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当代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2-08-15 00:42佘骁璇
文教资料 2012年3期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学生

佘骁璇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引言

1988年9 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决定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应运而生,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因素,而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研究生,培养和提高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新的含义

何为创新?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社会经济进步的动力,每一种形式都包括创新的内①,《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于创新的解释是:1.抛开旧的,创造新的;2.创造性,新意。对于教学活动而言,说到创新就会马上联想到学生突发灵感,根据自己的构想进行一些发明创造,其实,任何一个人只要能在同一问题上有与众不同的想法或者在解决问题上有独具匠心的方案等就可以算作创新,创新对于学生来讲并非遥不可及当然也不是唾手可得,创新能力是每个学生创新必备的前提,我们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②,而在今天经济化和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中国,创新型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性人才严重紧缺,这不仅制约了学生自身的竞争力,而且制约了我国的综合竞争能力,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③。

二、为什么当代中国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不难发现,当代研究生大多缺乏创新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学生的数量在增加,质量却没有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从学生自身情况来看。现在的社会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或者说是一个物化了的社会,学生缺乏创新的动力。对于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会提前做利益权衡,当不确定自己的付出能否得到足够的回报或者是否和得到的回报成正比时,我们很容易贪图眼前既得利益,轻易地选择放弃创新,循规蹈矩地重复着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了的道路,因为即使在已知的道路上不会获得太大的成就,也不会使自己在未知的道路上突然变得一无所有,这样的结果就会导致创新的道路如平静的湖面,偶尔才会泛起涟漪。进了大学以后,上课的模式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课程变得灵活,会有更多的时间供自己安排,不少学生都会选择兼职而放弃自习,因为这比在图书馆待一天来得更加有实际意义而且立竿见影;学生缺少创新的意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都已经习惯性地享受既成的科技成果带来的便利、舒适,高科技在减少不必要麻烦的同时,也削弱了对创新的追求,即使对于某些事物,我们产生了新的看法,萌生了创造的念头,但是马上又会坐等其成,因为我们相信迟早会有比我们更愿意劳动更愿意动脑的人来解决,我们在字典里已经无意识地把创新这个词屏蔽了,很少再思考如何改变和提高,只是顺其自然地去享受,去等待,已经忽略了创新意识的重要作用。

(二)从教学模式上来看。从小学到大学,老师一直重复着同样的传统教学模式,即灌输式,像鸟儿给自己的孩子喂食一样,我们都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有的老师照本宣科,使用的教材陈旧,上课内容缺乏新意,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式地学习,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或者是有的老师把重点的知识直接通过言语传输给学生,省去了思考的过程,而学生直接把PPT或者文档打印出来,考试前死记硬背,考试时按部就班,考试成绩看似很理想,但是考试后就抛到脑后,对实际工作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动手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惰性,不再思考,形成了“饭”来张口的定式,部分毫无顾忌地走在老师铺垫好的广阔平坦的大道上,当前面突然出现一个小水滩的时候,竟然不会试着思考从旁边绕过去。

(三)从课程的设置上来看。课程设置过于死板。课程早就被安排好了,基础课、公共课、专业课这些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学生很少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程,循环往复,就会觉得枯燥,上课内容索然无味,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既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践,又不能在实践的过程中验证理论,缺少了对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更别说创新了。

(四)从教育评价体系上来看。通常采用单一的方式,即学习评价中的总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或期末成绩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方式通常是一张试卷,但是这并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水平和能力。

三、如何提高当代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当前形式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我国高校的首要使命④。而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创新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创新能力是每个学生体现自身素质、展现自我的重要法宝,但是现实情况是中国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严重滞后,因此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根据切身体会,我简单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我认为这是提高创新能力最根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创新性思维对于常规性思维而言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多向性的特点,这可以深层次地帮助我们挖掘出自己创新的潜力。回想我们从小学到研究生的课堂,最大的改变是什么?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少了,默默听老师讲课的多了,小学时,我们的想法很单纯,把自己想到的表达出来,得到老师的表扬,生生间会很积极地比赛谁的想法又多又好,那时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没有受到外来的束缚,不会管自己的答案有多幼稚,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慢慢发生了变化,越来越看重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渐渐觉得举手回答问题是在炫耀自己的能力,自己的答案可能太简单或者是错的老师会不满意,有了心理负担以后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就降低了,当老师提问时便出现了不约而同低下头躲避的现象,再加上学生的从众心理,趋同大多数人认可的,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学习理念和周围的人保持某种程度的一致,就不会担心自己成为“异类”,觉得孤单,对于老师肯定的答案毫不犹豫记下笔记,对于不确定的或有疑问的不会刨根问底,缺少了批判精神。“从众定式”不一定是安全的,这可能让所有人都遇到困难,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扭转这个现象,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洛克菲勒曾说:“如果你想成功,你应该辟出新路,而不要沿着过去成功的老路走。”世界上的路不是走的人越多就越顺利,沿着别人的脚印,不仅会丢掉自己的新意还有可能掉进陷进。我们不能惧怕思考,不能过于注重别人的眼光,把思考当作把未知变为已知的途径,把创新仅仅当作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从中得到一种自信,一种成就感,而不只是带着功利心看待它可能产生的价值和对自己的影响。

