方霉变。本院儿科的部分膏方不加胶类,直接采用冰糖收膏,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也可以得到相同质量的膏。

5 收膏

收膏对于整个膏方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滴水成珠”、“挂旗”、“牛眼泡”是收膏中的专业术语,也是判断膏火候的标准。考虑到本院地处江南,冬季相对温度、湿度较高,膏方一般需保存在冰箱冷藏室才能保存较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发现“滴水成珠”、“挂旗”、“牛眼泡”得到的膏质过于老,放入冰箱后易变硬,造成服用不便。根据实际,收膏时在竹片上“挂短线”、有着密集的“中泡”足已。

6 凉膏

收膏完成后,将所收的膏装入事先经清洗、高温消毒、烘干的瓷罐内,待其放凉后,再加盖放入冷藏柜内贮藏。凉膏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膏滋中的水汽在冷却的过程中进一步散发出去,减少膏方霉变机会,所以凉膏间不得有水汽,宜干燥阴凉;另一方面,是为了成型,没有经过凉膏过程直接加盖,膏滋表面不平滑。完成的膏剂必须等到充分冷却后才能封口。

膏方是传统中医的精华,是中医根据个人不同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补”,具有个性化“一人一方”的滋补方剂。作为独具中医特色的中药剂型,膏方既可用来防治疾病,又能保健养生,这是近几年膏方深受消费者欢迎的重要原因。合理运用膏方,必需在制作工艺上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掌握好火候与收膏要点,确保膏方的质量,膏方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1]段富津.中药药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

[2]王丽芳,王孝敏.中药膏方制作现状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J].2011,19(10):6.

2012-02-10

猜你喜欢
火候膏方本院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说火候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火候足时它自美
服用膏方不适怎处理
从脸谱说起
冬令进补有膏方
没有什么火候不火候
有一种膏方叫“量身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