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抢新闻”与社会责任

2012-08-15 00:49文丨赵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12期
关键词:社会公德凯文卡特

文丨赵 林

(奉化日报广告部,浙江奉化315500)

1 “抢新闻”还是救人

“抢新闻”还是救人这个问题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或许是个毫无营养的问题,而在某些时刻,对新闻人来说,却是一个颇为纠结的难题。

1993年3月26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南非摄影家凯文·卡特一幅照片《饥饿的苏丹》,画面上,一个饿得皮包骨头的苏丹小女孩在前往食物救济中心的路上再也走不动了,趴倒在地上。而就在她身后,蹲着一只硕大的秃鹰,正阴鸷贪婪地盯着这即将到口的“美餐”。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获得了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也引来了诸多批判与质疑。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最后是否得救,谴责卡特残忍,没有立即放下相机去救小女孩。在巨大的公众舆论压力和道德困惑之下,凯文·卡特最终选择了自杀。

凯文·卡特在拍照时一定没有想到那么多,只是以他新闻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拍下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决定性瞬间”来陈述事实。照片震撼了整个世界,激起了全世界人民对苏丹内战和苏丹大饥荒的强烈反响,非洲灾民由此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救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拍摄这张照片的价值似乎更为巨大。但是,面对虎视眈眈的秃鹰,命悬一线的小女孩而不施以援手,是任何有良知的公众都不能接受的事。尽管后来好友和评委都为卡特解释过,那孩子的母亲就在现场,因忙着领取救济粮把女儿放在一边,而且秃鹫只食死尸,不攻击活物,并且卡特拍完照片之后也将秃鹫赶走了。但大家似乎还是难以谅解他。

于是,凯文·卡特之死便成了记者追求“好的”的新闻、“精彩的”的镜头,与社会公德之间尖锐冲突的典型案例。面对突发事件,是举起相机,还是进行救助?无数记者曾陷入这样的两难境地之中。

2 缘何两难

其实,职业道德本身与社会公德之间并不冲突。非但不冲突,还可以说,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那么,新闻记者又缘何屡屡陷于这二者的两难境地之中?

2.1 与现如今社会商业化,媒体商业化的大形势有关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下,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竞争一方面使得媒体更积极地完善自身,贴近受众,强化服务功能;而另一方面也使得媒体趋于浮躁,急功近利到有时不惜以新闻的真实性为代价、流于媚俗,热衷于一些刺激眼球的所谓的“独家”、“大条”。

2.2 与新闻记者的利己主义有关

对于记者来说,捕捉到一条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便意味着名利双收,可轰动性的新闻却不是常常有的。很多媒体记者的收入水平,取决于他当月的上稿情况。如果完不成一定数目的任务,他甚至拿不到维持生存所需的底薪。这就使得记者在决心放弃报道、维护社会公德时需要更多的成本和勇气。

2.3 与新闻记者的行业标准和受到的职业训练有关

作为一个“寻求真相的职业”,专业主义就是新闻行业的目标和理想,新闻人更看重的是自己作为一个记者的角色和名节。而每个新闻人当初系统地接受新闻学专业教育的时候,都会被告知: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客观、公正地记录下事物的现状和动态,记者应该扮演冷静理智的“旁观者”的角色,而不应干预事件的走向;新闻最重要的是新,时间就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是一尾“活鱼”,我们要“抓活鱼”;“近一点,再近一点”,无限接近事实,呈现事物最真实的状态。为了这个目的,吃苦、牺牲,在所不惜。这对一个专业的新闻记者来说,是基本的职业道德。否则你理解不了为什么那么多的记者会为了一张图片、一条新闻前仆后继,有时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保护一张照片,在生死攸关之际本能地先护相机。所以,当记者遇到“抢新闻”还是救人的问题时,事实上就是他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发生冲突的时候。

3 如何两全

新闻从业者在复杂的新闻实践活动中,或许很难找到一个普遍的伦理道德标准以应付千变万化的情形。但在“抢新闻”与社会责任发生冲突时,至少有一条行为准则能为你在伦理道德上把关,那就是首先明确自己作为人的特性。

3.1 摆正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的正直

作为一个合格的记者,要有一点悲天悯人的情怀。不要让自己成为毫无人情味的新闻“机器”,不要有过重的功利心,这也是作为记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正义感和同情心是记者存在并且作用于社会的前提。

3.2 应视对方的危急程度

倘若对方有人救助,我们自然只需尽新闻记者的本分,采访记录下一切即可。但若对方情况危急,且无人救助,救人与采访必须二选其一时,我们就要暂时摒弃自己的记者身份,发挥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角色作用。见死不救是每一个有良知的社会人所不能容忍的。其实说到底,新闻道德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当某种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有背于这个目的,那么它就不是一个值得遵守的规范。

3.3 分清不同层次的道德

作为新闻记者,要能够在大善与小善、高层次与低层次的义务之间进行价值权衡和优化处理。我国古代的伦理传统中就有两害相较取其轻的观点。当你无法兼顾所有人的利益,必须牺牲一部分的利益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以保障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准。这个应用原则能够对记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道德选择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3.4 在新闻报道摄影行动中的要有人性关怀和艺术技巧

在遇到一些悲惨不幸的画面时,例如汶川地震中,一张名为《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照片。当时救援人员发现了一个遇难小学生的遗体。记者若想拍下完整面容自然轻而易举,可是拍下那么一张脸,对那孩子的父母,还有所有受灾的人们,都是一种伤害。于是记者选择了拍摄那孩子握紧笔的一只手,画面同样感人至深,却在无形中把伤害降到最低。有时候,报道新闻与社会责任并非不能两全。

3.5 面临抉择时,不论越位不越位,首先要尽到自己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

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在采访一起溺水事件时,120急救未至,女孩危在旦夕,她放弃采访抢救当事人。失去了一条新闻,给出的,却是一份生的希望。关键时刻有勇气放弃采访也是一个记者必须学会的。倘若拘泥于对“客观忠实记录新闻事件”这一职业道德,而放弃作为社会人所应遵守的社会公德以及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必将自责悔恨,造成人性的悲剧。我们是记者,但首先得是一个有良知的公民。

4 结语

从根本上说,职业道德应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与社会伦理、民族文化的传统和风格相互融合、互动的结果。中国的现代新闻职业道德,也应承袭民族文化和风格,承袭传统道德系统中的精华。一个新闻工作者在其工作之外更多的是一个社会人,有其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二者于本质上并无矛盾。记者应该修炼的,就是能够将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糅合平衡的智慧。

[1]李雨石. 浅谈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两难境地. 文艺生活,2010(7).

[2]罗以澄,司景新,黄宣传. 现代新闻职业道德的转型、架构与实现. 新闻与传播评论,2003(1).

猜你喜欢
社会公德凯文卡特
会飞的机器人
卡特智讽记者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内在生成机制研究
社会公德内涵研究述评
目眩神迷的色彩表达——贝尔纳·卡特林
安吉拉·卡特:重返灰姑娘的故事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认知理论在社会公德建设中的应用
KEVIN LOVE'S OUTLET PASSES 凯文·勒夫 快攻发动机
凯文·杜兰特 危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