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谈紫砂壶制作*

2012-08-15 00:45张菊芳
陶瓷 2012年2期
关键词:顾景舟石瓢宜兴

张菊芳

(宜兴陶瓷博物馆 江苏 宜兴 214221)

从继承传统,开拓创新谈紫砂壶制作*

张菊芳

(宜兴陶瓷博物馆 江苏 宜兴 214221)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使经典传统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时代特点并融合自己的个人情感,把对茶壶的认识、情趣、适合时代文化特点,传统经典发扬光大,把壶艺表达得更加完美,是从业者开拓创新的一贯追求。笔者师承高级工艺师徐元明学习,并进入研究所深造,得到中国工美美术大师徐汉棠悉心指导,开始进行壶艺的设计创作,特别是对紫砂传统经典壶艺特别嗜爱。仔细琢磨,细细分析其泥料、泥性、泥质以及壶艺特点,工艺特色。这种喜好又促使自己在欣赏之余,亲自动手,从配泥到选泥,仿作传统壶。久而久之,自己对传统壶的认识越来越深。从艺至今,笔者尝试专注于紫砂传统经典壶艺创作,先后制成的壶样从明代的时大彬,清代的陈鸣远、陈曼生,民国的程寿珍、冯桂林,当代的顾景舟、徐汉棠等,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现就制作创新传统经典壶谈一些创作的体会。

《石瓢》是传统经典名作的代表作之一。这种流传形制最初始于陈曼生、杨彭年之手,自清代流传至今,历经顾景舟、徐汉棠、吕尧臣、汪寅仙等大师名匠的演变改进,已经是国宝级的传统经典壶了。“石瓢壶”传统造型,形制看似简单,整体呈三角形,壶身呈三角,壶嘴与壶身呈三角,壶身与壶把呈三角,但就是这样简单的传统经典壶,内在却十分精奥,很难掌握。在仿制的过程中,先是在原尺寸的基础上一丝不苟地进行,经过几年功夫,初看似乎逼真了,但总想再改进,仔细琢磨,终于明白了,原来传统经典名作亦有它的局限性,它的造型形制符合了制作时代人们品茗饮茶的习性,同现代人们的严要求、高标准还有些差距。例如,当时人们比较喜欢粗,但现今人们却比较喜欢细。又例如,当时人们比较欣赏观赏效果,而现今人们却比较讲究匀称,触觉效果等。既要不失传统精华,又要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显然有很大难度。于是对“石瓢”有了新的认识,在历史传统和开拓创新二者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首先在紫砂材质上进行有机选配,利用紫砂泥多色多变的效果,采用细泥铺砂的手法,既表现传统法则,又表现大自然的逼真和变化;在造型上,以典重朴致,轮廓周正,线条清晰,整体大度为标准,融进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在主体与附件配置关系上,利用主流线的顺畅,结合微曲线的缓冲过渡,使主部与细部形成强烈的虚空对照,给人以赏壶品茗时产生一定的艺术感受。在创制“石瓢壶”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体会到紫砂传统对创新开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传统不等于墨守成规,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只有在传统形神时融入时尚,化古入新,才能创新开拓新“石瓢壶”。

同样《仿古壶》在传统经典作品中很常见。清代大匠邵大享、邵友兰,民国大师程寿珍、顾景舟,当代大匠徐汉棠、周桂珍,几乎从同一仿古壶入手制作。初识传统仿古壶,似乎十分寻常,看起来矮扁平坦,象鼓墩,亦无特别难度。自己通过一次次实践,却越来越觉得做好“仿古壶”,实在不容易。首先,正因为矮扁平坦,掌握造型特别费劲,要浑圆玉润更是难上加难。一遍遍的制作实践,具体分析历史名壶的各种技艺手法,各种特点,综合起历史传统经典仿古壶的各种特长,汲取精华,综合考量,创新开拓。既保留了传统壶的优点,又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改动,并掌握了一个原则:壶身做得更圆浑一点,嘴把做得更得体一点,盖面做得更浑厚一点,壶钮做得更顺畅一点。根据壶身的比例协调,搭配的嘴把更显得典雅洒脱,清雅素淡,其身、其面、其壶都塑造出一种人文精神。在线条的处理上,顺畅坚挺为主流线处理,口足底线为自然过渡,根据壶身的比例,嘴把的协调,使壶整体相融,浑然一体,也与传统经典名作形成鲜明对照。仿古壶的创新开拓,立意鲜明,创意透彻,格古而清新,达到壶艺新的境界。求气韵,得情趣,复自然,重传统才是仿古壶创新开拓自有的独特的紫砂语言。在仿古壶的创作实践中,既要源于传统,突破传统,又要在突破、传承中开拓创新,从壶本身的演化中感受到历史的演变和曾经的辉煌,以及历代艺人的艰辛和创造。

通过“石瓢壶”、“仿古壶”等传统经典的创作实践,使自己积累了许多知识,增添了生活情趣,提高了文化修养。在创作实践过程中,领会了传统经典的文化内涵,完善了紫砂壶制作的工艺技巧,掌握了历史知识。在传统壶的过程中,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选择历史上比较优秀的作品仿制,这样,可以学到丰富的专业知识,掌握、运用较高的技法。为开拓创新,融入个人的思想,情趣爱好,具有个性的新传统壶也逐步面世。

总之,一个作者,当成功地仿制出一把较为成功的传统壶时,心境亦提高不少,人与壶亲,赏心艺事,入静思远,回味无穷,这也许是传统壶创新开拓的奥秘所在。

张菊芳(1966-),大专,助理工艺美术师;主要从事陶瓷工艺美术的研究与开发。

猜你喜欢
顾景舟石瓢宜兴
“菱花石瓢壶”的艺术魅力
浅析紫砂经典器型“石瓢”的前世与今生
宜兴釉陶
顾景舟偷懒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石瓢壶”探艺
顾景舟的无款壶
顾景舟制紫砂松鼠葡萄茶具9200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