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2012-08-15 00:42刘春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舌质胃脘萎缩性

刘春丽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甚至细胞增生而致癌变。临床表现仅为上腹饱胀、嗳气、胃纳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及活检是确诊本病的唯一手段。若本病伴有重度异型增生,有癌变趋向时,就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1]。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胃痞”病范围。胃痞,又称痞满,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痞满、堵闷、食后加重,或兼见胀痛等症状为主的病证,其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极为接近。痞满一证,首见于《内经》,如《素问·异法方宜论》说:“脏寒生满病”。

1 病因病机

有学者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本虚标实、滞损交加的病机特点[2],笔者认为中医有“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之说,本病也不例外。

1.1 内因情志不舒,郁怒思虑。“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同时肝属木,喜条达,主疏泄,若谋虑不遂,情志郁怒,则伤肝,肝失去条达之性而横逆犯胃,因胃属土,五行中木克土,本属于正克,而此时肝气已经横逆,致使胃气失于和降之性,出现前述症状。脾为仓禀之官,藏意,胃与脾为表里之脏腑,以膜相连,脾为胃行其津液,换句话说是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气血周流畅通,肌体健康无病。若过分思虑则伤脾,脾伤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水谷气血不能运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变生前述诸症。禀赋不足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2 外因感受寒湿秽浊等六淫不正之气,寒主收引凝滞,湿邪粘腻重浊,秽浊之气碍胃,若感受寒湿秽浊则影响脾胃的运行,变生诸症。

1.3 不内外因之饮食所伤,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贪凉饮冷,过食辛辣烟酒、肥甘厚味,或食饮不洁之物等等,均可伤胃,而生诸症。

2 辨证论治

2.1 肝胃气滞型:胸胁脘腹胀痛,口干口苦,善太息,烦燥易怒,常因情志不遂而加重,舌质淡苔薄黄脉弦细。病机: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治法:疏肝解郁,健脾和胃。处方:柴胡舒肝散合加减。药用陈皮,柴胡,川芎,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生姜,薄荷。

2.2 热毒内陷型:胃脘胀满,烦热口干,贪凉喜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病机:热毒内陷,胃络痞满。治法:泻热除痞,散结和胃。处方: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药用黄芩,大黄,干姜,人参,甘草,黄连,大枣,枳实,厚朴。

2.3 食滞中焦型:胃脘胀满,按之胀甚,不思饮食,时有呕吐,大便不畅或便臭异常,舌质红,苔白厚腻,脉滑数。病机:食滞中焦,胃气上逆。治法:消食和胃。处方:保和丸加减。药用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枳实,枳壳,厚朴。

2.4 瘀血内阻型:食后胃脘刺痛,夜间尤甚,面色藜黑,大便秘结,舌质紫有瘀斑,舌苔黄,脉弦滑。病机:胃热脾虚,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健脾理气清胃。处方:丹参饮加减。药用丹参,檀香,佛手,香橼,白芍,五灵脂,白芷,延胡索,党参,白术,防风。

2.5 中气虚弱型:胃脘胀满,时轻时重,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稀,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病机:中气虚弱,脾胃升降失司。治法:补中益气,温中健脾。处方:补中益气汤合理中丸加减。药用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6,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白术2.6胃阴不足型:胃痛隐隐,喜按喜温,食欲不振,口舌干燥,尿黄尿少,便干烦热,舌质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细数。病机:胃阴不足。治法:养阴益胃。处方:益胃汤合生脉散加减。药用沙参,麦冬,生地,玉竹,冰糖,芦根,五味子,人参。

3 典型病例

病案1:患者,男,45岁,因“胃胀痛伴返酸3年”于2011年2月就诊,患者3年前因情志不遂又饮酒过度而出现胃胀痛伴返酸症状,后自行缓解,此后发怒或少量饮酒后也常出现以上症状,而且发作次数逐渐增多,发作时自觉胃痛胃胀,痛连两胁,且常口干口苦,尿赤,大便时干时溏,曾在当地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给予奥美拉唑,兰益新口服治疗。服药期间上述症状可以缓解,缓解后患者常自行停药,待病情复发时又自行服药,反复持续2年多,就诊时正值胃痛烧心较重,伴口苦口干,大便时干时溏,纳呆腹胀,两胁疼痛,舌质淡,苔薄黄脉弦。询问病史,患者10年前曾化验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且又喜食辛辣热食物,性情爆燥,经常饮酒,因熬夜工作而常进夜食。胃镜示:胃体部有红白相间花斑区,其他部位黏膜充血水肿,腺体无改变。提示:胃体萎缩性胃炎,其他部位表浅性胃炎。辨证属肝郁气滞,肝胃不和。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方用柴胡舒肝散合逍遥散加减。处方:柴胡15 g,陈皮15 g,枳壳10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香附10 g,川芎10 g,当归 15 g,白术 15 g茯苓 15 g,砂仁10 g,乌贼骨15 g,3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分服。嘱忌辛辣,调情志。10 d后患者复诊,自述胃痛腹胀症状明显缓解,但返酸症状减轻不明显,二便正常,上方加浙贝母10 g,煅瓦楞子15 g,继服30剂,药后自觉饮食良好,胃痛症状消失,偶觉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缓。嘱用柴胡舒肝散合香砂养胃丸调理,改变不良饮食习惯,3个月后复诊,诸症悉愈,复查胃镜示胃体部有红白相间花斑区消失而呈现黏膜充血水肿,腺体正常,提示为浅表性胃炎。随访至2012年2月未再复发。

