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神龙二年唐与突厥鸣沙之战考

2012-08-15 00:49
关键词:唐军沙县神龙

许 震

唐中宗神龙二年唐与突厥鸣沙之战考

许 震

诸史中关于唐与突厥鸣沙之战的记载大致相同,却又存在歧异。在综合各史料的基础上对此次战役进行了分析和考证,以求接近历史原貌。

唐代;突厥;鸣沙之战

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突厥默啜政权发动了对唐朝的鸣沙之战,此次战役是默啜政权对唐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这场战役加速了唐与突厥攻守之势的转化,对唐与突厥关系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关于这次战役的记载多见于新旧唐书的《中宗本纪》《突厥传》以及《资治通鉴》等史料,各史料中对于这次战役的记载过于简略,且内容上存在分歧,鉴于此,有必要对此次战役做出详细的介绍,并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考证。

一、鸣沙之战发生的背景及原因

突厥默啜可汗时期,时常发起对唐朝的侵略战争。长安二年(公元702年),默啜派兵南侵唐境,在取得了重大军事胜利后引兵而还。但一年后,默啜却派遣使节向唐朝请婚,《新唐书·突厥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长安三年,遣使者莫贺达干请进女女皇太子子。”[1]6047突厥的请婚得到了唐王朝的应允,于是默啜又于当年的十一月再次派遣使节献马千匹及方物以感谢唐王朝的许婚。对待突厥使节,当政者武则天则“宴于宿羽亭,太子、相王及朝集使三品以上并预会,重赐以遣之”[2]5170。从表面上看,突厥的请婚为刚结束战争不久的两国缓和关系带来了良好的契机,唐朝同样采取积极的态度似乎预示着和平局面即将形成。然而好景不长,默啜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派兵袭击唐朝灵州鸣沙县,又一次点燃了突厥与唐王朝的战火。

关于突厥为何选择在神龙二年 (公元706年)进犯唐朝鸣沙,则是由诸多因素引起的。

就唐王朝自身情况来说,首先,新的统治者唐中宗对待突厥并不像武则天那样采取消极避让的政策,他意识到突厥对唐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唐中宗亲政以后,对边疆防御做了一系列的重大调整,以图反攻。他先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六月,以左骁大将军裴思谅摄右御史台大夫,充灵武军大总管,以备突厥”[3],又于第二年改派沙吒忠义赴任。在两国和亲的前提下,这种频繁的军事调动说明了中宗在唐与突厥的关系中已经开始采取积极的行动,这无疑对突厥构成了威胁。其次,唐政权刚刚经历了由武后到中宗的变更,朝政不稳,朝中既有武三思这样的权臣结党弄权,排斥异己;又有“安乐公主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野”[4]6608,这一切都造成了唐王朝内部政局的动荡,为突厥的进犯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而此时的突厥刚刚于长安四年 (公元704年)平定了内部叛乱,正好处在国力强盛时期,突厥可汗默啜也早在和武则天打交道的过程中有了轻唐的看法,正如《新唐书》中所记载:“默啜负胜轻中国,有骄志,大抵兵与颉利时略等,地纵广万里,诸蕃悉往听命。”[1]6046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为了能够更加壮大突厥汗国的力量,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默啜便对两国的和亲不加理睬,又一次将目标瞄准了唐王朝,发动了鸣沙之战。

二、战役的细节及相关考证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十二月,突厥出兵攻打唐朝鸣沙县,拉开了两国战事的序幕。关于此次战役的地点鸣沙县,《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记载的:“鸣沙本汉富平县地,后周于此置会州,寻立鸣沙县,隋立环州,以大山环曲为名。此地人马行沙有声,故曰鸣沙。”而《旧唐书》中也提及鸣沙:“隋县,武德三年置西会州,以县属焉。贞观六年废西会州,置环州,九年废环州,县属灵州。”[2]1416从这两条史料中不难看出,当时鸣沙县隶属于唐朝边塞军事重镇灵州,其周围地势险峻,为灵州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而突厥若要从此方向攻入唐境,则必须首先攻下鸣沙,因此鸣沙县成了双方必争之地,而鸣沙之战也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

