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2012-08-15 00:54吴志川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9期
关键词:申请单病理科标本

吴志川

1.病理科的基本设施

我国规定二级医院病理科病房不得少于150平方米,三级医院病理科病房不得少于400平方米[1]。然而在实际的检查中,所有的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病理科工作用房,特别是三级以下医院的病理科工作用房面积严重不足,甚至某些县级医院几乎没有设立病理科。而一些病理科用房面积达到要求的医院,病理科用房布局等方面仍然出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例如一些工作性质不同的工作部门却共同使用一个办公区,没有设立关于化学制剂污染的相对清洁区、关于化学制剂与生物因素的污染区以及相对危险区和相对清洁区等工作区域,没有设置必须的抽风排气系统,这些情况既不符合病理科的工作流程,又不利于对周围环境的保护,甚至还有可能对医护人员的身体造成伤害。

对于各级医院病理科的建设,应根据我国制定的相关标准,装置正确的通风和抽风系统,使对人体有害的甲醛等气体进行有效的排除。在进行病理科工作中特别要强调对于各种检查标本的接收、保存、取材以及切片制作等区域,均称为有污染的工作区域,在上述区域中应安装试验室空气处理系统,并采用等离子净化设备对二甲苯以及甲醛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降解,为进行病理科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符合国家健康安全标准的优质工作环境,保证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在病理科各项工作场所,应配备急救包等常用的应急物品,以便对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随时受到的伤害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保护医务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及安全。

如果每个医院都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标准化的病理科科室建设和装修,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提供良好的保障,但在平时的工作中,在硬件实施满足了病理技术的要求上,要从软件上进行控制,才能根本的达到病理质量控制根本目标,因此,作者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就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2.普通活体组织病理学常规检查

很多医院的病理科都存在人员不足的现象,真正懂技术的人员较少。因此病人的病检申请单经常会出现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现象,给录系统录入人员的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如果录错姓名,电脑则无法进行准确的查询,导致患者查不到自己的病检结果,拿不到报告。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医院在人数不足的情况下推广使用条形码识别系统,或者使用网络电子申请单,这样就能准确无误的对患者的详细情况进行录入,不会因错误的录入给医院和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申请单中漏填重要信息,如肝穿、肾穿的标本申请单缺少必要的临床检查项目及结果,直接影响医生对患者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诊断。另外对普通的装有标本的容器进行统一的整理,注意查看固定液体是否符合要求,有无使用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对于送检的标本要查看是否符合规范和安全标准。

(1)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国内的许多医院的病理科在标本收取、编号登记、取材巨检、组织处理等多个环节,都未按照《国家病理科室标准管理办法》进行严格的交接,巨检、取材人员与制片人员之间未履行交接制度。这就要求各个医院的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标准查验制度,取材与制片人员共同唱对标本的编号和数量,防止差错发生。

(2)组织标本的存放和废弃物的处理

各个医院病理科室标本的存放很多都不达标,在标本的存放过程中,标本常发生干枯等问题,造成了甲醛的释放,使得病理科的环境发生恶化。各医院应按照国家标准使用密封冰柜在4~8℃条件下恒温存放标本。在对存在污染源的取材剩余标本,特别是工作中废弃的有害液体试剂,如果当地没有统一的回收公司处理,医院应设置符合安全处置或者放置的污染有害试剂的容器,而不是简单的将有害物质倒入水池甚至是化粪池,污染源的处理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

(3)组织切片制备的基本要求[2]

病理技术质量问题在很多的调查中发现,病理科室的大多数技术人员几乎没有一个人能严格的核对切片与申请单、记录单、工作单、蜡块、切片是否一致等基本的信息,也很少有制片人员与阅读人员之间严格的履行签字交接手续。很多的医院,特别是县级医院因为人手的严重缺乏,为了省事或者是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在蜡块切片等检材上不写号码,一人说了算,这样的后果直接就造成了患者诊断错误的严重后果。很多的塑料包装盒、载玻片上的号码几乎都是手写的,并且字迹模糊不清,在操作中辨认不清,这就极大的增加了错误的发生率。因此,作者建议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用统一标准的规范书写,用书写仪将号码直接打印在塑料包埋盒或载玻片上。这样就能有利于查找和病理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4)相关诊断技术的应用

很多的医院病理科都开展了组织化学分析,即特殊染色检查,但实际工作当中的很多医院的病理科在技术和检查项目上还未达到标准要求,有的医院花巨资购置了免疫组化自动染色机,对免疫组化染色的现代化和标准化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在具体的操作和运行当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检验过程中的问题就集中在了滴加抗体剂量的问题上。在临床过程中,机器要求每张切片至少滴加抗体50~100μm,这一技术对广大的用户来说,很多医院为了节省成本,都在滴加的过程中存在制约剂量的做法,这样造成了结果的不准确,很多医院因此不得不停用染色机器。

(5)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资料管理

在临床的常规活检、手术快速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和尸体检测等文字资料、非文字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均为有价值的医学资料。根据国家标准病理实验室规范要求,病理资料应由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但是,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除了三级医院病理科外,绝大部分医院的病理科都没有设置病理资料的专人管理,一般都是进行兼职管理。还有的医院甚至没有存放病理资料专门的空间,因此建议推荐医院使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使得病理资料得以完好的保存,为临床医学提供宝贵的医学资料。

总 结

现代病理事业的发展对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广大病理技术员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破解发展的难点,转变发展的思路,寻找发展方法,保证病理科在设施设备、人员技术、流程、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保持与标准的相对一致性。提高病理技术的整体水平,打造一个技术先进、设备优良、流程合理、功能齐备、质量可靠、标准一致、制度规范、发展均衡的病理技术平台。建立公平、准确、安全、快捷的医疗模式,满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爱岗敬业、作风过硬的高技能的病理技术队伍,不断探索现代病理技术发展的新的问题、揭示新的规律、提出新的概念、建立新的理论,迎接新的挑战。

2009年3月6日,我国卫生部下发了《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文件,对医院病理科的建设与管理进行了规范化要求,这对我国各级医院病理科的建设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患者进行临床病理的诊断是对疾病进行准确的定性诊断,是临床确诊疾病的“金指标”,也是反应医院医疗质量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各级领导要加强我国医院对病理科建设与管理工作。经相关调查发现,全国各级医院病理科管理与建设工作中存在较大的问题,部分医院领导对病理科工作采取不重视的态度,甚至某些医院根据各科室创收情况按照收入高低搞建设,根本不重视病理科的诊断价值与风险。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们生活和物质水平得以提高,今后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医疗工作中,对患者各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以及进行医学科学本身的研究等都离不开病理科的工作范围,因此,各级有关领导应对病理科的发展产生高度重视态度。同时,医学领域各学科专家也提出强烈要求,加强各级医院对病理科建设与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上即为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一些现存问题的体会和探索。在还没有制定相关的标准之前,希望各病理科按照文件精神的规定和要求,逐项规范科室医疗质量,按要求达标工作,并形成良好的习惯之后,才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病理的诊断质量,并得到稳步的提高。为以后统一的病理质控体系的形成积累经验,并创造良好的条件。

1 马恒辉,周晓军.组织切片常见问题与对策[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2):211-214.

2 马恒辉,周晓军.HE染色常见问题与对策[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4):478-481.

猜你喜欢
申请单病理科标本
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电子申请单在病理检查流程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胎儿/围产儿尸检在临床病理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
PDCA循环在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