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下艺术实践指导教师观念的更新

2012-08-15 00:49
关键词:高师音乐艺术

向 华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下艺术实践指导教师观念的更新

向 华

近年来,高师音乐专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竞争。社会对于高师音乐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趋于“全面多能”。艺术实践是实现音乐专业学科教育与专业学习目的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帮助学生日后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应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拓展艺术实践新内容、大胆探索艺术实践新途径、重新整合艺术实践新重点,并及时总结、思考,不断推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新进程。

高师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指导教师;观念革新

著名音乐学家王耀华教授在 “2006音乐教育北京国际论坛”上提出,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影响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基础。高师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基本理念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德才兼备,全面发展;(2)因材施教,发展个性;(3)加强“三基”,发展能力;(4)注重实践,提倡创造;(5)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6)突出音乐特点,重视学科综合;(7)热爱音乐教育事业,掌握科学教学方法;(8)完善评价机制,提倡终身教育[1]56。艺术实践在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顺应21世纪中国教师教育转型的大潮,艺术实践指导教师观念的更新是势在必行,且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内容、途径、重点等多维度思考,指导教师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努力。

一、重视艺术实践之“德育美育”功能的实现

古语云:“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此乃师德之本也。”这一古训对高师音乐专业教师和学生同样适用。以“为中小学培养教师”为目标的高师教育较之于其他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在目前高师专业的艺术实践中,指导老师一般注重专业技能上的指导,却忽视了思想上的引导和心理上的辅导,认为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是政治辅导员的责任,这种观念是十分局限的。

艺术实践活动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教学活动。在艺术实践中,学生能接触到广泛的实践对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以自身精湛的技艺在基础理论和技能上指点学生,另一方面要通过对学生艺术创作和再创作的指导,帮助他们认清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正确审视艺术和自身,以客观全面的角度观察、选择、思考自己的人生;并在学生深入生活、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具有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艺术实践也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前的一次练兵活动,它有助于个人心理品质构成及人格素养的完善。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指导教师要帮助学生分辨善恶美丑,妥善管理自身的言行,慎重对待社会演出和商业演出,正确面对金钱名利的诱惑,帮助学生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由于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比较感性、个性、任性,因此高师音乐专业艺术实践的指导老师可能会比其他非艺术专业指导老师的心理辅导的任务更重、工作更细。在艺术实践中,学生可能会有不适应的时候,也会碰到实践不顺等情况,因而产生害怕、不自信、退缩的情绪,或是与之相反的自负、狂傲、焦躁的情绪,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及时干预、合理引导,在充分尊重学生自由、活泼的个性心理的同时,让学生对艺术实践活动过程充满热烈的情感和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艺术实践活动气氛中以饱满的精神、高涨的情绪、积极的思维,将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自觉内化,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循着正确的轨道圆满地完成实践任务,做到自信但不自大、个性但不任性,真正的实现思想、智能和心理的全面提升。

二、加强对学生终身学习、享受、传授音乐能力的培养

音乐专业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需要学生反复地进行技能、技法的训练,训练的结果再通过舞台及其它的实践形式来检验[3]。大学本科的学制为4年,且不说在4年中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学艺水平层次不齐,单就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音乐学院相比,就有极大的不同,更无论音乐之“入门容易学精难”的特点,因此,在艺术实践中,指导老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决心与信心,帮助他们树立立足教育、寓乐于学、寓乐于教的终生理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热爱音乐、享受学习音乐过程中的“苦”,才有可能真正领悟音乐、享受音乐,也才有可能使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走上社会后真正地履行其应尽的责任——传授音乐。在高师音乐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循循善诱、科学引导,扮演好“帮助学生摆平心态,找准方向、实现理想”的角色。

如果将学生视为一种产品的话,学校就是这一产品的“供”方,社会则是这些产品的“求”方。商品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学校的产品——学生,也必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音乐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同样如此。我们回溯人类历史越远,越会发现,音乐不仅仅以娱乐作为纯艺术表现的形式存在,它还是一种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因素[3]。学习、创造、享受、传授音乐的人都是社会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是能教学、能管理、善编导的人才,是“多能”基础上的“专业”人才。

