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特产与遗产优势资源的保护及扶贫开发对策

2012-08-15 00:54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黄莉敏熊晚珍王树婷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特产国家森林公园武陵山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黄莉敏,熊晚珍,王树婷,张 敏

(湖北科技学院鄂南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咸宁 437100)

如何将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1]、非物质文化遗产[2]、少数民族文化遗产[3]、地理标志特产[4-8]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国扶贫开发的关键问题。

武陵山片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三省一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其中42个国家级贫困县,是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因此,本研究探讨该片区特产与遗产优势资源的保护及扶贫开发对策。

一、武陵山片区特产资源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

武陵山片区有47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国内1 007种的4.67%。其中,中药材类有13种:利川黄连、板桥党参、恩施紫油厚朴、咸丰白术、巴东独活、利川山药、巴东玄参、隆回金银花、邳州银杏、石柱黄连、酉阳青蒿、德江天麻、正安野木瓜;茶类有12种: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鹤峰茶、古丈毛尖、碣滩茶、安化黑茶、溪洲莓茶、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凤冈富锌富硒茶、正安白茶、余庆苦丁茶;果品类有7种:贡水白柚、秭归脐橙、黔阳冰糖橙、新宁脐橙、雪峰蜜橘、湘西猕猴桃、沙子空心李;蔬菜类有4种:利川莼菜、来凤凤头姜、火烧坪包儿菜、隆回龙牙百合;工艺品类有3种:来凤漆筷、金丝桐油、秀油;家禽类有2种:景阳鸡、武冈卤铜鹅;家畜类有2种:新晃黄牛肉、宣恩火腿;粮食类有2种:茅贡米、武冈卤豆腐;水产品类有1种:张家界大鲵;酒类有1种:酒鬼酒。然而,该片区食用油、纺织品、饮料、调味品、花卉等特产,尚未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该片区有67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为国内1 344件的4.99%。其中,茶类有15件:恩施富硒茶、恩施玉露、伍家台贡茶、五峰绿茶、石阡苔茶、凤冈锌硒茶、湄潭翠芽、正安白茶、石门银峰、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安化茶、遵义红、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中药材类有12件:板桥党参、利川黄连、利川山药、资丘木瓜、宜昌天麻、德江天麻、靖州茯苓、隆回金银花、石柱黄连、秀山白术、秀山金银花、酉阳青蒿;蔬菜类有11件:利川天上坪大白菜、利川天上坪甘蓝、利川天上坪白萝卜、五峰香葱、隆回龙牙百合、龙山百合(注册号6576018)、龙山百合(注册号6488163)、武隆高山萝卜、武隆高山白菜、丰都榨菜、彭水魔芋;果品类有10件:宜昌蜜橘、秭归脐橙、石门柑橘、麻阳柑橘、泸溪椪柑、张家界椪柑、丰都红心柚、丰都锦橙、丰都龙眼、武隆猪腰枣;家禽类有9件:芷江绿壳鸡蛋、芷江鸭(注册号6491547)、芷江鸭(注册号9758015)、武冈铜鹅(注册号6053574)、武冈铜鹅(注册号6053575)、秀山土鸡(注册号8422039)、秀山土鸡(注册号8422040)、彭水苗家土鸡、麻旺鸭;家畜类有7件:思南黄牛、新晃黄牛、丰都肉牛(注册号7602431)、丰都肉牛(注册号9872488)、石柱长毛兔、酉州乌羊、大合坪黑猪;工艺品类有2件:玉屏箫笛、来凤金丝桐油;粮食类(粮食制品)有1件:武冈卤菜(卤豆腐等)。然而,该片区中,水产品、调味品、花卉、纺织品、食用油、酒类、饮料、烟草等特产,尚未注册国家工商总局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该片区有29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全国1 092种2.66%。其中,果品类有10种:关口葡萄、建始猕猴桃、秭归桃叶橙、黔阳脐橙、黔阳大红甜橙、洞口雪峰蜜橘、崀山脐橙、湘西椪柑、靖州杨梅、武隆猪腰枣;茶类有5种:鹤峰茶、伍家台贡茶、屈乡丝绵茶、保靖黄金茶、茅岩莓茶;蔬菜类有5种:走马葛仙米、武隆高山白菜、武隆高山甘蓝、武隆高山萝卜、武隆高山辣椒;家畜类有3种:宜昌白山羊、湘西黄牛、浦市铁骨猪;粮食类有2种:紫鹊界贡米、武隆高山马铃薯;中药材类有1种:秀山金银花;家禽类有1种:洪江雪峰乌骨鸡;食用油类(原料)有1种:小村红衣米花生;饮料类有1种:白马蜂蜜。然而,该片区中,水产品、烟草、纺织原料、调味品、花卉等特产,尚未登记农业部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二、武陵山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我国36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没有专属武陵山片区的,涉及该片区的主要有端午节、其次为剪纸、贵州侗族大歌、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其他均与该片区无明显的联系。

