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瓢

  • 紫砂壶“石瓢”的经典造型和历史传承研究
    和关注。其中,“石瓢”作紫砂壶的一种经典造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并且在后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本文旨在研究紫砂壶“石瓢”的经典造型和历史传承。通过对紫砂壶“石瓢”的形态特征、历史演变、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分析,探讨紫砂壶“石瓢”作为紫砂壶中经典造型的独特魅力,以及其在历史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词:紫砂壶;“石瓢”;经典造型;历史传承紫砂壶作为中国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传承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其中,“石瓢”是紫砂壶中经典的造型之一,在紫砂壶

    客联 2023年5期2023-09-03

  • 论紫砂《石瓢壶》的经典传承和人文之美
    件紫砂艺术作品《石瓢壶》就是深受我们广大壶友喜欢的器型之一,相较于我们常见的、传统的子冶石瓢,这把壶的器型和光明石瓢比较一致,也是最为具有文人韵味的设计款,再加上壶身竹子的刻绘装饰,更加凸显出其中的文化内涵。此壶壶身也是采用了三角形的架子,丰腴有力,张力十足,壶嘴钢管直流,和壶身的夹角比较的平,微微上扬,出水爽利,与之相呼应的壶把也是一条线,和壶嘴相对平形,下面的两条线稳稳支撑起来,共同构成了完美的三角形姿态,和传统的光明石瓢相比较,这把壶的壶身略微地收拢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期2023-04-06

  • 壶蕴天地 熠熠生辉 ——浅谈紫砂壶《石瓢》的形态特征和文化魅力
    艺术的器型之中,石瓢被称为“跌不破的形”,其中的意思是说,石瓢壶具有传统的三角形骨架,无论紫砂艺人们如何演绎,最终都要保持经典的形态,然后在其他的元素上面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创新和演绎,所以石瓢壶,被我们广大的壶友所熟悉和喜爱,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器型之一。我们对于石瓢的热爱,一方面是紫砂壶本身所具有的良好的器型姿态和爽利的出水功能,另一方面则是清瘦矍铄的形态和我们中国传统文人的风格特征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引起了内心深处情感的共鸣。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石瓢壶》在延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期2023-03-04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浅析作品《石瓢》的紫砂工艺
    韵味。一、作品《石瓢》的造型韵味“石瓢”是名副其实的经典壶型,早在宋朝便有记载。“石瓢”最早又被称作是“石铫”,相传是由苏东坡所创。苏东坡尤爱喝茶,为了喝茶方便,其将金属制的茶具改成石制,这便有了石瓢壶的原型。人类的智慧是无限的,为了增添壶的实用性,紫砂艺人在无数次的实验中将壶的重心一次次调整,将壶的结构也转变成最符合人体工学的造型,让紫砂壶成为一件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的工艺品。质朴、典雅、端庄渐渐成为了石瓢壶的标签。在这件作品《石瓢》中,笔者进行了一定的改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3年1期2023-03-04

  • 论紫砂壶《逸瓢》的艺术传承和人文风骨
    象的造型之中,“石瓢”可以说是经典之中的经典,传奇之中的传奇,非常的实用耐看,同时能够反映陶手良好的工艺技巧,被行内称之为“跌不破的形”。从子冶到满瓢,从汉棠到霸王瓢,都保留了传统的三角形态,不仅具有视觉的稳定性,而且也充分地展示了紫砂艺术的悠久历史和一脉相承。我们广大壶友对于“石瓢”器型的喜爱,除了其良好的实用功能和符合我们国人的视觉审美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石瓢这种器型之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人文韵味和风骨特征,一直在延续,千年之后,还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期2022-12-01

  • 浅谈紫砂壶经典器型的艺术价值 ——以《石瓢》为例
    ]本文中的这件《石瓢》便是继承了曼生所创作的“石瓢”之型,并融合了陶刻装饰,文化感更加强烈,能够更加直接地体现出“石瓢壶”这一款式的文化特征。本文将对《石瓢》这一作品进行分析,通过说明此壶的艺术特征来揭示紫砂壶经典款式的艺术价值。一、“石瓢壶”艺术特征概述“石瓢”最早称之为“石铫”,早在宋朝便已诞生,有苏轼的诗歌为证:“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极爱吃茶,将原本是金属的铫改为石制,并设计出提梁,这便是流传甚广的“东坡提梁壶”。至清朝年间,陈曼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0期2022-11-20

  • 浅谈紫砂壶《隐龙石瓢》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
    这件紫砂壶《隐龙石瓢》,是在传统经典几何器石瓢壶的基础上加入中华传统龙元素,是一件将几何器与花器相结合的作品,非常有创意,创作空间也非常大,紫砂艺人通过壶身龙的雕塑与刻画,将其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都展现得活灵活现、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气场,让人为之感叹。这件紫砂壶《隐龙石瓢》的基础壶型是紫砂壶中非常传统的石瓢壶,石瓢最早也被称之为“石铫”,“铫”这一字在《辞海》中被解释为“吊子”,是一种有柄有嘴的烹茶器具,“铫”从金属器变成了陶器,这也就是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6期2022-07-16