三、在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

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目前主要包括个人音乐会、年级音乐会、专场音乐会以及“独唱、独奏、独舞”比赛、基层采风与实践、毕业音乐会、教学汇报、艺术观摩、专业考查和各种社会演出,还有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和国内国际的各类比赛活动。在传统教育思想的支配下,现有的艺术实践以校内的实践活动为主,较少与社会经济、文化、人文学科领域发生联系。在整个艺术实践中,学生多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他们的实践时间、地点、计划全部由学校和指导教师制定,实践内容也是事先拟定的,学生只需照样执行就好。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罐头歌手、罐头乐手”,其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很是缺失,这不仅制约了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技能学习的进程,更使得很多学生毕业后显得“曲高和寡”,难以胜任工作。而社会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要求是:不仅要掌握技艺表演,更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和高深的文化艺术修养,并以这种学识和修养影响大众。当今许多用人单位在面试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吹、拉、弹、唱、跳的能力,还要求他们具有讲、演、创、导、管等多方面才能的现状。这里的“创”是指创作、创新,“导”是指导演、编导;“管”则包括对自我的管理和对他人的管理两方面。要解决社会需求与学生能力之间的矛盾,指导教师应调整学生艺术实践的内容;要鼓励学生在策划、排练、演出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多样创新;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甚至可以大胆授权,将策划实践方式、联系实践场地、拟定实践计划、组织实践过程、撰写实践总结等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鼓励他们创新求异;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在艺术实践中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完成艺术实践任务的同时,不断发挥隐性的潜移默化的辅德、益智功能。此外,指导老师在艺术实践中还要在充分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尽可能地丰富艺术实践的内容,扩大艺术实践的范围,不拘泥于单一的专业技能实践和死板的既定实践形式。比如,在校内,指导教师可以建议学校将团学活动、教学实习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与机关部门、专业团体、单位公司等紧密联系,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建立长期的艺术实践基地,并定时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使艺术实践有规模、有计划,上质量、上水平;在校外,可以积极将毕业实习、就业分配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力求以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全面的实践环节,让艺术实践与学生就业接轨,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应社会、展示自我、健全人格的整体实践流程,帮助学生树立并达到“自我锻炼、自主性学习、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开阔学术视野、健全心理人格、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的目标。

四、激励学生学习、传承、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受“欧洲音乐中心论”思想的影响,学校音乐教育潜藏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巨大惯性[4]。当今,仍有许多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认为欧洲古典音乐才是高雅、正统的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只是教学、创作中辅助的色彩性的素材。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中国传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兴趣寡然,甚至对中国传统乐理一窍不通。这样的教师绝对无法将传统音乐的精华传授给更多的中小学生。倘若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都一无所知,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就根本无从谈起,就更谈不上在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中进行交流和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能够流传至今是经受了千百年的历史检验的,有很多音乐甚至在历史的长河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至今仍保留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音乐教育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重视音乐民族特色的重要性。他们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上提出了“本土音乐进课堂”的观点,在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理解多元文化以及鼓励音乐创造”的基本理念,而高师音乐专业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师资而设置的。因此,在高师音乐专业艺术实践中,指导教师就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积极引导,使之充分认识到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学习、研究与传承的重要性,逐步学会“局内人”与“局外人”,“主位”与“客位”相结合的学习、研究与教学方法,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大胆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以素材、案例、主题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运用于艺术实践中,进而影响更多的年轻一代,真正担负起传承中国传统音乐的责任。也只有通过这样的艺术实践,高师音乐专业学生自身才能不断吸收多元的文化知识、具备学科综合的能力,使自己成为能教学、善科研的复合型人才。

五、以全体学生为实践主体,加强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实践

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是一个人应具有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艺术实践既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又能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在一个和谐愉快的集体里,每个人都以最自然和贴切的方式表达自己,互慰互利,自信自强,敢于表现,这样的氛围对于每一个参与者的心理素质的历练无疑是积极有益的。但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来源广泛,生源复杂,专业程度参差不齐,个性的纷繁杂,所以在以集体活动形式开展艺术实践时,指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将个人的情感或情绪融入到集体中,并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合唱、合奏为例,在实际的艺术活动中,音乐具有严密的整体结构和综合的整体表现,所要求的和谐统一、密切配合以及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和声部安排等,都有助于形成高度纪律性和高度艺术性的集体,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随着心灵的震撼得到升华[5]。此外,指导教师在艺术实践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给予全体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如果艺术实践的范围狭窄,面不广,专业程度的参差不齐,就会使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不平等,使一部分学生自信心超级膨胀,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不合群、不团结的个性。所以,指导教师要积极与学校和实践单位协商,给学生搭建不同水平和层次的艺术实践平台,大力开展多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保证不同专业水平的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和可能,保证艺术实践面向所有受教育者,并在艺术实践中,将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溶入其中,使学生团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奉献精神得到锻炼,从而实现高师音乐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

现在,音乐教师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或老艺人了,音乐教师就是研究者已经成为许多音乐教师的自觉追求。人们以思考者、追问者、探究者与反思者的角色来看待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一切现象或事实[1]66。艺术实践指导教师是艺术实践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他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在艺术实践中扮演思考者、追问者、探究者、反思者和创新者的多重角色,为提高我国音乐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王耀华.转型期的中国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育的国际对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56.

[2]彭赛丰.浅谈高师音乐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向结合[J].当代教育论坛,2009(2).

[3]Marcel Belvianes,Sociogie de la musique(Paris:Payot,1951).Alphons Silbermann,Introcuction à une sociologie de la musique(Paris:P.U.F.,1955).

[4]谢家幸.反思与探索//音乐教育的国际对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93.

[5]初海伦.在艺术实践中探索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G623.71

A

1673-1999(2012)08-0164-03

向华(1978-),女,土家族,福建师范大学(3500108)音乐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410128)讲师。

2012-03-23

猜你喜欢
高师音乐艺术
纸的艺术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音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爆笑街头艺术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
论隐性教育在高师民族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