有关这次战役的记录,多见于新旧《唐书》的《中宗本纪》、《突厥传》以及《资治通鉴》等史料。前人的各类记载中对于战役的描述都颇为简略,内容上大致相似,但在一些细微的地方又有所分歧。而这些分歧主要集中在唐军此役的阵亡人数以及战役过程中主将沙吒忠义是否积极抵抗突厥的入侵。

关于此次战役的结果,《资治通鉴》中是这样记载的:“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十二月,已卯,突厥默啜寇鸣沙,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与战,军败,死者六千余人。丁巳,突厥进寇原、会等州,掠陇右牧马万馀匹而去。 免忠义官。 ”[4]6607这与《旧唐书·突厥传》中的记载相似:“中宗即位,默啜又寇灵州鸣沙县,灵武军大总管沙托忠义拒战久之,官军败绩,死者六千余人。”[2]5170《通典》和《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了此次阵亡的唐军人数为死者六千余人;而《旧唐书·中宗本纪》中关于唐军阵亡人数的记载则有不同:“十二月己卯,突厥默啜寇灵州鸣沙县,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逆击之,官军败绩,死者三万。 ”[2]143《新唐书·突厥传》中的相关记载为:“中宗始即位,入攻鸣沙,于是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与战,不胜,死者几万人。 ”[1]6047此外,《元和郡县志·灵州条》中记载唐军此次战役死伤人数也是三万人。

那么,这次战役中唐军究竟损失了多少战斗力呢?笔者认为三万人说更为可信,原因有二:首先,鸣沙县的军事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前文已述),又逢与突厥大军作战,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亲自参与战役,所以此处的驻兵应该不在少数,而且从突厥取得胜利之后,长驱直入继续进攻原、会等州的情况来看,突厥若非清除了鸣沙一带的唐军主力,是决不敢贸然前进的。而鸣沙这样的军事要地又绝不可能只有区区不到万人的驻兵,因此唐军在此必定是损失惨重,才会丢失鸣沙,以至于让突厥长驱直入。第二,在儒尼文的《毗伽可汗碑》(毗伽可汗,即默棘连,默啜之侄,默啜死后任可汗)中亦有关于此次战役的记载:“当我二十二岁时,我出征唐朝,我同沙吒将军八万人交战,将其军队消灭在那里。”[5]489这则史料中提到了鸣沙之战的唐军总人数为八万人,且全部被消灭在鸣沙。而如果唐军只损失了区区不到万人,是完全可以继续抵抗突厥的。再结合沙吒忠义战败后被免除一切官职爵禄的情况来看,损失几千人是不应该受到如此重大的行政处罚的,必定是重大的伤亡和失败才可能引起这样的后果。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次战役唐军损失的人数应该在三万人甚至以上,而至于六千余人的描述应该是不真实的。