  • 漫谈紫砂壶《石瓢》的创作与传承
    ,在众多传统器中石瓢壶就是这般存在的。石瓢壶作为紫砂壶中的经典传统造型,看似简单,但要制作出这番韵味却非常考验紫砂技艺,简单的细节组合到一起就成了不简单的造型设计,让石瓢壶充满端庄沉稳、古朴大方、刚中带柔的刚毅之气。追溯历史,在清朝时期制作的石瓢壶是非常多的,文人雅士、名师名匠也是层出不穷,虽同样都叫石瓢壶,但是在风格与造型方面却各自有着自己独有的特色,风格迥异,意义非凡。石瓢壶按照造型细分还可以分成:高石瓢、矮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等等,都是在石瓢壶的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期2022-03-03

  • 浅谈紫砂“石瓢壶”陶刻装饰的艺术风格
    今天欣赏的这一件石瓢壶,它的陶刻构图干净明亮,和它的造型完美达成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山水刻绘作为这把壶的装饰,为这件作品增添了许多色彩,让紫砂艺术更具韵味。这件紫砂“石瓢壶”整体造型是一个梯形的形状,线条流畅柔和,造型古朴厚重。壶身整体是一个“八字”的造型,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棱角圆润柔和的金字塔形状,更显大气端庄,线条也是曲直变换过渡自然。这件紫砂“石瓢壶”身筒造型比一般传统的石瓢壶要稍显扁平,虚实相结合,虽然造型扁却不平。壶嘴采用了传统翘嘴的流嘴,简洁有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2期2022-01-26

  • 简述《君子石瓢》的前世今生
    兴 214221石瓢壶,通俗地说就是将“三角”的概念融入到了壶艺中,同时也将其牢固、稳定的力学特征引用到了壶艺中,使得石瓢壶的壶体非常稳重,经得起推敲考验。追溯石瓢壶的历史,最早的记录和大文豪苏轼有关,据说石瓢壶的前身——东坡石瓢就是苏轼设计制作的,对后世影响颇深。话说苏东坡官途坎坷,一生都在贬谪中度过,但是他生性旷达,即使时运不济,依然能苦中作乐,每每被贬谪到一处地方,都能在民风民俗中寻找到乐趣。有一年,苏东坡被贬到了江南蜀山附近,他发现这里的百姓都用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1期2022-01-05

  • 浅析紫砂经典器型“石瓢”的前世与今生
    经典茗壶的“曼生石瓢”。曼生一生设计茗壶款式无数,多数流传至今,比如:曼生十八式、井栏、柱础、却月、周盘、合欢、葫芦等等,其中任何一款都是直至今天依然流行的经典器型,而尤以“曼生石瓢”为最。纵观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一些器型:掇子、仿古、西施、德钟等等,虽都是经典茗壶,却没有哪一款壶型能像石瓢这样被各个时代的紫砂巨匠揣摩研究、亲自演绎,并以大师之名延续着石瓢的香火。从曼生石瓢、子冶石瓢、心舟石瓢,到现代的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石瓢被一代代紫砂巨匠在传承中创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7期2021-12-30

  • 简述《子冶石瓢》的造型特点及陶刻特色
    兴 214221石瓢造型非常具有特点,充分运用了几何学中的“三角形”的特征和原理,造型古朴而稳健,成为艺人和壶友都喜爱的壶型,经久而不衰。从创作至今,石瓢的款型就有很多,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又保留了各自的特征,每一款都颇具特色。关于石瓢壶的由来,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有人说石瓢壶的原型是由宋代苏东坡设计的,但这一说法并没有具体的史料佐证,因为宋代的饮茶方式和明清是完全不一样的。还有一种说法,石瓢的原型是石铫,这是一种煎茶用的陶制器具,专门用来煮水,在宋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7期2021-12-30

  •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紫砂壶“四方抽角石瓢”的造型艺术分析
    韵味,“四方抽角石瓢壶”(见图1)就以古典、稳重为主要特点,深受爱茶之士的喜爱。1、紫砂“四方抽角石瓢壶”的造型艺术赏析“石瓢壶”在造型上用线条勾勒展现,后世艺人在其基础上又进行了多种演变,细细品味可以发现“四方抽角石瓢壶”(见图1)从各个方位看都是一个扇形的形状,事实上这种扇形的造型非常适合在紫砂陶器的设计中进行运用。“石瓢壶”在点、线、面上的深入运用形成了现在的“四方抽角石瓢壶”的经典。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融入的不单是几何造型,还有紫砂器原有的筋纹造型,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0期2021-12-14

  • 一瓢饮尽江南春 ——论紫砂壶“四方石瓢”的工艺融合和江南韵味
    表性的传统器型“石瓢”中就可以窥见这一发展脉络。传统的石瓢从圆器逐渐发展到后来的方器,其中既蕴含着紫砂艺人的创思和构想,更多的也是参考了壶友们的想法和建议而来,于是一把融合了诸多传统工艺技巧、蕴含了丰富文化意味的石瓢壶,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我的这件紫砂作品《四方石瓢壶》可以说非常的简洁,力道十足,结合了传统石瓢壶的特点,同时又加入了方器的特征和技巧,呈现出端庄稳重的艺术审美。此壶壶身还是保留了三角形的姿态,因为石瓢壶在紫砂圈内有着“跌不破的型”之称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6期2021-10-12