除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我国逐步建立国家和地方(省、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登录制度。

1 2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武陵山片区有68项,涉及少数民族的有45项。其中,民间文学类7项:苗族古歌、屈原传说、都镇湾故事、土家族梯玛歌、盘瓠传说、土家族哭嫁歌、酉阳古歌;传统音乐类17项:桑植民歌、石柱土家啰儿调、靖州苗族歌鼟、南溪号子、薅草锣鼓(五峰土家族薅草锣鼓、宣恩薅草锣鼓、长阳山歌)、土家族打溜子、秀山民歌、酉阳民歌、茶山号子、新化山歌、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酉水船工号子)、苗族民歌(湘西苗族民歌)、瑶族民歌(花瑶呜哇山歌)、锣鼓艺术(宜昌堂调)、土家族咚咚喹、芦笙音乐(侗族芦笙)、利川灯歌;传统舞蹈类8项:龙舞(地龙灯、芷江孽龙、城步吊龙)、狮舞(高台狮舞)、土家族摆手舞(湘西摆手舞、恩施摆手舞、酉阳摆手舞)、土家族撒叶儿嗬、湘西苗族鼓舞、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肉连响、仗鼓舞(桑植仗鼓舞);传统戏剧类10项:高腔(辰河高腔、常德高腔)、灯戏、花灯戏(思南花灯戏)、侗戏、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梅山傩戏、德江傩堂戏、仡佬族傩戏、鹤峰傩戏、恩施傩戏)、木偶戏(邵阳布袋戏、石阡木偶戏)、花鼓戏、南剧、张家界阳戏;曲艺类4项:丝弦(常德丝弦、武冈丝弦)、南曲、恩施扬琴、三棒鼓;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赛龙舟;传统美术类6项:滩头木版年画、剪纸(踏虎凿花)、挑花(花瑶挑花、苗族挑花)、竹刻(宝庆竹刻)、彩扎(凤凰纸扎)、苗画;传统技艺类7项:土家族织锦技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侗锦织造技艺、黑茶制作技艺(千两茶制作技艺、茯砖茶制作技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统医药类1项:苗医药(癫痫症疗法、钻节风疗法);民俗类7项:端午节(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仡佬毛龙节、秀山花灯、苗族服饰、农历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苗族四月八姑娘节、土家年。

该片区共有30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湖北武陵山片区有60项,涉及少数民族的主要有25项;湖南武陵山片区有120项,涉及少数民族的主要有67项;贵州武陵山片区有54项,涉及少数民族的主要有31项;重庆武陵山片区有66项,涉及少数民族的主要有20项。

三、武陵山片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武陵山片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等类型的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该片区没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文化景观、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生态(社区)博物馆等类型的物质文化遗产。

2 35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湖北武陵山片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施州城址(宋)、容美土司遗址(明至清)、五里坪革命旧址(1929—1933年)、建始直立人遗址(旧石器时代)、仙佛寺石窟(唐)、大水井古建筑群(清)、鱼木寨(明至清)、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凤凰山古建筑群(清)。其中,古遗址4处,古建筑3处,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各1处。

