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类节目策划运作环境及创作心得

2012-08-15 00:49文丨傅中魁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胶东酒馆类节目

文丨傅中魁

民俗类节目策划运作环境及创作心得

文丨傅中魁

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创新,各类型节目纷纷亮相荧屏,民俗类节目近年来开始火热。在这种大环境下,怎样在民俗节目的策划中寻找新的亮点,笔者就创办民俗文化类的《老酒馆》节目进行了探讨。

民俗类节目策划; 媒体环境; 民俗文化

作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或者是在青岛工作的人,对我们本地民俗文化都是有相当浓厚的感情的,可是真正了解我们青岛乃至胶东民俗文化的能占多少?不说流动人口,就论在这里生活的中青年一辈,对民俗文化有较细致了解的人会很多吗?答案是否定的。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独有的中国民俗文化,即重视血脉的传承,重视家族的和睦和团结。在过去生产力水平很低下的情况下,这种以家族为单位,靠血缘关系连成一个个集体,抵抗自然灾害并进行生产生活的生存方式,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因此,修建家谱,记载并维护家族血缘关系的传承,成为中国民俗文化当中一个最核心的内容。而春节除夕的晚上要祭祖,中秋节晚上要拜月,身处天南海北的人们在这一天一定都要赶回家里,与家人团聚,追求的正是中国民俗中大家族的和睦和团圆。可以说中国的民俗文化在凝聚人心、促进家族和睦方面是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也正是因为中国民俗文化更多地强调了家族与集体,对人的个性方面的东西有所忽视,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出现了强调个人的发展与完善,并追求个性化的趋势。五四时期出现的消灭“儒家文化”的口号,对于当时的社会所提倡的人性的解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对民俗文化的否定,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破四旧”这个观念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使广大民众对民俗文化的重视、亲近程度降低了,中国社会文化方面传统的民俗的内容越来越淡化。

近些年来媒体对民俗文化类的重视和实际运作尽管有些加强,但是效果和力度显然不尽人意。民族文化艺术的宣传挖掘长期陷入窘境,而在这些文化瑰宝渐渐流逝的同时,取而代之的却是电视节目中“综艺热”、“访谈热”、“游戏热”的持续升温,那么,在这种形式下媒体的宣传方向如何让确定,运作模式怎样选择?笔者就创办民俗文化类的《老酒馆》节目谈谈自己一点粗浅认识和心得。

即墨电视台开办的《老酒馆》,作为一档民俗文化类节目,三年来,给观众带来了一道原汁原味胶东民风民俗和历史文化的视觉餐饮。它通过谈话的方式,带领观众走进地道青岛人的世界,了解胶东文化和沿海民风民俗。总结三年多的节目创办实践,笔者就民俗类节目策划运作及前景做一些粗浅的总结和分析。

青岛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和“齐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而言,它是历史几千年的厚重积淀,也是我们历代先人生活意义的生活体现。《老酒馆》节目主要介绍胶东的民间民俗艺术和青岛人文历史,同时,挖掘本地的民间艺术为艺术教育服务。这个民俗文化访谈节目之所以办得有新意、有特色,原因就在于它立足于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

即墨电视台《老酒馆》节目组将所有可以列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典籍和青岛、烟台、潍坊地方史志,作为节目的基本历史素材。以即墨的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众多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传项目为基础,邀请地方学者和民间人士参与到节目中来。将许多将失传的手工技艺的作品、工艺、起源、发展等内容作为节目的基本素材,宣传并推介那些德高望重的手工艺从业者,鼓励年轻人学习并传承手工艺品的制作手艺。以此引导地方政府部门树立并推广各种民间工艺品的传统品牌,逐步把颇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推向世界。比如:以江陵端午祭被韩国申请为世界民俗保护遗产作为中华民族的最大遗憾为题,进行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反思教育。将清明节、财神节等中国民间节目的名称、典故、渊源以及发展等内容作为节目的基本素材进行梳理、提炼。除了介绍一些节日的相关内容,将以往忽略的节日礼仪、用语、文书都反映出来,真正使人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以“唐皇东征的即墨传说”为蓝本,挖掘流传几千年的胶东民间传说和故事,引起即墨当地文艺界的关注和好评。

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里的,人们为了使自己的生活顺遂、集体巩固,就不能没有组织、纪律和规范的约束;而生活在有了一定的政治、法律和道德后,同样也不能没有风俗、传统和习惯的继承。《老酒馆》栏目的设置正是迎合了这一文化心理。它悄然推出后,以知识性、争议性、启迪性和权威性,吸引了相当多的观众追捧,成为喜爱胶东传统文化观众的最爱。这一文化类节目赢得了令人吃惊的收视率,分析其成功原因,正是其把握了民众渴望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希望回归传统的心理。可见,民俗是民族的,也是国家的,更是人群社会文化中的一个不能缺少的部分。因为,“一个没有传统文明的民族,是一个不完美的民族;而有了传统文明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另外谈一谈民俗文化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和《老酒馆》节目主持人的成功。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的灵魂而不是传声筒。而即兴发挥,脱口而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魅力所在。编导的所有关于谈话过程设计的意图都需要主持人来有力的积极执行。编导在编写文案时,要加强和主持人的沟通,策划方案要尽量考虑主持人的个性因素,不能以一己之好去限制主持人的临场发挥。目前一些地方台谈话节目主持人很大程度上是按照编导的策划文案照本宣科,个性特点多数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老酒馆》节目主持人有二十年的电视栏目主持经验和中文、历史学历背景。节目组很好地调动了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自始至终把主持人作为节目策划和录制的核心。主持人能随机应变,临场发挥,展现了其做为一个谈话节目核心成员所应有的应对谈话现场的能力,引导嘉宾和观众,使整个节目流畅而有序地录制。后期编导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比如音乐的穿插、镜头的修补,又最大限度地美化了演播室镜头画面。因此,《老酒馆》是一个通过主持人贯彻编导意图,各环节互相间沟通协调,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的成功文化栏目。

(即墨广播电视中心,山东即墨266200)

猜你喜欢
胶东酒馆类节目
三道河酒馆
牛仔酒馆的失窃案
胶东面塑——花饽饽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
胶东徐福文化旅游的开发利用研究
胶东沿海的“妈祖”遗产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