病案2:胃病已5年,近来食欲不振,口舌干燥,喜食柠檬及山楂,舌质红,苔少,舌尖经常溃疡,胃脘隐痛,尿黄尿少,便干烦热,脉细数。在某医院做胃镜示:幽门部有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胃体部黏膜充血水肿,腺体无改变。提示:幽门区萎缩性胃炎,胃体部表浅性胃炎。于2011年2月来诊,症状如前述,中医辨证:胃阴不足,处方:沙参10 g,麦冬15 g,生地 15 g,玉竹 10 g,砂仁 10 g,芦根 20 g,五味子 10 g,人参 10 g,炒麦芽15 g,蒲公英20 g,生甘草15 g,冰糖5 g,15 剂,水煎服,1剂/d,早晚饭后分服。患者即觉食欲明显增加,舌溃疡减轻,舌表面有薄苔,原方继服25剂,患者全身病状均改善,舌质红润,苔薄白,脉细数,二便正常,为胃阴已复征象,但上腹部仍稍有隐痛感,上方加白芍15 g,海螵蛸10 g,隔日一剂继服40剂,2011年底复查胃镜示幽门部有红白相间花斑区消失而呈现黏膜充血水肿,提示为浅表性胃炎。

病案3:患者,男,66岁,2010年曾因急性黄疸性肝炎住院治愈,出院后经常感觉胃脘胀满刺痛,进食后明显加重,因曾患过肝炎,经常服护肝片,但上述症状却逐渐加重,2011年1月做胃镜检查:见胃体部有大片红白相间的花斑样改变,部分有肠化生现象。提示:萎缩性胃炎部分肠化,建议做病理切片,患者不同意,镜检后患者精神紧张,不思饮食,胃脘腹胀刺痛加重,大便秘结,舌质紫有瘀斑,舌苔黄,脉弦滑。中医辨证属于瘀血内阻型,处方:丹参15 g,檀香6 g,佛手15 g,香橼15 g,白芍 15 g,五灵脂 10 g,白芷 10 g,延胡索 15 g,党参 15 g,白术 15 g,防风 15 g,降香 6 g,沉香 6 g,川楝子 10 g,枳壳10 g,生甘草6 g,竹叶10 g。40 剂,水煎服,1 剂/d,早晚饭后分服。服后患者症状均减轻,患者心情愉悦。共服90剂,期间加减:食欲不振加炒麦芽15 g,鸡内金10 g,砂仁10 g。至2011年8月复查胃镜示花斑样改变及肠化部分均消失,提示为浅表性胃炎,随访至今无复发。

4 讨论

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慢性进行性疾病,很多时候都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会演变为胃癌前病变或胃癌。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精神因素也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原因,经研究发现,饮酒与消化道癌前病变有确切的关系[3],酒精在体内会致癌性的中间产物乙醛。单兆伟[4]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治疗不可急攻,当在缓图,并且本病迁延难愈,常呈进展性,所以本病治疗后既使临床症状已消失,胃镜病理复查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已经恢复者,也应坚持再服药一段时间,以进一步巩固提高疗效,防止复发。张声生[5]认为,正常胃黏膜腺体的重建需要3~5个月时间,因此本病的治疗一般以3个月为1疗程。

[1]胡玲,劳绍贤,陈蔚文,等.胃癌癌前病变治疗研究的思路.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6):372-373.

[2]沈舒文.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經验.陕西中医,2000,21(8):358-359.

[3]于建华,李苏平,曹海霞,等.饮酒及酒精代谢酶基因多态与癌症的发病风险.中国肿瘤,2010,19﹙7﹚:453-457.

[4]单兆伟.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治疗体会.江苏中医药,2007,39(8):4-5.

[5]张声生.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思路.江苏中医药,2007,39(8):3-4.

猜你喜欢
舌质胃脘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中医舌象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曹志群教授运用排气饮治疗胃脘胀痛经验
张志明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