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高中建设
——“伪概念”的真趋势

2012-08-15 00:45余奇
关键词:特色学校办学优质

余奇

(佛山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 佛山 528000)

特色高中建设
——“伪概念”的真趋势

余奇

(佛山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广东 佛山 528000)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校园文化、不同的规章制度,这些使得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此说来,特色高中似乎就成了一个“伪概念”,似乎每一所学校都是特色学校。实质上,建设特色高中就是要在学校原有的文化基础上提升学校办学的品质内涵,以使学校更好地彰显特点:优质、独特和稳定。

特色高中;建设;高中教育

近几年,在各类教育新闻或专业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重点高中”词汇出现的频率似乎正逐渐减少,而“特色高中”的提法逐渐增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有两处着重提到特色学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开展高中办学模式多样化试验,开发特色课程。在2009年的“中美高中特色办学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并讲话,中美两国专家和近四百名高中校长深入研讨了高中特色办学的内涵与模式,袁振国、陶西平等国内知名专家发表了自己对高中发展的见解,其中共同的观点是:高中特色办学势在必行。同时,国内各地特色高中建设也如火如荼地展开,并纷纷出台特色高中建设方案。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校园文化、不同的规章制度,这些使得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此说来,特色高中似乎就成了一个“伪概念”,似乎每一所学校都是特色学校。真的是这样吗?如果从应然的角度看,这个命题确实成立。但从实然的角度看,却有不同。如果真是每一所学校都是特色学校,为何又有要建设特色高中一说呢?同时,为什么要建设特色高中?什么是特色高中?如何建设特色高中?这些命题已经成了高考之外当前普通高中教育关注的热点话题。回答好这些问题对于目前高中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为什么要建设特色高中

欧美许多国家早在20世纪末就开始推行特色高中建设。例如,1994年英国教育与就业部就制定了特色学校计划,三年后,政府资助扩大特色学校计划,并将其作为中等教育改革的中心,特色学校成为政府提高中等教育标准的一个重要部分。

高中教育是为高等教育做准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早已经从少数的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所以,如同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一样,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次重要转型。很显然,传统的以培养精英人才为己任的高中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应该说,特色高中发展思路,不仅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终身发展有利,而且对学校的广育人才、错位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目前的形势看,我国高中学校发展已出现趋同性,尽管每一所高中都有不同的校名、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校园文化,但其却有着惊人相似的发展取向——高考。上线人数多、重点率高就成了名校的代名词,也成为衡量高中学校质量好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准。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已经表明,传统上强调的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方面的发展,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的空间智能较强、运动员的肢体运动智能较强,虽然属于不同类型,但这些人都应该属于智力超常。但在实际中这些类型的学生很可能并不被传统意义上的“重点中学”所接纳,他们的天赋在目前的选拔评价体制下很可能就被埋没、浪费。如此模式不仅对学生个性成长不利,实质上高中学校办学者也有苦难言。传统上高中实质上主要就是两大类:重点和非重点,重点高中能招录到高分考生;普通高中为了生存,在高考的道路上用汗水来追逐,这就如同体育场上让普通人和体育特长生来赛跑,许多普通高中苦不堪言,教师很清楚这不是一个公平的较量,却又无可奈何,所以违背教育规律的“拔苗助长”的现象屡见不鲜。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指出,创办特色学校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只有办出各自的特色,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个性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从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教育公平的高度强调了建设特色学校的重要性。特色教育是一种适合性教育、全纳性教育,意味着为所有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指基础素质的发展,而且是指基础素质和特长相结合的发展。通过教育实现人尽其才、生尽其能,才是真正的教育公平。

二、什么是特色高中

关于“特色”,现代汉语词典这么解释: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如果套用这个概念,那么特色高中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能够表现出独特的色彩、风格的高中学校。不同的学者对特色学校有不同的理解,比如有学者认为,“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1]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胡金波认为,所谓办学特色,指的是一所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2]这些观点都比较好地代表了对特色学校的看法,而且,有三个共同的核心关键词最能体现特色高中的特点:优质、独特、稳定。这与商业管理界公认的“竞争战略之父”、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的三种竞争战略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在自己广为流传的著作《竞争战略》一书中,为企业提供了三种竞争战略:总成本优势战略、差异化战略和专一化战略。同样作为社会的组织,学校竞争战略发展可以借鉴这三种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可以理解为“独特”,专一化战略可以理解为“稳定”,唯一需要解释的是由于教育独特的公益性,首先要考虑的是质量,而不是成本,那么总成本优势战略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优质”。

