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探讨

2012-08-15 00:51郑红霞李景红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学困生化学教师

◆郑红霞 李景红

(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初中化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探讨

◆郑红霞 李景红

(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之一。从分析化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转化和减少“学困生”的基本途径两方面,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初中化学教学 学困生 成因 对策

在推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围绕这一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并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化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转化和减少“学困生”的基本途径。

一、学生本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1.学习方法不当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奇妙的化学现象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但部分学生只注重看热闹而不注重看门道,注重表象知识的感知而不注重理性知识的思考和记忆,对化学反应看表象而不知其实质。头脑中的化学知识是零碎的、零乱的,从而造成知识上的脱节,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对化学学习产生畏惧、厌学。

2.缺少自信,活动参与度不够

部分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观察,学习的原动力始终不足。学习上遇到到困难,不敢向同学、老师请教,有了疑问、异议也不敢提出,渐渐地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困难。

3.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

部分“学困生”化学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全凭一时热情,学习中一旦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变成“学困生”。

二、化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思想滞后

初中化学教师长期任教毕业年级,习惯于以教师为主体的快节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一味加大课堂的容量,不顾学生的感受,肆意拔高,一步到位,提高所谓的“课堂学习效率”,教与学严重脱钩,致使部分学生学习困难。

2.对“学困生”缺乏研究了解

教师不注意研究和了解学生,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兴趣、态度、能力、知识基础等,知之甚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一味地责怪学生学习基础差、思维慢、脑子笨。

3.教学策略运用不当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认知结构和能力状况,教学过程中不善于向学生提供较为丰富详细的感性材料,还是以教师讲解、演示为主,以学生机械记忆理解为主,造成学生的学习是雾里看花,学习困难愈加明显。

三、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业困生的关爱

教学中,教师要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加强感性沟通,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让“学困生”能经常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加自信心,减少自卑感。

1.切实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观察、谈话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课外活动、作业批改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

2.研究“学困生”之所误

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信息,研究、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洞察其心理,巧妙而准确的帮助其纠正错误,并督促其订正。

3.研究“学困生”之所疑

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善于发现和排除学生思维的“疙瘩”,体察他们的困难,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学习中的疑难。

4.研究“学困生”之所遗

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克服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5.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学。

6.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本着“浅、慢、精”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和记忆的方法,注重运用典型实例,进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网络型知识结构。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要给学生反复点拨、启发和疏通;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加强实验教学

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演示时引导学生有重点的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四、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注重观察和思考,不断模仿、不断重复、不断操练,帮助学生做到眼勤、耳勤、手勤和口勤,学会记忆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指导“学困生”阅读。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启发“学困生”思考。应当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健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

第三,组织“学困生”讨论。讨论是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困生”参与问题讨论,鼓励“学困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在热烈的气氛中体验学习,感悟知识。

第四,引导“学困生”总结。复习教学中指导“学困生”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使“学困生”掌握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

第五,面向全班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学生理解掌握同一知识的能力是有一定差别的。教学中,如果对学生提出同一要求,就会出现“尖子吃不饱,慢生不消化”的现象。学生在一起上课,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针对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法。即简单地把全班学生分为上、中、下三层,授课时采用低起点(适合少数下层学生)、中坡度(适合大多数中层学生),统一进度,分层要求和指导,使各层次的学生都处于“不跳够不到,跳一跳能摘到”的状态,其效果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得到最佳发展。

我认为,只要老师在思想上重视学困生的存在和转化工作,在教学中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爱和热情,在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减少学困生、转化学困生会取得更大的成效,整体教学质量会有明显提高。

[1]杜芳艳.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

[2]郭英,刘胜琳.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M].成都天地出版社,1998.

[3]王春梅,辛宏伟.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

猜你喜欢
学困生化学教师
最美教师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教师如何说课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