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约巫溪县蚕桑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2012-08-15 00:51王绍进
蚕学通讯 2012年4期
关键词:巫溪县蚕茧养蚕

王绍进

(重庆市巫溪县蚕业管理办公室,重庆 巫溪 405800)

重庆市巫溪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自1983年全县大育苗栽桑以来,蚕桑产业蓬勃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桑园面积达到5 333hm2,4万多农户栽桑养蚕,发种最高峰达5万余张,产茧150万kg,分别在1983年发种10 065张、产茧20.5万kg的基础上净增4倍多,丝厂、绸厂从无到有,每年上缴县财政税费300多万元,直接解决就业人员达2 000人以上,是县上重点培植的纳税大户之一。近些年、特别是2008年,我县与其他蚕区一样,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蚕桑产业规模逐步萎缩,目前全县年发种2万多张、产茧85万kg左右徘徊。而蚕桑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且产业链条较长,目前虽然创税额度不能与烟叶相比,但确是一个富农产业,现正处于“物以稀为贵”的黄金时期。为切实抓好蚕桑恢复性发展,县委政府从2010年起,紧紧抓住重点蚕桑乡镇、基地村、重专大户不放松,努力助推了两三年,基本遏制住下滑局面。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发展仍很艰难。

1 制约巫溪县蚕桑业发展的瓶颈

1.1 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

由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家中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这给蚕桑业的进一步发展、上档升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之陷入无限的尴尬与无奈之中。据调查我县目前外出的青壮年劳力占所有青壮年劳力的65%左右,养蚕农户由高峰期的4万余户降至2011年的1万余户,年发种、产茧下滑到2.3万张和85万kg左右,仅占高峰期的1/3强。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出是制约蚕桑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1.2 蚕桑服务体系严重断档

巫溪县的蚕桑服务体系严重断层,蚕农不能得到及时、可靠、最新的信息,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蚕桑技术指导部门服务体系断层。县蚕桑指导部门是民营企业——巫溪县隆望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大多是原县丝绸公司的临时蚕桑员,这批人员已临近退休,中年人员又较少,新进的人员技术未掌握,实践经验又不丰富;二是乡镇服务体系这一块,是由县隆望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下设的蚕茧站负责。全县原有专职蚕桑技术指导人员31人,现兼职蚕桑技术指导人员不足10人,而乡镇农技服务中心又不管蚕桑技术,仅靠蚕茧站8~9个兼职人员,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抓好繁杂的育苗、栽桑、订种、养蚕、防治病虫等技术指导工作;三是村级服务网络有其名而无其实。大部分乡镇原来建立起来的村级蚕桑中心辅导员队伍已解散,村级栽桑养蚕技术指导人员是临时雇请的,由于待遇甚少(不足1 500元/年·人),基本上只负责蚕种订购与发放工作,而育苗、栽桑、订种、养蚕、防治病虫等技术指导工作无人负责,现已基本形成广种薄收、自生自灭的恶性发展局面。

乡镇、村两级蚕桑技术、物资等服务体系不齐不力,是制约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1.3 龙头企业和农户对蚕桑发展的投入信心不足

一方面蚕茧收购加工企业面对还没有完全放开的经营市场,担心投资收益没有保障,不敢投入资金发展蚕桑。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中处于相当弱势的农民,经过多年栽桑毁桑、毁桑又栽桑的反复折腾后,一是担心茧价大起大落,栽桑不容易,毁了却可惜,信心受挫。二是担心企业收购蚕茧价格波动太大,不愿投入发展,是制约巫溪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症结。

1.4 蚕桑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落后,规模效益不突出

2005年巫溪县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巫溪县丝绸公司,组建成立巫溪县蚕业管理办公室,属巫溪县林业局的副科级事业管理单位,行使行业发展管理职责。将全县蚕桑发展、技术指导职能与蚕茧收购业务交由龙头企业--巫溪县隆望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民营)负责。新的单位、新的业主经一两年时间的磨合后,正准备大抓一下,恰赶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蚕茧、丝绸价格下跌,蚕农受伤,政府、企业发展积极性受挫。政府、业主投入甚微,蚕桑基础设施得不到改善,新的养蚕技术无专业人员培训指导,先进实用的省力蚕台和自动上蔟蔟具无钱添置,养蚕科技含量低,设备落后,规模效益不突出,这是制约我县蚕桑发展瓶颈的又一主要原因之一。

2 对 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巫溪县农村经济的实际,在保护调动栽桑养蚕积极性的前提下,遵循市场经济和蚕桑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实现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由依靠四边桑、大行桑养蚕向成片规模栽桑养蚕转变,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加大综合开发与利用力度,整体提升亩桑效益,促进蚕桑产业健康发展。

2.1 提高科技含量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冲击了蚕桑产业的发展,但我们应从提高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入手,推广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蚕台育、自动上蔟技术,以利于减少劳力,减轻劳动强度,同时推行桑树资源流转机制,把有桑无劳力的转给缺桑有劳力的农户,提高桑园的利用率,把养蚕生产由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重抓基地、培育大户,实现规模发展。

2.2 稳定完善服务体系

面对严重的服务体系断层、断档,要抓住茧价上扬的机遇,发展蚕桑产业,建立健全县、乡镇、村社技术服务网络,提高蚕桑从业人员的待遇,稳定蚕桑技术指导队伍,坚持“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

2.3 加大蚕桑投入

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蚕业生产是一个关联度大的产业,在蚕业向产业化发展中更需要依托龙头企业的投入,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没有他们的投入,就没有农民的增收与生产的积极性。在加大蚕桑投入中,不应仅靠政府投入,最重要的是要靠企业增大投入,以达到实现企业与蚕农双赢的发展局面。

2.4 政府要营造蚕桑发展的浓厚氛围

巫溪县是国家的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是重庆最偏僻且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贫困县,蚕桑比较效益明显,蚕茧质量上乘,发展得天独厚。政府要加强引导,强化对重点蚕桑乡镇和县行业主管部门的考核力度,加大蚕桑基地建设投入,营造蚕桑发展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巫溪县蚕茧养蚕
巫溪县开展技术培训推动独活种植基地标准化发展
咬破死亡的蚕茧
养蚕不易
蚕茧与飞蝶
养蚕记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山区流水生态养殖产业扶贫对策——以重庆市巫溪县中岗乡为例
在养蚕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