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安全生产培训现状及对策

2012-08-15 00:54张俊琦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潍坊市机构考核

张俊琦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 266100)

一、安全生产培训的含义

安全生产培训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生产培训就是指安全生产教育,即通过各种形式,包括学校教育、媒体宣传、政策导向等,努力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学会从安全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要从事的活动和面临的形势,用安全的观点解释和处理遇到的新问题。安全生产教育主要是一种意识的培养。狭义的安全生产培训相对于安全生产教育,其范围要小得多,内容要具体得多。它主要是一种技能的培训,使人掌握在某种特定的作业或环境下正确并安全地完成其应完成的任务。

本文关于安全生产培训的定义采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的规定,即是“以提高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培训的对象是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普通员工等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

二、潍坊市安全生产培训的现状

潍坊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统一领导下,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业务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勤奋工作、积极实践,着力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构建安全生产培训长效机制。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山东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契机,加大安全培训宣传教育和执法监察力度,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安全培训机构体系,完善充实安全培训师资队伍,积极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和扩大培训规模,严格培训监督考核,推动了全市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稳步前进,为促进潍坊市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潍坊市现辖奎文、潍城、坊子、寒亭、青州、寿光、诸城、安丘、高密、昌邑、临朐、昌乐12个县市区和高新、滨海、经济、出口和峡山五个开发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60万。全市企业类型众多,安全培训对象面广量大。全市共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3万余家,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4384家;高危行业从业单位3782家,从业人员43万人。因此,安全培训机构建设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2006年,潍坊市根据《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山东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规定》和《山东省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按照“条件成熟,机构合理,总量控制”的原则,积极组织有条件的单位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申报安全培训资质,省安监局组织审查验收。目前,全市共有15家有资质的安全培训机构,其中,三级安全培训机构2家,设在市一级;四级安全培训机构11家,设在县市区一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机构13家,分布在市、县两级;15家安全培训机构中有11家同时具备两种类型的安全培训资质。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安全培训机构体系,为依法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创造了条件,也为构建安全生产培训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潍坊市安全培训机构是如下布置的:潍坊市设有三级安全培训机构2家,有1家同时具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资质,主要承担全市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的安全培训;在市辖奎文、潍城、坊子、寒亭四区中,有条件的3个区各设立一家四级安全培训机构,同时具备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资质,主要承担本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的安全培训;没有设立安全培训机构的区和五个开发区的安全培训工作全部由市三级安全培训机构承担;在青州、寿光等8个市、县各设立一至二家安全培训机构,主要承担本市、县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的安全培训。设立两家培训机构的市、县,两家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没有交叉,即分别具有四级安全培训资质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资质,避免在安全培训工作开展初期,由于现有培训资源有限而导致恶性竞争,不利于安全培训机构整体发展的情况出现;同时,市、县两级安全培训机构在培训范围上有所侧重,避免市、县安全培训机构的业务冲突,尽快推动面上安全培训工作的展开。

三、潍坊市安全生产培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潍坊市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体系建立的时间较短,基础比较薄弱,整体效能还十分有限,面临着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的考验。根据调查,潍坊市2485家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中,新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占很大比重,有半数以上的企业成立时间不足5年,安全管理基础薄弱;部分企业工艺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信息自动化控制水平低,安全保障能力差;同时,大批人员走进工厂,其中很多人未经专业安全技能培训,没有做到“先培训后就业,先取证后上岗”,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隐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市生产规模、产业门类、企业类型迅速扩张,大量农民工进入生产经营领域,特别是进入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等高危行业。据统计,全市企业员工中农民工所占比例接近40%。由于农民工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加之很多企业对于新职工“三级”(厂级、车间、班组)安全培训执行不严,导致其缺乏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较差。在潍坊市近两年企业职工死亡事故统计中有70%的死亡人员是农民工,因此,加强农民工安全培训任务艰巨。在市场经济中,有些企业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重效益、重生产、轻培训、轻安全的现象严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投入机制不健全,安全生产条件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安全培训投入更没有保障。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发展日益深化,迫切要求安全培训的内容要及时更新,安全培训的手段要更加快捷,安全培训方式要更加灵活,从而有效地扩大安全培训范围,提高安全培训效果。近年来,潍坊市积极扩大利用外资,吸引外资投向高端技术密集的产业和产品,重点引进了一批产业层次高、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先进、带动能力强的外商投资大项目,其中,相当一部分设备和工艺复杂,掌握难度大,如果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培训不到位,将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

潍坊市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在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大潮中面临着巨大挑战,任务艰巨,现有的基础薄弱、能力有限的安全培训体系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依法培训的意识不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不少企业对于安全培训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法律法规,职工未经培训就上岗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没有真正落实。

二是安全培训的监管执法力度不够。潍坊市安全监管的任务十分繁重,但安全监管执法人员较少,市级安全生产监察支队有10人左右,各县市区监察大队多则10人,少则三四人,执法人员与监管对象对比悬殊,对企业的安全监管特别是安全培训的监管难以全部到位,使得有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逃避检查,或者伪造职工培训记录应付安全检查。

三是安全培训机构建设有待加强。总的来看,潍坊市各级安全培训机构普遍成立时间较短、整体实力较弱,实习操作教学设备配备不足,造成过于注重安全理论的教学,实际操作技能培训不够,个别培训机构甚至没有配备触电急救模拟人等必须的培训设备。调查发现,个别培训机构收取的安全培训费用,真正用于安全培训教学的不到20%,不严格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组织培训,忽视甚至取消了实际操作培训,根本无法保证培训质量。

