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6例疗效观察

2012-08-15 00:55陈秀娟张俊华
当代临床医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心肌炎亚群病毒性

陈秀娟 张俊华

(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 271100)

近年来,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已成为临床的常见病。急性期后,后遗心律失常高,故此急性期治疗尤为重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本院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入选病例均符合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病程均小于3个月,临床表现一般有胸闷、憋气、乏力、心悸、自汗、盗汗、头晕、头痛、发热、肌肉酸痛、脸色苍白、恶心呕吐等。发病前1—3周均有病毒感染史共有66例,其中男46例、女20例,年龄18个月至12岁,平均年龄22.0±3天,按住院号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两组年龄、性别、心律失常、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卧床休息,对照组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心肌营养药物(慢心律、ATP和肌苷等)静滴能量合剂并加入维生素C1-2g,1次/d,10d为1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成都地奥九弘制药厂生产,产品批号为1012028,代号027),≤3岁者5ml,≤7岁者10m l,>7岁者15m l,加入10%葡萄糖液100m l中静滴,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1.3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及体征消失,心电图检查基本正常为显效;疗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心电图结果好转为有效;疗程症状及体征、心电图结果改善不明显或无效甚至恶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行x2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9%。两组疗效观察显示,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引起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并伴有免疫机制异常而产生的心肌损害。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婴幼儿易发病,成年人中以20~30岁多见。小儿脏腑娇嫩,抗病能力差,易被邪侵袭。本病根本是气阴不足和血瘀。属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目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黄芪注射液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含有黄芪皂甙、多糖、生物碱、黄酮等,各成分具有一种或多种功能,能显著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调节T细胞亚群的分布,增强细胞免疫。

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7.9%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一方面黄芪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磷酸二酯酶(PDE)活性,以减少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的水解,从而增加CAMP含量,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改善心功能[1];另一方面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体液和细胞免疫,同时增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及功能[2]。

通过临床观察,笔者认为,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肯定,无毒副作用,可长期应用,值得临床推广。

[1]刘志一.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1(5):312—313.

[2]黄兆铨,秦南屏,叶武,等.黄芪对病毒性心肌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6):328—328.

猜你喜欢
心肌炎亚群病毒性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