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辨治

2012-08-15 00:55
当代临床医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风湿病风湿风湿性关节炎

朱 金

(江苏省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21000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s,RA)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关节肿痛,继而导致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畸形,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因此合理用药,在疾病的早期控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将几年来对于RA疾病的中医辨治综述如下。

1 中医对RA的认识

中医学尚无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但对本病早有认识,如《金匮·中风历节病脉证辨治》说:“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这些症状和疼痛程度的描述,均与类风关有相似之处。根据类风关的临床特征,可归属于中医学“历节”、“顽痹”的范畴,是痹证中的一种特殊证候。西医认为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研究迄今尚无定论,MHC-Ⅱ抗原以及各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在R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都被深入研究过,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还有待进展。

2 RA的治疗

目前西医治疗RA尚无特效方法,且长期服药毒性和不良反应较大。而中医药在防治RA方面以辨证论治为主,从多层次、多途径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阻止病态发展,已体现出了良好的态势,具有较大的潜力与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2.1 金方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金匮要略》在风湿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渊远流长,李健明[1]等人从以下几方面剖析他们之间的联系(1)“治未病”指导思想为治疗风湿病开辟先河;(2)详尽论述了“风湿”病病名、脉证、病因病机、治疗方法与方药,与风湿病相关的“历节”、“血痹”、“虚劳”、“胸痹”、“痰饮”和“胸满瘀血”病;(3)论述产后预防患风湿病;(4)论述风湿病食禽兽鱼虫和食果实菜谷有禁忌。

周学平[2]等人运用《金匮》方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体会如下:桂枝芍药知母汤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及早期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皮色不变,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怕冷恶风,或触之不热,但自觉发热,昼轻夜重,活动受限,甚或畸形,心烦口干,疲劳乏力,舌质淡红或边尖红,苔黄或白或黄白相兼,脉弦细或略数等寒热错杂之证;乌头汤多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晚期及急性发作期,辨证属风寒湿痹者。临床特点为病程较长,关节肿痛较剧,痛处不红不热,甚或畸形,活动障碍,遇寒加重,得热痛减,伴有恶寒,神疲乏力,舌质淡或隐紫,苔白腻或白滑,脉弦紧或迟、沉缓。周氏曾报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久关节肿胀痛甚者,用川乌头煎汤外洗、热敷,获效显著[3]。而且,日本学者今田尾章认为大剂量使用乌头对改善类风关症状有显著作用。[4]另外,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越蝉加术汤也广泛用于治疗RA。

2.2 从瘀热论治风湿免疫性疾病

周学平[5]等人在周老瘀热学说的指导下,就该学说在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指导意义作初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在其病变过程中往往表现有瘀热的证候,存在瘀热相搏这一共同的病理基础,主要病理变化可初步归纳为:一是多属素体阴虚阳亢,津亏血涩热郁血瘀,标实与本虚往往互见;二是久病入络,络热血瘀,瘀热胶结,病多迁延难治;三是病涉多脏,脏腑体用皆有损害,甚至出现不可逆的局面。另外,从西医学的角度来看,血管炎是上述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特点,表现为血液黏度增高,微循环障碍,亦可认为是瘀热的病理学依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凉血化瘀药与清热解毒药同用,可加强对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而清热解毒药可控制免疫复合物的产生,防治感染,减少诱因;凉血化瘀药能降低血液黏度,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促进结缔组织代谢及免疫复合物的清除[6-7]。亦可作为凉血散瘀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瘀热证的药理学依据。

2.3 从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诸病源候论》“热毒气从脏腑出,攻于手足,手足锨热赤肿疼痛也。”论述了脏腑积热、蕴毒致痹的病因病机和证候。