所以,建设特色高中实质上是要在学校原有的文化基础上提升学校办学的品质内涵,为了使学校更好地彰显三大特点:优质、独特和稳定。但在实践中,我们常可以发现许多学校强调了“独特”,而忽略了“优质”,即在办学过程中,有独特的校园文化、独特的校本课程、独特的学校管理等,最为常见的现象是学校有某方面的特色,包括某方面特长生的培养、学生社团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这些“独特”值得鼓励,值得探索,值得实践,但这只是学校“特色”,我们不能将此等同于“特色学校”。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优质”、“稳定”,同样不可或缺,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优质”,这是由教育本质所决定的。依个人之见,“优质”要素还应该放在“独特”要素之前,即无论哪种类型的学校或者高中,首先需要追求“优质”,即优质的教学、优质的学校管理、优质的学校环境等等,这个是办学首先要义之所在。其实,“特色高中”首先必须是“优质高中”,而“优质高中”不一定是“特色高中”。现实中,有学校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过分倾向于特色项目而忽视了学校存在的基本价值目的,这样创建特色学校只会本末倒置。“独特”须建立在“优质”基础之上,否则只能为无本之木。

另外就是“稳定”这一特征。大家共同认可的特色学校,都是有多年的办学历史和极高的声誉,高中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在向优质学校迈进,抓学校特色的过程中,可能有“不稳定”因素,比如,学校德育的特色在哪里?是我们的管理模式有特色,还是学生社团活动有特色?学校教学特色在哪里?是我们的校本课程有特色,还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特色?等等,我们的校长和教师可能有些迷惑,可能会遇到各种选择,但只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只要有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这种选择最终会形成全校师生的共识,从而在“优质”与“独特”之路上日趋“稳定”,最终形成特色学校。

三、如何建设特色高中——以佛山一中为例

如何建设特色高中是办学者最关心的问题。在特色高中这个概念提出之前,国内外就有许多学校实质上已经成了特色高中的雏形或代表,社会也早已认可这些学校为特色高中。英国的特色高中建设有技术特色学校、语言特色学校、艺术特色学校、运动特色学校,还包括与高校在课程等方面衔接的特色学校等。国内特色高中建设近两年也在各地迅速发展。南京于2011年被列为国家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后,制定了《南京市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实施方案》,预计十年后南京所有高中将按四种模式分类:高水平综合发展高中、高水平特色发展高中、高水平普职融通高中及国际高中。另外,北京、天津、苏州、大连等地都在大力推行特色高中发展。例如,2011年底北京确定了首批特色高中名单,包括北京65中、工美附中、北京二中、北京35中等四十多所学校,特色内容包括舞蹈、美术、科技等。

研究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得到建设特色高中的一些启示,比如南京将高中分为四种模式;同时,具体到某所高中学校如何建设,又可以由各种特色项目带动,比如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特色校本课程等等。

所以,建设特色高中首先要找准学校的定位。就佛山一中来看,学校建校近百年,作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培养了无数的各行各业的社会精英,所以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培养高素质现代人;同时,作为广东历史名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岭南文化中开放包容、拼搏进取、务实致用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仅是岭南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学生终身成长的宝贵的素质教育财富。培养“高素质现代人”和富有“岭南文化精神”这两点就成为了佛山一中创建特色高中的基本定位,既与其他的高中有共性,也有佛山一中的独特性。其中具有岭南文化既可以看作是办学的基本定位,又可以看作是学校特色的重要部分。定位很重要,这需要根据学校的历史、地理环境、人文氛围、师生特点、社会资源等等综合考虑。

那么学校特色建设具体由哪些载体来彰显呢?佛山一中在打造特色学校上,注重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文化引领。把强烈的家国情怀、顽强的生存能力、睿智的经济头脑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岭南文化中重要的特质,并以此作为校园文化熏陶学生成长;二是以课程为突破口。特色校本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对于学生个性成长具有积极意义,佛山一中将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分为“人文与社会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两大类,制定校本课程计划,并形成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时安排和评价体系。三是以活动来促进,除了隐性课程,学校还注重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体艺节、科技节、学农、军训和丰富的社团活动中,始终坚持体现两大主题:渗透“岭南文化精神”和培养“高素质现代人”的思想。[3]当然,特色高中还应体现在师生、体现在课堂、体现在学校的各个细节和各个方面,所以除以上三个方面,在教学上,佛山一中坚持“活教活学、轻负高效、主体发展”的教学理念,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式方法贯彻落实到课堂、落实到教师备课、落实到学生学习中去。

[1] 龚春燕,胡方,程艳霞.创特色学校 育创新人才[J].中国教育学刊,2008(2).

[2] 胡金波.推进普通高中以优质强化特色[N].中国教育报,2010 -11-01.

[3] 佛山市第一中学.深化课题研究,建设特色高中[J].课程教学研究,2012(1).

【责任编辑 冯自变】

2011-11-16

余 奇(1981-),男,湖北蕲春人,佛山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岭南文化培养高素质现代人》(GHB093134)

1672-2035(2012)01-0154-03

G639.28

A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办学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