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红色旅游开发探析

2012-08-15 00:43周雪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4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旅游者老区

周雪梨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国内红色旅游开发探析

周雪梨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随着旅游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事业接待型的革命圣地爱国教育活动逐渐与旅游业结合,红色旅游随之诞生.国内红色旅游的发展有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优势条件,同时发展红色旅游也给一些革命老区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因此各地开发红色旅游的积极性持续高涨.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红色旅发展发的背景及红色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然后对目前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红色旅游;旅游产品;开发

国内红色旅游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旅游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越来越明显,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而为了满足旅游者逐渐多样化的需求,旅游资源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在倡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大背景下,拥有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老区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业,使这些革命圣地在继续发挥爱国教育功能的同时也能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红色旅游开发面临良好机遇.

1 红色旅游开发背景

所谓红色旅游,即指以近现代革命和战争所遗留的纪念地、圣迹为目的地,开展以感悟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因其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革命老区成为了开发红色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地.这些红色历史遗产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最初到革命老区主要是缅怀革命先辈的精神,是一种有组织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由目的地负责公务接待.之后,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及目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活动方式逐步发展为了红色旅游区的经济产业,开始由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化[1].把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有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因素同时也有经济社会效益刺激原因.

1.1 政策支持

红色旅游开发的热潮与政府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因红色旅游活动的肩负爱国教育功能的特殊性,政府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尤为重视:2004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发展红色旅游的指示性文件——《2004年-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划出了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5年2月,中宣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旅游局组织召开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对全国的红色旅游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3].2005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所属的14个部、委、局、室联合成立了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统筹全国的红色旅游工作.随后全国22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也相继成立了红色旅游领导或协调小组.2005年,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批不同层次的红色旅游规划,国家发改委安排了7亿元红色旅游基建资金,涉及项目48个;铁道部、名航总局和交通部对完善红色旅游交通出台了系列措施;国家旅游局完成了红办组建工作,并在全国红色旅游编制、工作研讨和人员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4].政府给予红色旅游开发的政策支持是其它任何类型旅游所不及的.

1.2 经济社会效益刺激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的寻求、对青少年爱国情操的教育、老一辈革命家对过去的缅怀以及各单位开展政治活动的需求都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巨大市场.而国内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多分布在经济较落后的一些山区,它们对发展红色旅游经济也有着迫切的现实需求[5].发展红色旅游作为旅游扶贫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一些革命老区已取得一定成果:根据数据显示,在2003年,全国红色旅游游客量已达到约1亿人次,带动的综合经济效益约200亿元[6];节假期间为红色旅游的高峰期,革命老区井冈山、延安等地日均游客量达到数千人,毛泽东故乡韶山更是游人如织[7].开发红色旅游带动了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首先是基础设施如交通、通讯等得到改善,促进当地人的就业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是人们的观念得到了更新和进步,从而进一步加速了当地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2 红色旅游开发模式

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验,各地红色旅游开发已经形成了不同开发模式.红色旅游肩负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旅游者在这一旅游活动中有着了解革命历史真实性的需求,因此在红色旅游开展中以观光讲解的方式使游客感悟革命历史光辉是其主要方式[8].在开发过程中适当融入当地其他旅游资源优势,与红色文化结合开发从而最终形成不同色彩的特色旅游产品.

2.1 与绿色生态资源结合形成“红、绿”模式

“红、绿”结合模式下的红色旅游开发是众多革命老区普遍采取的方式.这些革命老区本就地处高山深处,生态资源良好,借助红色资源的“东风”,将红色旅游资源与生态资源结合开发成为它们的有利选择.如革命老区井冈山位于莽莽大山之中,其优美自然环境资源是与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相结合成为了井冈山旅游开发在首选模式,让旅游者在青山绿水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领略革命传统文化精神.井冈山以绿色旅游资源为基础,充分挖掘其红色文化,从而向市场推出了独具特色的“红、绿”结合型旅游产品,深受游客青睐,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红、绿”结合开发模式.

2.2 与传统古老文明结合形成“红、黄”模式

这一模式的成功运用典范是革命圣地延安.延安以“红、黄”两大特色闻名国内,其不仅具有丰富的革命遗迹和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同时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还具有如黄帝陵、窑洞、壶口等中华民族古老黄色文明遗迹.延安在其旅游开发过程中就实施资源整合联动策略,将古老传统文化与近现代革命精神文化组合开发,开拓旅游产品新的内涵,同时也开创了红色旅游新的开发方向,形成“红、黄”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

2.3 与海滨风光结合形成“红、蓝”结合模式

海南四面环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为其红色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模式.凭借其拥有的高品位的海滨度假胜地之名,海南大力打造红色旅游与比海滨度假游的结合,向市场推出休学度假式的新型红色旅游产品,独具特色,从而吸引大批游客.

