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气词“呢”

2012-08-15 00:42
文教资料 2012年19期
关键词:陈述句口气语气

陈 玲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呢”是一个表达“语气”的语气词。然而,说“呢”是一个语气词,就必须确认它的语气。但是,胡明阳在考察“语气助词”在分句末的语气意义时发现;“这些句子都有‘假设’‘条件’的语气,可是什么语气助词都能用,而且不用语气助词一样有这种语气,足见那是由分句本身的意义决定的,和语气词无关。”不仅是分句中的语气词如此,句末语气词也未必是表示语气的。如学术界围绕“呢”是在疑问句表达疑问语气有两种看法:一种就是“呢”不表达疑问语气,正如邵敬敏先生所说:“我们一般认为表示疑问的语气‘呢’在任何疑问格式中都不负载疑问信息。”同时,根据孙汝建先生的博士论文《语气和口气研究》中给语气和口气的界定:“语气是指说话人根据句子的不同用途所采取的说话方式和态度。口气是指句子中思想感情的种种表达法。”我们认为“呢”是一个表达口气的语气词。下面主要探讨“呢”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作用。

一、陈述句中的“呢”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一书中将“呢”分为传信和传疑两类。而陈述句中的“呢”归于传信这一类,并指出:“‘呢’字之表确认,有指示而兼铺张的语气,多用于当前和将然地事实。”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例如:

(1)我也要去呢,待会儿再见。

(2)周大妈,有个老奶奶找你呢。

例(1)中表示的是将要发生的事,例(2)中表示的是当前发生的事。但是,这两例中的“呢”在作用上也不是完全相同。首先,两例中的“呢”都有完句的作用,失去“呢”字,“我也要去”和“周大妈,有个老奶奶找你”都不能单说。其次,例(2)中的“呢”还有辅助表示时间的作用,这是因为“找”是动态动词,要使句子完整,必须加上一些表示时间成分的词语,很显然,例(2)中并没有这样的次,因此,语气词“呢”在这有辅助表示时间的作用,而例(1)中“我也要去呢”中“要”有表示时间的作用。

“呢”字除了表示确认的口气,在句中构成“形容词+呢”或“动词+呢”时,“呢”有强调的口气。例如:

(1)早呢,再谈一会儿。

(2)你九太爷小呢,今年才八十八呀!

(3)这个药粉灵得很呢,敷上就不疼了。

(4)我也正在这里算计着呢。

(5)他心里在这里受着窄呢。

(6)我在这里陪客呢,晚上再回来。

这六个例子中的“呢”都是对前面的形容词或动词进一步强调,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同时,“呢”有着舒缓语气的作用。

在“代词+呢”的句型中,“呢”字带有提顿的作用,同时可以辅助用来判断句子的话题。例如:

(1)你呢,成年际拉车出臭汗,也该漂漂亮亮地玩几天;我呢,当了这么些年老姑娘,也该痛快几天。

(2)他这个人呢,就是有点迂。

(3)你呢,其实人也不坏,就是脾气太臭。

在这三个例子中,“代词+呢”置于句中,将话题与述题分开,可以辅助用来判断篇章的话题,同时又有提醒对方注意的作用。

在“才……呢”这样的结构中,“呢”字主要是将句中的语气拉长,更蕴含着对现实情况的否定。例如;

(1)你能找一个来给我看了,我才信呢。

(2)他的话,鬼才信呢。

(3)天气这么差,你才去呢。

在“名词+才+动词+呢”的句式,去掉“呢”字,将这些句字放入具体语境中同样说得通,如:“你能找一个来给我看了,我才信。”“他的话,鬼才信。”“天气这么差,你才去。”可见“呢”字在这不表达某种口气,而只是增加句子的长度,将句子的语气拉长。同时由于这种结构的特殊性,使得整个句子带有否定的意味。

二、疑问句中的“呢”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学者们一致认为“呢”在疑问句中表示疑问语气,自从胡明阳对“呢”的疑问语气词地位提出质疑,学术界就一直对此争论不已。

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认为疑问句中的“呢”是疑问语气词,比如胡炳忠、叶蓉、康亮芳、齐沪扬等;一派认为疑问句中的“呢”不是疑问语气词,如金立鑫、张伯江等。承认“呢”是疑问语气词的一派,如齐沪扬主要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而否认“呢”是疑问语气词,则主要采用对比删除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可行性,但并不十分科学。例如对比删除法在使用时必须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整个句子的语气必须等于“呢”加其他部分的语气,而这一点是有待商榷的。但是,我们如果将“呢”看成表达口气的语气词,那么上述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讲到“呢”时指出:“呢”是一个疑问语气词,同时也是一个直陈语气词,因此,“呢”不能用于是非问句中。那么究竟什么是直陈语气呢?我们可以将它理解为肯定的口气。那么,“呢”为什么不能用于是非问句就可以解释了。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是非问句在结构上与陈述句相同,只要语调变为升调,或者带上疑问语气词,陈述句就可以变成疑问句。但是,由于“呢”有肯定的口气,那么就会使句子变成陈述句。例如:“下雨了吗?”将“吗”换成“呢”就变成了“下雨了呢”。改变了句子的语气。而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中有特定的疑问词,因此,句子中有“呢”也不会发生误解。例如:

(1)什么时候去北京呢?

(2)你是去北京,还是去上海呢?

(3)里面有没有人呢?

上面的三个例子,“呢”进入疑问句后,客观上使得原有的疑问句语音拉长,起到了舒缓语气的作用。其次,“呢”在疑问句中也表达了猜测的口气,用在疑问句中表达了说话人对事物深究的意思。二是从语用的平面来讲,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可以分为新信息和旧信息,旧信息是已知信息,新信息是未知信息。新信息的重点通常称为焦点,焦点是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但并不是所有的新信息都是焦点。因为“呢”有猜测的口气,用在疑问句中有深究、强调的意思,决定了它只能针对疑问句中的焦点信息进行探究。汉语的是非问,可以采用“s吗?”“是不是s?”“s,是不是?”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如:

(1)小王昨天上班了吗?

(2)小王是不是昨天上班来的?

(3)是不是小王昨天上班来的?

(4)小王昨天上班的,是不是?

其中的s部分,说话人认为对听话人来说是已知信息,而“……吗?”“……是不是……?”“……,是不是?”等这些部分表示询问,“询问”则是说话人所要告诉听话人的“新信息”。但是“询问”这个新信息不是“焦点”。所以,“呢”不能用于是非问句中。

三、结语

语气词“呢”是一种表达口气的语气词。“呢”字用在陈述句时,从句子平面来看:(1)“呢”有完句功能;(2)“呢”有提顿的作用。从语用平面来看:(1)“呢”有表示确认的口气;(2)“呢”有表示强调、夸张的口气;(3)“呢”有辅助表示话题的功能。“呢”用在疑问句时,从语用平面来看,主要用于针对话题的焦点提出探究,舒缓语气,表达猜测的口气。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呢”为什么不能用于是非问句。

[1]邵敬敏.语气词“呢”在疑问句中的作用[J].中国语文,1989(3).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胡明扬.语气助词的语气意义[A].北京话初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齐沪扬.语气词和语气系统[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5]江蓝生.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J].语文研究,1986(2).

[6]张伯江.疑问句功能琐议[J].中国语文,1997(2).

猜你喜欢
陈述句口气语气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西夏语陈述句到一般疑问句的转换方式
注意说话的语气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图趣
言者信息疑问句与听者信息陈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