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

2012-08-15 00:55李永贤崔红利
当代临床医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嗜酸血管炎肉芽肿

李永贤 崔红利

(江苏省莒南县人民医院内五科 276600)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亦称Churg-Strauss综合征(CSS),因美国病理学家Churg-Strauss于1951年首先报道而得名[1]。是一种富含嗜酸性粒细胞的肉芽肿性炎症,累及呼吸道及其他脏器。它与中、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有关。CSS的两大特征是哮喘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临床上典型表现为过敏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热和全身性肉芽肿血管炎。血清中IgE升高为其特点之一。为加深对CSS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CSS(也是我院诊断的第一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瞿XX,女性,38岁,住院号491985。以四肢肌肉酸痛半年,双下肢皮肤紫癜10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支气管哮喘史半年,1月前因鼻窦炎在临沂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3天前因双下肢麻木在中医院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行手法复位”。查体:T 36.6℃,P60 次/min,BP 120/92 mmHg。双小腿及双足皮肤多处瘀斑,深红色,压之不退色,散在小水泡。双副鼻窦无压痛。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无心脏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双下肢近端肌肉压痛,感觉减退,肌力正常。血WBC 9.3×109/L,Eo 0.52,Hb 110 g/L,PLT 312 ×109/L。尿常规正常,抗核抗体8项:抗A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uRNP抗体、抗Sm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Jo-1抗体、抗Scl-70抗体均阴性,P-ANCA阳性。ESR 42 mm/h。胸片正常。临沂市人民医院鼻腔组织病理示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符合血管炎表现。予甲强龙40 mg/d静脉滴注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嗜酸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双小腿及双足皮肤多处瘀斑基本消失,下肢麻疼缓解较慢,住院20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又到北京301医院就诊再次确诊为CSS,平时口服强的松,定期在我科静点环磷酰胺治疗。目前病情稳定,门诊随访中.

2 讨论

2.1 CSS病因不明,临床较少见,确切患病率不清。因CSS患者血清lgE水平升高,免疫复合物增加,最初人们认为CSS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嗜酸粒细胞及T细胞等在CS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2.2 CSS的分期改变是 (1)前驱期特征是有变应性疾病(主要如哮喘及变应性鼻炎)存在,可能持续数月至数年。(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组织浸润期,末梢血中嗜酸性细胞显著增多,肺、胃肠道和其他组织中有嗜酸性细胞浸润。(3)血管炎期,很多脏器从心肺到末梢神经及皮肤等,都有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发生[2]。

2.3 美国风湿病协会(ACR)1994年修订的CSS简化诊断分类标准(1)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大于白细胞分类的10%;(2)哮喘;(3)既往有过敏性疾病史但不包括哮喘及药物过敏史。凡具备第1条并加上后2条中的任何1条者,可考虑诊断为CSS,敏感性95.0% ,特异性99.2%。本例患者以哮喘、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超过10%)为主要表现,符合ACR关于CSS分类诊断标准。

2.4 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哮喘。哮喘可先于或与血管炎同时出现,当出现系统性血管炎后,多数患者哮喘反而减轻或消失 。凡是哮喘的患者,尤其是成年发病,必须用激素才能控制的难治性哮喘,在用激素前或激素撤离后伴发或出现多系统损害,都应高度警惕是否为CSS。目前尚无大规模的哮喘人群中CSS发生率的调查。许多哮喘发作的患者在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需要减少激素的用量,问题在于目前还无有效的手段能确定哪些哮喘患者具有发展为CSS的高度危险性。Furuiye等[3]报道有哮喘患者在血管炎症状出现前数月MPO_ANCA和RF即呈阳性,其后发展为典型的CSS。在病情缓解后,前述2项指标转为阴性。或许MPO-ANCA和RF对CSS的发生具有指示性,对于哮喘患者应注意此方面的检测,特别是当哮喘控制,口服或吸人激素欲减量时。但 Solans等[4]在对32例CSS患者时行随访时发现~ ANCA并不能有效反映疾病的活动性。