对于战争的经过,史书中的记录也十分简略,只是提到了沙吒忠义战败,被免职,并未对战争经过进行详细的介绍。而《资治通鉴》中的一则信息似乎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这次战役的一些情况:“……如沙吒忠义,骁将之才,本不足以当大任。又,鸣沙之役,主将先逃……”[4]6609这是时任右补阙的卢俌在给中宗的上疏中对鸣沙之役战败的原因所作的分析,他认为鸣沙之战之所以失败,首先是主将沙吒忠义才能不足以统帅军队抵抗突厥,此外他提到在作战中主将先逃,导致了战役的失败。若真如卢俌所言,沙吒忠义在作战中消极抵抗,并置城池和士兵不顾而逃跑,的确会导致惨败的结果。同时,如果这种情况属实,也会推翻笔者前述战役阵亡三万余人之说,因为如果主将在战役中逃跑,那么未进行顽强的抵抗就使得防御瓦解是有可能发生的,损失六千余人就失败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可是笔者认为,在抵抗突厥的战役中沙吒忠义并未出现逃跑迹象,而是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原因亦有二:首先,沙吒忠义在战后被免除一切官职爵禄,对于单纯的军事失败来说,这样的行政处罚是不轻的,然而如果沙吒忠义是因为临阵脱逃才导致唐军惨败的话,那么导致失败原因的性质则发生了变化,对于一个临阵脱逃的统兵大将来说,仅仅免除官职俸禄而不追加治罪的处理,又显得过于轻了,这并不合乎情理。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沙吒忠义在战役中进行了一定的抵抗,只是失败了。 第二,关于此次战役的经过,在儒尼文的《阙特勤碑》(注:阙特勤为默啜之侄,毗伽可汗之弟,善于统兵,是后突厥时期重要的军事将领)中有过较为详细的记载:“当他(阙特勤)二十一岁时,我们与沙吒将军交战,最初,他骑Tadikin啜的灰马冲锋,该马在那里死了。第二次骑Ixbara yamtar的灰马冲锋,该马死在那里了。第三次骑Yagin silig官的带有马衣的栗色马进击,该马死在那里了。他的甲胄上和披风上中了一百多箭,未让一箭射中其面部和头部。突厥诸官,你们都知道他的冲锋。”[5]490从这一段描述中可以看出,沙吒忠义不仅进行了抵抗,而且还成功地击退了突厥的两次冲锋,突厥将领阙特勤在战役中身中数箭,经过了艰苦的作战才攻下了鸣沙城。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沙吒忠义在此次战争中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并不存在“主将先逃”的情况。

综上所述,鸣沙战役的情况应该是这样的:突厥于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十二月发动了对唐朝的鸣沙之战,唐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亲自指挥战役,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唐军在此次战役中损失了三万甚至更多的战斗力,而突厥艰难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攻下了鸣沙,并进而长驱直入攻入原、会等州,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马匹。

三、鸣沙之战的性质及影响

突厥所发动的鸣沙之战是在唐王朝对其采取积极的防御政策并意图反攻的背景下采取的先发制人的打击行动,是突厥对唐的侵略战争,突厥获得胜利后继续南下对唐原、会等州进行了屠杀和掠夺。由于唐王朝内部政局不稳等原因,导致了这场战役的失败。

然而,尽管突厥在这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两国攻守大势却在此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鸣沙之战加大了唐中宗反攻突厥的决心,也加速了唐朝以强硬方式对待突厥的步伐。此后两国战争的主动权逐步落在了唐王朝一边,正如薛宗正先生在《突厥史》中提到的那样:“默啜政权虽然继续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然而攻守之势已发生了重要的历史变化,其面临的对手已非唯知消极防御的武则天,而是图谋反攻的唐中宗。战争的主动权已不像以前完全操自北牙,而开始逐渐转自神都。鸣沙之战还击得手,很大程度上同中宗亲政不久,总体战略布置尚未一切就绪,反攻操之过急有关,随着中宗政权日益巩固和唐朝国务纳入正轨,形式继续朝着不利于默啜的方向演化。因此,此战也是默啜政权对唐朝发动的最后一次真正有力的大规模攻势了。 ”[5]490

[1]欧阳修.新唐书:卷215.突厥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刘昫.旧唐书.突厥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王钦若.册府元龟:卷992[M].北京:中华书局,1960:11654.

[4]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08[M].北京:中华书局,1956.

[5]薛宗正.突厥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K242.1

A

1673-1999(2012)08-0140-02

许震(1987-),男,河南新乡人,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 430074)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2012-02-20

猜你喜欢
唐军沙县神龙
沙县人民笑开颜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沙县小吃 深耕本土
沙县小吃亮相韩国冬奥会美食展
“天生创业家”唐军:五年赚取100亿
沙县:五项举措推动精准扶贫
巧技对神龙
Lanting Xu:Millennium Legend
唐军 留守少年的逆袭
战友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