四是安全培训的质量有待提高。由于企业类型差别较大,培训学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有差异,同样的培训内容对于不同的人员,效果也不同。某些安全培训机构在强化服务意识的同时,过于迁就企业需要,培训质量把关不严,安全培训内容不能有效保证。培训学员由于生产、生活压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对培训质量缺乏严格的考核认证,对培训机构和受训人员缺乏有效的双向制约机制,不能完全杜绝培训中“宽进宽出”、“高分低能”,甚至“只要交了钱就能拿到证”的现象。

四、潍坊市安全生产培训的对策措施

潍坊市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初步建立,成效显著,为潍坊市的安全生产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同时,潍坊市安全生产培训体系也面临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既要注意防止安于现状、麻痹松懈,又要注意防止畏难厌战、止步不前。当前,如何通过艰苦努力、扎实工作,改进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实现安全培训工作的大发展、大跨越,是潍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推进“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安全培训体系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也是企业职工和广大市民的迫切要求。因此,对于安全培训体系建设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坚定的决心,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冷静观察、积极应对,迎接挑战、攻坚破难,全力改进和完善潍坊市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出培训体系的重要作用。

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树立依法安全培训理念。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重点抓好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的落实。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履行安全生产义务。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这是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企业必须严格落实,保证所有员工熟悉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技能,识别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实现安全生产。

政府作为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必须依法落实监管主体责任,通过构建政府层面强有力的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健全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完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机制,建立起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要把安全生产培训作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制定严格的考核目标,建立安全培训责任追究制度,避免安全培训“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说在嘴上”的现象,对培训工作不落实、效果差,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2.加强安全培训体系基础建设,实现安全培训质的跨越。

按照安全培训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培训资源。根据潍坊市各地区安全培训的规模和实际需要,因地制宜,打破地域限制,合理布局安全培训机构,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促进安全培训机构的整体发展。目前,山东省和潍坊市都没有安全生产专业培训基地,各类安全培训机构中普遍缺乏安全生产专用的高水平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安全培训没有充足完善的物质、技术、设备等支撑条件,造成安全培训难以形成快速、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难以向更高层次推进。因此,应加快安全生产专业培训基地建设,特别是加快建立规模大、设施全、档次高、辐射能力强的市级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安全实际操作技能培训,突出安全事故模拟演练培训,突出安全生产高层次、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培训,培训高素质企业员工。培训基地建设所需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政府根据本地区安全生产状况与事故灾难防范重点行业开展安全培训,重点扶持安全培训重点研究课题,并将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逐步解决安全培训的经费来源,健全安全培训投入保障机制。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义务,但是目前企业对安全培训的投入明显不足,这种情况在短期内还不能有较大改进,因此,要明确企业安全培训费用在已提取的安全生产费用和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的使用比例,严格监督检查,确保落到实处;同时,市政府设立安全培训专项基金,从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会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纳入专项基金,用于企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等重点人群的安全培训。加大政府对安全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扶持大型安全培训规划和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全面工作的深入开展;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个人通过各种形式对安全培训进行捐赠、赞助和支持。目前,安全培训的考核经费没有来源,很难保证培训考核特别是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效果,对此,政府应将安全培训考核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安全培训考核所需的人、财、物得到落实,把牢安全培训出口关。

3.严格安全培训考核,促进安全培训质量的提高。

根据安全培训“教考分离”的原则,对企业各类从业人员的培训由企业或安全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因此,必须加强对安全培训质量的监督考核。安监部门要对企业从业人员“厂级、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培训资金的制定、实施和落实情况,检查企业职工的培训档案和持证上岗情况,确保企业培训落到实处。健全安全培训的质量评估机制,依据安全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等要求,制定科学的质量评估指标,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对安全培训的需求调研、培训方案、实施过程、培训效果等进行全过程的评估,对培训人员在培训时的参与性、理解性、学习效果以及培训结束后安全意识与安全行为上的改善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效果,可以及时发现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偏差,修改完善安全培训工作计划;可以对安全培训机构进行科学的评价,适时调整培训机构与布局,促进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

安全培训的考核是由各级安监部门负责实施,是安全培训的最终出口关,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培训的考核措施,促进、提高、保证安全培训质量。目前,除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外,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的考核都是理论考核,而理论考核主要采用了笔试答卷方式,由于培训人员数量多,阅卷任务重,现有的笔试答卷的理论考核方式严重制约了安全培训的考核效率。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更为切合实际、更为高效的考核手段,在潍坊市全面推行安全培训计算机考试系统,解决由于培训人员众多和考核人员人力的限制而导致的考核效率不高的问题。借鉴其他部门行业的成功经验,建立潍坊市市级安全生产培训考试中心,综合管理、指导全市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考核标准考核,重点突出安全实际操作技能的考核,解决目前实际操作考核薄弱、培训人员高分低能的现象,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从业者个人的安全需要,全面推动潍坊市安全培训考核工作向着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1]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2]周刚林.我国安全培训机构分布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4).

[3]赖辉.安全培训机构建设现状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8).

[4]张平远.我国安全生产培训现状与对策[J].煤矿安全,2002,(11).

猜你喜欢
潍坊市机构考核
潍坊市工商资本下乡赋能机制构建
基于层次聚类法的潍坊市新城区公共绿地建设
潍坊市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