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平站技术改造期间运输组织探讨

2012-08-15 00:46魏建军
铁道货运 2012年6期
关键词:原平发线旅客列车

魏建军

(太原铁路局 调度所,山西 太原 030013)

1 原平站概况

太原铁路局原平站位于京原线和北同蒲线交汇处,是北同蒲线上的技术站,主要担负北同蒲、京原线列车的到发和解编作业,并担负原平市大中型企业车辆的取送任务。原平站经梅家庄站衔接北同蒲线北段,经忻口站衔接北同蒲线南段,经薛孤站衔接京原线。其中,北同蒲线北段原平—宁武为单线半自动闭塞电气化铁路,北同蒲线南段原平—太原北为双线半自动闭塞电气化铁路,京原线为单线半自动闭塞非电气化铁路。原平站现有到发线 13 条 (1道至13道),调车线 10 条 (14 道至 23 道,其中 14 道挂电力接触网),其中Ⅱ、Ⅲ、Ⅳ道为正线并办理接发旅客列车作业,1道在Ⅱ道内接轨,用于停放原平站始发旅客列车车底,13 道无列检条件。全站到发线有效长为 850 m 系列,调车线有效长为 610 m。原平站衔接有化肥厂、机械厂、水泥厂、木材厂等多条专用线,南部设有机务折返段。原平站配备专用调车机车和区域调车机车各1台。

2 原平站技术改造施工方案

原平站技术改造施工结合北同蒲线韩家岭—原平增建四线铁路工程、原平—太原北扩能改造工程、原平站 1 050 m 适应性延长改造工程同步进行,因涉及工程项目多、隶属单位复杂,造成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过渡困难。

原平站技术改造施工自 2011 年5月1日开始,预计2012年5月 31 日结束,历时 13 个月。站场改造施工第一阶段 (2011年5月1日—2012年3月 31 日),拆除原平站既有 Ⅳ、5、6 道3条到发线,改原到发线 14 道为机走线,仅Ⅱ、Ⅲ道可办理旅客列车到发;第二阶段 (2012年4月1日—2012年5月31日),上行咽喉拆除 28 组道岔,新增 18 组道岔,下行咽喉拆除 24 组道岔,新增 18 组道岔,还建新 Ⅳ、6 道,同时北咽喉京原线方向进行部分拨线施工,南咽喉向太原方向延伸。原平站技术改造施工期间需安排150 min 天窗 25 个、180 min 天窗 5 个、300 min 天窗 1个,在6个 180 min 以上天窗日内,原平站进行南北咽喉拆除旧道岔、铺设新道岔施工,侧线全部封闭,仅保留Ⅱ、Ⅲ道办理列车通过和旅客列车到开。施工完毕后,原平站设到发线 13 条 (含Ⅱ、Ⅲ、Ⅳ道3条正线),3 条到发线延长至 1 050 m,车站共有 10 条到发线有效长能够适应牵引质量 5 000 t 条件。

3 施工前期运输状况及分析

3.1 运输状况

自2011年5月1日原平站开始技术改造施工后,因Ⅳ道拆除仅保留Ⅱ、Ⅲ道接发旅客列车,对部分旅客列车运行时刻进行了调整,取消了旅客列车在原平站三交会,确保旅客列车按固定线路 (Ⅱ、Ⅲ道) 进行到发作业。

原平站衔接的京原线、北同蒲线是太原铁路局重要的货运通道。其中,京原线是太原腹地车流重要的东出口,2011 年京原线灵丘口日均交出 18.7 列,较图定 19 列欠 0.3 列;北同蒲线是太原铁路局南北区“贯通南北、南煤北调”惟一通道,其中原平—宁武为单线区段,2011年日均南煤北调 6.5 列。原平—宁武日均上行 14 列、下行 16 列,原平—太原北 2011 年日均上行32.3列、下行34.1列,北同蒲上行大列日均在原平站加挂补机 11 列次。在运输增量任务重、运输压力大、通道能力紧的环境下,原平站运输组织长时间满负荷运转。

原平站技术改造施工开始后,显现阶段性堵塞,京原线下行列车日均等线 3.7 列,北同蒲线上、下行列车日均等线分别为4列和 2.8 列,列均等线时间为72 min,扰乱了北同蒲线、京原线运输秩序。虽然采取了加大机车供应、京原线下行列车满轴编组、京原线下行零散车流在薛孤站集结整列、北同蒲线上行减轴列车在外围忻州和田村站减轴等措施,运输秩序仍未明显好转。原平站已成为制约北同蒲、京原线运输增量的“梗阻点”。