  • 论“大提梁石瓢”的传统韵味与大气追求
    人模仿的典范。“石瓢壶”与“提梁石瓢壶”均是这十八款壶型中的一种,这也是曼生所设计的唯一一款重复的壶型,可见曼生对“石瓢壶”的喜爱。图1“大提梁石瓢”是将经典的壶型均匀地“放大”了,一方面,“提梁石瓢壶”的特征得以呈现地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作品的艺术个性,表达了新时代紫砂壶创作的大气追求。图1 大提梁石瓢1 石瓢之形中的大气追求“石瓢”又称“石铫”,早在宋朝便已出现,最早见于大文豪苏轼所作的《试院煎茶》一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轼极

    山东陶瓷 2021年4期2021-09-30

  • 浅析“大提梁石瓢”艺术特征
    蒙图1 大提梁石瓢紫砂壶艺术从明朝正德年间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大量的经典款式组成了紫砂壶的艺术创作史,奠定了紫砂壶艺术的基本审美风格。在各种经典款式中,“曼生十八式”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数量极多,造型新奇,且开创了诗文、绘画及篆刻等与紫砂壶艺术结合的先河。“石瓢壶”为曼生所钟爱之壶型,提梁造型的融入使壶更为高挑,构成虚实结合的空间。图1“大提梁石瓢”在经典造型的基础上突出了“大”的特点,是对石瓢及提梁特征的强化,展现了这一壶型的和谐之美。1 古雅之色石瓢

    山东陶瓷 2021年2期2021-05-24

  • 论紫砂壶“石瓢”的经典造型和历史传承
    的这件紫砂作品《石瓢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形形态,体态比较的清瘦,架子非常立体,给人一种三角形的稳定性,壶身的线条干脆利索,壶底的三足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视觉体验。壶嘴炮管直流,出水非常爽利,我们熟悉紫砂壶的朋友都知道,石瓢壶最为称道的一点就是出水,可以说是百试不爽的杀茶利器,与之遥相呼应的壶把则是典型的三角形形态设计,和壶身结合起来,呈现平行四边形,观之非常的和谐自然,壶盖压合壶口,严丝合缝,气密性良好,通转也非常流畅,适合把玩,上面的桥型壶钮则是很好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3期2021-05-13

  • 四方抽角石瓢壶的创作赏析
    吕玉新石瓢壶最早的时候被称为“石铫”,在辞海中“铫”的释义就是一种有柄、有流的器皿。最初的材质都是金属器,后来才变为陶器。而对于铫在历史上有记录的陶器便是北宋大学士苏轼所著的诗《试院煎茶》:“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一句。苏东坡在诗中最早用到了石铫二字,这也与当时盛行的饮茶之风有关系。苏东坡后被贬官到宜兴丁蜀来做老师,在生活中发现这边的紫色陶罐煮茶效果比铜器或者其他金属器的味道更好,于是他就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的紫色陶土仿照金属的铫制作成了一个有流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2期2021-04-20

  • 石瓢壶”从经典到个性化
    史玉姣图1 石瓢壶茶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应用极广,并且在茶道文化影响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茶壶以陶瓷材质居多,其中以出产于宜兴的紫砂壶最为出名,至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独一无二的实用性、精湛的做工以及多元的艺术设计与文化表达,使紫砂壶受到了广泛认可,成为当代最具活力的传统陶制茶壶。图1“石瓢壶”的原型是经典的“曼生十八式”之一,八字形的壶身尤为独特,且具有文人韵味。此壶型历来多经名家模仿,衍生出非常多的类型,丰富了这一款式,足见“石瓢壶”的受欢迎

    山东陶瓷 2021年1期2021-04-16

  • 论紫砂壶“石瓢”的经典造型和历史渊源
    的这件紫砂作品《石瓢壶》,就是在景舟石瓢的经典器型之上,把我对于紫砂光素器的理解融入其中,充分地展示了石瓢壶的造型艺术和蕴含其中的艺术审美和文化内涵,让我们对于最为熟悉的紫砂器型之一的石瓢有着全新的认识。此壶壶身和传统的子冶石瓢相比较,更加的丰满。壶底与壶口的大小经过改良,身筒不再是非常立体的椎体,而是略显饱满圆浑的圆锥体。壶腹呈现微妙的弧线变化,与之相应的壶嘴、壶把与壶身筒衔接,也加大了弧度的设计,宛如自然胥出,浑然一体。桥钮与平盖衔接之间,各个角度琢塑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1期2021-03-22

  • 论紫砂壶“平盖石瓢”的造型艺术和历史传承
    件紫砂作品《平盖石瓢壶》,顾名思义,就是比一般传统的石瓢盖子要平一些,口要开得更敞一些。其实,这也是相对于早期的子冶石瓢来说的,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之中,“景舟石瓢”、“汉堂石瓢”等等已经经过改良开口很大。平盖石瓢作为非常实用的紫砂器型,既保持了石瓢的三角形架子,又经过改良之后,投放茶叶、清理茶叶等等都非常的便利,出水也非常流畅,所以深受壶友的喜爱。此壶壶身也是三角形形态,壶底置三足,特别的端庄稳重,壶嘴似炮管,力度非常强,出水爽利,与之相匹配的壶把也是三角形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1期2021-01-14

