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开发与对策

2012-08-15 00:50常雪连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太行山大峡谷景点

常雪连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系,山西 太原 030032)

山西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众多的自然景观引人入胜,其中长治市壶关县的太行山大峡谷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及多样化的珍稀动植物资源尤为引人注目。

一、基本概况

太行山大峡谷占地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位于南太行的东麓,山西省壶关县东南部,其独特优美的自然风光使其成为山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全省11个标杆示范景区之一。[1]

该旅游区以创建省级休闲旅游度假区为契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和中国县域旅游品牌200强景区、全国旅游低碳示范县、中国生态旅游县、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攀岩基地、中国旅游景区协会首届理事单位。现有风景独特景区10个,分别是青龙峡、八泉峡、红豆峡、黑龙潭和紫团山、女娲洞、万佛山、羊肠坂、十八盘营、阁老陵。[2]其中,万佛山、阁老陵、羊肠坂三个景区不具备对外营业条件。现有旅游接待村3个,分别是桥上村、大河村、庄则上村,旅游宾馆饭店9个,共有乡村旅游客栈153户。据山西省旅游局统计,自开发以来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区每年接待游客均突破百万,在长治市旅游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发展优势

就大范围而言,区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发展。一是当地旅游产业在政府的重视和当地群众的努力下结构日渐完备,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二是全县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带动了当地景区的发展。由于自然景观的独特、生态物种的珍稀,当地投资环境具备了一定的吸引力,外来旅游观光考察投资的人数不断增多,直接带动了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经济的发展。三是交通设施的改善,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峡谷位居山西省中部,具有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通区位优势。正在建设的中南铁路、长治环城高速、长安高速公路所构建的交通网络直接将景区与全国交通网联为一体,降低了出游难度。峡谷机场的建设成功,将为国内外游客的到来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南铁路、长安高速的建设成功,将成为连接华东地区和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

就景区本身而言更是具备了多方面的优越条件:(1)自然景观独特。景区内郁郁葱葱、奇峰林立,林草覆盖率面积近四分之三。景观共计400余处,各具特色。如紫团山因山体有紫气包围,亦梦亦幻,飘渺迷人;五指峰似五指伸出,巧夺天工、浑然天成;太极冰山巧借天然,冬暖夏凉,令游客流连忘返。总之峭壁、怪石、林海、飞瀑、深潭等众多气象万千的景点景观构成了险、奇、巧、俏为特色的太行山大峡谷的独特风光。此外景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为许多珍稀植物如红豆杉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景区还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动植物资源特别珍贵。[3](2)人文景观独特。太行山大峡谷所在区域从汉代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游客来此地不仅要欣赏景区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更是对景点相关的文化背景充满了兴趣。如真泽宫景点始建于唐代,是保存完好的典型道教建筑,有牌坊戏楼、钟鼓楼、望河楼等,石雕艺术精美,文化气息浓厚。殿内壁画、彩绘具有很高的观赏研究价值。如羊肠板景区,三国时期曹操从此北上太行,留下了“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崔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的千古悲吟。(3)民俗风情多样。在数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壶关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民情,诸如婚嫁、饮食、节庆等各方面习俗,为当地旅游资源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不足

1.景点的保护与开发措施不当。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和专业管理制度,许多景点出现了自然风化等情况,使原汁原味的景点观赏度下降。同时部分景点开发缺乏规范性,存在人工后期雕饰的痕迹,无法最大限度满足游客观赏自然景观原生态全貌的意愿,造成了一定的客源流失。

2.宣传力度不够。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在宣传渠道方面并未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媒体大力宣传,大峡谷的知名度还不够高。虽通过初步宣传,景区客源市场已从本地拓展到河北、河南、北京等周边省市,但境外影响较小,制约了景区境外市场的发展。

3.投资渠道单一,开发资金不足。太行山大峡谷虽拥有让人叹为观止的天然景观,但由于壶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相应的旅游设施不够完善,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发展受到制约。目前投资人多是本地企业,投资力度小。现已开发出10多个景区,还有很多极具特色的景点有待发掘。由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景区在开发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与周围较成熟的介休绵山风景区、焦作云台山等景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4.资源整合难度较大。目前大峡谷景区内景点管理分散、制度杂乱、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统一的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各景区投资主体不同,管理人员无法统一规范,旅游企业分散,秩序混乱,无法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大峡谷旅游资源整顿迫在眉睫,统一的规划、开发与管理工作难度较大。[4]