2.5 CSS的典型病理表现为(1)坏死性血管炎;(2)嗜酸性粒细胞组织浸润;(3)血管外肉芽肿。这些病理变化可局限某一组织,也可广泛存在。在同一个组织器官中,3种病理改变可同时共存,也可单独存在[5]。但如果严格遵循3条病理标准作为诊断必备的条件将导致大量CSS患者的漏诊。因为当处于血管炎前期,仅有嗜酸细胞组织浸润,尚无明显的血管炎。既使在血管炎阶段,很多病例并不表现为坏死性血管炎,而是常常仅有血管壁嗜酸细胞非破坏性浸润,肉芽肿也少见。[6]我院这1例CSS即具有述特点。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各脏器,除肺部外,以皮肤、神经、肌肉最为常见,肾脏受累也不少见。外周神经病变足CSS较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之一,本例表现为腓总神经受累,但未被早期发现,误诊腰椎间盘脱出症,主要是临床表现复杂及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不明原因腓肠肌痉挛疼痛亦应注意。

2.6 血嗜酸细胞计数、IgE、病理活检及 PANCA滴度明显增高有助诊断。CSS多在中年发病。自从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来,CSS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80%以上的患者得到快速缓解。新近报道CSS的5年生存率为 68% ~100%[7],10 年生存率约为 79.4%[8]。CSS预后与受累器官直接相关。CSS首位死亡原因是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其次是肾功能衰竭。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为心肌损害和重度消化系统症状,尤其合并心肌损害者,5年死亡率达7O%。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往往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少数需加免疫抑制剂,疗程6~12个月。据Guil—levin等[9]报道96例CSS患者在应用激素或联合环磷酰胺或血浆置换后缓解率达到91.5%,但其中25.6%经3个月~22年又复发。对急性肾炎或肺泡出血患者,推荐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浆置换治疗;对难治性或频繁复发的患者,可使用替代治疗方案,如静注丙种球蛋白、干扰素、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制剂、抗IgE抗体等。本例患者糖皮质激素加来氟米特治疗获较好效果,但治疗时间短,目前随访中。

[1]Masi AT,Hunder GG,Lie JT,et a1.The American College of l~ cumatolo—gY 1990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urg-Strauss syndrome(allergic granulomatosis and angiitis).Arthritis Rheum,1990,33(8):1 094 -1 100.

[2]西氏内科学22版[美]Lee Goldman Dennis Ausiello王贤才编译2574一2575.

[3]Fumiye M,Konno K,Sumi Y,et a1.A case of Churg -Strauss syn,t~ in which positive rheumatoid factor and MPO-ANCA pr~eded the develop—ment of elinieal symptoms of vaseulitis.Nihon Kokyuki Gakkai Zasshi,2001,39(6):4l0.4l4.

[4]Solans R,Bosch JA,Perez—Bocanegra C,et a1.Churg -Strauss synd IDII1e:(~ltcome and long-term follow-up of 32 patients.Rheumatology(OxfoM),2001,dO(7):763—771.

[5]郭述良,罗永艾.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6]Churg A.Recent advan ces in the diagnosis of Churg-Strauss syn drome.Mad Patho1.2001,14(12):l 284—l 293.

[7]Phillip R,Luqmani R.Mortality in systemic vasculitis:a systematic review EJ].Clin Exp Rheumatol,2008,26(5Suppl 5):$94—104.

[8]Lhote F,Cohen P,Guilpain P,et a1.Churg Strauss syn—drome[J].Rev Prat,2008,58(11):1165—1174.

[9]Guillevin L,Cohen P,Gayran d M,et a1 .Churg - Strauss syn drome.Clinical study and long-term follow -up of96 patients.Medicine(Baltimore),1999.78(1):26—37.

猜你喜欢
嗜酸血管炎肉芽肿
系统性血管炎
血管炎的分类及ICD-10编码探讨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一项单中心十年的血管炎住院病种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与慢阻肺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的相关性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高龄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性肾衰竭患者1例报道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