  • 论紫砂壶“石瓢”的陶刻装饰和历史传承
    多的经典作品,“石瓢”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我的这件紫砂艺术作品《石瓢壶》就是在景舟石瓢的基础之上,采用了陶刻装饰的手法来锦上添花,使其更加地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让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传统古文化的无穷魅力。石瓢壶架子稳定,器型简洁,出水爽利,受到了许多壶友的喜爱,也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器型之一。此壶壶身延续了三角形形态,只不过相较于其他的石瓢,景舟石瓢最大的特点就是壶身更为饱满,壶口更为宽敞,这样就更加有利于茶叶的投放和清理,使得整体更加的磅礴大气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1期2021-01-14

  • 从“四方石瓢”看紫砂方圆的文化渊源
    魅力。作品“四方石瓢”就是由圆形的石瓢壶造型向四方形转变而来的,这把壶作为经典“石瓢”造型的一个分支,将原本圆形的石瓢壶用方形来进行表现,从中依旧可以找寻到圆的痕迹,这种转化所留存的痕迹会让人感到亲切和熟悉,因为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整个世界的理解。紫砂壶艺术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数百年,但这仅仅只是指得紫砂成型工艺,如果从文化属性来看,紫砂艺术文化的历史是嫁接在中国悠久文化这棵大树之上的,其根源来自于中国文化的源头。方和圆的变化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1期2021-01-14

  • 论“满瓢壶”的个性化特征与艺术流变
    就变形于经典的“石瓢壶”,并在手工艺人艺术灵感的浇灌下形成个性化特征,这种艺术流变是促进紫砂壶艺术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本文将围绕此件“满瓢壶”展开系统的分析,来逐一解决有关此壶自身的艺术性问题,并由此扩展到紫砂壶艺术发展的大问题上来。“石瓢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造型独特美观,历来是手工艺人喜欢制作也是极受收藏者喜爱的一种壶型。“石瓢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八字形或金字塔形的壶身,在大量圆器与方器作品中十分突出。“满瓢壶”的关键字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8期2020-10-20

  • 石瓢壶”艺术结构与经典性分析
    各种经典壶型,“石瓢壶”便是其中之一,也是紫砂茗器中人气较高的一种经典款式。“石瓢壶”为“曼生十八式”之一,由陈曼生设计而成,杨彭年等壶艺大师进行制作,随后衍生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多种款式,但基本造型均是三角形壶身,以平稳富有力度的线面张力和精确的比例为典型艺术特点。此件“石瓢壶”中还结合了陶刻装饰,是表现作品个性与提升工艺品质的重要途径,强化了作品的人文精神。总体看来,此件“石瓢壶”是可以说明这一壶型的经典性的,手工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2020-09-03

  • 从《线瓢壶》艺术特征看紫砂壶经典款式的发展与变奏
    紫砂壶经典款式“石瓢壶”中衍生出的一种,以独特的线条组合为主要艺术特点,展现了紫砂壶经典款式的发展与变奏,说明了紫砂壶艺术的发展活力与多元的艺术空间。在以圆形或方形为基本结构的紫砂壶作品当中,呈三角形或梯形的“石瓢壶”在紫砂壶艺术世界中就显得尤为独特。作为“曼生十八式”之一,“石瓢壶”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化品格,其造型稳定且易于变化,衍生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等,共同丰富着“石瓢壶”艺术大家庭。从命名上联想,“线瓢壶”可以理解为结合了独特线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6期2020-08-04

  • 论紫砂壶《子冶石瓢》的造型艺术和人文风骨
    徐 慧《子冶石瓢》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历史上许许多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诸如诗歌、书法、绘画等等,都是艺术家们从普通的生活之中找到创作的灵感,通过抽象剥离之后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重新组合演绎,形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创作。紫砂艺术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传承于宜兴7000多年的陶瓷文化的传统工艺,在明清的时候达到了艺术的顶峰,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传奇巨匠,其中时大彬可谓是把紫砂艺术进行二次加工的佼佼者,正是在他的大力创新之下,紫砂壶的制作技艺摆脱了过去模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6期2020-08-04

  • 浅析“四方石瓢”的传统与端正之美
    款式。此件“四方石瓢”就是由四方壶与石瓢壶结合而成,以深厚的紫砂壶艺术传统为根基,具有一种创新意味,将这两种经典造型的传统与端正之美发挥到极致。“石瓢壶”最早出现于北宋,相传由苏东坡制成。后由清朝文学家、艺术家陈曼生将这一壶型移植至紫砂壶制作中,成为经典的“曼生十八式”之一。石瓢壶通常为梯形,造型浑厚古朴,力道比例均衡,形成一种透视美感,文学文化气息浓厚。四方壶是紫砂方器中的经典造型,由四面构成,立体感强。二者结合使壶体既有石瓢壶的形又有四方壶的棱角,构成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4期2020-06-09

  • 浅析石瓢壶的传承与创新 ——以“松韵石瓢壶”为例
    陈利君“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苏东坡《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行相随”。 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清末旗人震钧《茶说》谈到“器之要者,当属铫。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3期2020-05-21

