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心理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

2012-08-15 00:44杨爱东高德升
泰山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人格个体

杨爱东,高德升

(1.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014;2.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 266510)

一、人格与健康人格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一词源自拉丁文“persona”,意指戏剧演员所戴的面具。把面具指义为人格,这就暗示了人格的复杂性:一个人既有公开可见的一面,也有隐藏其后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心理学中,由于人格本身的复杂性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侧重点和取向的不同,学者们对人格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有时甚至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心理学上,人格是一个具有多种涵义且极其复杂的概念。本文中对人格的解释和理解采用了我国心理学界较为认同的定义,即人格是指与个人意识倾向性相联系的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具体包括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和动机、兴趣、理想、信念、意志品质、人生观等。人格的和谐与完整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只有组成人格的各种要素之间相辅相成,有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人的所思、所言、所行才能保持一致,才不易出现偏颇的情绪和行为。因此,拥有健康的人格对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材非常重要。

(二)健康人格及其标准

(1)国内外关于健康人格标准的理论

关于健康人格,国内外学者也有许多不同的研究和论述,比如,阿尔伯特提出的人格健康六条标准:力争自我地成长;能客观地看待自己;人生观的统一;有与别人建立和睦关系的能力;人生所需的能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具有同情心和对一切有生命的爱。美国学者堪布斯提出的健全人格的四种特质:积极的自我观念;恰当地认同他人;面对和接受现实;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台湾学者白博文提出的健康人格之条件为[1]:自知之明;自我统整;良好的人际关系;乐观进取的工作态度;明达的人生观。我国心理学专家高玉祥则认为,健全人格应具备三大特点[2]:内部心理和谐发展;人格健全者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人格健全者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

(2)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标准

依据心理学家提出的健康人格之标准,我们可以将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格特征概括如下:一,客观的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即正确认识自己,既了解自身具备的优点优势,也明白自己存在的缺点劣势,并乐于接受自我。二,尊重和接纳他人,人际关系和谐。乐于与他人沟通交往,既尊重他人的个性,宽容他人缺点,也能保持自尊;既能理解他人,也能为他人所接受。三,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理性认识社会,妥善处理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四,拥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善于把握和控制情绪,尤其是对负性情绪能及时转化和排解。只有具备以上人格特征,青年学生才能保持完整和谐的人格,才能与他人、集体及社会和谐相融,从而不断地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二、成功心理教育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关系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21世纪的年轻人既能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能够拥有健康的人格品质,为人生和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认为在德育教学实践中引入成功心理教育理念,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成功心理教育及其主要内容

成功心理教育是将成功学与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的核心原理相结合,旨在培养个体的积极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充分实现其自我价值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我们知道,成功学与积极心理学的主旨都在于培养个体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功学首先强调目标的确立,然后为了实现目标而积极地思考和积极地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则是直接以积极的情绪与体验和积极的个性特征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内容,因此,两者相结合能够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信、自立、自强、乐观的积极人格品质,同时帮助他们选择最佳的人生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合理的事业发展规划以充分发挥其个人潜能和实现人生价值。一般来说,成功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1)自我认识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价值,学会客观认识自己,悦纳自我。通过自我探索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禀赋,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同时,克服消极的自我意识,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2)自我心理调适教育:包括情绪调控能力和挫折承受能力。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是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的前提,也是健康人格的重要体现。情绪对人的影响之大,决不亚于智力和体力。人的情感如同人体的发电机,如果允许不良情绪经常造成“短路”之类的故障,就会白白浪费掉许多能量,相反,如果能以积极的情绪对待一切,就使大量的能量得以充分利用。所以成功心理教育特别强调良好情绪状态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尽可能保持自信、愉快、热忱的积极情绪状态。心理调适还包括对挫折的承受力,即对挫折的耐受力和化解挫折的能力。一个人挫折承受力弱,就容易在挫折面前被消极情绪所控制,就容易陷进不良习惯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就容易在困难面前悲观消极、怨天尤人。因此,挫折承受力弱的人,心理多是消极的、不健康的。因此,进行挫折承受能力的培养,也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方面。(3)成功与自我激励教育:研究证明,成就动机与效果成正相关关系,而且,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往往比任务本身(比如复杂性、难度)更能影响行为效果。所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信心,指导学生掌握自我激励的方法和艺术,不断激励自我、战胜自我,充满信心地投身于所选择的方向和目标中也是成功心理教育的重要任务。(4)事业选择与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根据社会的客观需求和自己的优势、特长选择正确的事业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而不仅仅是听从父母安排或盲目随大流。事实证明,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才比较容易取得成绩和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成功心理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学习规划未来的事业发展,对大学生把握大学生活,珍惜青春时光,为步入社会作好充分准备也是当前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成功心理教育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促进作用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成功心理教育正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掌控情绪,自我激励等方法来培养其积极人格特性的,因此,对大学生实施成功心理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全和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具体作用机制如下:

