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机理

2012-08-15 00:55宗霞陈豪
当代临床医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单味降血脂决明子

宗霞陈豪

(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29)

1 中医对高脂血症认识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中无高脂血症一词,但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脂者”、“油脂”、“脂膜”等记载。如《灵枢卫气失常》篇说“脂者、其血清、气滑少。”这是最早对高脂血症的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眩晕”、“胸痹”、“中风”、“痰浊”、“血瘀”等症范畴。《景岳全书》曰:“脂者,血清而气滑大,故不能大,虽肥盛皆别于众人,而脂者之气似不及膏,肉也。”故本病属于中医学“痰浊”、“痰瘀”等范畴。

2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血脂异常的发生与年龄、饮食、体质及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其中外因是过食膏粱厚味、肥甘之品,其味甘性缓,缓则脾气滞,不能化浊而生痰湿。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气不化津,则痰浊阻滞,气机不畅,脉络瘀阻。高脂血症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病理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脾肾与之关系较密切。其病邪多为痰、瘀,而两种病邪又相互影响,痰能致密,安能生痰,痰浊瘀血在脉道中相互搏结,血流瘀阻痰癖乃病理产物,根于脏腑功能失调。因此痰瘀痹阻、脏腑功能失调是血脂异常形成的基本病机。

3 临床单味药物治疗机理

3.1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1-2],许多中药具有较好的降脂作用,如何首乌、山楂、泽泻、黄芪、决明子、人参、灵芝、葛根、银杏叶、桑寄生、川芎、黄连、黄芩、刺五加叶、大黄、金银花、甘草等。它们或通过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调节脂质代谢,促进体内脂质的转运和清除;或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脂质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或通过提高脂类代谢相关基因水平等不同环节,起到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

3.2 何首乌的主治功效为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其含有的二苯乙烯苷、蒽醌和磷脂等三大类成分,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自由基,保护肝脏,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3]。但其对高脂血症的有效成分是通过微波辅助方法萃取,并非以传统中医的煎煮法而产生疗效。

3.3 洪晗鋆等通过研究得出,山楂可降低TC、TG和LCL-C并同时升高HDL-C,具有抗氧化作用,而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其降脂作用明确而有效[4]。山楂中含有的齐墩果酸和黄酮类化合物金丝桃苷,能提高蛋白酶的活性,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血脂,预防脂质代谢紊乱[5]。其有效成分是从西药药理方面而言,其炮制方法也与单味药普通煎煮方式有所不同,因而产生疗效的并不是单味中药山楂,而是其中的药理成分。

3.4 泽泻有保护脑血管,轻度降压和降血脂作用。泽泻含三萜类化合物,可减少合成胆固醇原料乙酰CoA的生成,阻止类脂质在血清内滞留或渗透到动脉内壁,促进血浆中胆固醇的运输和清除[6]。而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浸提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法等,由此看来,并不是单味泽泻起作用。

3.5 张荣通过对决明子的实验研究,证明决明子能明显增加HDL-C的含量,提高HDL-C与TC的比值,改善体内胆固醇分布状况[7]。决明子主要成分为蒽醌及其苷类,可以减少血清胆固醇的吸收,加快胆固醇的排泄,通过反馈调节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从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8]。

3.6 又如蒲黄含植物固醇,其固醇类物质和胆固醇结构相似,可在肠道竞争性抑制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使胆固醇经肠道排出增加[9]。黄芩所含茎叶总黄酮具有降糖、降脂、抗氧化作用,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10]。杜力军等[11]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荷叶、大豆调脂的活性部位及作用特点,结果荷叶、大豆的水提取部分及其黄酮和生物碱均有调脂作用。大豆黄酮对体外肝细胞合成胆固醇有抑制趋势。表明荷叶和大豆均有调脂作用,其主要活性部位在黄酮和生物碱,其作用特点在于促进胆固醇的代谢方面。刘超等[12]观察黄芪对HLP小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能明显降低HLP小鼠的TC、TG、LDL-L、过氧化脂质(LPO),升高HDL-C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证明黄芪有调节血脂代谢和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作用。

4 临床思考

4.1 单味药治疗真有体现辨证论治的思想吗?中药运用单味药治疗高脂血症,目前主要从西药药理的作用对中药降脂效果进行研究,如发现大黄、生首乌、虎杖、生决明子、番泻叶等具有促进胆固醇排泄的作用;蒲黄、绿豆含植物胆固醇,可抑制肠内胆固醇吸收;泽泻、姜黄可抑制血胆固醇合成等[13]。传统的中药方剂也有单味药,如:独参汤即仅有人参一味,治疗是气虚证,治疗机理是益气固脱,虽说是只是一味药,但理法方药齐全[14]。而目前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虽说是采用单味中药,但多是从其西药药理作用研究出发,从单味药中提炼出治疗高脂血症的物质,这种方法遵循了西医的治疗理念,而缺乏真正系统的中医理论的指导,这样研究的结果不能体现中医理论的特色。如果完全按照目前单味药研究的方向走下去,会走向弃医存药的歧途,中医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也肯定不能成为主流的治疗手段。

4.2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充分把握和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优势,在单方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方法上要充分体现科学严谨的治学思想,并充分体现中医特色,通过系统规范的研究,争取早日形成体现中医特色的理、法、方、药齐全的防治高脂血症的诊疗体系。

[1]姜建国.中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9):614 -615.

[2]张喜平,陈汉卿.中医药降血脂研究概况[J].医学研究杂志,2006,35(10):76 -78.

[3]管淑玉,苏薇薇.何首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8,6(4):454 -455.

[4]洪晗鋆,李娜娅,秦颖.山植在高脂血症中的临床应用现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5):58

[5]滕宇,张秋菊,齐治家.中医药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12(2):37-41.

[6]黄敬文,段剑飞,秦书芝.中药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8):30-32.

[7]张荣.决明子降血脂有效部分及其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5,5(3):183 -185

[8]贺成宏.通络降脂饮治疗高脂血症5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08(4):17.

[9]黄敬文,段剑飞,秦书芝.中药治疗高脂血症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8),30-32.

[10]刘智.黄芩茎叶总黄酮治疗Ⅱ型糖尿病性高脂血症大鼠的实验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1):5-6.

[11]杜力军,孙虹,李敏,等.荷叶大豆及其合剂调控活性部位的研究[J].中草药,2000,31(7):526 -528.

[12]刘超,张学武.黄芪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648-1649.

[13]胡大一.中国胆固醇教育全国培训教材[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51.

[14]倪进军.高脂血症中医研究误区之评析.辽宁中医杂志,2009,36(8):1293-1295.

猜你喜欢
单味降血脂决明子
谈谈决明子的肝肾毒性
降血脂的六个误区,你知道多少?
应用决明子改善偏热体质
β-环糊精对决明子的辅助提取作用
UHPLC/Q-TOF-MS法分析决明子化学成分
基于文献的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脂肪肝药理作用特点分析
胡椒酸己二胺降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侗医用单味药治多病经验简介
单味树舌煎剂联合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