周红光[8]等人从毒论治,将RA分四期治疗:早期,治疗以祛湿解毒为主,兼祛风、散寒、清热等,常用蠲痹汤加露蜂房、金银花、土茯苓等;活动期应着力解毒泻毒,常用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等;稳定期,在扶正调养的同时,仍要解毒治毒,以扶正为主,治毒为次;RA晚期应视正邪虚实之状,或祛毒辅以扶正,或扶正配以祛毒,扶正宜补益肝肾、强健筋骨为主,多选狗脊、补骨脂,关节畸形、僵直加穿山甲、土鳖虫,祛毒选僵蚕、露蜂房等。另外,根据毒的性质不同,应用不同的药物解毒排毒:瘀毒常用赤芍、穿山甲、水蛭等化瘀解毒;痰毒常用胆南星、僵蚕、露蜂房等化痰解毒;燥毒常用沙参、麦冬、知母等润燥解毒;湿毒常用泽泻、车前子、土茯苓等除湿解毒;风毒常用全蝎、蜈蚣、乌梢蛇等搜风解毒;寒毒常用川乌、草乌、附子等散寒解毒。治疗过程中除解毒外,还要排毒,促使毒邪的排泄,毒去正安,常用因势利导法和促使排毒法。RA反复发作,毒邪久羁,循经入骨,毒侵较深,必借虫蚁之类搜剔窜透,方能浊去凝开,气通血和,经行络畅。正如前人所谓“风邪深入骨骱,如油入面,非用虫蚁搜剔不克为功”[9]用于治疗痹证的虫类药主要有全蝎、蜈蚣、地龙等。虫类药中多种皆有毒,使用时要掌握邪去而不伤正,中病即止,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2.4 针灸、手法按摩治疗RA

张氏[10]等取双侧曲池、外关、合谷、风池、血海、阳陵泉、足三里、绝骨,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将竹罐放入药液中煮沸20min后趁热拔于针刺穴位上。黄氏[11]用手法按摩治疗类风关312例,手法有推、滚、揉、按、掐等,选用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穴位手法治疗。通过实验证明以上两种方法均能取到一定的效果。舒氏[12]认为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坚持适宜的体质和关节功能锻炼,以达到维持关节活动,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活跃肢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态,振奋精神,加强体质,增强康复信心的目的。

3 展望

由于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减轻关节症状、延缓病情进展、防止和减少关节的破坏、保护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目前的治疗目标。现阶段,对RA的研究已经深入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乃至基因水平,但由于RA病因极其复杂,到目前为止医学界仍没有攻克RA这一世界性难题。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近几年随着RA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中医药研究从单纯的疗效及抗炎、镇痛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我们应注意到,目前临床治疗RA各家报道的有效率较高,但是缺乏相对明确的药理、毒理学研究,且诊疗标准不统一。如能在临床实践上加大样本综合研究,再进一步的通过对名老中医对RA治疗病例的数据挖掘,一定可促进中医药在治疗RA方面取得更大进展,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和研究传统中医药在RA领域里仍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1]李健明,陈志勇,黄仰模.《金匮要略》论风湿病理论教学与临床应用渊源剖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5(17):70 -71.

[2]周学平等.《金匮要略》方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J].中医函授通讯,1997,16(3):1 -3.

[3]周长发,吴克潜.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1984,(4):44.

[4]今田尾章.大量乌头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2例[J].《外国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1,13(1):47.

[5]周学平,吴勉华.从瘀热论治风湿免疫性疾—周仲瑛学术思想举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45-46.

[6]罗学娅,李明辉,吕莉等.紫草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进展[J].大连大学学报,2004,25(2):80 -83.

[7]袁颖.丹皮、丹参药对清热活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1):54 -55.

[8]周红光,汪悦.从毒论治类风湿关节炎[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0):2088 -2089.

[9]汪悦.汗、温、清、补四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江苏中医药,2008,40(1):8 -10.

[10]张羽.竹罐针刺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4例[J].天津中医,1992,9(6):38.

[11]黄有桂.推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12例[J].按摩与导引,1992,11(2):21.

[12]方路,许冬云.舒尚义老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举要[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6):2.

猜你喜欢
风湿病风湿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病 你了解多少
风湿病能彻底治愈吗?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当场止痛的风湿宝 寻找合作团队和个人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类风湿性关节炎蒙医证型与AKA相关性研究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藏医风湿病护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