湖南武陵山片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马田鼓楼(清)、龙兴寺(宋至清)、芋头侗寨古建筑群(明至清)、洪江古建筑群(明至民国)、坪坦风雨桥(清)、凤凰古城堡(清)、高庙遗址(新石器时代)、老司城遗址(五代至清)、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1945年)、向警予故居(1895年)、蔡锷故居、公馆和墓(清至民国)、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1938—1939年)、魏源故居(清)、沈从文故居(清)、贺龙故居(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1934—1935年)、高椅村古建筑群(明至清)、溪州铜柱(五代)、安江农校杂交水稻纪念园。其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8处、古建筑7处、古遗址2处、石刻及其他2处。

贵州武陵山片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石阡万寿宫(明)、寨英村古建筑群(明至清)、思唐古建筑群(明至清)、东山古建筑群(明至清)、万山汞矿遗址(唐至清)、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1934年)、湄潭浙江大学旧址(1940—1946年)。其中,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各2处,古建筑4处,古遗址1处。

重庆武陵山片区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赵世炎故居(1904—1914年)。

12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武陵山片区有凤凰古城,并且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重庆、遵义与该片区比较密切。181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武陵山片区有6个名镇:龙山县里耶镇、永顺县芙蓉镇(王村镇)、泸溪县浦市镇、绥宁县寨市镇、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16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武陵山片区有7个名村: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楼上古寨)、务川县大坪镇龙潭村、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

12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中,武陵山片区有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湖北武陵山片区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个:恩施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鱼洋关镇、利川市柏杨坝镇、建始县长梁乡、来凤县百福司镇、宣恩县沙道沟镇。

61处国家矿山公园中,武陵山片区,有贵州万山汞矿国家矿山公园。

12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中,没有武陵山片区的。23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中,武陵山片区有两个:湖南老司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南里耶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528个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武陵山片区有30个:巴东县野三关镇、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恩施市三岔乡、来凤县百福司镇、利川市柏杨坝镇、秭归县、保靖县葫芦镇、慈利县龙潭河镇、凤凰县柳薄乡、古丈县默戎镇、花垣县、吉首市双塘镇、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龙山县、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泸溪县合水镇、石门县罗坪乡、通道侗族自治县、永顺县大坝乡、德江县、思南县、松桃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玉屏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216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中,该片区有3个名镇:余庆县大乌江镇、松桃县寨英古镇、龙山县里耶镇。

四、武陵山片区自然遗产的保护现状

武陵山片区,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类型的自然遗产。但是,该片区没有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类型的自然遗产。

我国9项世界自然遗产中,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武隆景区、中国丹霞的崀山景区,均位于武陵山片区。我国26家世界地质公园中,该片区有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我国31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中,与该片区相关的有梵净山生物圈保护区、神农架生物圈保护区的巴东县部分。

20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位于武陵山片区的有11处:武陵源(张家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猛洞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德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虎形山—花瑶风国家级景名胜区、万佛山—侗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阡温泉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沿河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芙蓉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另外,长江三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神农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涉及武陵山片区。

218家国家地质公园中,位于该片区有11家:五峰国家地质公园、张家界国家地质公园、崀山国家地质公园、凤凰国家地质公园、古丈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湄江国家地质公园、乌龙山国家地质公园、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武隆岩溶国家地质公园、酉阳国家地质公园。另外,长江三峡(湖北、重庆)国家地质公园,涉及武陵山片区的巴东县、秭归县等。

36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位于该片区的有17个: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咸丰忠建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鹰嘴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舜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外,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武陵山片区的巴东县,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涉及武陵山片区的丰都县等。

528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该片区有20个:石门县、新宁县、怀化市洪江区、鹤城区、沅陵县、溆浦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中方县、张家界市武陵源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会同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洪江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城步苗族自治县、隆回县、湄潭县、余庆县、凤冈县。

72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中,该片区有23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清江国家森林公园、柴埠溪国家森林公园、夹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中坡国家森林公园、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罗溪国家森林公园、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百里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双桂山国家森林公园、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黔江国家森林公园、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金银山国家森林公园、九道水国家森林公园。

57个国家湿地公园中,该片区有3个: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峒河国家湿地公园、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