5.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要素,游客出行非常注重舒适和便利性。但大峡谷景区的旅游基础设施没有对应跟上,产业发展链不完整,当地住宿条件参差不齐,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的要求;同时旅游项目单调,不能够适应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道路条件和客运经济的落后为景区旅游增加了难度;此外景区在开发过程中更关注于经济效益,旅游产品创新力度不够,没有出现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购物超市,也缺乏代表性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销售。这些不足直接制约了当地旅游产业链条的发展。

6.旅游产品没有特色。目前大峡谷旅游大致分为峡谷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几大方面,但是相应的旅游产品没有独特的切入点,景区开发也不够特色化。自然风景游缺乏独创性和优惠性;生态观光游单调乏味,不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需求,如青龙峡漂流项目有待进一步发展。极具特色的农家乐建设工程也需逐步完善。

四、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景区形象。对旅游业而言宣传就是生产力,因而上至政府部门下至旅游企业的宣传策略在太行山大峡谷的开发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建立政企联手的宣传机制,精心策划推出新品,形成对外宣传的整体合力,提高宣传促销的实效。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在电视台播放播放大峡谷旅游形象广告,同时利用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进行宣传网络营销宣传。积极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注册旅游网站,定期发布旅游信息。其次,举办好多样化活动增加景区影响力,如定期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攀岩节”、真泽宫“祈福节”等节庆活动。此外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推介会和旅游产品交易会,主动争取各种全国性各类活动在大峡谷举办,通过活动进一步提升太行山大峡谷的知名度。

2.完善配套措施,提高服务质量。针对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太行山大峡谷景区的开发必须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首当其冲应该完善当地餐饮服务业,要组建统一管理公司,对钓鱼台宾馆、紫团大酒店、红豆宾馆等7个宾馆、酒店以及三个村500多户乡村客栈进行统一管理,制定标准化服务规范,完善接待服务功能,形成安全卫生、服务优良的高、中、低档次的接待服务体系,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另外游客出行的安全与方便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完善当地的旅游交通系统,合理设置旅游线路,维护正常的营运秩序,确保旅游环保观光车安全运行。同时力争把荫林公路大峡谷段变成旅游专线,切实解决大峡谷旅游交通问题。当然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也是必不可少的。聘请专人设计制作一批具有峡谷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音像、宣传画、报刊等旅游文化纪念品,使得配套服务设施提高到新层次,景区呈现新面貌,形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3.科学合理规划,实现资源整合。目前景区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资源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峡谷旅游资源整合重组,打造荫林公路大峡谷段为主旅游观光带,开发建设下石坡、东川底两个游客服务区,开发建设桥上、大河、土圪堆三个旅游接待村,打造以八泉峡、青龙峡为主的探险线路,以紫团山、黑龙潭为主的山水线路,以红豆峡为主的养生度假线路。要严格景观规划控制,杜绝无序开发现象,保证各条旅游线路高品质运营,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5]

4.引进专业人才,完善管理制度。人才是太行山大峡谷景区发展中碰到的瓶颈。目前,整个景区旅游资源和景点的策划、开发、营销和科学管理的专业技术方面没有杰出的人才。和游客接触最多最直接的导游人才匮乏,而且景点旅游饭店中专业厨师更是匮乏,这些都直接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引进一批专业旅游人才,加强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全面推行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健全旅游人才使用机制。只有人才到位,太行山大峡谷景区才能有质的突破。

[1]朱莎.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深层次旅游开发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

[2]郭娟.乡村旅游发展关键成功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魏丽君,孙虎.长治市旅游资源及功能区分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3).

[4]温瑾.把脉壶关[J].今日国土,2006(2).

[5]张忠慧.山西壶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方法[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2(6).

猜你喜欢
太行山大峡谷景点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太行山写生》
守卫大峡谷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太行山(外二首)
致敬大峡谷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太行山上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