  • 石瓢壶的前世今生
    传世的经典一样,石瓢壶之所以让人爱不释手,除去外形本身的因素之外,也离不开其传奇般的的发展经历。一、紫砂石瓢壶诞生之前紫砂壶诞生的时间历史上大致处于宋末明初之间,这一时期正是饮茶方式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紫砂茶具可以说正是因茶而生的,其迅速的适应了以冲泡为主的散茶饮用方式,从而快速发展。正是由于这一特定的历史契机,加上紫砂本身的易塑特性,让紫砂壶直接继承了很多原本古陶器、瓷器、甚至是石器的外观造型,石瓢壶就是这样诞生的。石瓢古称“石铫”,相传是北宋年间苏轼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2期2020-04-29

  • 浅论紫砂壶形体变化的理解 ——作品“满瓢”中的制作感悟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石瓢壶是紫砂传统器型之一,如今只要想学习制作紫砂,或是对紫砂有一个入门的了解,石瓢壶这一造型几乎是绕不开的存在。这一壶式壶身呈梯形,壶面的曲线柔和而流畅,造型浑厚却又不失古朴,壶嘴相当简洁,出水很有力度,壶把是一个倒立的三角形,这让其与壶身的造型形成互补,是比例和谐的极高体现,展现了一种精准的形体分割组合之美。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所以石瓢壶是一件非常适合初学者上手制作的茶壶,但这把壶同供春壶一样,都属于易学难精的类型,这也是为什么会产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2020-02-03

  • 澹澹穆穆,大美无言 ——巧解石瓢的平衡之美*
    14221)1 石瓢壶的由来石瓢壶,是传统的紫砂经典器型,据说是由清代嘉庆道光时期的书画家、篆刻家陈曼生首创。当时作为官僚的陈曼生,极擅诗文书画、金石篆刻,而石瓢壶貌似简单,却充满敦实劲厚的人文气息,在它造型背后无疑需要创造者很深厚的学识基础。瓢,本意是葫芦对半切开,制成舀水器,古代属于日产生活的器物。后世文人常借许由赠瓢的典故,赞美隐士弃世绝尘的逸情,所以孔丘的弟子在编撰《论语》时,记录了夫子赞美弟子颜渊,说他身居陋室,哪怕只拿着一件瓢器随处取饮,都自得

    陶瓷 2020年9期2020-01-06

  • 壶中君子 ——浅谈紫砂壶“石瓢”的文化意境
    衰,雅俗共赏。“石瓢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器型,从清代陈曼生起就备受人们喜爱,贯穿了紫砂壶艺发展史,堪称“壶中王者”。 “石瓢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考验,始终长盛不衰,业内有“壶中百变,首推石瓢”之称,“石瓢壶”以独特的三角形架构著称,三角结构被誉为几何形体中最稳定的结构,是“跌不破的形”,一直以来,从“东坡石瓢壶”、“曼生石瓢壶”、“心舟石瓢壶”到“子冶石瓢壶”、“景舟石瓢壶”等,各种“石瓢壶”器型层出不穷,在不失传统三角结构的特色上与时俱进、推陈出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2019-03-12

  • 论紫砂壶“霸王石瓢”的造型风格和创作意境
    以说人见人爱的“石瓢壶”了。关于“石瓢壶”的历史,和大名鼎鼎的东坡居士还有着密切的联系。“石瓢”最早的时候被称作“石铫”,是用来煮水的金属器具,后来苏东坡在宜兴买田养老,发现紫砂泥可以制作成上好的茶具,于是就把石铫改造成为紫砂材质,流传于今天的“东坡提梁壶”造型,其实就是紫砂“石铫壶”最早的原型了。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随着中国饮茶方式和习惯的改变,石铫煮水的功能逐渐弱化,泡茶的功用大大增加,于是从清朝陈曼生、杨彭年时代开始趋于文人化、艺术化,形成了现在我们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2019-02-15

  • 人生的智慧在于刚柔并济 ——论紫砂壶“大口石瓢”的传统文化内涵
    有的粗犷简雅。“石瓢壶”是一款经典器型,有“跌不破的型”之称,据传,最初的“石瓢壶”由清代陈曼生所创制,一直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受到紫砂艺人的争相追捧和模仿。在紫砂收藏圈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石瓢壶”经多人改良,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后来,很多“石瓢壶”的器型以人来命名:“彭年石瓢”、“子治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虽然千变万化,但终归万海归宗、同出一源。紫砂壶“大口石瓢”(见图1)是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虽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2期2019-02-15

  • 论紫砂壶“瓢影”的历史传承和审美价值
    势,从一把小小“石瓢壶”的传承和演变之中,就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石瓢壶”一开始应该是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的意思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后来此壶型经过苏轼、陈曼生、杨彭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器型。紫砂“石铫”、“石瓢”恰是紫砂泰斗、布衣壶宗顾景舟提出,他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来阐述,故将“石铫”称为“石瓢”,从此以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1期2019-02-12

  • 论紫砂壶造型中的方圆变化 ——浅述作品“四方石瓢”的制作
    。图1作品“四方石瓢壶”(见图1)就是采用了化圆为方的制作方法,从经典壶形“石瓢壶”的造型出发,设计创作而成的。石瓢壶造型简练,稳重大方,在清代就已经流行开来,历代名家能手都曾经制作过“石瓢壶”,且各有风格韵味,可以说正是这种高度凝练的造型,才可以让能工巧匠们以细微的变化加上整体的调整,显示出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清代杨彭年制作的石瓢壶,其三钉足呈鼎立之势,壶面平视呈梯形,曲直皆表现出简朴大方的气度。壶流顺畅,倒把衔接,流把身形成互补,圆平压盖搭配过桥钮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11期2019-02-12

