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探讨

2012-08-15 00:46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吴玉娟
财会通讯 2012年22期
关键词:正义公平价值观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吴玉娟

从当前我国国家审计理论研究上看,其内容主要集中在审计的本质、目标、任务、职能、作用、对象、内容、范围、方法、程序等基本概念。原理上,这些理论研究一定程度上总结了审计运行的一般规律,揭示了审计概念的内在联系,完善了审计理论,促进了政府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但目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价值观层面,研究成果并不显著,还未达成一致的认识。鉴于此,本文着重从中国特色的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内容建设及其构建路径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我国国家审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有所贡献。

一、国家审计价值观的反思

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大力推进审计文化建设。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文化的灵魂和指南,在学术界引发激烈的争论。由于人们的实践经验和学术背景不同,观察审计文化的视角迥异,对审计核心价值观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和一致的表述。对审计价值观的认识大概可归纳为以下五类:第一,从国家审计本质的角度解释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王爱国认为,近些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审计充当“免疫系统”角色,“免疫系统论”成为国家审计的本质,是这一时期审计的核心价值观。以免疫系统论作为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审计的当代意义、角色定位和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安全的重要作用。第二,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阐述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云南审计厅号召树立“审为国家,计益人民”的审计价值观。具体地讲,“审为国家”,就是为推动国家健康发展、维护国家安全而审计。“计益人民”,就是为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审计。刘晓靖提出“以人文本”为核心价值观,认为审计价值观受国家审计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影响,与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人类文化发展的潮流有关。第三,从审计依据角度诠释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赵凌云、辛祥晶认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是依法审计。他们以审计本质为框架,认为审计本质是“免疫系统”,要发挥免疫作用首先要区分“异己”,因此就要求以法律为准绳,依法对国家经济安全运行行使审计监督权。第四,从审计人员的事业理想和价值追求角度定义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朱艳莉认为,国家审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应是“立审为公、执审为民”。如,对审计人员提出“依法、求实、公正、廉洁、奋进、奉献”的要求,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审计精神,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臣提出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第五,从政治需求出发解释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邢莉萍等指出,核心价值观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国家审计”这一根本问题,它应包括推动政府履责、民本审计、构建中国特色审计制度三个方面内容。

以上五种观点从不同角度洞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的价值取向,但都没有体现国家审计的利益相关者应具有的共同理想。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是最基础的,反映审计本质,指导审计行为。国家审计履行经济监督职责,实际关注的是支配经济社会运行背后的公权力及其所掌握的公共资源。所以本文站在政治需求角度以国家审计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理想来诠释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

二、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界定

国家审计价值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一般价值观,二是核心价值观。一般价值观是实现国家审计价值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它以民生为出发点,强调以人为本,是国家审计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审计文化的根本。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国家审计价值。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审计人员事实上是接受人民的委托进行审计,公共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和认可。国家审计要关注受托治理者的责任,监督这些受托治理者在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时,时刻不忘对人民承诺的责任。所以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核心价值观,是指人民委托政府治理国家并通过审计手段约束其权力、监督其经济责任所倡导的相同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国家审计利益相关者的共同理想;该共同理想即为人民服务。

曾寿喜等指出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人民通过权力机关将公共资源委托给由人民选举的各级政府机关组成的统治集团来管理,所以国家审计利益相关者包括三方关系,即人民、国家审计和政府机关。国家审计是政府的一项职能,其目的应该是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并且政府在理论上是为最广泛的群众服务,由此,应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

三、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一)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是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美国审计学家莫茨以审计活动的准司法性强调公平在审计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既然司法需要关注公平,那么作为准司法的审计也应关注公平。审计公平,即一方面实现审计程序的公平,不断完善审计准则以保证审计活动能公正的进行;另一方面关注审计对象的公平,如在审计中关注公共资金的使用是否为全民所用,是否照顾弱势群体等。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正义即公平。正义是对弱者生存权利的关注和对强者强力意志的约束。审计就是遏制腐败,协助国家民主法治建设,以确保社会成员的机会均等,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彰显审计正义,对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提出了高的要求。所以审计正义,即审计人员伸张审计正义,是审计人员以国家审计的共同理想为价值取向,坚持“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价值观,弘扬“以审立业、以德立身、以能立人、以行立信”的审计精神,为审计事业贡献力量。

