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12-08-15 00:45王娇华
中国全科医学 2012年26期
关键词:抗人微柱血型

陈 华,伍 燕,王娇华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种免疫性疾病,可见于 ABO、Rh、MN等血型系统[1],早期检测诊断和治疗可避免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后果。传统的试管法因操作步骤多、时间长、重复性较差等得不到重视。微柱凝胶技术是近年来应用于新生儿溶血病抗体检测的新技术,因其具有灵敏度高、结果稳定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01-01—05-31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为HDN的患儿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为新生儿出生后12 h~7 d;母亲血型均为O型,Rh阳性;患儿血型为A型31例,B型31例,Rh均为阳性。

1.2 HDN诊断标准 根据文献 [2]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1)母婴ABO血型不合;(2)新生儿早期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病理性黄疸)和 (或)贫血;(3)HDN 3项试验 (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放散试验)中1项阳性。

1.3 仪器和试剂 微柱凝胶卡、孵育器及离心机由达亚美公司提供,抗A、抗B、Rh定型血清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ABO反定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剂由上海市血液生物公司提供。

1.4 方法

1.4.1 血型鉴定 分别对母亲及新生儿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

1.4.2 传统试管法 离心分离患儿血标本红细胞和血清,红细胞用0.9%氯化钠溶液洗3次后配成浓度为5%的悬液。取红细胞悬液1滴加广谱抗人球蛋白试剂2滴,离心,观察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取试管3支,分别标记 A、B、O,每管加入患儿血清和放散液2滴,按标记分别加入 A、B、O试剂红细胞 1滴,37℃孵育1 h后,用0.9%氯化钠溶液洗3次,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2滴,离心,观察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结果。

1.4.3 微柱凝胶技术检测法 在凝胶卡中加入患儿0.8%三洗红细胞50 μl,离心,观察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在凝胶卡中加入患儿血清或红细胞放散液50 μl,按标记分别加入 50 μl 0.8%A、B及O型试剂红细胞悬液,37℃孵育15 min,离心10 min,观察抗体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2例患儿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54例(87.1%),抗体游离试验阳性56例(90.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59例(95.2%);采用试管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2例 (67.7%),抗体游离试验阳性48例 (77.4%),抗体放散试验阳性52例 (83.9%);两种方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6.64,P=0.01;χ2=3.86,P=0.04; χ2=4.21,P=0.04)。

3 讨论

母婴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在 HDN 中占多数[3-4],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的病因。虽然多数新生儿ABO溶血病临床表现较轻,预后较好,但仍有部分表现较为严重的病例[5]。其中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时出现核黄疸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并积极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对新生儿溶血病的防治和优生优育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HDN传统的检测方法是试管法,该法操作繁杂,灵敏度低,结果不易判断,漏检率高,易造成早期漏检。目前,微柱凝胶技术作为一项免疫学检测技术[6],在HDN检测诊断中已逐渐推广应用[7]。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稳定易判断、技术易掌握等优点,较传统的试管法更能准确地检测患儿血液中的免疫性IgG抗体和效价。本研究利用微柱凝胶技术和试管法对62例HDN的患儿血标本分别进行溶血三项试验,检测结果均高于张勇萍等[8]报道的结果。微柱凝胶检测技术的灵敏度明显高于试管法。

抗体放散试验是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中最敏感的试验[9],可直接反映IgG型抗A(B)抗体特异性致敏患儿红细胞的状况,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确诊试验[10]。从试验结果可见2种检测方法中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最高,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最低,这可能因刚出生的新生儿ABO抗原发育仍不完全,抗原位点少,不足以和抗人球蛋白产生明显可见的凝集反应,而结合有足够IgG抗体分子的年轻红细胞又大部分已被溶解掉等造成。因此在对HDN的诊断中,除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外,还要结合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以及胆红素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提高检测诊断的准确性。

1 肖倩,辛荣传,周益强,等.孕母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的相关性研究 [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71-72.

2 魏晓萍,王明真,付军,等.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 ABO血型和ABO溶血的关系[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04,15(1):25.

3 Drabik-Clary K,Reddy VV,Benjamin WH,et al.Severe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in a group B African-American infant deliv-ered by a group O mother[J].Ann Clin Lab Sci,2006,36(2):205 -207.

4 杨绍明,吴巧英,罗洪清,等.韶关地区新生儿溶血病与孕妇血清相关抗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13(5):875-877.

5 Miqdad AM,Abdelbasit OB,Shaheed MM,et al.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G(IVIG)therapy for significant hyperbilirubinemia in ABO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04,16(3):163-166.

6 武峰,刘亚玲.微柱凝集技术在血型免疫学相关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1):101-104.

7 Cate JC,Reilly N.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gel test for indirect antiglobulin testing in a communityhospital laboratory [J].Arch Pathol Lab Med,1999,123(8):693-694.

8 张勇萍,安宁,李娜,等.微柱凝胶法与试管法检测新生儿溶血病免疫性抗体的比较[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1,24(12):697-701.

9 柳爱华,储穆庭.2537例孕妇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及分析 [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9-51.

10 蔡兴权,夏兰,符小玲,等.259例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分析 [J].临床血液学杂志 (输血与检验版),2010,23(8):490-491.

猜你喜欢
抗人微柱血型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行业标准的研究
抗人球蛋白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用于交叉配血的价值对比
基于空气紊流的中空底孔微柱阵列设计及强化散热数值研究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集成微柱阵列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与验证
观察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配血标本检测及临床输血中的价值
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孕妇IgG抗体效价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