3.2 运输不畅原因分析

(1)站场设备的变化。原平站技术改造施工自2011 年8月开始拆除站内 Ⅳ、5、6 道3条到发线,剩余 11 条到发线中1道在Ⅱ道腰岔接轨,用于停放车站始发的 K7812、K7814 次旅客列车车底,Ⅱ、Ⅲ 道为京原线和北同蒲正线,主要接发旅客列车及办理少量通过列车,13 道无列检技检设备,14 道为机车走行线,可用于接发货物列车的到发线只有7条,扣除每日解体、编组3对摘挂列车和2对重点摘挂列车甩挂需占用2条到发线,实际办理货物列车的到发线仅5条。

(2)车流结构的变化。①京原线下行重车大列(3 300~4 500 t) 数量增加。2011 年上半年原平站日均接入16.7 列、重车大列 5.9 列;2011 年下半年京原线机车交路调整后,下行重车大列比例急剧上升,原平站日均接京原下行列车 16 列、重车大列 12.3 列,增加 6.4 列。因重车大列在车站需使用双 SS4型机车牵引,京原线下行重车增加的 6.4 列,需多使用 SS4型机车7台次。②北同蒲线上行大列 (3 300~4 785 t) 数量增加。根据大秦线运输需求“南煤北调”运量日益加大,2011年日均北调6列,同时为充分利用限制区段通过能力,加大列车牵引质量,北同蒲线上行列车除摘挂列车外,已基本全部按 4 785 t 大列编组,2011 年原平站日均加挂补机 11 列次。

(3)机车交路的变化。京原线自 2011 年9月 20日机车交路调整后,原平—丰台西直通货物列车由北京铁路局 HXN5型机车牵引,列车直通乘务员跨局轮乘,机车在原平站入折返段转头调向。

北同蒲线太原北—原平上行 4 500 t 及以下货物列车,在高村—原平使用1台 SS4型机车牵引,下行超过 3 300 t 列车在原平—太原北需使用双 SS4型机车牵引。因机车供应紧张,为保证太原北枢纽开车,高村站摘补作业量较大,致使原平站上、下行机车使用搭配不成对,阶段性上行到达机车不能满足下行开车需求,造成下行重车在原平站长时间等机车并占用到发线。

北同蒲线上行大列需在原平站加挂补机,日均有11 列加挂,遇上行加补列车集中到达或补机交路出现断档时,上行待补列车在原平站长时间等挂补机。

(4)列检作业的影响。原平站设有1个列检作业组,2011 年上半年日均技检列车 9.3 列。后期随着运输市场变化,京原线沿线繁峙、代县、崞阳镇、薛孤等站装往南同蒲方向的整列货车日益增加。2011 年12 月,原平站日均到达5列京原线沿途装车须列检作业的列车,较上半年日均增加2列,同时北区宁岢线装到张礼、风陵渡、孙常等电厂的煤炭也维持在日均2列,所增加列车均须在原平站进行人工技检,原平站日均需技检列车 13.4 列。当技检列车集中到达时,将产生列车待检,造成待检列车长时间占用到发线,技检列车需外围等线等。

(5)车流不均衡的影响。受京原线单线铁路制约,京原线下行列车到达原平站极不均衡。原平站18:30—21:00 和 9:00—12:00 为旅客列车到发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受企业生产规律影响,18:30—21:00和9:00—12:00 是薛孤站下行始发列车开车时间段,遇京原线下行列车集中到达,与原平站旅客列车到发高峰叠加,下行重车、上行待补列车、待检列车等长时间占用到发线,造成原平站阶段性堵塞。

4 运输组织措施

4.1 调度调整

铁路局调度所在日常生产组织中负责掌握均衡运输,合理安排各方向车流到达及机车运用,加强运行秩序调整,组织机列紧凑衔接,并加强日常分析考核。调度所应科学编制日班计划,提高三四小时阶段计划质量。针对原平站技术改造施工实际,不得安排原平站进行补、减轴作业,对太原北站始发的北同蒲线上行直通列车,不得在沿途减轴后改经京原线运输,确需减轴改经京原线运输时,须在忻州站进行减轴作业。

4.2 机车交路调整

(1)遇原平站到发线紧张时,对下行需要双机牵引的列车,可以组织单 SS4型机车牵引列车开车,在沿途加挂补机,按超轴办理:3 300~3 500 t 列车可安排单 SS4型机车牵引至平社站进行加挂补机;3 500~4 500 t 列车可安排单 SS4型机车牵引至田村站进行加挂补机 (4 000~4 500 t 列车忻州站通过)。遇天气不良时,按图定牵引质量组织双机牵引。

