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人员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2012-08-15 00:50曾卫平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湖南益阳413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年14期
关键词:锻炼者意向主观

□ 曾卫平 燕 成 汪 丽(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湖南 益阳 413000)

1 、在职人员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分析

分析显示各维度整体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可以看出,行为认知和锻炼态度这两个维度,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基本保持一致,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现象,并且在锻炼态度这一维度上,非锻炼者较锻炼者得分还有所偏高。

2 、在职人员锻炼态度八因素与锻炼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锻炼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以锻炼态度为因变量进行路径分析,并就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共有 3条显著路径,高情感体验预示着有较高的目标态度和行为习惯,目标态度对行为认知具有一定的显著作用。(2)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习惯、目标态度及行为认知这5个因素对锻炼态度有直接作用,但并不显著,这一点可能有力的说明具有高锻炼态度,并不一定代表是一个具有锻炼行为的人,因此也就无从谈起情感体验了。(3)主观标准对锻炼态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社会支持系统在这一阶段的作用并未表现出来,可以认为就我国在职人员群体而言,主观标准与锻炼态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当然,这一结果也可能存在文化上的差异。

锻炼行为影响因素模型 根据本研究对锻炼者与非锻炼者的界定,进一步考察对锻炼者影响的8个因素,在进行的回归分析中,发现有5个因素影响较大。结果显示,(1)存在多条显著路径,仅行为控制感对行为意向的作用不显著,表明在体育意向阶段,还未形成行为控制感或者说行为控制感不高;(2)主观标准对锻炼行为的作用非常明显,预示着社会支持系统在这一阶段的重要性,(3)情感体验对锻炼行为有着重要的直接作用,高的情感体验预示着高的锻炼行为;(4)行为意向对锻炼行为具有重要的直接作用,这一点与以往的相关研究一致,即行为意向是锻炼行为的重要调节变量。(5)主观标准对行为控制感、行为意向存在显著的作用,表明主观标准对锻炼行为的最终形成还发挥着重要的间接作用。(6)锻炼态度所包含的5个因素在这一阶段对锻炼行为的作用均表现出显著性水平。(7)行为控制感与锻炼行为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这一点有待于进一步思考,由于该研究中非锻炼者较锻炼者在行为控制感上得分有所偏高(但得分相差不大,显著性仅是统计参数),故呈一定的负相关变化,但行为控制感对锻炼行为的作用还是比较显著的。

3 、在职人员锻炼态度、意向(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明确在职人员锻炼态度、行为意向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探究三者之间的实际作用效果,建立基本结构路径图,统计结果显示,(1)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直接作用并不显著;(2)锻炼态度对行为意向的作用也没有呈现显著作用;(3)行为意向对锻炼行为呈现显著的直接作用,表明高行为意向预示者高的锻炼行为。通过该路径分析,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HAPA 理论有其合理性,即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是两个分离的过程。

从获得的结果来看,我国在职人员群体在非锻炼者与锻炼者之间存在多维度的显著差异,但在行为认知与锻炼态度两个维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对我国在职人员群体而言,锻炼态度与行为认知与锻炼行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具有高锻炼态度或行为认知的在职人员,并不一定就是锻炼者,在具体调查中发现,许多的在职人员具有高的锻炼态度或认知,但却未能从事锻炼行为。这一点符合 Allport 对锻炼态度的理解,他认为态度可以分为目标态度和锻炼态度,目标态度对锻炼行为起着重要的预测作用,目标态度对行为有直接的启动作用,而不是锻炼态度,本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点。对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路径分析,结果标明,锻炼态度这一维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意味着具有高锻炼态度的个体并不一定参与锻炼,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动机问题)。而进一步的研究也表明:主观标准这一因素对锻炼行为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主观标准在锻炼态度上并没有表现出较大的预测作用,而对锻炼行为存在极其显著的直接作用,对行为意向的作用并不明显,这可能表明锻炼行为是主观标准和行为意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锻炼行为的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及显著性,在确立了该量表中5个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共10条作用路径,结果显示,9条路径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1),主观标准、情感体验及行为习惯等因素的作用极其明显,这进一步表明:良好的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及行为意向可能是最终促成锻炼行为的调节变量,是产生实际行为的先决条件,而行为习惯可能是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因子,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锻炼形成及保持的重要机制。由于在研究当中,发现行为意向(动机)对锻炼行为的产生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此,就锻炼态度、行为意向及锻炼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锻炼态度对行为意向和锻炼行为的直接作用并不明显,但存在行为意向这一变量,而且行为意向对锻炼行为的直接作用是非常显著的(P<0.001),但仅从这3个角度比较难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虽然行为意向对锻炼行为的作用显著,但如果要实现行为意向到锻炼行为的最终转换,则需要情感体验、主观标准及行为控制感等变量的共同作用。

4 、结论

4.1 、在对该问题的研究当中,笔者发现,我国在职人员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存在行为意向这一变量,行为意向对锻炼行为起着重要的直接作用,但需要有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锻炼态度与锻炼行为之间可以认为是两个隔离的过程,基本符合 HAPAP理论,但该理论提到的意志的作用需要进一步检验。

4.2 、锻炼态度量表的8个维度对区分锻炼者与非锻炼者的预测作用比较明显,但也可以看出,关于行为认知和锻炼态度这两个维度上,锻炼者与非锻炼者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现象,并且在锻炼态度这一维度上,非锻炼者较锻炼者得分还有所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锻炼态度并不是影响行为最终产生的根本原因,高的锻炼态度并不一定就预示着是锻炼者,可能存在其他重要影响因素(如动机)。当然,这就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4.3 、锻炼态度量表的各个维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并且各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这一点符合假设(3)、(4)和(5)。为此,可以将我国在职人员锻炼行为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即锻炼态度阶段和锻炼行为阶段,前后两个阶段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在锻炼态度阶段,各影响因素作用并不明显,而在锻炼行为阶段,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行为习惯及行为意向的作用非常显著,同时行为习惯也可能是锻炼坚持性的重要保证,但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

[1]毛荣建.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与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28-32.

[2]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莫连芳.对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概念的界定[J].江汉论坛(自然科学版),2007,35(1):91-93.

猜你喜欢
锻炼者意向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关于赛艇训练中的有氧训练探究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浅谈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如何通过心理辅导提升健身健美训练的效果
每天慢跑可延缓细胞衰老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