第一,成功心理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促进其积极人格的形成

客观认识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及时确立人生发展目标,培养更多积极情绪体验是成功心理教育的首要目的。当前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与健康人格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Derrybrry Reed和Ciboa Revelle的研究证明:个性特质(内向-外向)和积极情绪之间联系很紧密,外向者比内向者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3]个性特质在体验一定情绪状态时表现出稳定的倾向。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很容易体会到一种积极情绪,那么他也很容易体验到其他的积极情绪,一个经常有积极情绪体验的人也很容易表现出积极的人格倾向。反之亦然,一个经常有消极情绪体验的人也很容易表现出消极的人格特性。这些研究表明:负性情绪与人格缺陷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积极情绪与健康人格紧密相连。众所周知,具有情绪障碍的个体在人格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偏差,甚至发展为人格障碍;而积极的人格更容易使个体表现出经常性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往往以积极人格作为基础。所以,爱、愉快、满足、自豪、幸福感等积极情绪能使人产生愉快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消除诸如焦虑、抑郁、悲伤等消极情绪,并且可以使个体处于一种乐观、美满、愉悦的状态,使人格达到一种积极、健康、和谐的境界。如果一个人有积极的思想,那么他就会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进而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反之,消极的思想必然带来消极的情绪体验和消极的行为表现。因此,通过客观认识自我,建立积极自我意识和确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多地体验积极情绪从而促进其积极人格的形成。

第二,成功心理教育通过培养青年人健康的归因方式影响其人格

我们知道,成功心理教育旨在建立起大学生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而积极的人生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认知归因方式。因为,人的情绪态度与其认知归因方式是密不可分的。国外有研究发现,具有负性归因方式的孩子比具有乐观归因方式的孩子抑郁程度更严重:抑郁的儿童与抑郁的成人一样,都对成功作向外的、暂时的、局部的归因;对失败作向内的、稳定的、全面的归因,将结果视为失控,将失败看做无望。[4]相关的研究还发现:当人们感觉愉快时,他们对别人的看法比较积极,对目标个体的分类较为宽泛,对自己所处的情境给予更多的积极的联想,对问题的解决也更富于创造性,以及在作决定时也更为自信。总之,当一个人处于愉快心情时,他眼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他的社会判断和行为也常常反映出这个倾向。因此,不同的归因方式使人形成对人和事物的不同看法,进而构成人们对世界的习惯而稳定的认识倾向,成为一种态度特征,并在个体的人格中固定下来。也就是说,积极的情绪通过客观、全面且良性的归因方式自然会促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第三,成功心理教育通过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影响其人格

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更多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由此产生的积极情绪往往使人对事物的看法也比较积极,对他人有着积极的评价,在交往中会更多地持有肯定的态度。因此,他们不仅愿意与他人交往,而且交往时更容易被别人接纳,更容易与他人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由于交往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良好的人际环境所提供的更多的进行观察、学习及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学习并掌握适用于不同场合的交往规则、交际手段和技巧,运用这些规则、手段、技巧时也会更加主动、灵活,这些都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其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这些积极的认知和积极的情感促进了积极进取者的积极的交往行为,而积极的交往行为又反过来强化了原有的积极认知和积极情感,并最终在其人格中打下积极的烙印,形成健全而积极的人格。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状态时,情况则正好相反,消极情绪者对目标的判断多为否定,这样他们更易受到同伴的拒绝,这种挫败感会使他们失去交往的信心和勇气,并进一步强化和加深其对人际交往的消极认知,从而对其人格产生不利影响。

