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师院校教师的角色创新

2012-08-15 00:47程亚焕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高师观念院校

程亚焕

(通化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唯创新是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恰恰是教育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基于此,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成为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这无疑对教育教学的承担者——教师自身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是未来教师的摇篮,在全面推行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高师院校教师准确把握角色定位,不断寻求角色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师教师的角色定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教育创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孔子曾经诠释了教师的角色内涵,将“为师之道”概括为“君,亲,师”.“君”是指当教师的要道德高尚,举止得体,专业知识渊博,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亲”是指教师要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师院校教师又该有怎样的角色定位呢?笔者认为应着眼于“教”和“师”两方面.首先,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执行者,从科研促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该是学者、研究者;其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还应该是教育者、管理者、示范者.从治学态度、学识水准、职业素养等方面不断自我提升,才能扮演好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这一角色.

2 高师教师的角色创新

2.1 社会发展进步是角色创新的内在动力

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不断进步,促使我国的教育发展方向必须符合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教师专业化.因而,我国的教育机制开始由独立封闭的“师范教育”向多元开放的“教师教育”转型.这就意味着“培养教师”已不再是高师院校的专利和特权,其他高校也可以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1].这一变革势必使高师院校在生源问题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首先,科班出身的高师院校毕业生虽然在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远胜于综合大学的毕业生,但随着教龄的增长,要成为一名学者型或专家型的高水平教师,高师院校的毕业生则往往缺乏后劲[2].而现代教育提倡教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变,后者势必会成为未来教师队伍的主流.因此,用人单位喜欢哪类院校的毕业生不言自明.市场需要是导向,有志从事教育的学生在择校时必然会产生分流,不再出现“全部填报高师院校”的情况.其次,现代人在衣、时、住、行各方面都有强烈的品牌意识,学生择校也不例外,那些学科性强、知名度高的综合大学自然更具吸引力.高师院校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在办学理念、师资培养、教学设施及管理等方面肯花大力气,肯下真功夫,尤其要以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和先进教学理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吸引学生,增强竞争力.

2.2 转变教育观念是角色创新的首要前提

哈佛大学前校长陆登庭曾指出:“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3]最好的教育需要最好的教师.在21世纪的今天,最好的教师应该既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又有高度的创新能力.道理很显然,教师尚且缺乏创造力,何谈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创新精神,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即由农业文明时代的“承传型”,工业时代的“标准件型”的教育观念向信息时代的“创新型”教育观念转变;由“应试教育”价值观向“素质教育”价值观转变;由偏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念向重视学生情感与理性协调发展的观念转变;由“师道尊严”向“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转变;由重视培养学生竞争的观念向重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观念转变[4].

2.3 合理的专业化结构是角色创新的必要条件

“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一是自己拥有'内容、技能、价值观'等.二是能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获得这些内容”[5].亦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构建合理的专业化结构,否则具备和体现创新精神就是奢谈.合理的专业化结构包括全面、精深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职业素养及高水平的教学技能.教师只有精通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高屋建瓴地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进而激发其求知欲和创造力.高度的职业素养要求教师既有高尚的师德人格,又有完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衷地生发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服务学生的强烈意识,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高水平的教学技能要求教师不但懂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还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唯有如此,才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2.4 先进的教学模式是角色创新的重要体现

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简单化,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方法传授知识内容,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态度权威化,主观意识太强,忽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式统一化,过于强调教学方式的整齐划一,忽视教师教学的个性突现;价值观念功利化,过于强调高分数和升学率,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僵化的教育,它泯灭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扼杀了创造性思维.”[6]先进的教学模式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教学效果都皆然相反.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是具备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

3 结束语

“教师角色创新”以其在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独具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关注和研讨的热点问题,这还不够,关键还要在实践中真正身体力行,使之落到实处,而非仅仅流于口号和形式.作为肩负“教师教育”重任的高师院校教师,这一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和深思.“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备并着力体现角色创新以期培养创造型人才,任重而道远.

[1] 袁振国.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变[J] .中国高等教育,2004(5):29-31.

[2] 王子兴.论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J] .数学教育学报,2002,11(4):63-67.

[3] 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纲论[J] .教育研究,1999(8):8-15.

[4] 刘树仁.论实施创新教育应注意的几个倾向[J] .教学与管理,2001(6):7-9.

[5] 王建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政策的选择[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5):1-2.

[6] 姚锡远.关于创新教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20-23.

猜你喜欢
高师观念院校
维生素的新观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健康观念治疗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