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2-08-15 00:51宫玲芳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情感思维语文

◆宫玲芳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小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宫玲芳

(山东省青州市黄楼小学)

当前的语文教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很大的一个弊端是用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练习题,替代了学生的阅读和领悟。严格来说,语文教学没有真正切入素质形成与提高的规律与要旨。

语文教学 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

最近,一些文学界人士向教育界发出沉重的诘问:我们语文教育向何处去?为什么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文字,以树人、育人为宗旨的基础教育沦为一种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情感可怕地消失了。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当我们在语文教学的十字路口徘徊彷徨之时,当我们在苦苦思索语文教学真谛之时,我们是否可以把目光放久远一点,结合前人的探索与未来的要求,寻求一条可行之路?其实,古代的哲人先贤们在语文素质教育上已颇有见地且成就卓著,只要我们能真正从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汲取精华与养分,前途还是非常光明的。

一、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知识的能力

我国古代的许多语文教育者都十分重视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中,能够感悟文章的真谛。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的训练绝不仅是让学生简单的了解文章内容,也绝不仅是让学生读顺文句,理解段落。做为语文教师,更应教会学生感悟文章,让学生在感悟中积淀知识,在感悟中自得学问,在感悟中提高文化素养,进而获得素质的提高。也许人们会想,如果教学生读书以自得自悟为原则,那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它的主导作用又在哪里?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思想,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的生命力的集中所在。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加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以新的语文素质观去重新审视这种教学传统,我们不难发现历代语文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者们的睿智与精明。

二、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中的“情感”。好多教师认为,教学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即使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么能自主学习呢?如果沉甸甸的责任和渊博的知识伴着的是漠然的神情,那么,带给学生的只能是被动消极,甚至是失望、沉沦和彷徨。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趣反应,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学,给学生以足够的情感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

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还要用微笑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只有在上述富有情感的平等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才能“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老师帮”。这种“求学”的境界也正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重要标志。

学生能够经常说:“我想”“我要”“我能”“我来做”“我还有”“我认为”“我发现”……这是学生投入了自主性学习的又一标志,要达到这样的状态,教师就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习。在老师眼里,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觉到学习的快乐。试想,如果学生绞尽脑汁思考出的一个答案,虽然言之有理但就是因为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而被一棍子打死,学生怎么再能畅所欲言、积极思维呢?当然,对于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应在肯定其全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正确的探索结论要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其观点中所存在的漏洞和其他错因,这些错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学生提出,从而引起该生本人的深入思考。还要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整到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真实的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不轻易否定孩子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才会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各抒己见式”、“答记者问式”、“拔河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

如何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应提倡“两为主”的组织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教师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谈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比较缓慢,知识的更新及总量的增加相对迟缓的时代背景下,一个人经过十多年的寒窗苦读,基本上能掌握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大体上能胜任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答疑辅导的职责。但是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特别是最近20年来,社会进步一日千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大学毕业生刚刚迈出校门就会发现,他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已经有一部分过时了。因此,从迈出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必须不断“充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只会按传统方法“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显然是不称职的。

使人的主体性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应是现代教育观念上的一大主题。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能从感悟这一教学传统精髓中吸取营养,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人生和社会,充分获得生活经验的顿悟与积淀。那么,学生思维日益萎缩的现象就会得到根治,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也就不会是一个遥远而空泛的概念了。

创造性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核心部分,也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如何使学生思维的这一美丽花朵早日绽放,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情感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