2.4 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形成“红、彩”结合模式

在近现代革命活动中,少数民族也大量参与,因此在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曾留下不少革命遗迹,如贵州黎平是著名的侗族聚居地同时也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将红色与彩色的民族文化对接互动,在体验少数民族风情时追忆当年革命历程,也是发展红色旅游一种独特模式.

3 红色旅游开发现状

不管是为了其政治功能还是其经济功能,各地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都已走过一段路程.从总体上看,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势头良好,并且产生了以井冈山、延安等为代表的成功列子.但目前国内一些目的地在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只是单纯的景区开发,把开发产品的重心放在纪念馆、旧址等展示、陈列上.雷同的景区模式、枯燥的讲解、单调的线路组合,这些自然无法吸引已经越来越成熟的旅游者.

3.1 产品单一

因红色旅游产品以观光活动为主,红色旅游者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大多在两天以内,甚至相当一部分是当日往返[9].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各地在开发红色旅游过程中没有注重游览项目的设计打造,致使红色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表现为展示陈列方式不灵活,旅游区游览内容较少,旅游者被动接受为主而主动参与性项目不足.且多数红色旅游区产品雷同,参观项目为主,如游览博物馆、旧址、名人故居等,而面对旅游者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简单的文物、遗迹陈列式的观光旅游产品已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2 旅游商品欠缺

红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一直是被多数红色旅游区忽略的问题.旅游六要素中重要环节“购”的缺失导致目的地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内红色旅游景区普遍缺乏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商品,游客只游不够显得意犹未尽.发展红色旅游商品业对目的地经济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不仅增加就业机会还对目的地形象宣传有着重要影响.

3.3 旅游线路设计不科学

红色旅游景点单体的不集中问题为红色旅游线路的设计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在一些老少边区旅游线路的设计还存在着交通因素的限制.这就导致一些红色旅游景区内旅游线路设计不科学,景点布局不合理存在走回头路的问题.而分散的景点耗费旅游者太多时间,也使得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疲于奔波,最终为了节约时间和体力旅游者只能对各个景点走马观花.

4 开发建议

4.1 丰富旅游项目,增强参与性

在一次完整的旅游活动经历中旅游者存在多方面方面的旅游需求,因此,旅游地在开发红色旅游旅产品时必须丰富旅游项目,尽量满足旅游者的合理需求,使旅游者不虚此行.在旅游项目设计上应增强参与性,逐渐将观光游览产品过渡到休闲度假产品,以红色旅游为着眼点吸引游客眼观,但同时融入当地更多特色,丰富活动类型.红色旅游的开发需要挖掘厚重的历史意义和精神文化,需要旅游产品展示深刻的、真实的、令人震撼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10].红色旅游地在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功能时,将红色旅游产品市场化,调动游客积极性,以丰富的游览活动项目吸引留住旅游者,迎合客源市场口味的同时体现革命传统的特色.

4.2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购”是综合旅游景区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红色旅游目的地可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旅游商品开发设计中,突出创意,根据旅游需求设计开发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商品,在促进红色旅游地就业的同时,扩大当地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宣传红色文化精神.

4.3 优化游览路线

在设计游览线路时,以让游客在有限时间参观到更多游览项目为原则,合理布局红色旅游景点,避免走回头路.推出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将各具代表性的景点合理串联起来,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

5 结语

红色旅游的开发与其它类型的旅游开发有相同之处,但是也面临着不同的背景和问题.红色旅游的开发不仅能带动目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为宣传爱国主义传统文化作出巨大贡献.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各地应注重主题的突出,在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的同时融入当地其他特色文化,丰富红色旅游项目,针对日趋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提供相适应的产品,这样红色旅游才能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当地带来更大效益.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4,12.

〔2〕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3〕肖潜辉在2006年全国红色旅游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中国旅游网:www.cnta.gov.cn.2006-05-11.

〔4〕张河清、陈宁英.红色旅游城市的市场竞争态研究——以6大红色旅游城市为例[J].旅游学刊,2008(11):26-27.

〔5〕晓丽.红色旅游唱响红色大地.中国红色旅游网:www.redtravel.crl.2003.11—07 10:47:22.

〔6〕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5(4):56-61.

〔7〕陈铭杰.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刍议[N].中国旅游报,2004-1-02(4).

〔8〕阎友兵,陈非文,方世敏,刘建平.2009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84-88.

〔9〕王良举.红色旅游基本问题研究[J].产业论坛.2005(6).

F59

A

1673-260X(2012)07-0053-03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旅游者老区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老区在努力奔跑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
采取超常规举措 打赢老区脱贫攻坚战