  • 简述精品紫砂《树桩石瓢》的造型特色
    、精品紫砂《树桩石瓢》的造型特色“石瓢”最早的时期称为“石铫”,“铫”这个字在《辞海》中解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是在北宋时期,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先生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8年12期2019-01-29

  • “乐砂石瓢壶”的造型和文化内涵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石瓢壶”,可谓紫砂器中的王者,自清代陈曼生设计“石瓢壶”起,就开启了“石瓢壶”的传奇之旅,其魅力恒久不息。在众多“石瓢”器型中,以“曼生瓢”、“景舟石瓢”、“子冶石瓢”最为知名,三大“石瓢”分别由陈曼生、顾景舟、瞿子冶设计,古往今来的名家均有涉猎,对三大器型认同度极高。“石瓢壶”有其独特的造型优势,壶型上隘下阔、重心下移、稳重得体,各部件由三角形构成,将不同的三角形变化组合,设计出全新的壶型,无形中印证了“万变不离其宗”的哲理。图

    山东陶瓷 2018年5期2019-01-11

  • 浅谈“石瓢壶”的审美意蕴
    黄继荣图1 石瓢壶自古以来紫砂壶在艺人们的实践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有规律的制壶方法。紫砂光货无论是半圆的、三角的、方形的,都需要追求壶体各部分统一协调的效果,视觉上有美感,触觉上带给人舒适的享受。在紫砂壶中,光货以简练的几何形为佳。紫砂光货的美感一般以形、态、神、韵为衡量标准,壶形是紫砂壶的基础,有的壶型轻透飘逸,有的轻快明朗,有的古朴敦厚,还有的粗犷简雅,简直是千奇百怪。这些不同造型的紫砂壶是艺人通过壶形的直线组合、曲线过渡来构成的,线条有弯有直,有

    山东陶瓷 2018年3期2018-11-21

  • 顾景舟的紫砂“石瓢壶”述考
    1]。这款紫砂“石瓢壶”(见图 1)便是顾景舟的杰出代表作之一,壶器将制、刻珠联璧合,此壶人文气息浓郁,其造型以及装饰艺术风格值得借鉴。图1 石瓢壶1 紫砂“石瓢壶”的造型顾景舟广交各地的能人,故此,他所创作的紫砂壶集各家的大成,创出了艺术天地的一种自我。他所制的紫砂壶清新而自然,一改清代初期以来的堆砌浮华、纤细繁琐之气,壶器作品的线条流畅舒展,经过反复权衡的比例协调而形状秀美,整体上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此壶短直流、环状柄,壶盖采用压盖式,桥形钮,斜腹渐

    江苏陶瓷 2018年4期2018-09-17

  • 浅谈紫砂光货“石瓢壶”的造型及其审美
    气度。这款紫砂“石瓢壶”(见图1)从整体上看,追求协调统一的效果,视觉与触觉上具有和谐美、平衡感、韵律对比。紫砂“石瓢壶”的造型富有丰富的美学原则,视觉效果和谐,彼此呼应,壶器的创意、设计工艺制作达到了相对统一的效果。图1 石瓢壶1 紫砂“石瓢壶”的造型紫砂“石瓢壶”选上等紫砂泥为胎,各部分比例协调,壶流、壶钮、壶把自成一线,骨肉匀挺、饱满莹润、气度非凡。紫砂“石瓢壶”造型浑厚朴拙,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此款壶型采用了桥钮、平压盖,线条干净利索,壶器各

    江苏陶瓷 2018年3期2018-07-09

  • 紫砂壶器型的方圆转化
    转折分明。“四方石瓢壶”(见图1)也是采用化圆为方的手法,借鉴经典器型“石瓢壶”设计创作而成的。上海著名画家唐云先生生前对 “曼生壶”情有独钟,他不遗余力收藏了八把“曼生壶”,把珍藏“曼生壶”之室称为“八壶精舍”。在这八把曼生壶中,有一把为“瓢壶”,即“石瓢壶”,还有一把为“石瓢提梁壶”。曼生以后,上海的文人瞿应诏参与紫砂壶的设计创作,他效法曼生,制成“石瓢壶”与曼生的“石瓢壶”在形制上大同小异,因瞿应诏字子冶,后人称他制作的“石瓢壶”为“子冶石瓢壶”。它

    江苏陶瓷 2016年1期2016-10-21

  • 赏析“四方石瓢壶”的造型及寓意
    设计制作过多款“石瓢壶”,经过适当的改进,新制作了这款“四方石瓢壶”。下面就简要谈谈这把壶的制作过程。“四方石瓢壶”是由传统“石瓢壶”创新而来。“石瓢壶”(见图1)是紫砂传统壶型之一。清代杨彭年制、瞿应绍刻的“石瓢壶”高6.6cm,口径6.5cm,此壶泥色赭中带紫性质温润,周身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三钉足呈鼎立之势,给人以稳重之感。壶身在主视角以内呈梯形,曲直皆表现出简朴大方的气度。暗接直流简洁有力,与壶身融为一体。壶把呈倒三角,与壶身互补,形成和谐