(2)遇原平站到发线紧张时,对上行需要在原平站加挂补机的列车,可以组织列车在原平站通过,调整至梅家庄站进行加挂补机。

(3)原平—凤凰村 DF8B型补机实行轮乘制,每周入原平折返段整备2次,根据运输情况实行在原平、梅家庄站阶梯换班,遇补机乘务员需要在梅家庄站换班时,调度所负责通知机务段、原平站安排补机乘务员叫班,补机乘务员接送工作由原平车务段负责。

4.3 列检作业调整

(1)遇技检列车集中到达时,原平站13道可接发有技检作业的货物列车,采取本务机车试风的方式,两端道岔应操向不能进入该线的位置并单锁。

(2)调度所应合理安排原平站技检列车到达时间,掌握均衡到发,遇原平站到发线紧张时,可进行以下调整:①对北同蒲线下行需要在原平站技检的列车,调度所可将其调整到轩岗站进行技检作业;②对京原线下行需要在原平站技检的列车,调度所可将其调整到太原北站进行技检作业;③对北同蒲线上行田村及其以北各站需要在原平站技检的始发列车,调度所可将其调整到枣林站进行技检作业。

5 后期重点施工运输组织方案

5.1 150 min 天窗日运输组织方案

在150 min天窗日,施工时间段安排在 6:10—8:40,调整天窗内穿行原平—轩岗间 K7814 次旅客列车运行时刻。K7814 次调整为原平站 6:05 发车,轩岗站 6:50 到达,其他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按现行方案组织。

5.2 180 min 天窗日运输组织方案

5.2.1 旅客列车调整方案

在 180 min 天窗日,施工时间段安排在 6:10—9:10,调整天窗内穿行的 K7814 次、6807 次、4616次旅客列车运行时刻。K7814 调整为原平 6:05 发车,轩岗 6:50 到达;6807 次梅家庄—太原调整运行时刻;4616 次忻口—岢岚调整运行时刻。

5.2.2 货物列车调整方案

(1)太原北站的北同蒲线上行列车按 3 300 t 编组,在原平站直通不进行加补作业;北同蒲线下行列车原平站通过,不进行摘机车作业;北同蒲线重点摘挂列车不得编组到达原平及京原方向车流;太原北—原平、原平—灵丘摘挂列车停运。

(2)临时调整经京原线运输车流,灵丘分界口按每日交接 10 对列车组织;京原线沿途各站组织装运上行方向车流,枣林站装运太原北矿粉按每日1列组织;轩岗站停止装下行车流,全部组织装运北同蒲线上行车流。

(3)京原线下行列车调整经薛梅联络线运行至梅家庄,更换电力机车后从梅家庄始发至太原北,到达 HXN5型机车单机经原平站运行至唐林岗站接运上行列车;太原北站始发京原线方向列车调整至唐林岗站更换机车,到达 SS4型电力机车单机运行至梅家庄站接运下行列车,上行列车由 HXN5机车牵引由唐林岗站始发,经原平站通过去京原线方向。

5.3 300 min 天窗日运输组织方案

在 300 min 天窗日,施工时间段安排在 5:10—10:10,调整天窗内穿行的 K601 次、K7814 次、6807次、4616 次、K7813 次、6820 次旅客列车运行时刻。K7813/4 停运1天;6807 次梅家庄—太原调整运行时刻;4616 次忻口—岢岚调整运行时刻;6820次忻州—灵丘调整运行时刻;K601 次北京—忻州调整运行时刻。货物列车组织方案按 180 min 天窗方案组织。

6 结束语

通过采取上述运输组织措施,原平站运输节点得到有效疏解,中转列车作业时间列均压缩 0.23 h,补机加补列数日均增加 1 列,外围列车等线减少 60%,原平站整体运输能力明显提高。

在施工后期通过调整机车担当交路,在原平站全站封闭仅保留正线开通的不利局面下,北同蒲线货物列车日均可接发13 对、京原线货物列车日均可接发 11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站改施工对运输的影响。

猜你喜欢
原平发线旅客列车
海港“黑老大”覆灭记
面向到达间隔时间压缩的高速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
神池南二场到发线CD段C80万吨组合作业方式的对比分析
提升复杂环境下旅客列车手持台通信能力的研究
“厅官作家”晋原平接受纪律检查和监察调查
高速铁路到发线有效长优化方案探讨
擅写反腐题材的“厅官作家”落马了
梨花
重载铁路车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