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与措施

2012-08-15 00:49方春龙
关键词:财经类双师教师队伍

余 敏,方春龙

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与措施

余 敏,方春龙

剖析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提出应用型教师划分为工科技术应用型和管理服务型两大类,然后从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等方面提出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措施。

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标准;评价体系;绩效考核

一、财经类应用型教师建设标准

(一)应用型教师现有标准

造就“双师型”应用型教师队伍,既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核心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当前,尽管有些教师取得了相应的职业资格,具备了“双师”素质,但是一般来说,在对生产中技术提升、材料变化、工艺改造的及时运用和直接把握程度上,学校的教师一般逊色于长期在生产、实践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提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如下条件之一:(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技术职称及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领先水平。以上“双师型”教师资格的规定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管理中被广泛援引,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院校的标准又多种多样。

教育部目前没有明确可供实践操作的应用型师资格认定标准。许多政策文件中对双师型应用型教师资格标准的表述也不尽相同,就这造成了应用型教师资格认证无从下手。在应用型教师提出的十几年里,资格认证一直是比较混乱,要建设一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应用型教师队伍,必须从完善标准与认证制度入手,这是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与关键。

(二)应用型教师划分为工科技术应用型和管理服务型两大类

长期以来,业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标准有“双证说”、“双职称说”、“双素质说”、“双能说”、“双融合说”、“双来源说”等多种观点。一些评判标准重视的是形式而非内容,看中的是静态评价而非动态评价。高职院校对应用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在入选条件、入选程序、资格划分上要统一,要对高职应用型教师的胜任要素进行归类分析。目前各高等职业院校没有按专业不同对教师的标准进行不同的界定和调整,这不利于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和绩效考评。高职的不同专业对应不同的岗位群,但按照每个专业进行细化、量化显然不切合实际,缺乏统一性、可比性和操作性。根据应用型岗位侧重于工程技术操作还是服务沟通交流,将应用型教师划分为工科技术应用型和管理服务型两大类。工科技术应用型侧重于工程原理、技术操作、工艺流程及设计方案等,实践侧重于专业技术和动手能力,管理服务型素养侧重于管理服务理念、礼仪沟通、服务规范,实践侧重于商务综合素养与组织协调能力。

(三)设定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师准入门槛

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师要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培养和提高,决非一蹴而就,并不是有些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后发个证书,就是应用型教师。职教历史长久的国家对职教教师的准入有明确要求,注重“双师”资格,如德国对职业学院教师的准入门槛是具硕士学位、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并接受过2-3年师范教育。澳大利亚对职教师资的要求,除学历必须达标外,还须有5年行业经验,并要求教师定期接受行业的再培训,不断跟上技术变化和进步。

鉴国内外经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实用人才的起点与标准,增加客观指标,减少主观判断。分析财经类应用型教师与工程类应用型教师的区别与联系,设定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师准入门槛。

(四)建立管理服务类应用型教师动态评价体系

财经类高职应用型教师是应职业教育的诞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教师群体,这一群体需要具备特殊的要求,一是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即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必须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从实践素养、教学素养、职业素养、良好心态、科研创新能力五个方面研究高职财经类应用型教师的能力与标准,财经类高职应用型教师的标准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应用型教师在岗期间要具有的实践教学成果、实际操作能力、专业技术开发项目、实践课程开发、实习指导活动等。可以对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职称不同,结合职称的评与聘,提出相应层次的实践项目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

二、财经类应用型教师建设措施

(一)教师绩效考核应该侧重于实践活动成果和实践教学业绩

在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注意:一要将绩效考核与学校教师培养目标紧密联系,与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一致。二要充分相信教师。对于教师来说,内部动机比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三要重视绩效考核外的其他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一种政策导向。四要强调持续、全方位的沟通。

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充分肯定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师的劳动。在分配上建立和完善相对公平的配套制度,对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的在评选先进、晋升职称、课时酬金、学习进修等方面都要给予相应的待遇,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以保证应用型师资队伍的稳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高职教育,有力地促进应用型教师队伍的开发建设。