第四,成功心理教育通过引导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来影响其人格

所谓社会支持是指他人为个体提供的一种资源,告知某人他(或她)是被爱着、被关心、被尊重的,他(她)是生活在一个彼此联系且互相帮助的社会网络中。社会支持是人们应对压力的重要资源,当人有社会支持的后盾时,他(她)就能更好地处理压力、事业、婚姻困惑、严重疾病及其它各种灾害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拥有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也是人格健康的重要保证。那么,社会支持从何而来呢?一般来说,它主要来自家人、朋友、同事等个体所处的人际交往圈,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社会支持资源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使个体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实践证明,人生态度较为积极者比消极者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更容易获得社会支持,即他可支配的社会资源会更丰富。相反,一个人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他(她)所获得的社会支持相对较少,那么他遭受挫折时获得的帮助也比较少,受到的伤害就比较大,而经常性的并且较严重的挫折对人格的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辛自强等人发现,朋友、邻里、同事、配偶、父母的支持以及个体参与团体的程度能增加个体的正向情感;缺乏朋友、配偶和父母的支持,遇到烦恼时不懂得利用社会支持的个体会产生较多的负向情感;得到朋友、邻里、配偶、父母的支持并主动参与团体活动的个体更能经常地体验到快乐感。[5]也就是说,情绪积极的人在良好的人际环境里可以寻求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可以及时宣泄和排解内心的痛苦,并及时获得社会支持系统中的心理支持,建立正向的自我认知体系和自我评价体系,因此更容易形成健康的人格。换句话说,个体可以以自己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而具有更多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更多地体验到积极情绪,促进其积极人格的形成,二者相辅相成。

第五,成功心理教育通过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影响其人格

成功心理教育强调心理调适能力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因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有助于个体保持良好情绪状态,提高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质量以保证人格的健康发展。心理调适能力依赖于人自身内在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有效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直接决定着个体对生活事件的认识和处理态度: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健全,情绪就趋于稳定,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不健全,情绪稳定性就差,而高宏生等人的研究证明情绪稳定性差者心理疾病症状发生比例较高。因为,具有正确的应激和心理防御系统从而具备较高心理调适能力者能控制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遇到负性情绪困扰时,能及时加以宣泄和控制,并能尽快予以调节,也就是说,有效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由于具备良好的应对方式,所以能够降低负性事件对心理的损害程度。[6]而不具备正确的应激与防御系统、心理调适能力较差,从而情绪稳定性较差者受到负性事件的损害程度就比较大。因此,成功心理教育,通过引导青年人提高心理调适能力来保持良好心境,逐步建立起正确地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而这一防御系统则通过比较固定的应对方式及所能带动的支持体系和防御体系对稳定的人格特征起着长期的影响作用。所以,在生活中,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善于控制和把握自己情绪的人往往都是人格比较健康的人。

综上所述,成功心理教育通过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建立客观、全面的归因方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建立正确的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应对人生问题的方式形成个体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积极的行为特征,同时,这些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积极健康的行为特征久而久之就会逐步稳定下来构成当事人积极而健康的人格。

三、重视成功心理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一)在高校德育中引入成功心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认识到成功心理教育是借鉴成功学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成就,旨在开发大学生的潜力和能力、激情和热情,树立其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引导大学生尽早确立人生及事业发展的目标,以达致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之目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格状况(主要是个性心理品质方面)普遍存在的诸如缺乏正确的自我观念;心理调适能力较弱,挫折承受能力较差;人际交往存在烦恼;人生发展目标缺失;意志品质薄弱等问题,我们认为在德育实践中引入成功心理教育不失为提高德育实践效果的新途径。

首先,开展成功心理咨询教育能够弥补传统德育在培养“健康人格”方面的局限性。传统德育虽然重视人格培养,但它更多的是强调人的共性培养,对人的个性发展和塑造未给予足够重视。具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意主导价值观念的灌输和共同理想的传播,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使德育课难以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因此造成德育课效果不佳的现状。因此,在德育课中引入成功心理教育适应了当前青年人成才成长的迫切需要。

其次,开展成功心理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潜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现代心理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现实中每个人只利用了自身潜能的很少一部分。威廉·詹穆斯认为一般人只实现其潜能的1/10[7]。大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能处于巅峰时期,智能处于高峰期,更是具有巨大的潜能。一个人正如未经打磨的含有钻石的料石,如果未能发现钻石存在于其中,只能当作一般的石头;如果知道含有钻石不知如何开发,只能当料石出售;如果知道含有钻石,并知道怎样打磨钻石,就能把他变成熠熠闪光的钻石。人也是如此,关键是如何认识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据台湾对一项历届会考状元事业发展的研究表明,这些智力优异的人士,只有一半人获得了成功,另一半人则过着非常平庸的生活。所以,要获得成功,除了智力因素还需要良好的情商和较强的心理素质。因此,要接受有关成功心理方面的知识和训练,使每一个大学生都尽可能实现自我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极具竞争力的人才。