(二)核心内容间的互动关系 (1)审计公平是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石。冈纳·缪尔达尔认为,社会主义朦胧地意味着对公正的诉求。因此,理解公平观对推动国家审计价值观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它在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长期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原则,国家审计主要观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也被称为“3E”审计。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贫富差距加大,政府部门在运用公共资源方面面临公平性的挑战。由此,学者们又提出“5E”审计的概念,即在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之上增加了环保性和公平性。因为社会公平能够回应人民的需求。国家制定的方案对一些公民来说非常有效率或者非常经济而对于另一些公民来说可能没有效率或者不经济。如果不考虑政策实施的分配效果,不考虑社会公平,公共行政可能忽视人民的合法利益。首先,公平是相对的。国家审计要保证公平,但不一定就保证每个公民在政策的影响下利益都是相等的。相等不一定是公平的,而公平的可以是相等的,也可以是不相等的。对于市场经济来说,对于机会每个公民都是均等的。而对于公平观来说,平均主义的分配是不公平的。其次,公平要兼顾效率。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稀缺的压力越大,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要提高效率,即建设高效率的社会。这就需要树立节约的理念,政府要起领头作用,制定高效率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只有正确理解了公平的含义才能树立正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从而指导国家审计实践。

(2)伸张审计正义体现了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能动性。审计正义,即审计人员伸张审计正义。因为有了人的因素,使得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有了主观能动性。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决定了价值观建设的好或坏,它在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中起到了点睛的功效。责任是立业之本。审计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关键在于能否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这是国家审计存在的价值基础。刘家义审计长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灵魂和指南,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审计人员要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分析和反映问题,通过审计工作维护国家安全、改善民生、促进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在更高层面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忠诚和奉献是立身之本。审计人员要对党和人民忠诚,为审计事业奉献。审计人员发现的问题,能否查深查透,能否向审计机关如实反映,全凭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度和职业操守。并且审计工作寂寞、枯燥,受到的诱惑也较多。如果没有奉献精神,就无法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更谈不上在审计事业上建功立业。

清廉和依法是立人之本。清廉是审计价值得以彰显的屏障。只有审计人员为人廉洁奉公,把忠诚和责任摆在工作的首位才能杜绝权力寻租,严格依法审计,保证审计质量。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赋予了审计机关一定的处理处罚权,只有每个审计人员保持清廉的作风,规范自身审计行为,才能防范审计质量风险。清廉是依法审计的前提,依法审计是确保审计质量的根本措施。它们体现了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独立是立信之本。人无信则不立,审计人员在宣誓对党和人民忠诚后若不能保持独立性,与被审计单位有利益关系,就无法做到秉公执法,不能如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对于违法违规问题,就无法嫉恶如仇的一查到底,审计监督的职能就失效了。所以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审计行为的约束。

(3)审计公平与审计正义的互动关系。审计公平是树立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没有审计公平,核心价值观就没有依托。审计正义是核心价值观的彰显,没有审计正义审计核心价值观就没有发展和创新。审计正义体现了人的因素,只有发挥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证审计公平。审计公平是审计程序的公平和审计对象的公平,只有保证审计公平才能约束审计人员保持审计正义。审计公平和审计正义是相辅相成的。

四、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

(一)政府主导广泛宣传 国家审计是人民委托政府部门开展的,政府部门是国家权力的实施者,必然要肩负构建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使审计的核心价值观能够贯彻执行。首先,应该让所有人都熟知核心价值观内容,便于其内化成为一种习惯和行为准则。政府部门应通过会议、工作报告等方式宣传该核心价值观,使审计人员及其他政府工作人员能够领会其精神。并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使该价值观成为风尚,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不断强化核心价值观以推动审计人员个人价值观和审计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政府部门应加强审计人员关于该价值观的日常学习和工作汇报。并通过模范人物的宣传感召等方式,唤起审计人员对审计事业的信念和追求,使国家审计核心价值观自觉成为思想和行为的准则。第三,引导各级审计部门把建设审计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组织经常性的检查、考核、监督,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入,不断调整相关工作标准和工作规划,使核心价值观建设工作始终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

(二)建立支持核心价值观的激励机制 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激励机制。首先,完善各类奖惩制度。把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体现在审计工作制度、政策规定和奖惩之中,充分发挥其激励约束作用,使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反这一价值观的行为受到惩罚。其次,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日常行为细则。修订完善具体行为规则,使审计人员的行为有所依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教育先行保障人才储备 建立审计核心价值观是个长期的工作,需要通过教育影响人们的行为。教育不只是针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还包括潜在的未来将从事国家审计的人员。所以从基础抓起,培养品学兼优的审计人才,并发挥政府、社区、家庭、单位、学校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核心价值观的合力。

[1]王爱国:《中国审计文化的反思与重构》,《会计研究》2011年第3期。

[2]赵凌云、辛祥晶:《基于“免疫系统论”的审计价值观探讨》,《财会通讯》(综合)2009年第12期。

[3]曾寿喜、刘国常:《国家审计的改革与发展》,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猜你喜欢
正义公平价值观
公平对抗
我的价值观
怎样才公平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