(二)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建立企业、学院、学生多元评价体系,把专业教师在任职内实际工作经历的实践和效果与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继续深入探索以师德、教学、实践、动手、研究及成果转化能力为元素的多方位、多角度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体系,以引领教师队伍的发展。教师评价最终要达到教师个体与学校整体、少数教师与全体教师、现实状况与未来发展的双向发展目标。教师评价非常重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校内与校外间的沟通,鼓励全体师生员工、学生家长以及校外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教师评价工作,要求评价过程是一种双向过程。

通过全员评价、全程评价和全面评价来确定应用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业绩。全员评价是指包括领导和职工在内的全体教职工都要接受评价,面向全体教师,不是面向少数优秀教师或少数不合格教师;全程评价是指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对教师工作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长期的、反复的评价;全面评价是指要对教师的素质、职责和绩效,在全面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三)推进产学做一体化建设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倡议继续坚持扩大兼职教师比例,逐步建立应用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并创造性地提出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培养策略,这是教师快速、有效提高应用型教师素质的途径。

探讨产学做一体化是培养财经类高职应用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要真正做到校企协作培养,关键是要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合理配置新机制中各方权利义务,以契约的形式,制定协同管理制度、签订培养合同,明确和规范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在校企协作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利益和权限,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为培育应用型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

鼓励教学系成立独立法人的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体公司,探索对相关的实体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约束措施,使得教师既能够融入实践,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又不会迷恋企业经营与管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教学工作。使他们接触社会,了解新技术发展的水平,了解管理水平发展的新高度,解决了学生实习问题。

(四)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办法

1.采取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在应用型教师培养上拟采取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树立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打破单一的学历限制,为引进具有实践经验能工巧匠和专业建设的领军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并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经济利益等方面给予保障。

2.指导与支持教师自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学院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将每一任期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作为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硬任务,引导青年教师自主的做好职业规划。当教师个人的职业规划与学院专业发展一致时,学院将采用学校内评和企业外评相结合的质量考核办法,考核通过后,学院将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将教师的个人发展和学院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建立应用型教师培养的内生机制与长效机制。

(五)校企共同建设教师团队

校企共同建设教师团队,双方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培训人才,为学院培养学生,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融入行业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提供发展机遇。校企共建教师队伍可以有以下积极效果。

1.推进产教结合。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指导推动学校和企业创新校企合作制度,积极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通过整合实训资源,共建培训中心、研发中心和项目服务平台,校方教师与企业管理者共同对市场调查,分析企业运营情况,为企业生产经营出谋划策,参与企业运营。教师参与企业管理、运行、建设,在常态化的工作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2.校企一体办学。校企双方共同设计培养方案,拟定培训任务,安排教学进程,共同培养学生与员工,使得学习知识与技能与企业对接,与市场对接。学校将与企业在服务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和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管理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开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建立学生企业实践制度,向企业优先推荐毕业生。促进学院教育紧跟行业产业发展步伐,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等方式,推动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教学。

[1]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的方法综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

[2]井婷,张守臣.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3]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评测研究 [D].北京师范大学,2006.

[4]宋倩.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及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G451.2

A

1673-1999(2012)08-0183-03

余敏(1957-)安徽休宁县人,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2601)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企业管理;方春龙(1973-)安徽寿县人,硕士,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副教授。

2012-03-12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20101767);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一般项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与研究”(2010176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在“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基础上,实施“应用型教学能力”培养战略,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应用型教师建设标准和科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以高质量的师资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财经类高职院校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可分为财经类应用型教师建设标准与项目建设措施两方面的工作。前者侧重于研究,后者侧重于实践,财经类应用型教师标准制定建立涉及应用型教师评价、引进、培养、使用的体制机制等,项目建设措施可分为财经类应用型教师绩效考核、产学做一体化推广、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猜你喜欢
财经类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