再者,开展成功心理咨询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良好的心态一方面来源于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前面已有论述),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个人明确的发展目标。如果一个人有明确而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就会从不懈努力中得到快乐和满足,心理抑郁、焦虑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从而比较容易保持心理健康。据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对职业的不满意都与心理疾病呈正相关。当前大学生因为职业发展目标模糊,感到前途迷茫,产生心理抑郁、焦虑的可能性较大;再加上学业和经济压力过大等原因遭遇心理问题的可能性逐年增加。因此,当前高校大学生中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与前途迷茫,没有信心,压力过大有关。相反,如果对自己的发展很有信心,远景非常明确,并能从生涯发展中感受到快乐,即使遇到再大的学业、经济、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挫折,也会想办法克服,而不是放弃。因此,对大学生开展成功心理教育,更容易使之保持健康的心理。

最后,开展成功心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理性面对就业压力。成功心理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发展方向,尽早对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让青年学生对未来怀有梦想和信心,对现实有清醒认识,并激发其从现在做起的奋斗意识。因此,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会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如更愿意从基层做起,主动选择艰苦的工作环境,甚至尝试在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创业。同时,在未来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也能够从容应对,顽强拼搏。这些都会缓解当前由于就业压力过大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失衡的问题。

(二)抓住人格形成关键时期,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大学阶段是个体心理、生理迅速成熟又不够成熟的时期,也是个体人格成熟和完善的关键时期,所以高校德育部门和管理机构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在德育实践中引入成功心理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康与完善。在探索成功心理教育进高校德育的实践中,我们提出下列实施方案供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第一,在德育课堂引入成功心理教育的内容。一方面,介绍有关成功心理教育的理论,另一方面,借鉴成功学的心理训练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与困惑。在理论上,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确立自信、乐观的积极心态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消极的自我评价,建立客观、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在实践上,引入成功心理训练的方法:如自我激励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自我激励的具体方法,不断激发自我,让自己充满信心地投身于所选择的方向和目标中;在心理调适方面,掌握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方法,如分析压力源,变集中为分散,各个击破的策略;在掌控情绪方面,学会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顺境与逆境;在设立目标方面则给出一些更为具体的方法。如:确立目标必须是长远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目标明确而且要量化等。这些具体的方法和原则无疑对学生们在理想教育方面有很大的启迪和帮助,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除了自我激励,确立目标方面,还有锻炼意志品质的具体方法也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意志力的大小决定着人们干事情的目的性、持久性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性,因此引入成功学及成功心理训练在意志训练方面的方法也会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实效性。

第二,开展成功心理咨询。除了在德育课堂向学生讲述成功教育的知识,还可以在课外进行成功心理咨询,使之与课堂形式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比如:成功心理个别咨询,即根据来访者的实际,就成功心理的各个方面向来访者提供咨询,在深入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的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除此之外,在大学生中进行成功心理团体咨询,即对具有相同需要的来访者进行团体咨询,就某一主题集中讨论或就成功心理学的各个方面给学生团体提供集中咨询。

第三,开设专门的成功心理学课程,举办成功心理教育讲座也是在大学生中普及成功心理学知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高校德育部门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大学生成功心理学》教材以丰富成功心理学的内容,同时,力争使这门课程成为全校的选修课甚至必修课,从而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学习有关成功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来提高和强化心理素质。

总之,人格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为了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抓住其人格形成与完善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

[1]白博文.心理卫生与教育[M].台北:复兴图书出版社,1986.

[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Volling,B.,MacKinnon-Lewis,C.,Rabiner,D.,&Baradan,L.Children's social competence and sociome-try statuary:Further exploration of aggression,socialwithdrawal,and peer rejection[J].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1993,(3).

[4]Nolen-Hoeksema,S.,Girgus,J.S.,&Seligman,M.E.P.Predictors and consequences of childhood depressive symptoms:A5-year longitudinal study[J].Journalof Abnormal Psychology,1992,(101).

[5]辛自强,池丽萍.快乐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1,(5).

[6]高宏生,曲成毅,苗茂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9).

[7]Lifeld F W.Copying styles of chicago adults:effectiveness[J].Arch Gen psychiatry,1980,(37).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人格个体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How Cats See the World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