    江苏陶瓷 2016年3期2016-06-11

  • 论紫砂“石瓢”感悟
    221)论紫砂“石瓢”感悟项俊(江苏 宜兴 214221)“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所作石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已把现代美学思维融入壶中,成为一代“石瓢”之楷模。紫砂,艺术,石瓢在我国陶瓷文化中,陶器厚实而质朴,瓷器丰富而多彩,唯紫砂器清高儒雅、文质彬彬。在世界上,宜兴紫砂是独具特色、独具风格、独树一帜的。紫砂陶器器皿或平中见奇、或华而不奢、古朴典雅、干奇百态,堪称为陶瓷艺术品类之佼佼者。因此,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6期2015-10-28

  • 浅谈壶中君子 ——《石瓢壶》的艺术特色
    壶中君子 ——《石瓢壶》的艺术特色李彬(宜兴 214221)石瓢壶的艺术特色在于它合于中国传统美学的易简之道。其壶身大尺度地把三角形的下底,连同壶盖、壶钮作了最小角度的夸大与收窄,在视觉上形成很强的冲击力,壶把犹如一人一手叉腰,正气凛然;壶嘴则如另一只手臂,指点江山,果断决绝。石瓢壶;经典;工艺精湛1 前言紫砂陶“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历经数百年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紫砂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更主要的还在于历代紫砂艺人充分利用了紫砂陶土优良的物理性状,

    佛山陶瓷 2015年6期2015-08-11

  • 浅谈“石瓢壶”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创作
    砂传统经典造型“石瓢壶”的形态,“身作梯形底三足,盖为桥钮塑石瓢”这两句话给人以最直观而形象的表述。无论是“高石瓢”、“矮石瓢”、“扁石瓢”等,诸如此类“石瓢壶”造型的创作变化,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如此,这一点可以从“石瓢壶”的诞生历史说起。“石瓢壶”的起源,在紫砂艺术历史上传说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石瓢壶”由古代金属器皿“铫”的形态变化而来。在《辞海》中“铫”的解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金属小烹器”,可见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两者皆为饮食器皿,材质从金

    江苏陶瓷 2015年4期2015-05-24

  • 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浅谈“石瓢提梁壶”的创作思路
    空间。1 紫砂“石瓢壶”的由来图1 石瓢提梁壶石瓢由石铫发展而来,石铫本意为“一种有柄,有流的小蒸器”,是古人常用的煮茶器物。苏轼被贬至宜兴后,就地取材,用当地紫砂泥模仿石铫制作煮茶器物,发现可保留茶味,故将金属“铫”改名为石铫,并诗云:“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轼仿照金属铫制作的紫砂“石铫壶”被后人称为“东坡提梁壶”。随后,陈曼生受其启发制作了 “石瓢壶”,壶身呈梯形,直筒壶嘴,壶腹饱满,简洁大方、端庄稳重,成为紫砂壶的经典造型。随着后世紫砂

    江苏陶瓷 2015年4期2015-05-24

  • 浅谈紫砂“石瓢壶”的自然艺术
    214221)“石瓢壶”是由四个三角形构成,角度基本一致,和谐美观、落落大方。不同的制壶艺人,对壶体边缘处理也不同,有的棱角分明,有的圆润平滑。好的“石瓢壶”于棱角分明之中体现出柔美,就像这款紫砂“石瓢壶”(见图1),它以圆润的边沿线、雕刻大自然的优美画幅和刚劲的三角壶型相结合,展现了柔中带刚、刚柔并济的型器特色。图1 石瓢壶1 紫砂“石瓢壶”的工艺造型紫砂“石瓢壶”精选原矿紫泥制成,色泽内敛。此壶源于清中期的经典作品 “子冶石瓢壶”,并在点、线、面比率上

    江苏陶瓷 2015年5期2015-05-24

  • 紫砂壶艺话《石瓢
    宜兴紫砂壶中的《石瓢》壶,是一款比较经典,制作历史较久,也比较受消费者和壶艺收藏家欢迎的紫砂壶之一。“石瓢”是紫砂壶的传统经典款式,型态雅致,舒展挺拔,端庄稳重,刚中带劲,敦实调和。虽历经几百年还是受壶艺家及消费者推崇倍致,得以一直延续下来。“石瓢”最早的时候称为“石铫”,是一种形象比较高的器皿,口比较大且有盖,是用沙土或金属制成的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作为煎药或烧水用的。史书有记载,北宋时期与大学士苏轼(苏东坡)同朝为官的周禾童(宋泰州人,字仁熟)曾送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7期2015-02-26

  • 紫砂“石瓢提梁壶”之美学探析
    曼生壶”。这款“石瓢提梁壶”(见图1)就是“曼生十八式”的经典之作之一。图1 石瓢提梁壶1 紫砂“石瓢提梁壶”的造型陈曼生制作的这款紫砂“石瓢提梁壶”是精选原矿降坡泥制作,色泽润红、古味深藏。“石瓢提梁壶”是紫砂壶经典壶型之一,该壶器型敦厚、大气浑厚,线条流畅饱满,提梁的空间感处理颇好,虚实结合,妙韵浑然天成;壶身呈“金字塔”形,丰润饱满,由于重心下垂,使用很稳当,更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壶器的壶嘴为直筒形,短小有力,使出水更加顺畅;壶盖与壶身严丝密缝,使此壶