(二)创新需要尽量独立思考,克服依赖心理,大胆探索实践,增强动手能力。我们不可能一直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只有自己努力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勇敢迈出前进的步伐,才能够成长,同时还要有勤奋刻苦、不怕困难的精神,浅尝辄止也许就和成功失之交臂了,有了想法就一定要试着实践,创新不是只靠空想,它是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日本有一个节目叫“超级变变变”,参赛队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三分钟之内用肢体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极具创意,富有幽默感,其实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很多获奖者都是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与表演融合在了一起,他们只是更加善于观察,更加善于思考,更加愿意付出行动而已,例如有一个以“影子”为题目的满分作品,是由四个高中女生完成的,一个女生在打篮球,她的影子也会跟着她玩,让人惊讶的是她的影子其实是她的同学装扮的,非常逼真,令全场感叹,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体凝聚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即善于看到自己的同行和竞争对手的优点和长处,在保持各自的风格和特点的同时,相互学习、鼓励、支持。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就能不断获得新思想,才能有“团队精神”⑤。合作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优势进行合理分工,实现理论和技术共享,不仅能学到对方已有知识和技术,而且能在实践中共同探索新技术,在一起研究的过程中学习,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智力,而且能开发群体创新能力。此外,面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想法都有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很有可能就是帮助我们打开思路,开启头脑风暴的关键,不仅是个人的合作,连企业也可以靠合作实现创新,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蒿甲醚系列产品的创新过程就是很好的范例,企业在合作创新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合作创新策略,利用互补能力实现了合作创新,这就是合作创新的魅力。

(四)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包括自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及和本专业无关的知识。基础知识是我们深入学习进行创新的基石,只有在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对本专业内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达到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⑥,基础知识的不牢固会严重影响到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根基没有打好,会影响到综合知识的稳固。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中,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知识像雪球会越滚越大,知识越多对未知世界的接触面也越多,就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去弥补,就像在画一个无止境的圆圈,我们处于里面的核心地位,而圈越大我们所了解的和想要了解的就越多,持之以恒对问题的看法就会从一个角度扩展到多个角度,思维在数量上会增加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活跃。小时候我们爱玩脑筋急转弯,很多时候只要换个角度思考,扩大思维的广度,就会找到答案,一个人的纽扣掉进了已经装有咖啡的杯子里,他连忙从咖啡里拾起纽扣,不但手不湿,纽扣也是干的,这是为什么?我们往往会惯性地认为咖啡就是液体,而很少想到是还没有冲泡好的咖啡粉末。创新既是偶然的又是有意识的,在灵感突然闪现时,我们利用特殊技巧有意识创新,即从一个由发现知识到重组知识再到创造新知识的过程,而我们正是在利用知识,使创新富有活力。

(五)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尽量偏向综合化,营造学科交叉融合的学习和研究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科技、人文、艺术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在开设专业课的同时开设提高自身修养的课程,例如舞蹈课、音乐课等,看似和专业课毫无联系,但会使我们的情商得到发展,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的外围,而综合素质的提高会使我们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成熟、全面、深入。

(六)加强学校与国内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和国外高校的交流合作,不管是企业还是学校都有自己的特定理念和模式,合作能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和氛围,例如在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科技创新十大案例和人才培养十大案例中就展示了近年来我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合作成果。又如美国的大学都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受到保护、质疑和批评的存在也是允许的。相对中国大学的课堂而言,美国课堂更自由、活跃,美国学生会不停地讨论、辩论,面对同学的不同观点和教授的诘问敢于反驳,如果中国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学校的国际交流项目,和外国学生一起上课,从而得到不同于国内学校教学的启迪,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外国学生的带动下还能改掉自己的腼腆害羞,提高创新的积极性。

(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具有权威地位,致使学生墨守成规,缺少标新立异。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我们应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教师在教学中起牵引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生以同等的姿态一起钻研,不要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要给予鼓励,或许我们就能再听到更多类似于“雪化了以后是春天”这样充满诗意的句子,学校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

(八)完善学生评价体系,采用更多的形式使评价内容多元化。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力发展和习惯养成⑦。例如美国大学有不同形式的考试,包括学生出题目考试,书面、口头报告,作业习题,等等,考试题型合理、内容科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语

创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围绕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缺少了善于发现的眼光和魄力。我们要不断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要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深化教学改革,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⑧。正如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各单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工作。”

注释:

①王世伟.浅谈知识经济与财经院校的研究生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21.

②刘树红,白学敏.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07,(08).

③梁淑珍.浅议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④安江英,李彦斌,田慧云,王泱.中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2005.11.

⑤眭依凡主编.学府之魂——中外著名大学校长教育理念,朱清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⑥赵元勤.研究生招生改革要满足创新型人才需求,2010.3.

⑦马强.新课程体系下如何对学生评价.

⑧安江英,李彦斌,田慧云,王泱.中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2005.11.

[1]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安江英,李彦斌,田慧云,王泱.中外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2005.11.

[3]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4]左斌,马士军,牟宏.实施创新教育模式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赵元勤.研究生招生改革要满足创新型人才需求,2010.3.

[6]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科技创新十大案例精粹.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8).

[7]阳阳得一.新浪微波——美国大学的考试.

[8]林染·三分苦干,七分巧干[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研究生创新能力学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学生写话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