五、武陵山片区特产与遗产优势资源的保护及扶贫开发对策

1.完善特产的地理标志保护,发展特色产业扶贫

制定各种地理标志特产的国家质量标准;鼓励与支持地理标志特产保护范围的更多企业使用其相应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并在统一质量标准下,整合名优特产的品牌;大力推进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实行一县(区、市)五种国家地理标志特产政策;打破武陵山片区行政区域限制,实现跨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名优农产品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特色农业与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保护民族工艺品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发展民族手工艺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文化产业(尤其是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尤其是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实施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传承地理标志特产的传统加工工艺。

2.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文化产业

收集与整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传统工农业文化遗产;着重申报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医药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恩施玉露、安化砖茶分别领衔申报绿茶、砖茶制作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双重保护;建设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共建跨省域的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扶贫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文化产业。

3.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旅游资源

申报万山汞矿、梵净山、紫鹊界梯田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报“紫鹊界稻作梯田系统”、“恩施玉露侗乡茶文化系统”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加强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强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尤其是六个中心城市;重点建设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共建跨省域的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少数民族(尤其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生态博物馆;开发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资源,建立以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文化旅游网络;加强跨省域文化旅游组团,打造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重点建立主营文化旅游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文化旅游业与文化产业。

4.保护自然遗产,发展自然景观生态旅游

跨省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申报工作及其片区协作;保护武陵山片区重要湿地,申报咸丰二仙岩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五强溪国家湿地公园、峒河国家湿地公园、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联合71个县(区、市)开发自然遗产类旅游资源,发展依托各种自然遗产的、跨行政限制的生态旅游系统;重点创建恩施市、吉首市、张家界、怀化市、碧江区(原铜仁市)、黔江区等六个中心城市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保护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与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生态系统,构建森林生态旅游网络;创建六个中心城市的“国家森林城市”;合理利用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六个中心城市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发展湿地生态旅游;重点发展山岳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漂流生态旅游、徒步探险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湿地旅游、温泉生态旅游、草原生态旅游等八大类生态旅游。

5.打造中国特产之乡,加强农业生态旅游

加强武陵山片区现有中国特产之乡打造,申请相关的中国特产之乡,并实行每个县(区、市)重点打造3~5个中国特产之乡;重点打造国家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中国特产之乡,实现名优特产的地理标志与中国特产之乡双重保护,加强名优特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发展;加强中国特产之乡、国家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加强农业生态旅游(尤其是传统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加强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艺业相关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建设,发展乡村文化旅游。

6.打造旅游名镇名村,开发乡村旅游扶贫

加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县县有A级旅游景区;打造旅游名镇名村,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结合地理标志特产与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打造农业旅游名镇名村;结合各种文化遗产,打造文化旅游名镇名村;结合各种自然遗产,打造自然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加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

7.扶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业区域化产业化发展

加强国家地理标志特产、中国特产之乡的农业产业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重点扶植具有资源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六大中心城市农业龙头企业扶植,力争县县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创建新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地理标志+特产之乡+驰名商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户”。

8.支持扶贫龙头企业,促进产业扶贫

加强六大中心城市扶贫龙头企业扶植力争县县有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扶植地理标志特产相关的扶贫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扶植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相关的扶贫龙头企业,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扶植中药材种植和药品生产的扶贫龙头企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扶植旅游(尤其是民族文化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扶贫龙头企业,发展旅游业。

[1] 孙志国,黄莉敏,熊晚珍,等.湖北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1):195.

[2] 孙志国,定光平,何岳球,等.咸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对策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2(7):177.

[3] 孙志国,黄莉敏,熊晚珍,等.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0.

[4] 孙志国,王树婷,黄莉敏,等.武陵山民族地区茶叶地理标志与茶文化遗产保护[J].陕西农业科学,2012(2):143.

[5] 孙志国,王树婷,黄莉敏,等.湖北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思考[J].山东农业科学,2012(04):75.

[6] 孙志国,王树婷,熊晚珍,等.我国粮食制品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浙江农业科学,2012(4):446.

[7] 孙志国,王树婷,黄莉敏,等.我国稻米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稻米,2012(3):22.

[8] 孙志国,熊晚珍,王树婷,等.湖北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2407.

猜你喜欢
特产国家森林公园武陵山
武陵山歌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江阴特产——马蹄酥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三门江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定位及其市场开发策略
欢迎订阅《中国林副特产》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
2016年农特产微商的发展趋势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