    江苏陶瓷 2014年4期2014-12-27

  • 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紫砂“石瓢壶”美感赏析
    。现以这把紫砂“石瓢壶”为例说明(见图1),此壶可赏、可玩、可进行美学分析的空间,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是实用与欣赏的佳器。图1 石瓢壶1 紫砂“石瓢壶”的款式这款紫砂“石瓢壶”采用了底槽青泥制作,色泽清丽醇和、光彩照人。壶体为圆台形,从壶流、壶把以及壶盖各部分可以看出它的胎质极薄,乃是薄胎作品。“石瓢壶”桥形壶钮极其饱满,壶流直,壶嘴挺峭,嘴头斜向上胥出,三角把与壶身围成规整的三角形,同时与壶嘴相应和。整款紫砂“石瓢壶”形成极为竞逐难度的几何形,规矩大方。壶

    江苏陶瓷 2014年6期2014-12-27

  • 浅论紫砂“提梁开片石瓢壶”里的艺术想象
    年不衰”,例如“石瓢壶”,此壶型的风格古朴、做工精细,它将“石瓢壶”整体呈现“三角造型”的精髓为本,线条圆润为辅,带有一份细腻。在正确地把握了传统“石瓢壶”型内韵美的基础上,设计了紫砂“提梁开片石瓢壶”(见图1),上方一道彩虹似的美丽提梁,使得壶器顿显柔美、和谐,尤其是提梁与壶盖的配合恰到好处,其技艺非同凡响。图1 提梁开片石瓢壶1 紫砂“提梁开片石瓢壶”的造型工艺设计此款紫砂“提梁开片石瓢壶”的造型充分把握了传统“石瓢壶”的精髓之处,将传统“石瓢壶”这一

    江苏陶瓷 2014年6期2014-12-27

  • 百看不厌“石瓢”壶
    21)百看不厌“石瓢”壶吴亚强(江苏 宜兴 214221)爱壶的人百看不厌,做壶的人百做不腻。“石瓢”是紫砂传统经典款式,型态雅致,舒展挺拔,端庄稳重,刚中有劲,敦实调和。曼生铭“不肥而坚,是以永年”。紫砂壶;石瓢;器型爱壶的人百看不厌,做壶的人百做不腻。历代名家制作较多,但每人风格各异,各家的“石瓢”尽管面貌稍有差别,但其整体三角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却是构成“石瓢”的基本要素,虽历经几百年还是推崇倍致,一直延续下来。“石瓢”是紫砂传统经典款式,型态雅致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2期2014-06-18

  • 漫谈“石瓢壶”的造型和历史
    14221漫谈“石瓢壶”的造型和历史张 秦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从不同的文化和工艺中吸收有益的元素,把它们应用到紫砂艺术的实践中去,创造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艺术造型天地,使紫砂壶闻名于世。《石瓢》壶为经典之器,通过每件《石瓢》作品,我们能看出紫砂艺人不同艺术风格和紫砂艺术的魅力。紫砂、石瓢、传统、竹子、经典虽然紫砂工艺师们不断推陈出新,但经典的壶型还是广受人们欢迎,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磨砺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石瓢壶就是一把经典之器,永不落时。为何在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2期2014-02-11

  • 浅析《石瓢壶》的创作
    14221浅析《石瓢壶》的创作张洪明江苏宜兴 宜兴214221历代陶艺家承前启后,名家辈出,创新的茶壶造型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有顺天地万物之自然形态而成者,有凭自己创思巧心而成者,蔚为大观。紫砂壶;石瓢壶中百变,首推石瓢石瓢壶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于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壶以三足立身;旧时为避尘秽,农家借用锅盖遮挡,故此锅盖拎手演进为石瓢独有之过梁。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此三要素构成了石瓢遗传的DNA基因。作为个人臆断,虽有些异想天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2期2011-11-16

  • 关于《石瓢壶》的创作思考
    14221关于《石瓢壶》的创作思考戚丽云宜兴紫砂工艺厂 宜兴 214221宜兴紫砂茶具,造型多变,品种众多,在令人眩目的款式中,石瓢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且从古到今,长盛不衰。紫砂;石瓢;创作在紫砂壶历史上,“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11期2011-03-17

  • 浅淡石瓢
    214221浅淡石瓢壶吕美萍江苏宜兴 宜兴214221石瓢以骨肉亭匀者为美,崇骨力、厌肥肿;慕简洁,恶重饰。除整体形制有几点平行之要求外,其流、盖、身筒、钮、把亦是自得章法。石瓢;流;盖;身筒;钮;把;石瓢以骨肉亭匀者为美,崇骨力、厌肥肿;慕简洁,恶重饰。除整体形制有几点平行之要求外,其流、盖、身筒、钮、把亦是自得章法……流流嘴面应当平而挺。从嘴面到流体的边缘线的角度要清晰明朗,干净利落,如有楞角、菱角的处理皆不可取也。由嘴平面到流的暗接根部之前端三分之一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1年5期201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